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读《秋天的怀念》有感
文学网整理的初中读《秋天的怀念》有感(精选9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初中读《秋天的怀念》有感 篇1
这篇文章描写的是作者瘫痪后,脾气暴怒无常,使得他的母亲非常艰辛,终于有一天积劳成疾,突发大病死去了的事。
读了这篇文章,我想了很多,如果作者能够坚强地面对困难,使困难迎刃而解,不自暴自弃,面对生活树立起信心的话,母亲就会少操份心,假如作者再多一点孝心的话,我相信母亲在天上也会感到无比的欣慰,也不至于临死前还惦记着儿女。
读完这篇课文,我才真正地上了一课,令我不禁想赞美这位善解人意的母亲,在看看我们,不愁吃穿,还不满足,一些同学在家还是些尊贵的`小皇帝,娇生惯气的小公主。还经常骑到爸爸妈妈的头上来,但是如果你仔细想一想:爸爸妈妈一把屎一把尿的把你们拉扯大,多不容易呀!而你们却反咬一口,把父母视为陌生人,冷冰冰,或视为保姆使唤。可是这些我相信你们爸爸妈妈都不会在乎,因为他们这样对你百依百顺的是为了让你更加专心学习,你们做儿女的是父母的精神支柱,你的学习进步是父母的动力,我更相信,只要你们学习好,父母为你们做牛马也心甘情愿,义不容辞。
世界上最大的爱是母爱,最无私的爱也是母爱。有一次,我拉肚子,那时正是寒冷的冬天,可妈妈坚持要背着我去看病,于是妈妈拿了两床毛巾毯裹着我。那正是深夜,路灯关了,马路上只有几个清洁工在扫地,我在寂静的马路上听见气喘吁吁的声音,我心里真不是滋味。那时候我就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成为一个孝顺的儿子。
写到这儿,我真想对史铁生以及所有的朋友说:“让我们用自信的笑脸,去迎接人生的挫折,用百倍的勇毅去战胜一切。”
初中读《秋天的怀念》有感 篇2
五月十二日,汶川地震中的谭千秋老师。那天正在上课,突如其来的地震使师生来不及逃脱,困在教室里。
谭老师用自己的身躯保护四个学生。当人们发现时,
谭老师的手紧紧地抱着学生,无论怎样也搬不动。而谭老师走了,可他的爱还永远留在了人间,永不磨灭。
地震中的父与子,地震中的师爱生……人间有多少这样的故事数也数不清。爱儿子的母亲在身上有重病时还在无微不至地关照着生病的儿子,她要推儿子去北海看菊花,想让他像菊花一样坚强,有着菊花一样坚强的毅力。而她临终前还在想着双腿瘫痪的儿子和那个未成年的女儿。她自己都快离开人世了,还想着孩子,那应该用什么语言来形容母亲的爱呢?!就像那次汶川地震,谭老师用自己的身躯保护孩子,
谭老师并不是学生们的父母,可他却能在最危急的时刻用自己的生命保护孩子。地震中的父与子,当然,谁都知道,他这么挖下去,很有可能引起火灾、爆炸、泥石流等危险。但他还是遵守自己许下的诺言,他要与儿子共存亡,因为他爱儿子。
人间有多少伟大的人谁也说不清。爱憎分明有了新的意义和升华,爱有着无穷的力量!母亲无微不至地关照儿子,爱的荣耀;父亲无论如何与孩子共存亡,爱的分享;父亲苦苦挖了三十八个小时终于用他勤劳的双手把孩子救了出来,爱的力量;突如其来的地震使师生五人无法逃脱,谭老师用自己的身躯保护了四个学生,爱的承担!
初中读《秋天的怀念》有感 篇3
离开“春语”已经好长时间了,家中的事也快告一断落。看看春语11月份的作业,不禁又有一种创作的欲望。读了史铁生的《秋天的思念》心中不禁感慨万端。是啊!名人也是人呀,他也会经历生老病死,也有喜怒哀乐。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史铁生也没有例外,他经受了病痛的折磨,也经历了丧母之痛,正是这种痛,让他懂得了:人不能光想着自己,我们还有家人,还有亲人,疼爱我们的人。所以他站起来了,而且站得直,站得稳。
对于史铁生我了解很少,不光是他,可以说对于当代作家我几乎是一无所知。我不喜欢当代作品,总认为他们都是一些沽名钓誉之徒。所以我也很少去读当代作品。史铁生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不知道。只知道他是一个身残志坚的作家,像张海迪一样。其它的一无所知。看样要了解他的作品,还得去查他的资料。
在我对作者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我读出了他对母亲的怀念。那种失母之痛让他切实懂得了母亲的意思。也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其实这篇文章也没什么难理解的,和我们现在教学生的第三单元的课文可以说表达的是同一主题,都在歌咏亲情,写父子母子相爱相怜的感情。我觉得把他作为一篇范文给学生读读倒也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但我不知该怎样去做。毕竟我没有这样的条件,不是我说好就好的。只是想想罢了。
的确,现在的孩子大多在物质上是太幸福的。但是在精神上他们缺失的太多。初中阶段的很多学生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感恩。虽说我们一直在给学生谈感恩,但真正知道感恩的却是凤毛麟角。这些天我一直都在给学生讲亲情故事,谈感恩问题,但我知道很多同学是在那里听故事,而并不是用心去体谅父母亲。前两天我让学生写一篇感悟父母爱的文章,但真正能写出真意的更是寥寥无几。大家到现在还在我们小的时候生活着,写的仍然是妈妈在雨夜背我去看病的事。而这种故事我觉着对学生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当然,对初一的学生来说,特别是我们的这些学生只要他能写清楚故事情节就已经不错了。但我还是有点觉得悲哀。我们的教育真的是太不成功了,中国的孩子真的会一代不如一代吗?反正我现在教学的感受就是如此。不说了,多说也没用,毕竟这不是哪一个人能左右的事。
初中读《秋天的怀念》有感 篇4
最近我们学习了《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学完之后我的心情真是永久不能平静。
这篇课文写了母亲每一次来到儿子的房间都求儿子去北海看花。终于有一次儿子答应了,母亲那一次真是喜出望外。可是,儿子答应母亲之后,母亲因病死了。这么好的母亲,儿子不会珍惜,太辜负了母亲的一片爱嘛!
当我读到“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我的眼睛悄悄的流下了眼泪,感到了母亲的伟大。
记得我五岁那一年,妈妈买了一个烧鸡回来,吃的时候,妈妈把鸡的头给自己吃着,给我一个鸡腿。那时候我还小,不懂事,我说:“给我吃那个头。”妈妈说:“不可以,妈妈喜欢吃!”说着,我用脚跺一跺,妈妈就给我吃了,我刚用嘴嚼就立刻吐出来了。那时我还哭了呢!可现在我也已经读五年级了,懂事了。我一想起来,我又羞愧又悔恨。妈妈之所以这样做还不是为了我吗?妈妈的爱是无私的,我用妈妈对我的爱和我对妈妈的爱相比,可差得真远呀!我现在也下定决心了,我要做一个好女儿,做一个乖女儿!
初中读《秋天的怀念》有感 篇5
生活中处处有爱,它们无时无刻都在我们身边,在课堂上,在课间里,在家中,在每一个角落,到处都洋溢着爱,然而,这些爱中,母爱最平凡,最普通,母爱也是最伟大的,最无私的。
在《秋天的怀念》中,一位病入膏肓的母亲照顾一个双腿瘫痪的儿子,最后母亲去世了,在又一个秋天,妹妹推着“我”去看菊花,表达了他们对母亲无限的思念,我都形容不出这位母亲有多爱她的儿子,她的病已经严重到了那种地步,还不告诉家人,并且还忍着剧烈的疼痛全心全意地照顾儿子。这种爱我无法用语言形容,因为它太伟大了,这种爱比海深,比天高,比山重。直到母亲奄奄一息,生命之火即将熄灭的时候,还在惦记着子女,怕他们这样,怕他们那样,最后,不放心的.离开了人世。读到这儿,我无声地落泪,这位母亲图什么呢,她就图子女幸福安康,她不图报答。这就是母爱。
每一个母亲都爱自己的孩子,甚至为他们牺牲掉生命也再所不惜。 文中,母亲在“我”瘫痪时,总是会偷偷落泪。而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妈妈也是这样的,别说“瘫痪”了,就是得了什么炎啦,像肺炎,妈妈们也会着急,在病痛折磨我们时,我们的妈妈们也会悄悄地落泪,我们可曾观察过,我们可曾体会过母亲所给的那一份深深的爱。
像我老妈,总是一见面就唠叨,能一连唠叨好几个小时,虽然我不喜欢这种爱的表达方式,但我也能体会到妈妈对我的爱,如果她不唠叨了,那才叫不爱我了呢,因为那表示她不管我了,不在乎我了,也就不爱我了,所以,我永远爱我老妈。
母爱是无私的,母爱是深沉的,母爱是高尚的,母爱是最伟大的!
初中读《秋天的怀念》有感 篇6
今天,我读了《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后,很受感动。《秋天的怀念》写的是:我双腿瘫痪后,慈祥的母亲怀着伟大的母爱,拖着病重的身体,无微不至的关心我,照顾我,直到母亲生命的最后一刻,母亲还惦记着她的`儿子和女儿。
通过这个感人肺腑的故事,我想到了我的母亲。母亲养育了我十年,给了我许多温暖。在家里吃饭时,有肉、虾、鱼一类的食物,她从来不舍得先吃,而是先夹给我,让我吃。母亲为了增强我的计算能力和阅读能力,给我买了许多课外辅导书让我读、写、练,使我在课余时间多计算多阅读,不会的还手把手教我,帮助我。若干我的努力和母亲的帮助,我的计算能力和阅读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尤其让我难忘的是:有一次下大雨,中午放学了,我班同学都被家长陆续接走了,我站在门口,望着,望着,等待着妈妈的到来。可我等了好久,雨还是下个不停,也不见妈妈的身影。我想,这么大的雨,妈妈怎么不来接我呢?唉,我还是自己跑回家吧!正想背起书包顶着雨回家时,就看见远处一个打着雨伞而浑身湿透的人正急急忙忙骑着自行车向学校奔来。
走到近前,我一眼就认出来了,此人正是妈妈。我看她焦急的神情,脸上不知是汗水还是雨水,夹杂着往下流。这时,我不知为什么,怨气没有了,而且眼睛湿润了,情不自禁地叫了声妈妈!妈妈把我搂在她的怀里,此时我觉得好温暖啊!本来妈妈第四节有课,她要把学生送走后,才能来接我,我怎么没想到呢?真是惭愧!妈妈时时刻刻为我着想:天冷了,让我多穿些衣服;晚上睡觉还要替我盖被子而我,还总是埋怨妈妈不如同学的妈妈,我真是羞愧!
这就是我的母亲。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父母都非常地关爱我们,我们拿什么来回报父母对我们这么无私的爱呢?当然了,只有好好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才能回报父母对我们的爱。
初中读《秋天的怀念》有感 篇7
著名作家史铁生写的《秋天的怀念》一文,我读了之后,深深地被那伟大无私的母爱所感动。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她那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地活下去。歌颂了那伟大无私的母爱。作者借助平常小事的细致描写,表达了母子之间的似海深情。
在这篇文章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句子是: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生病的儿子,还有那个未成年的女儿……”。悲惨而又伟大的母亲,临死前还牵挂着她那一双儿女,希望他们好好地活着,不要对生活丧失信心,不要让母亲失望,表明了母亲对儿女的深深的眷恋之情。
想到这里,我们的母亲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有好吃的先给我们吃,缺少食物就立刻去买,她为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不知操过多少心,吃过多少苦,付出了多少心血。而我们又是怎样报答她的呢?
记得我小时候,身体不好。有一天傍晚,妈妈下班回来,见我躺在床上,摸摸我发烫的额头,看看我痛苦的神情。二话没说,抱起我就向医院奔去,陪着我打点滴,直到深夜才回家,回想起这样的情景,不知还有多少……
多么无私的母爱啊!我们每个人都有母亲,而且还有一个共同的妈妈,她就是伟大的祖国。祖国给了我们幸福的生活和良好的学习环境,我们在他的怀抱中快乐的成长着,我们没有理由不认真学习,掌握扎实的本领,长大后才能更好的报答那伟大的母亲。
初中读《秋天的怀念》有感 篇8
当你读到一个身患绝症、挣扎在死亡线上的母亲,为了让自己是让自己的儿双腿瘫痪的孩子重新获得生存的希望,把自己的病痛深深埋在心里,用微笑对待孩子一次次暴怒无偿的举动,最后临死前,她依然想的子快乐起来,振奋起来,读着读着,泪水不觉流了下来。
为什么母亲在逝世那一天,还决定推着我去北海看菊花?难道他不知道自己的病情?为什么她肝疼得一宿一宿睡不着觉我却不知道,难道病重的母亲不想让人关心?为什么母亲能容忍我一次次暴怒无常的举动呢?难道她不愿意发脾气?为什么母亲在将要死的时刻,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希望我和妹妹好好活?因为他心中只有双腿瘫痪的儿子和未成年的女儿,却没有自己。这是无私而又伟大的母爱。
我不由想起读过的一个故事,一个孩子的母亲是个疯子,什么也不会,什么也听不懂。但奇怪的是疯女人能听懂孩子对他的.要求,孩子的话。但孩子一直以疯女人为耻,一直不愿意喊娘。转眼间,孩子该上高中了,因为离家远,需要婶子做好饭疯娘给送去,奇怪的是,三年中,疯娘没有走错一次路,没送错一次饭。有一天,疯娘给孩子拿来几个新鲜的野桃子,儿子边吃边夸奖疯娘能干,疯娘兴奋得裂开嘴笑了。儿子哪知道这竟是永别。因为疯娘得到儿子的表扬后又去摘长在悬崖上别人够不到的野桃时,掉下了悬崖。儿子抱着已没有体温的疯娘,拼命的喊娘,可疯娘再也听不见了。多么感人的故事,多么伟大的母爱!
其实,母爱无处不在。当我生病时,最难受的是母亲;当我犯错时,最痛心的是母亲;当我取得成绩时,最高兴的还是母亲。我们成长的每一步,都浸透着母亲的心血和汗水。它不像父爱那般深沉,那般含蓄,却力大无穷。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爱如疆。
初中读《秋天的怀念》有感 篇9
《秋天的怀念》主要讲了“我”双腿瘫痪后,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母亲为了鼓起“我”生活的勇气,在她重病缠身的情况下,坚持要推“我”去北海公园看菊花,缓解“我”暴躁的情绪,转移“我”的注意力。在她即将离别人世时,心里还挂念着“我”和未成年的妹妹。文章通过生活中的几件小事,通过在“我”发脾气时,母亲“悄悄的躲出去”、“偷偷地注意”、“又悄悄的进来”,在“我”同意去北海公园看菊花时,母亲又“喜出望外”、“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等词语和情节的描写,充分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理解、同情和关爱,说明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表达了人世间的母子亲情,令人感动。
有没有一个人,会在你无助的时候在你身边开导你?有没有一个人,会在你无比艰难的时候在你身边支撑你?有没有一个人,无论你变成什么样,不管你贫穷还是富贵,都依然守护在你身边?有的,那就是我们的母亲。
有一种爱,亘古不变;有一个角色,总受到人们的赞颂。那种爱就是母爱,那个角色就是母亲。从古至今,母亲总扮演着慈爱、无私、伟大的角色,而史铁生的母亲更是验证了这一说法。
不经意间地,眼前总会出现这样的画面:史铁生狠命地锤打自己两条失去知觉的腿,对他的母亲吼道;“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立刻扑过去抱住史铁生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在一块,好好活着,好好活着……”就这么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却饱含了做母亲的对儿子的深深深深情。可是这样一个伟大的母亲,在一个落寞的秋天永远地离开了史铁生,弥留之际牵挂的依旧是“我那生病的儿子……”秋天,本就是一个伤感的季节,而“我”的母亲恰恰在这个伤感的季节离开了“我”,更加为这个季节填上几抹悲痛和忧愁的色彩。
某报纸上登过这样一幅画:一条鱔鱼在一口烧热的油锅内弓着身子。画的配文大意是为了解开下油锅的鳝鱼一直弓着身子的谜团,厨师取出刀具破开它的肚子,于是看到鳝鱼的腹部中有一条小鳝鱼,原来鳝鱼是为了保护腹中的小鳝鱼才弓起身子的。
母亲们都是这样,宁愿自己累着,宁愿自己苦着,也见不得自己的孩子受一点点的罪。虎毒不食子,凶残的动物在对待自己的孩子时尚且如此,更不用说人类的母亲。母性的'光辉伴着母爱,总在我们最需要依靠的时候出现,温暖我们寒冷无助的心。
但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你有没有想过,要怎样报答自己的母亲?我听到过各种借口:那是她的义务;我没时间,忙着呢......你是不是也用过这样的借口来“报答”你的母亲呢?其实母亲们要的不多,她们不是希望你变得多富有,她们只是希望你能常回家吃她们煮的菜,陪她们说说话而已,只是一个小小的动作,但就是有好多人都做不到。是不是身处在繁华的都市,被物质冲刷的你,早已忘了在家苦苦守候了你那么久的母亲,甚至你觉得,钱或者其他东西比你的母亲重要呢?为什么就是有那么些人,能心安理得的享受母亲给予的一切呢?
我常常在阴郁漫长的午后一遍又一遍的想起那条弓起身子的鳝鱼,一遍又一遍的想起史铁生母亲生前对儿子的不舍与眷恋,它们就像挂在屋檐下风干的萝卜条,让我回忆起母爱是那样饱满、丰润和绚丽多姿。母爱的感觉就好比喝茶,喝的人总会在嘴里留下久久散不去的甘甜和醇香。母爱像天空一样博大,像大地一样宽广,像海洋一样深远。
当你在享受母爱的时候,请看一看自己的母亲,看看她脸上的皱纹,看看她头上的银丝吧,那都是她伟大的见证。然后,学着母亲那样,用自己双手去温暖她的心吧。
祝愿天下所有的母亲平安、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