返回首页
西西文学 > 情感 > 情感文章 > 正文

墙根之美

作者: 钱续坤2023/07/25情感文章

繁忙的工作之余偶尔外出摄影采风,已成为我日常生活的一种常态。花草虫鱼、亭台楼阁、江河湖海等等,在我的镜头下虽谈不上美轮美奂,倒也赏心悦目,所以只要稍有闲暇,我便会将这些照片的文件夹打开,再分门别类地进行串并,然后冠以一个比较诗意的标题,用来孤芳自赏或在圈内炫耀。一日突发奇想,若以《墙根之美》为题,那该搜集哪些方面的素材呢?

我之所以对墙根颇感兴趣,并且想以唯美的方式对其加以呈现,这缘于曾经20余年的乡居生活。孩童时光,乡村的精神文化生活比较贫乏,不过这并不妨碍大伙自得其乐的天性,田野、沟渠、菜地、晒场……无论哪里,都是快乐的活动场所,墙根自然也不例外——因为墙根下有石条,有砖块,累了,倦了,就势往下一坐,那里就是舒适惬意的"温床".更为重要的,是墙根下有蚂蚁,有蟋蟀,有蛐蛐,这才是孩子们的最爱,拿个瓶子,找根稻草,随便一玩就是大半天;最无趣时,也挖蚯蚓,逮蟑螂,逗臭虫,变着花样弄"恶作剧",总之是不厌其烦,乐此不疲。这种美,犹如甘泉一般清醇,不掺任何杂质,不带半点色彩,让人终生难忘,回味无穷。就连伟大如鲁迅者,也对"百草园"如此流连与感叹:"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然而光阴荏苒,世事多累,走上工作岗位的最初五年,我依然居住在祖辈赖以生存的乡村。尽管白天要到外面去削尖脑袋地奔波,蝇营狗苟地打拼,但是傍晚和双休日里,我永远是墙根的常客。捧只茶杯,端口饭碗,随便往那儿一坐,邻里乡亲便天南海北地侃起大山,家长里短地唠嗑起来,不用虚与委蛇,没有曲意逢迎,不会勾心斗角,墙根下的人,甚至忽视了自己的年龄与辈分,大家在一起面对面掏心置腹,手握手嘘寒问暖,俨然"四海之内皆兄弟";情到浓处,也笑得前仰后合,也乐得手舞足蹈。望着眼前那一张张真诚朴实的脸庞,听着耳畔那一句句朴实浓郁的乡音,顿觉世上最美好的时光,都被浓缩在这古老斑驳的墙根下;最值得的回忆,都被融入到这柔意绵绵的人情中。这种美,唯有经历乡居的生活,才知道享受;只有经过时间的洗礼,才懂得欣赏。

墙根的风景在一年四季里虽然大同小异,但是最令人感到温馨和动情的,往往是在冬季,尤其是在冬季的午后。我曾经无数次目睹了这样的场景:一面有着岁月厚度、沧海深度、桑田密度的老墙,将凉飕飕的北风挡在了背后,将温煦煦的阳光揽在了胸前,渐渐暖和起来的墙根下,年迈的祖母将整个身子完全放松,斜靠着墙壁,眯缝着双眼,正美美地享受着阳光的沐浴,一丝清亮的口水从她的嘴角慢慢地溢出,她都全然不知;还有那只名叫"灰灰"的小狗,也蜷缩在祖母的脚边,像个乖顺听话的孩子;倒是几只觅食的芦花鸡一直没有消停,金黄的爪子在泥土里使劲地刨着,"咯咯"的叫声反衬出这午后的墙根,竟是如此的祥和,如此的静谧……可惜的是,那时我还没有购买相机的条件,更不会画画,否则将此画面命名为《墙根一瞥》或者《如此墙根》,想必年逾七旬的祖母一定会笑着嗔骂我:"你这顽皮的大孙子,就是爱出我的洋相!"

爱出洋相,其实并非心情糟糕的坏事;不能坐拥墙根之美,于我而言却是件令人唏嘘的憾事。因为离开魂牵梦绕的故乡,住进鳞次栉比的楼房,也就意味着我的双脚已经被悬空,意味着我只能作为故乡的游子,用记忆去努力回想过去的风云变幻;只能作为乡村的旁观者,用镜头去尽量记录现在的天翻地覆……

墙根之美,美在我的脑中还留存有那面饱经沧桑的墙;墙根之美,美在我的心里还牢记着自己不能背叛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