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西西文学 > 情感 > 心情随笔 > 正文

情洒延安

作者: 陈世凯2023/08/15心情随笔

瞻仰革命圣地,是我期盼已久的愿望。今天终于站在延安宝塔山前了!凝视峭壁上宋代名士范仲淹亲笔题写的“嘉岭山”石刻手迹,耳畔荡起熟悉的旋律:

夕阳辉耀着山头的塔影,

月色映照着河边的流萤。

春风吹遍了坦平的原野,

群山结成了坚固的围屏。

……

站在山顶眺望,延安城风采尽收眼底:现代化的高层建筑沿着延水河、绕着宝塔山顺势拔起;几排弥足珍贵的窑洞坐落在清凉山坳间(这是保留的革命文物),在大字标语的映衬下格外醒目;纵横交错的公路网穿插在绿荫曲折的山道之间,构成了一幅别具风格的丹青画卷;飞速奔驰的车辆形形色色,汇成了寓意深邃的“车水马龙”。

延安,以它特有的陕北风貌,迎接着四面八方来访的游客。它不仅是塞北高原上驰名全国的革命圣地,还是一座神秘且带有边塞韵味的山城,城内郊外充满着一股强悍而质朴的当代气息。

奔流不息的延河水见证并记录着历史的沧桑。河东岸嘉岭山上耸立着一座九层八角、高达四十四米的明代宝塔。延安,是座红色之城。当年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在这块根据地上发展壮大,闻名遐迩的中共“七大”就在这里召开!延安,是“民间艺术之乡”。安塞腰鼓、民间剪纸、信天游等黄土风情文化艺术底蕴深厚,享誉海内外。

随着流水般的游人,拨开一片果树绿荫,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座砖木结构的房舍,这便是当年的小礼堂。礼堂内没有现代化的装修和设备,仅有黄木质地的桌椅、方凳,这些八十多年前的摆设已经显得十分粗糙、陈旧,但因和红色革命重大事件连接在一起,成为极其珍贵的革命文物。

在延安参观游览,值得纪念的东西太多了。每一条蜿蜒的黄土路,每一间简陋的窑洞,每一片丛林,每一座小桥,每一处草坪,都曾留下老一代领导人珍贵的身影和足迹。

走进中央礼堂,瞻仰“七大”会址,游人很多,但秩序井然。我们从代表席中间通道走过,走上帷幕低垂的主席台,又从旁门进入休息室,没有人说话,没有杂音,甚至没有人咳嗽一声,谁都不愿意打破会场内的肃穆气氛,大家静静地听讲解员深情地讲述着发生在此地的一件件往事。是啊,会议室的粗瓷茶杯是陈旧破损的,领袖们的衣着是褴褛的,代表席上的桌椅方凳是粗糙的,休息间是简陋的,被褥是单薄的……然而,每个参观者都觉得这场决定中国革命前途命运的大会似乎仍在进行中,帷幕并没有落下……

站在延水河畔,望着宝塔山,我仿佛看到这座革命圣地后面的祖国大地。啊!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大地上生机一片,中华儿女正在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拼搏创新,其支撑的原动力不正是这种延安精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