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初一读后感
文学网整理的西游记初一读后感(精选11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西游记初一读后感 篇1
说到四大名著,就会使人想到豪气万丈的三国英雄,各具才智的水浒一百零八条好汉,恩恩怨怨、情情爱爱的贾府。而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吴承恩笔下千奇百怪的西游世界。
有的人也许会说:“不就是西游记吗,小的时候都不知道看过多少回了。”的确,我相信这个丰富的西游世界是大家金色童年其中一部分的美好回忆。但是我想说的是,你们可千万别小看这大家如雷贯耳的西游记,要知道,能够一直流传至今,让大家娓娓道来,更被誉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必定有他的过人之处。
在前往西天取经的艰辛路途中,师徒四人免不了会发生一些小摩擦或者争执,可无论如何,他们的出发点都是好的。而这些小小的摩擦,就如同一根根的小丝带,最终会在不知不觉中汇聚成一根坚韧有力的粗绳,牢牢的`守护着师徒四人的情谊。这种生活的调味剂,不正也常常出现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吗?
那么不知道大家最喜欢哪个角色呢?是胖嘟嘟傻乎乎的猪八戒,还是老实稳重的沙和尚,亦或是温文尔雅的唐僧呢?而我最喜欢的,便是调皮可爱,直来直往的孙悟空。悟空总是以大大咧咧,敢爱敢恨的形象呈现在大家眼前,我这是喜欢它不拐弯磨角,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敢做敢当的性子。
西游记是一个弥漫着惊奇氛围的世界,在这里,你虽然感受不到大英雄的足智多谋,也感受不到骁勇善战的热血,更加感受不到恩怨情仇的男欢女爱,但是你绝对可以在西游记里面找到不畏艰辛,以自己坚强的意志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的师徒四人伟大的背影。
看着西游记,可以是人全情投入,更仿佛觉得自己也是他们其中的一员,陪伴着他们踏上未知的旅程,探索奇妙的西游世界。你喜欢这个奇趣无穷的西游世界吗?不妨再次拿起西游记,细细回味吧!
西游记初一读后感 篇2
最近,我迷上了一本书,是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这本书写了美猴王孙悟空闯荡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人们能在这本书上寻找“敢问路在何方”的豪情与斗志,这是吴承恩的代表作。《西游记》是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长篇神话小说,共一百回。它的成书,酝酿了七百多年。无数民间艺人和无名作者付出了艰巨的劳动,为吴承恩的最后写成提供了深厚的基础。
唐僧取经,原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唐太宗贞观年间,二十多岁的僧人玄奘离开京城长安,只身在天竺取经,费时十七年,经历百余国,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取回佛经六百五十多部,影响深远。唐僧取经这一事件本身就带有传奇色彩,在长期流传过程中,还逐渐增加了神猴得道、降妖捉怪等许多传说。吴承恩继承并发扬了我国古代神话的优良传统,进行再创作,写成了《西游记》。
吴承恩的《西游记》,虽然仍以唐僧取经的故事为线索,但却以神猴孙悟空为主角,整部小说充满了敢闯敢拼的大无畏精神和侠胆义肠。《西游记》还可以说是一部童话。书中,不管是七十二般变化的孙悟空、懒惰贪吃的猪八戒,还是各显神通的神仙妖魔,在读者眼里都是如此亲切,如此可信,如此活灵活现。因此,它极大的激发并发展了读者的想象力,而想象力又是人身上最可宝贵的'东西,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都离不开人类丰富、独特的想象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随着人的长大,头上戴的胫箍咒也就多了。读一读《西游记》吧,也许你能从这里面寻找出一点“敢问路在何方”的豪情与斗志。
西游记初一读后感 篇3
《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美国大百科全书》认为它是“一部具有丰富资料和光辉思想的神话小说”。
这本书前七回主要介绍了小说中心人物孙悟空的出世、求道、闹龙宫、搅冥府、闹天宫,直至其被如来佛压在五行山下,为中心故事的展开埋下伏笔;八至十二回写小说中另一重要人物唐僧的身世,兼写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征斩龙、太宗入冥,玄奘奉诏取经,交代取经缘起,在结构上与前七回并列,同为展开中心故事做准备;十三至一百回是西天取经正文,中心故事之所在,然后其间包括41个具有相对独立的中短篇故事,主要写取经途中的各种矛盾斗争,包括取经人和妖魔之间的斗争,取经人与自然环境的矛盾斗争,以及取经人内部的`矛盾斗争,在结构上以取经人物的活动为中心,依次展开又互相照应,离奇曲折,悬念不断,至经历八十一难,矛盾最后解决,斗争最后胜利,取经理想实现。
这本书中的孙悟空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然后他因为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用法力压在五行山下,幸天灾满足,归于释教;并且他隐恶扬善,在途中炼魔降怪有功,善始善终,成为了斗战胜佛。而猪八戒原先是天河水神,天蓬元帅。因为他在蟠桃会上酗酒戏了嫦娥,被贬下界投胎,身如畜类。幸亏他在路上保护圣僧,却又有顽心,色情未泯。因为他挑担有功,做净坛使者。沙悟净本是卷帘大将,先因蟠桃会上打碎玻璃盏,贬他下界,落于流沙河,伤生吃人造孽,幸皈佛教,诚敬迦持,保护圣僧,登山牵马有功,为金身罗汉。
觉得书中的每个人物都值得我学习。孙悟空本领高强、正直勇敢,对师傅也十分忠诚,我要向他学习,不能害怕危险;唐僧坚持不懈,意志坚定,我要向他学习,然后不能放下;猪八戒虽有些懒,可为人十分忠厚老实,我要向他学习,诚实守信;沙僧话虽不多,但却吃苦耐劳,不喊一声“累”,我要向他学习,肯吃苦,不怕累,更加勤奋。
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坚持不懈,值得我学习。一路上,他们翻过了多少山,走过了多少片树林,打败了多少妖精,这是多么艰难的一路啊!可他们却没有放下的念头,从来都没有过,这种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吗?想到这儿,我不禁低下了头,他们那么困难,然后都挺过去了,还有什么是战胜不了的呢?我遇到的困难与之相比,不是显得太渺小了吗?
一本好书,能够影响人的一生,《西游记》就是这样的一本书吧!
西游记初一读后感 篇4
记得小时候爱读“西游”的原因是因为喜欢“孙悟空”。我喜欢孙悟空,因为他神通广大。他会七十二变、会翻一个三千六百米远的跟斗,还有一个神奇的金箍棒……现在,我依旧喜欢孙悟空,但不仅仅是因为这些才喜欢它,我喜欢他身上的那种不畏强权、敢于斗争的精神,还有就是他的聪明勇敢。
他勇敢、他不畏强权。在花果山时,孙悟空纵身一跃,跳如瀑布之中,率先发现了瀑布之后别有洞天。给自己和那些猴子们一个安身的好去处,因为自己的勇敢,是群猴推举他为大王。在天宫中,他偷吃了蟠桃、惹恼了王母娘娘,还三番四次的扰乱了天庭的秩序,但他毫不畏惧,依然我行我素。玉皇大帝、诸位神仙都怕他、烦他;即使到了如来的面前,他也是敢赌、敢玩,那股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是突显在文中。也是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脑海之中。
他聪明,在“三打白骨精”中,当白骨精第二次变成一位年有八旬的老婆婆来到师徒四人的面前是,除悟空外,其他三人都认为是来寻女儿的,担心又害怕。但悟空认定这位老婆婆是妖精,靠的不是火眼金睛,而是他的聪明。他对大家说:“那女子十八岁,这老妇有八十,怎么六十多岁还生产?断乎是个假的……”便上前,取棒照头便打。在过火焰山时,更发生了有趣的'事情“孙悟空三调芭蕉扇”。一调,铁扇公主不借,无空又敌不过芭蕉扇,他便智区取,借来定风丹,真是“悟空用了定风丹,任凭那铁扇扇”,的确借到了扇子,不料却借来了把假扇子,把火焰山的火月扇越大,就只好再借;二调,悟空化作牛魔王,铁扇身边骗走扇;三调,大圣唤来众神仙,牛魔吓得便交扇……
合上书,悟空的聪明、悟空的勇敢,悟空那种敢于斗争的精神早已经镌刻在我的心里,其实他不就是我们的学习榜样吗?我们因该像悟空那样棉队困难时,不害怕,不退缩,即使对方很强大,也不能畏惧,都要坚持,都要战胜到底,永不放弃!
西游记初一读后感 篇5
西游记有着丰富的文学宝藏,让我们去发掘去阅读去体会,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西游记》。
大家一定看过《西游记》吧!里面有很多人们耳熟能详的人物,聪明顽劣的孙悟空,情商极高的猪八戒,吃苦耐劳的沙和尚,坚持原则的唐僧,救苦救难的菩萨,还有法力无边的如来佛祖。
孙悟空精力充沛,有使不完的'劲,使出世后到花果山瀑布前为同类们找到了一个安家之处,他还到森罗殿划去猴子猴孙的名字,可以看出他很关爱自己的猴子猴孙。文中“把一双眼熏红了”和“那大圣侮着眼”,这时候,我很心疼悟空,真想钻进书里把炼丹炉踢翻,我感觉孙悟空是一个内心情感细腻的人,虽然他很顽皮。
在猪悟能身上,我看到了一个懒惰、贪图美色、见利忘义的形象,他是四个取经人中最还能坚持的人了,只要一饿就喊,只要一累就叫,只要有难就怕,但他脾气好,好说话。在大战流沙河的时候,八戒都快打败沙僧了,可是悟空飞过来插了手导致沙僧逃脱了,八戒只是抱怨了几句就消气了,真是宰相肚里能撑船啊!
在沙悟净身上,我看到了一个默默付出,任劳任怨的形象,他既不像悟空那样顽皮,也不像八戒那样懒惰,更不像三藏唠唠叨叨。他只是一言不发,默默保护唐僧,正所谓“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正是我们要学习的精神。
从唐僧身上,我看到了一个不忘初心,想造福百姓;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人物形象。可是唐僧也是一个遇到困难就有点退缩的人,比如有一回写道他的白龙马被吃了,就坐在地上哭哭啼啼地说:“这可怎么办哪!还有这么长时间,人可怎么走啊!”但是他也是很有礼数和有修行的人,我们学习他好的品质。
《西游记》在写作手法上,吴承恩用了大量的人物动作、神态、语言、心理、外貌的描写。用人物来衬托环境,用环境来凸显人物心理,还引入了大量诗词,还有我们没听说过的方言,增强文章生动性。文章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突出人物特点,还在文末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往下读,这种写作手法我们要多学多用。
我最喜欢的一章就是老龙王暗算袁守诚,结果自己触犯天条,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为了破坏别人的事情,而违反自己的原则,实在愚蠢!
西游记初一读后感 篇6
《西游记》是吴承思写的一本充满神话色彩的故事书。我利用假期仔细阅读了这本书的青少版,虽说故事有点简化,但在爸爸的引导下,我还是比较全面的了解故事的内涵。
故事的主人公有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故事的情节,随着人物依次展开。
随着花果山石猴出世,引来了一连串的故事:猴王学艺、大闹天宫等,成功的塑造了敢爱敢恨的美猴王的可爱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伴随着唐僧去西天取经的过程中,孙悟空聪明、机智、勇敢的性格表现的非常完美。同时他的性格当中不受拘束,不服管教,散漫的特点也在磨难中逐渐成熟,改正。这些事情从一开始的三打白骨精,大战黄袍,到最后的太阴收玉兔得到了完整的体现。在整个西去的过程中孙悟空尽心尽力,尽职尽责的保护唐僧取经,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武功,加上大家的帮助,完成了从猴精到斗战胜佛的蜕变。
猪八戒是除孙悟空以外,出力最多的一个家伙,他的故事非常有意思:从高老庄的上门女婿到取经成功的净坛使者所表现出来的可爱特点就是贪吃。虽说也有一身高强的武功,但总在关键的时候溜掉了,这一点,不但不让人觉得生气,反而更增添了他的可爱之处。和悟空斗嘴,斗气,挨悟空的欺负,体现出了他的可爱与成实。
沙僧在整个的取经路上,除了在流沙河为妖时还有点凶相,再往后就只表现出了一种特点:任劳任怨,一心保护唐僧取经。虽说沙僧是天上的卷帘大将下凡,也有一身高超的本事,但表现的.机会不多。
唐僧是取经的主角,但他的表现让人觉得很迂腐,而且傻得气人。但是随着磨难的增多,他也变得聪明了,知道心疼别人了。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人物——小白龙,他化身白马,驮着唐僧跋山涉水,默默无闻,也是一个可爱的形象。
师徒四人从一开始的矛盾不断到后来的团结一心让我体会到了,无论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都离不开团结。唐僧的善良,悟空的机智、勇敢,敢于斗争,八戒的诚实,沙僧的忠厚,小白龙的默默无闻等优秀品质,正是作者写作的意图。读完这本书,我想:这些优秀的品质,就是我努力的方向。
西游记初一读后感 篇7
《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它虽然没有像《三国演义》那样富含军事谋略,也没有像《水浒传》那样的行侠仗义,但是它精彩离奇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了我。
作者吴承恩用生动的笔墨,将孙悟空的`智勇双全,猪八戒的憨厚可爱,沙僧的忠厚老实,唐僧的善良慈悲写的栩栩如生。在如此之多的故事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三打白骨精》这个故事了。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唐僧一行人来到了白虎岭,白虎岭内住着一个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后变幻为村姑、老妪和老翁,全被孙悟空识破。唐僧却不辨人妖,反而责怪孙悟空恣意行凶,连伤母女两命,违反戒律。第三次变成老翁又被孙悟空识破。唐僧写下贬书,将孙悟空赶回了花果山。
读完之后,我的心里感慨万分,我也得到了很多启示:要是世界上的人都像唐僧那样有一颗善良的心却不能明辨是非,那么这个世界就会成为一个混乱的世界,世界就不会进步了。我多么希望自己能像孙悟空那样有一双火眼金睛呀,那样的话我就可以在关键时刻分辨出好人、坏人;我更希望自己能像孙悟空一样神通广大,可以使自然灾害不再出现,战争不再发生,所有人都能过上幸福生活。
我相信,只要我努力学习,将来就会像孙悟空一样充满智慧,长大以后为祖国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西游记初一读后感 篇8
小时候电视上都放过《西游记》,《西游记》是早期长篇小说的唯一起品味,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起,是神魔之类的小说。家里也有《西游记》文言文版,细细品味,总是百看不厌。
话曰:东神胜洲傲来国小国之界,有一起座花果山,山上有一起仙石,石产一起卵,见风化作一起石猴,在那里拜四方,眼运金光,射冲斗府。如今服饵水食金光,将潜熄矣.好神奇的石猴。
天地之灵气造了这石猴,又如此变化多端,神通广大,具有超大的能耐,在现实生活难以想象的作为。,《西游记》讲述了师徒四人在迢遥的`西天取经图上和穷山恶水冒险斗争,还有在妖魔鬼怪所设置的八十一起难。
在《西游记》我最喜欢沙僧,我觉得,沙僧是中性派;唐僧十分善良,是那种不分好坏的善,这种善在对待好人,是用在正头上;可对待路上的妖魔鬼怪的献媚,假做好人的坏人,可是会利于别人,吃亏的是自己,好在他有个神通广大,足智多谋的大徒弟,忠心的三徒弟;有勇无谋而鲁莽的二徒弟。在西天取经的路途上为唐僧保驾护航。
悟空在西天取经中功劳最大,《西游记》中,每次唐僧被俘虏,悟空不仅奋力相救,而且还用他的计谋,让妖怪心服口服。可悟空有时没有菩萨那般仁慈,对待有些并无大罪大恶的妖怪和人,应该宽容,再传与佛性,并不应该伤及性命。
猪八戒在《西游记》中与悟空等人正好相反,好吃懒做!没有悟空精明,可护唐僧可是非常忠心,不免有些憨厚,可爱的一起面让人欢喜不已,也许正有这一起形象,让《西游记》变得生趣自然。
《西游记》是我的第一起部名著,它让我领悟到善与恶,丑与美,在这本书中的文字里,都让我感受到取经人排除艰难的战斗精神,更让我明白人不应该对恶势力屈服,对困难选择逃避,对待事情要谨慎小心,要考虑它的后果,不能像悟能一起样鲁莽行事。我很感谢我的第一起本经典名著,它让我看到人生和真谛。我希望大家也能细细品味《西游记》。
西游记初一读后感 篇9
看了这本西游记,感觉西游记太长了。上面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唐僧这些人经过了许多地方,也遇见了各种各样的妖怪,基本上都是悟空消灭的。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也太多了吧。
这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六小龄童来过我们这里,在我们学校里讲西游记总共弄了一百多年,孙悟空其实不是一个人演的,上至他爷爷,下至他都演过,他老了,就让下一代演,一代又一代,直至现在。
这些妖魔鬼怪,一心要阻止他们,还要吃唐僧肉,可却总是失败——被孙悟空打倒。无论什么妖怪,结果都一模一样,对我来说,已经无聊死了,什么时候坏人会胜过?比如灰太狼和光头强,狼吃羊是天性,人类伐木是有点不对,但也离不开木头。
西游记里,除了孙悟空,别的没的说。我想问一个问题:“孙悟空的爸妈是谁?”有人这样说:“是天和地”。回答对了,的确是。
为什么天下除了孙悟空没有比他更厉害的人呢?出了神仙,如果包括神仙,那就属如来了。读了西游记,我才知道:那猴头吃了蟠桃,喝了御酒,又吞了仙丹,已变成金刚不坏之躯。
这悟空,也受了不少罪,大闹了天宫,被压在五行山下,过了大约五百年才被放出来又被派去保唐僧西天取经,一路上经过九九八十一难还经常被念紧箍咒,真是惨重的`苦呀!
我太羡慕孙悟空了,不是羡慕他吃的苦,而是羡慕他的能力和能耐。
西游记初一读后感 篇10
说到四大名著,就会使人想到豪气万丈的三国英雄,各具才智的水浒一百零八条好汉,恩恩怨怨、情情爱爱的贾府。而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吴承恩笔下千奇百怪的西游世界。
有的人也许会说:“不就是西游记吗,小的时候都不知道看过多少回了。”的确,我相信这个丰富的西游世界是大家金色童年其中一部分的美好回忆。但是我想说的是,你们可千万别小看这大家如雷贯耳的西游记,要知道,能够一直流传至今,让大家娓娓道来,更被誉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必定有他的过人之处。
在前往西天取经的艰辛路途中,师徒四人免不了会发生一些小摩擦或者争执,可无论如何,他们的出发点都是好的。而这些小小的摩擦,就如同一根根的小丝带,最终会在不知不觉中汇聚成一根坚韧有力的粗绳,牢牢的守护着师徒四人的情谊。这种生活的调味剂,不正也常常出现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吗?
那么不知道大家最喜欢哪个角色呢?是胖嘟嘟傻乎乎的猪八戒,还是老实稳重的'沙和尚,亦或是温文尔雅的唐僧呢?而我最喜欢的,便是调皮可爱,直来直往的孙悟空。悟空总是以大大咧咧,敢爱敢恨的形象呈现在大家眼前,我这是喜欢它不拐弯磨角,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敢做敢当的性子。
西游记是一个弥漫着惊奇氛围的世界,在这里,你虽然感受不到大英雄的足智多谋,也感受不到骁勇善战的热血,更加感受不到恩怨情仇的男欢女爱,但是你绝对可以在西游记里面找到不畏艰辛,以自己坚强的意志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的师徒四人伟大的背影。
看着西游记,可以是人全情投入,更仿佛觉得自己也是他们其中的一员,陪伴着他们踏上未知的旅程,探索奇妙的西游世界。你喜欢这个奇趣无穷的西游世界吗?不妨再次拿起西游记,细细回味吧!
西游记初一读后感 篇11
从古至今,有许多名言赞美书中的知识,如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又如高尔基所说的:“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等,因此我喜欢书、喜欢阅读!我最喜欢的书莫过于《西游记》,书中曲折而又光怪陆离的'情节、唐僧师徒的离奇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西游记》主要讲述唐太宗委托玄奘法师去西天取经的故事,玄奘法师在取经途中收了三个徒弟,师徒四人一路上除魔降妖、齐心协力、战胜困难,最终到达西天取得了真经。
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孙悟空,因为他嫉恶如仇,神通广大,法力无边,他可是取经路上的好帮手呢!有一回,取经途中遇到一个妖怪,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后变幻成村姑、妇女、老爷爷,唐僧和猪八戒都被她的假相给蒙骗了,多亏孙悟空火眼金眼识破,三次棒打白骨精,不然唐僧和猪八戒早就没命了。
写到这儿,我回想起去年的一件事,有一次我看见舞台上在表演跆拳道,觉得很酷,特别想学,于是叫妈妈报名了。刚开始练习的时候都还好,压压腿,弯弯腰,打打拳,我并不觉得难,练了一年多,我感到练习越来越累,真想放弃。后来,我读到了《西游记》,这本书改变了我的想法,唐僧师徒四人西行取经不仅路途遥远,最难的是一路上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面对各种各样的妖魔鬼怪,各种各样的真假善恶。有时下雨没地方住,还得住在破寺庙里,风餐露宿,那么多困难他们都没有怨言,而我只遇到一点点困难就坚持不了,真是惭愧极了!于是我答应妈妈好好练跆拳道,不半途而废!
通过这本书我更加明白,遇到任何困难,只要坚持不放弃,就一定能到达胜利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