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读《朱自清散文集》有感

2025/07/06读后感

文学网整理的读《朱自清散文集》有感(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读《朱自清散文集》有感 篇1

书中的第一篇文章选的是朱自清的《匆匆》。《匆匆》讲的是告诉人们要好好珍惜时间,文章用自问自答形写的,开头举例“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绿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样的对比手法更加使我们感到时间的珍贵。可是往后读却知道了朱自清告诉我们的另一个真理——青春一去不复返,事业一纵永无成。现在不抓紧分分秒秒学习又何必等到将来后悔呢?兴许是因为时间的珍贵,才把《匆匆》放在第一篇。

书中的《论自己》、《论青年》、《论吃饭》、《论百读不厌》、《论无话可说》……这几篇文章主讲事物似无形又有形,而且“吃饭”、“无话可说”、“百读不厌”、“自己”、都是非常平常的事物,也从侧面烘托朱自清善于观察的品质,也表现了朱自清对文学的热爱。我们小学生正需要这种精神,要从平常的'事物中有自己独特见解。

读完朱自清的散文选,心中获得了一丝明悟,也许它带给我们的不是物质上的财富,但是它带给我们的是比物质上更要珍贵的财富——真理!

读《朱自清散文集》有感 篇2

这几天一直在看《朱自清散文集》,觉得有着很大收获,对于读书技巧方面,也有了新的感悟。

散文集不似小说,传记,因此它的读后感,我只能从大致的角度来说。朱自清的文笔,我一向认为很好。他的文章,如同他的名字一般,有很独特的风格,通俗易懂,读来颇有清秀之气。《春》与《荷塘月色》即使如此,文中没有太多的华丽之词,而大多用的是拟人、比喻等普通常见的修辞手法,却能将眼前一排景色描写得如诗如画,栩栩如生,由此,朱自清的写作手法,也便可见一斑了。我本人的写景作文写得并不是特别好,但读了他的文后,便有很大收获。他的文章平淡质朴,有很浓烈的生活气息。而在他的所有文章相比,文笔风格也有很强的转变。

朱自清早年的文章与后期的相比,其中早年文章的笔锋就颇有些文言文的味道,读来并不顺畅,大都让我半知半解,而后期的作品则有了许多白话文,更加贴近现代了。前言中说“语言风格是一个年代的特定产物”,此语不假,一个年代有一个年代的追求,一个年代有一个年代的改变。相声大家马季先生,的早、晚期作品相比较,其变化,不难看出来。人皆是随时代而变化的,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烙印,任何人都是如此。

文章是一个人思想方面的表达,有着独特思想、处事性格的`人定能写出好文章来,因此,读一本书,从而读出一个人来,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一种重要的读书方式,从表面现象,折射出更深一层的内涵,这才是真正用意。

从朱自清的文字来看,他一定是一个刚正不阿的人,他的文章,每一篇每一字,都喊着自己的真正思想,他平生视人平等,为人正直,被誉为“有骨气的爱国文人”,想必,他做人处事之品质,一定高尚。

曾经读过一篇文章,介绍朱自清的生平事迹,文末说到,“朱自清乃穷困潦倒而死”,此语我大不认同。可以说他是“贫困而死”,可以说他是“生活所迫而死”,而绝不可说是“贫困潦倒”而死。“穷困”虽与“潦倒”组成了“穷困潦倒”,但它们绝非一个意思。我以为,“穷困”仅是经济方面的落魄,金钱方面,生活水平方面的不足,然而“潦倒”就是精神上的缺憾,为人上的缺憾。唯有无所事事,蛮不讲理之人,才可称是“潦倒”。试问,一介爱国文人,怎会潦倒而死?朱自清,在《背影》中,是一个孝顺父亲的儿子;《白种人——上帝的骄子》中,是一个爱国的文人墨客;《给亡妇》中,是一个爱妻、国家的好丈夫;《一封信》中,是一个飘游在外,思乡的赤子。试问一个爱国,孝顺,顾家,思想之人怎会“潦倒”而死?

以上就是我读完《朱自清散文集》后的感想,作为一名中国人,他的赤子之心、爱国之情是我们的榜样;作为一名文人,他的文风格调依然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有时,读一本书,可以读出一个人的为人处事,可以读出一个人的性格思想。

读书,读人,读你。

读《朱自清散文集》有感 篇3

暑假期间,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书,书名是《朱自清散文集》。

这本《朱自清散文集》收录着朱自清先生所创作的34篇精美散文。首先我了解到了朱自清先生的简介,书中说,“原名自华,号秋实,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人,同鲁迅先生同籍。”

我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读完了朱自清的散文集,感觉有深刻印象的文章是《背影》,其中有一段是这么写的:“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是不是写的很细致?其实还有一些好文章,如《匆匆》、《荷塘月色》、《我所见的叶圣陶》等,还有一个描写细致的文章,叫《春》,里面讲的是春天来临,小草从土里钻出来,春天是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文章会使你身临其境。

我读完《朱自清散文集》时,合上书闻着书香,享受着字里行间带来的一种愉悦的美感。

读《朱自清散文集》有感 篇4

我的书柜里有着许多书,可是我最喜欢的却是那本《朱自清散文集》;而在这么多篇散文中,我最喜欢的却是那文章中有着浓浓的爱的《背影》。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是朱自清的父亲为朱自清买橘子的动作,让我潸潸泪下,短短一句话,却能写出最真实的情感!

《背影》讲述了一个在家庭遭变故的情况下,父亲送别远行儿子的故事。它让我认识到了伟大的父爱。

“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关于父母的爱的诗千句万句,可关于父爱的诗往往总会少很多。从小,《世上只有妈妈好》的童谣传遍世界,而却没有关于爸爸好的童谣。我常常想,生我的是妈妈,照顾我的.也是妈妈,我应该感谢的是妈妈,而爸爸只是生活中的一个摆设罢了,根本不值一提。

上了小学,“父爱如山,母爱如海”常常会成为我们的作文题目,我却十分反感,父爱是什么?生我们的不是夫亲,更别说照顾了,有时连半夜十二点也找不到他的人影,还谈什么父爱?

可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我重新认识了父亲,我重新改变了对父爱的想法……

星期五,与平常一样,我在午托班等着父亲的的电话,“丁零零”手机声响起,我就知道了父亲即将来接我的消息,“喂?”“下楼,今天我们坐公交回家,车借别人了。”“什么?挤公交?你为什么把车借给别人啊?我们自己也要用啊!”我说。

一下楼,父亲就勾着嘴唇,温柔的说:“书包给我,我来背!”我心安理得地把书包“丢”给了父亲,一边自顾自的走在了前面,哈哈,虽然我是我们家的小公主呢?帮俺分担一些重量也是应该的!我幼稚的想着,却没发现父亲的身上那好几包东西。

到了车上,我立刻抢走了仅剩一个的位置,忘了背着好几包东西的父亲已经累的气喘吁吁,却无处可坐。我哼着歌,欣赏着窗外的风景。

“爸爸,您一天工作辛苦了,肯定累坏了,来,您坐!”稚嫩的声音成功地把我吸引住了,我寻找着声音的来源,一个看似6、7岁的小女孩把自己的位置让给了他的爸爸,他的爸爸笑嘻嘻的抱着她坐下了。

我看着看着,似乎想到了什么,问:“爸爸,你一个月的月薪是多少?”“五千”“那,你车保养呢?”“两千,怎么突然问起这个?”“没有。”我摇摇头,午托班费一千二,加上一些零零碎碎的就两千了,父亲车保养两千,加起来就四千,那父亲只剩下一千元去吃喝玩乐!我惊呆了,自从父母亲离婚,抚养权就归在父亲那儿,吃喝住都是父亲,而我,从不会去体谅父亲要不是这个小女孩的话启发我,那我现在好不是……

我站了起来,我位置让给了父亲,“你不坐吗?”“不了!你坐!”我与爸爸相视而笑。

回到家,我再次翻开《朱自清散文集》,再次沉浸在了书香里……

读《朱自清散文集》有感 篇5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大地上的时候,我醒来,睁开朦胧的双眼。今天算是一个不错的日子。在冬季,更多的是寒风飕飕,暖阳当空照是很少见的。如此之好的日子不用来享受那真是莫大的浪费!于是,我翻开爸爸给我买的一本好书——《朱自清散文集》。

在这本书中,我还是比较喜欢其中的两篇著作——《荷塘月色》与《背影》,各有各的特色,一篇是写景的,另一篇是写人的,都写得惟妙惟肖!让我不胜其欢!

《荷塘月色》讲的是作者在月夜当空下看到的荷塘美景。作者在这篇文章的写法上把握得十分细致,几乎每一句都很出色、优美、神奇。使人叹为观止,也令我仿佛身临其境,处在荷花叶子的怀抱之中,闻着荷花幽幽飘来的阵阵芳香。真是无比惬意啊!我不禁将嘴呈现“O”形。我的想法很多,作者真是妙笔生花,自然写作功夫了得,不然岂能写出这样妙中之妙的佳作?

看过《背影》这一文,我感动地哭了,这也是一篇佳作,讲的是作者在二十岁时丧失祖母后与父亲在车站依依惜别时的情景。而这背影是谁的呢?你一定会这样问。起初我也有这样的疑问,但自从我看过这篇文章后,我知道了。

作者家中光景很惨淡,父亲只好变卖典质还了亏空,又借钱为祖母办了丧事。父亲要到南京谋事,作者又要到北京上学,便一起乘车。作者想起了自己与父亲经历过的种种事情,想起父亲的四处奔波,感动极了,便用笔写出了自己当时的思想感情与记下了父亲当时离开的背影。

我感动,也是因为我想起了我的父亲,每天起早贪黑地工作,还不是为了供我和姐姐吃的穿的用的学的呀!中国传统美德孝为先,然而我却常常那么不孝敬!我真的很惭愧!但是,等将来我长大成人了,我不仅会记住他的背影,我还会永远记住他那憨厚的模样以及他对我的种种爱与好!

我相信这本《朱自清散文集》将是我走向人生之路的铺路石!

读《朱自清散文集》有感 篇6

书中的第一篇文章选的是朱自清的《匆匆》。《匆匆》讲的是告诉人们要好好珍惜时间,文章用自问自答形写的,开头举例“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绿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样的对比手法更加使我们感到时间的珍贵。可是往后读却知道了朱自清告诉我们的另一个真理——青春一去不复返,事业一纵永无成。现在不抓紧分分秒秒学习又何必等到将来后悔呢?兴许是因为时间的珍贵,才把《匆匆》放在第一篇。

书中的《论自己》、《论青年》、《论吃饭》、《论百读不厌》、《论无话可说》……这几篇文章主讲事物似无形又有形,而且“吃饭”、“无话可说”、“百读不厌”、“自己”、都是非常平常的事物,也从侧面烘托朱自清善于观察的品质,也表现了朱自清对文学的热爱。我们小学生正需要这种精神,要从平常的事物中有自己独特见解。

读完朱自清的散文选,心中获得了一丝明悟,也许它带给我们的不是物质上的财富,但是它带给我们的是比物质上更要珍贵的财富——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