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基业长青》读后感

2025/06/28读后感

文学网整理的《基业长青》读后感(精选7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基业长青》读后感 篇1

《基业长青》是由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年轻的学者詹姆斯·柯林斯和斯坦福大学副校长杰里·波勒斯合著,出版时间有点早,于1994年。与其说《基业长青》是本管理畅销书,其实它更像是一份调查报告,或者是一篇探讨企业发展的长篇实证论文。整本书都是在围绕实例做分析,可读性非常强。其实,这本书就是基于两位作者长达6年的一个调查研究项目。该项目把研究对象限定为1950年之前创立的公司,最年轻的沃尔玛创立于1945年,最老的花旗银行创立于1812年。他们通过调查问卷选取了所在行业全球最受崇拜、最成功的18家企业,称为“高瞻远瞩的公司”,同时选取了同样优秀,但没那么受崇拜的另外18家企业作为对照对象。然后比较分析“在长久的历史里是什么使高瞻远瞩公司有别于对照公司?”,从而找出了“基业长青”公司的特质是具备坚定的核心价值观、坚实的企业文化以及胆大包天目标。最后总结出了本书的核心管理思想:高瞻远瞩公司得以“基业长青”不在于眼光远大的魅力型领袖,也不在于先进的产品观念或长远的市场眼光,而在于高瞻远瞩公司是一种组织、一种机构。其实想想,的确如此。人固有一死,产品同样如此。因此,企业在追求基业长青的大道上,应该脱离于某个人、某个产品或服务,反求诸己,从组织方面构建企业,培养出可观的弹性,展现出从逆境中恢复的能力,从而能够获得杰出的长期绩效,才有可能成就基业长青。至此,作者为追求基业长青的企业提供了一套解决方案:从组织方面构建企业,形成进化机制,把企业看做“平台”,人才和产品在这个平台上进化。在这一机制下,企业遵循达尔文的进化理论,能自行涌现魅力型领导、先进的产品或业务,能自行进化适应漫长的时代变迁。

《基业长青》论据充分,逻辑自洽,让我不得不信服,但除此之外,它还提升了我在管理上的一些认识。该书提出平台型企业管理思想已有20多年。可是,近年来,平台型企业管理思想在我国乃至全球嫣然已成为主流发展战略。2015年最畅销的管理书籍《重新定义公司:谷歌是如何运营的》全面介绍谷歌公司如何运营,其核心管理思想“赋能”一词,引起企业界广泛认可。“赋能”就是打造平台型组织,赋予员工发挥才能。张瑞敏这几年一直在推动海尔从制造工厂向创业平台转型,引起全球广泛关注,其本人被授予誉为“管理思想界的奥斯卡”的Thinkers50“最佳理念实践奖”。谷歌和海尔是企业在内部管理上践行“平台化”思想的典范。不仅如此,在企业发展战略上,“平台化”思想更受青睐,如苹果公司的App shore、亚马逊公司的云计算服务平台AWS、阿里巴巴的淘宝天猫、滴滴出行、P2P模式、网络直播等业务模式本质上都是平台化。“平台为王”的战略思想已成普遍共识,内部为员工搭建发展平台,外部为客户、消费者搭建平台。岂止如此,在企业基础管理层面也同样闪烁着“平台化”思想的光芒。近年来,参与型领导风格越来越受到推崇。参与型领导最根本的是在部门或团队内部形成一套员工积极参与的机制。它不因领导更换或工作内容改变而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这种机制不正是“平台化”思想。

读《基业长青》,不仅能在公司战略层面得到很多启发,而且对于日常的基础管理从中也可以获得指导,犹如享受了一场管理思想的盛宴,非常值得深读。也不奇怪该书被《哈佛商业评论》评选为“90年代最重要的两本管理书籍”之一,作者詹姆斯·柯林斯曾被评为对中国管理影响最大的15人之一。其另一本管理畅销书《从优秀到卓越》,延续了《基业长青》主要管理思想,相信也一定非常值得阅读。

《基业长青》读后感 篇2

幸运之神偏爱持之以恒的人,对高瞻远瞩公司而言,最重要的问题是“我们明天怎样做得比今天更好?”他们把这个问题看成生活方式,变成思想和行动的习惯。这就是《基业长青》告诉我们的一切。

利润是生存的必要条件,而且是达成更重要目的的手段,但是对很多高瞻远瞩公司而言,利润不是目的,利润就像人体需要的氧气、食物、水和血液一样,这些东西不是生命的目的。但是,没有它们,就没有生命。

建立高瞻远瞩公司关键的第一步是:清楚表明一种核心理念。

核心理念=核心价值+目的

核心价值= 组织长盛不衰的根本信条,即少数几条一般的指导原则;不能与特定的文化或作业方法混为一谈;也不能为了财务利益或短期权益而自毁立场。

目的=组织在赚钱之外存在的根本原因一地平线上恒久的指引明星,不能和特定目标和业务策略混为一谈。目的是公司除了赚钱之外存在的根本原因。

核心价值是组织长盛不衰的根本信条,不能为了财务利益或短期权益而自毁立场,IBM前CEO小托马斯华森在1963年写的小册子《企业及其信念》说:我相信一家公司成败之间真正的差别,经常可以归因于公司激发员工多少伟大精力和才能,在帮这些人找到彼此共同的宗旨方面,公司做了什么?……公司在经历代代相传期间发生的许多变化时,如何维系这种共同的宗旨和方向感?……(我认为答案在于)我们称之为信念的力量,以及这些信念对员工的吸引力。我坚决相信任何组织想继续生存和获致成功,一定要有健全的信念,作为所有政策和行动的前提。其次,我相信企业成功最重要的惟一因素,是忠实地遵循这些理念……信念必须始终放在政策、做法和目标之前,如果后面这些东西似乎违反根本信念,就必须改变。

核心理念提供一贯的基础,使高瞻远瞩公司可以据以演进、实验和改变,而获致进步,因为明确了解什么是核心(因此相当固定),公司更容易在不属于核心的所有事情上追求变化和行动。

追求进步的驱动力强化核心理念,因为如果没有持续不断的变化和前进,坚持这种核心理念的公司在变化无常的世界上便会落伍,不再强大,甚至不能再生存。

《基业长青》读后感 篇3

随着招商银行的不断发展,总行提出了“力创股市蓝筹,打造百年招银”的远景目标。“百年招银”———招商银行的灿烂远景,成为萦绕在所有招行员工心头挥之不去的光荣和梦想。那么,如何才能实现这个光荣梦想?美国詹姆斯?柯林斯和杰里?波拉斯合著的《基业长青》一书,研究了当今世界18家长盛不衰、基业长青的企业,在管理理念、管理方法上的共性和特点,阐述了基业长青企业发展的历程。

通过该书的学习,比较总行的发展战略,对我们打造“百年招银”,不无重要的借鉴和启发。基业长青企业与众不同的成功秘诀可以概括为“保持核心,刺激进步”。“保持核心”,就是保持企业的核心理念。这种核心理念是企业固有的属性,是区别于其他企业最根本的特征。企业的战略、组织、制度、企业文化都是围绕着核心理念来展开的。高瞻远瞩的企业非常重视贯彻核心理念和保持核心理念的稳定,不仅在企业的每个环节坚决贯彻核心理念,而且在企业整个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核心理念。“刺激进步”,就是不断创新企业的产品、服务和经营管理手段。没有创新的企业是无法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取得生存空间的。企业只有不断刺激进步,与时俱进,在产品、技术、服务、管理等方面不断创新,迎合乃至引导市场发展的需求,才能不断领先于竞争对手,成为业界翘楚,从优秀迈向卓越,进而达到基业长青。

服务、创新、稳健、人本、诚信、灵活、效益、整体是招商银行的核心价值观。维护和保持招银精神,是实现百年招银的核心动力所在。刺激进步,招商银行才能赢得竞争挑战,才能把握发展机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处于领先一步的地位,保证招商银行总体目标的实现,成功打造民族银行的精品,实现百年招银的梦想。

《基业长青》读后感 篇4

读完《基业长青》给我很深的感触,整本书归纳起来,我理解为八个字:保存核心、刺激进步。我觉得这本书带给我的不是一个迅速成功的秘方,而是一个更长久,更重要,更真实的理念:目标、追求是进步,文化、内部提拔是保存核心。

《基业长青》告诉我们要造钟而不是报时。钟造好了,还怕时间不准么。拥有核心理念,创造自己的独特风范,并努力践行,企业就会长久的兴盛下去。作者以美国建国为例,证明核心理念才是最后重要的。他这样写道:“最重要的不是谁当总统?谁应该领导我们?谁是我们当中最聪明的人?谁是最好的国王?绝非如此!国家应该如何运作?我们应该制定什么指导方针和机制,以便创造我们梦想的国家?”所以,企业的领导者重要的不是个人魅力,而是给公司创建一套先进的程序。

《基业长青》告诉我们企业的根本不在利润。利润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达成更重要目标的手段,但是对很多高瞻远瞩的公司来说,利润不是最终目的,利润对企业来讲,就像氧气、食物、水和血液对人体一样,是必须的,这些东西不是生命的目的,但是没有它们,就没有生命。人活着只为吃喝就失去意义,企业要追求利润之上的更有意义的理想才能长久。

《基业长青》告诉我们如何确定核心理念。有一点很重要就是:我们不能创造或制定核心理念,我们只能发现核心理念,只有我们真正相信的东西

才是核心理念。书中告诉我们必须不断回答的一个问题:“假设我们关闭这家公司,而不至于对员工或老板造成不利的经济影响,为什么我们不那样做?如果公司不复存在,世界会有什么损失?”,这样我们才能找到我们真正的核心理念。找到核心理念以后,我们还应该毫不迟疑,坚定地对不符合核心理念的事情做出改变,坚持核心理念,我们的事业就会有个很好的起步。使核心理念和追求进步的驱动力携手合作,从而驱动所有不属于核心理念的东西变化进步,如企业文化,战略目标,管理政策等等都必须做出与时俱进的变化和进步。保存核心,刺激进步才是基业长青的根本。

《基业长青》告诉我们高瞻远瞩的公司还必须有胆大包天的目标,就好像我们常常听到的一句话“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高瞻远瞩的公司不会盲目追求任何随意得来的胆大包天的目标,只是追求既能加强本身核心理念、又能反映公司自我定位的胆大包天的目标。胆大包天的目标可以促使大家团结起来,这种光芒四射、动人心弦、有形而高度集中的东西能够激发所有人的力量,使他们活力迸发,能成为推动和激励的机制,激发进步,最后使得公司超越对手基业长青。

《基业长青》告诉我们高瞻远瞩的公司会用一种教派式的文化加强员工的忠诚度。要让员工对企业的自我形象和理念有狂热的认同,让每位员工相信我们是有别于其他理念的精英团队,增强员工精英意识,让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适应企业文化,加强归属感和成就感。充分运用灌输信仰,严密契合和精英主义的手段,作为保存核心理念的主要方法。在理念方面实施严格控制的同时,在作业层面提供广泛的自主性,鼓励个人首创精神,正是兼容并蓄胜过非此即彼的典范。

《基业长青》告诉我们要有明天要比今天更好的理念,来杜绝任何自满,持续不断探索,一心一意的追求自我改进。永远不够好是个超越自我的内在驱动力,使我们产生发自内心追求进步的迫切愿望,这种自我批评的做法就会促成企业自我诱导出改变和改善。这样就会从企业内部促使一切不属于核心理念的东西持续不断地改变和前进。成功永远不是终点,如果你要追求卓越,那么就代表着无休止的磨练和奋斗,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把永远不够好的思想变成行动的习惯,就能把企业的核心理念转化为富有长期效益的实际行动,就能使得核心理念不成为空洞口号,永不满足,不断奋斗,最后基业长青。

《基业长青》认为不断尝试的机会主义渐进式发展,择强汰弱的进化,会更好的适应工作环境,同时,内部晋升会有效的保存核心,有计划的培养自家成长的经理人可以保持企业核心价值,追求远超过任何领袖的任期的使命,让企业迅猛前进。高瞻远瞩公司与对照公司的最大差别不是领袖的素质,而是优秀领袖的一贯性,也就是保存核心的一贯性,自家成长的经理人重要性正在于此。

《基业长青》中“起点的终点”理论让我们明白,仅靠核心理念,不能造就高瞻远瞩的公司;仅靠追求进步的驱动力或胆大包天的目标,做不到自主性的演进和创业精神也不行;仅靠自行培养的经理,也不能产生高瞻远瞩的公司;仅靠像教派一样的文化,永不满足的观念同样不行。只有兼容并蓄、保存核心、刺激进步、共同努力,将每个细节都做到最好,才能创造出来协调一致的整体效果,才能建立起一家基业长青的企业。

《基业长青》读后感 篇5

《基业长青》这部书,我有幸得到并阅读了两遍,一遍是泛读,一遍是精读,精读是为了写出自己的感受,或许能对他人阅读此书有所助益。刚获此书,急欲找到自己需要的“灵丹妙药”,由于自身阅历和文化差异等因素,阅读起来,与自己先期的所思所想大相径庭,慢慢读来,初步了解到,许多国际大公司的发展历程,对照出各公司发展差异的因由,确实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由于时间和空间、文化与环境的不同,因此,每位读者的感受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下面谈一下自己感触最深之处。这本书具有说服力之处,在于进行公司间对比的时候,并不是以成功和失败加以论述,而是把这些长青的公司与一些同时代、同样成功,地位差不多的那些公司进行对着照。通过书中对照,反映出长青公司的组织者,不一定有伟大的构想或是魅力型的领袖,但必须要像建筑师一样,来营造公司强烈的使命感,就如同造钟一样,让时钟持续运转的起来。明确领导者造钟,就是构造长青公司的核心意识,并以此指引和激励公司的员工,使员工接受并近似宗教式的信仰,在公司发展的过程中,要保存这种核心意识形态不变,还不要刻意寻求核心与变革间的平衡,积极倡导崇高的理想与进步,这些对我们作为管理者来说应该加以深思。我们正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有的公司昙花一现,也有的公司不知去向何方,为何感觉企业发展之路似乎越来越窄,不妨借鉴这本书的论述,看看我们都做到了那些?

总之,《基业常青》这本书,值得顾委、经理们借鉴,但要注意因国情不同、文化不同、发展的环境不同,不要全盘“拿来主义”,我们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进行运用,把它看成是提高我们企业管理水平,同时也是“入世”后了解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的途径。我们确实要建立明确的核心意识,具备宏观的理想与抱负,阐明公司和每个员工的发展方向,用强烈的使命感来发展壮大自己,成为基业长青的公司。

《基业长青》读后感 篇6

一直到今天才看完《基业长青》这本书。

感受颇深,感谢联想推荐了此好书!一个企业如何才能在激烈的商海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呢?这是《基业长青》一书提出一个严肃的话题。

通过众多大公司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企业要真正做到基业长青,那么应该做到以下个必备之要素。

一、远见,高瞻远瞩的目光,是成功企业的前提,一个公司首先要有一个理念,公司理念将全面围绕着整个公司,全体员工要有一个奋斗的目标,正如作者所说,高瞻远瞩的公司就像长空中的雄鹰,而非灌木丛中的燕雀,或者说,他们是了不起的资本主义赌徒。

一个有前景的公司,正如一只雄鹰一样,有敏锐的目光,了解市场,做任何决策都应该具有的是高瞻远瞩的目光,都围绕着一个公司的灵魂去做。

最简单的如市场定位等策略的制定,是注重利润最大化还是顾及企业长远的发展。

都需要的是高瞻远瞩的定位策略。

而这一切需要的是一个具有高素质的领导班子。

二、创新,一个企业要基业长青,还有一个重要点是要懂得创新,创新是企业能不断获取新鲜乳汁的重要因素之一,没有创新就没有动力,没有创新顾客永远不会有新鲜感,我们今天的联想之所以能够在全球的IT界名列前茅,创新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从巨蟹、天蟹、天秤、天琴、天鹤、天麒、天麟、天骄、天瑞,再到今天的家悦,锋行,短短的几年时间变化频繁,给客户一个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大大的推动了联想的销售量和市场站有额,无议是一个经典的案例。

再看看云南曾经风云一时的红塔集团,以前在创新,但是随着人事的变动,失去了创新的动力,不再有创新的思维,一个曾经年利润上百亿的公司,短短数年之间可能变成一个亏损的企业,由此可见创新在一个企业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因素。

三、管理机制良好的管理机制是一个企业成功的基础之一,著名的moToRoLA能够在通讯位居龙头老大的地位,这与他内部管理机制有着相当重要的关系,曾深入了解过该公司的管理体制,深深体会到了一个优秀的企业的管理机制是如何运作的,如何让员工有更大的动力,有更大的创造力,如何让员工能够自觉自愿去做更多的事情,能够去为公司的发展做更多的事情,这是一个优秀企业所要考虑的必要因素,整个公司必须要形成一个整体才能有更大的竞争力。

这就取决于一个公司的内部管理机制。

四、人才济济。能够吸纳优秀的人才,是基业长青的必要因素也是一个企业是否具有发展潜力的重要因素。

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我们可以看到,任何一个成功的企业都是把人力资源放在首位,一切价值的创造离不开的是人力资源!特别是在市场激烈的今天,优秀的人才往往会决定一个企业的发展方向,甚至决定着一个企业的存亡。

而作为我们,能有机会与联想合作,万分荣幸,也有义务有信心做好联想授于我们的任何一种角色。联想的基业里面有我们付出的点点滴滴,也是我们辛勤劳动的最佳奖赏。联想的长青离不开我们的努力。这也是我们将永远引以为荣,为之骄傲的资本。我们将继续一如既往,再接再厉,共同创造联想新的篇章,为联想的长青,也为了我们自己的长青。

《基业长青》读后感 篇7

《基业长青》属于一本企业管理类书籍,作者是吉姆·科林斯和杰里·波拉斯。本书来源他们在斯坦福大学为期6年的研究成果,书中通过数据对比的方式讲述了18家极为高瞻远瞩的公司长盛不衰的内在因素,找出极为高瞻远瞩的公司的基本特质和动力,并把这些发现转化为有用的观念架构并为那些有志于建立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伟大公司的企业家提供实际指导。

本书共有11章,第一章为翘楚中的翘楚,列举了本书所研究的36个公司,12个与大家想法不一样的思考,以及作者是如何做研究而写出本书,我觉得第一章是本书的精华所在,上面提供很多可以借鉴的方法论,如研究高瞻远瞩公司与对照公司、选择研究对象的方法、多角度的研究思维等。第二章到第十一章讲述高瞻远瞩公司应该具有的10观念架构,非常有可操作性。

造钟,不是报时。拥有一个伟大的构想或身为高瞻远瞩的魅力型领袖,好比是“报时”;建立一家公司,使公司在任何一位领袖身后很久、经历许多次产品生命周期仍然欣欣向荣,好比是“造钟”。一个企业主要在于建立一个好的架构,即好的组织管理制度,活的机制。这样公司不会因为一个风云领导者的离开而变得默默无为或倒闭。超越利润的追求。一个公司应该赚钱,这样才能活下来,利润就像人体需要的氧气、食物、水和血液一样,没有他们,就没有生命,但这些东西不是生命的目的,一个公司更应该有更高尚的追求,这样的公司才能长盛不衰。保存核心,刺激进步。一家公司即使拥有世界最珍贵、最有意义的核心理念,如果只是无所事事,或是拒绝改变,世界也会抛弃它。一个时刻追求进步的公司,才有前途,公司在改革进步的过程一定要坚守核心价值。核心理念和追求进步的驱动力像我国的阴阳八卦一样,在高瞻远瞩公司中和平共存,彼此协助、补足和强化。胆大包天的目标。高瞻远瞩公司不会盲目追求任何随意得来的胆大包天的目标,只是追求既能加强本身核心理念、又能反映公司自我定位的胆大包天的目标。胆大包天的目标可以促使大家团结,这种目标光芒四射、动人心弦,是有形而高度集中的东西,能够激发所有人的力量。教派般的文化。一个公司强大与否取决于公司的文化,要成为基业长青的公司应当具有公司成员都信奉的文化。拥有可以传承的文化,是一个公司区别于其他公司的'内在灵魂。想起自己在做社团文化建设时也不知不觉地应用这个理念。同时预感和君咨询公司将成为一个伟大的公司。

择强汰弱的进化。企业是逐渐演进的物种,书中3M公司是最好的进化式进步的证明,不断思考超越自己才能不被淘汰。自家长成的经理人。书中高瞻远瞩的公司加起来总共1700年的历史,只有4次外人直接接手CEO角色的个别案例,可知重要的是公司领袖的一贯性,也就是保存核心的一贯性,让领袖具有连续循环性。这章使我想到万科,他的领导者王石,郁亮都很相似,而且就我所知万科也在快速转型。永远不够好。安逸不是高瞻远瞩公司的目标,高瞻远瞩公司设置强大有力的机制来产生永不满足的心态,消除满足从而在外部世界发出要求之前,就刺激变革和改善。他们先为长期努力,同时又用极为严格的短期标准自我要求。起点的终点。把每次突破变成可行的任务的起点,时刻站在进步的阶梯上。构建愿景。最持久、最成功的公司的基本特质是他们保存一种核心理念,同时刺激进步,积极改变除了核心理念以外的任何东西。

总之,一个公司或者组织长久的发展下去,需要使其存在具有价值,核心价值观是公司的精神和持久的原则,它是一套不需要外部调整的永恒指导原则。公司或者组织必须要有自己核心的价值观或者核心使命,同时以其内生的力量不断更新,才能长盛不衰。一个公司或者组织必须时刻去认识自身,就像一个人应该不断认识自己,这比目标更重要。推荐读此书,特别是想创业的同志和做管理工作的同志。另外觉得《中国共产党党史》是绝佳的管理学书籍,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