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小说《摆渡人》读后感

2025/07/07读后感

文学网整理的小说《摆渡人》读后感(精选7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小说《摆渡人》读后感 篇1

摆渡人主要内容简介:《摆渡人》是英国作家克莱儿·麦克福尔(ClaireMcfall)创作的小说,作者从少年人的角度洞悉人性的温情,通过男女主人公的所见所感,道出所有人对亲情、友情和爱情终极幸福的向往。

小说《摆渡人》述说了一位厌恶周围环境而想去见不曾有过一面之缘的父亲,但是途中不幸出了事故失去生命的迪伦,在自己的摆渡人——崔斯坦的指引下穿过荒原来到灵魂的归宿地之后返回荒原与崔斯坦一同冒险回到人间的动人故事。

崔斯坦坚定有神的指引,义无反顾的保护,不予言表的贴心让愤慨世俗、失去生活热情的迪伦找到了生命的意义,点燃了爱的焰火。

迪伦待己如友的尊重,为他人着想的纯真,不屈命运的意志让循规蹈矩、抹去七情六欲的崔斯坦找到了抗争的勇气,重拾了人的情感。

互相真挚的爱让他们做到了不曾有人尝试过得逆天改命,他们对未来坚贞的信仰促成了最终美满返回人间的结果。若说崔斯坦是迪伦的灵魂摆渡人,不如说他俩互为指引,互为摆渡。

现实生活往往充斥着不满与不公,切不可气急败坏,也不能一味地等待,消磨。人生苦短,或许并不是人人都能遇到小说里的灵魂摆渡人带你战胜所有困难,无论是否可以遇到,一定要热爱生活,尊重善待他人,用内心的爱产生的信仰带你勇敢尝试,突破既定的壁垒。也许下一秒你就能看到阴云笼罩过后的阳光普照!

小说《摆渡人》读后感 篇2

“如果我真的存在,那也只是因为你需要。”——《摆渡人》

崔斯坦在荒原上,履行着所谓的神圣职业,没有自己,或者说,没有原本的模样。在躲过恶魔的一次次追击中,在日复一日的行走中,在灵魂一生的故事中,他遇见了迪伦,那个唯一关心自己的女孩。

迪伦在学校的痛苦折磨中,在家庭矛盾中,在寻找生父的路途中丢失了生命。悲哀还是幸运?在这里,她遇见了一个可以托付终身的人,一个可以丢掉性命来追寻的人。

在看到《摆渡人2》中审判官来临的时候,我的心里有一些些私心,能不能不要有那么多的波折?就让他们,简简单单地在一起,就描绘他们通过努力获得父母的同意在一起,安安静静地一起长大、结婚、小打小闹、教教孩子,如此,该多好。不想要故事最基础的跌宕起伏,不想要真情之间的种种磨练。可是,做过的错事总要去承担。

里面有一个人物——苏珊娜。我不喜欢书中的这个人物。她喜欢崔斯坦,仅仅是喜欢而已,她和崔斯坦都是摆渡人。当我读到审判官把目光移到崔斯坦身上苏珊娜松了一口气时,我觉得,苏珊娜对崔斯坦不是爱情,最多只能是爱慕,有好感。毕竟,她只是一个摆渡人,并没有机会感受七情六欲。爱不一定非要刻骨铭心,但是一定要真情实意。人是一种复杂的动物,感情又是在人的基础上更为复杂的因素。崔斯坦可以为了保护迪伦不惜回到荒原,重复一日又一日的枯燥。迪伦可以为了崔斯坦,不惧恶魔,千里万里,跋涉艰苦,终于来到崔斯坦身边。

他们之间的真情,跨越了生死的帷幕,他们可以为了彼此,牺牲一切,他们的故事就像人间的四月天,温暖了读者。

爱情,一个令人捉摸不透的词汇。摆渡人,一个被禁锢的字眼。也许,崔斯坦和迪伦之间是命中注定。轻轻一句“我在这里”犹如一刃锋芒,刺痛了黑夜。

崔斯坦是迪伦的摆渡人,而迪伦又何尝不是崔斯坦的摆渡人呢?崔斯坦带迪伦穿过荒原去到灵魂的世界,迪伦带着崔斯坦冲破生死的界限。崔斯坦在遇到迪伦之前,没有自己的音容笑貌,也就是说,他从来没有真正做过自己。崔斯坦最后的样子是迪伦喜欢的样子。可以说崔斯坦成为了迪伦喜欢的样子,或者说迪伦喜欢崔斯坦的样子。也许,我们可以认为,崔斯坦本来的样子就是迪伦喜欢的样子。亦或是崔斯坦因为迪伦有了自己的样子。他们本来不是注定的,他们本身不应该在一起。可是,爱情的力量真让人望而止步,他们改变了天命。

嘿,如果有机会,我想对我心底的那个人说一句“我爱你”,不仅仅是喜欢而已。可惜我知道,不同于崔斯坦和苏珊娜,也不同于苏珊娜和杰克,我们有自己的故事,但是同样不能在一起。

小说《摆渡人》读后感 篇3

刚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以为这是一部简简单单的青春小说,然而当故事开始进入正题,所有情节开始明晰的时候,不止一次流下了眼泪,伤心到不能自已。

多少次,我把自己代入到迪伦的心境中,才发现迪伦她是多么的悲伤,让人心疼。一次隧道事故,凭什么大家都能逃生,却偏偏剩下她一个,而这场劫难,就发生在她满怀期待去见自己朝思暮想的父亲的前几个小时。如果这是人世对迪伦的不公,那么崔斯坦一定是命运对迪伦的补偿。

每一个人都是上帝的宠儿,在这个世界里亏欠你的东西,会在另一个世界加倍地补偿给你。然而这一切的一切,需要确保你有一个正义又善良的心。

世事无常,万物错综复杂,却又有迹可循,所有的世界都遵循着一个准则,善良与爱。

去程,你是我灵魂的摆渡人,似乎在指引着我,去到我该去的地方,听说只需轻轻一跳,越过那道分界线,所有恶魔都将对我无计可施,迎接我的将会是另一个世界的安宁与美好,是我梦寐以求的家,然而有你的地方才是家,无论是屋宇还是荒原,有你在,那里才是我灵魂的归宿。

归程,我是你心灵的摆渡人,衷于内心,衷于情愫,与子携手,所以敢于探索从未经历过的`一切,所有的摆渡者都伪装表情,匆匆前行,只有你逆道而行,冒着魂飞魄散的危险,勇敢地与我踏上这未知的旅程。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欢迎来到我的现实世界,摆渡人。

小说《摆渡人》读后感 篇4

经朋友介绍买下的这本书,名字听上去像本名著,网上介绍的也挺牛逼,看了后不能说不好看吧,因为自己也是在短短几天之内就看完这本小说,并且在火车上那么嘈杂的场所也看了本书的60%,可能我该为自己此刻的阅读状态高兴吧。

一开始决定看一些小说也是出于培养自己的看书习惯,从《追风筝的人》到这本《摆渡人》,可能两者的差距太远,以至于刚开始看《摆渡人》的时候,我以为是个性俗套的言情小说,冷酷的男一,爱耍宝又显得有点弱智的女一,都想放下阅读的一本小说,但是,火车上的无聊让我重新拿起了这本小说,看到最后,我为自己的没有放下感到庆幸,不是为遇见这本小说,为最后女主的选取。

其实我们此刻很多人都是在求稳,不想改变,等待着时间给我们答案,然而迪伦穿过荒原,她就摆脱了那些一向纠缠她的恶魔,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她生命不再受到威胁了——她“回家”了,这是被摆渡人的终极目标,然而她爱上了她的摆渡人,走过分界线她便再也见不到她的摆渡人,她不愿过着那样没有期望无限期等待的生活,她选取了再次回到荒原——那个她以前无比害怕也无比甜蜜的地方。在看小说的时候我一向受一种思想束缚着——那个统管人界、荒原和鬼界三界的大boss该出来阻拦了吧。可能吧,作者追求的是一种无拘无束,而受限的是我自己。

看完后会反思自己的生活状态,我是否在无休止的过着复制般的生活,没有变化,没有期盼。然而其实自己是有梦想的,只是没有勇气再回到那个“可怕的荒原”,去寻找自己的“崔斯坦。

小说《摆渡人》读后感 篇5

对于我这个拖延症晚期而言,书架上的很多书都静悄悄地躺着,甚至还有一些书翻看至几分之一处,便不再翻阅。

一日,闲的实在无聊,便翻出《摆渡人》认真看了起来。15岁的迪伦在学校里不如意,好友又转学,加之和母亲关系太过一般,她才想去寻找自己的父亲,其实是为了脱离这种生活现状。

当她踏上火车的那一刻,她还心情激动地想象着和父亲见面时的场景,只是世间有种奇妙的事情被称之为意外。当迪伦从出事的火车艰难地爬出黑暗的隧道时,她寻找着列车上其他幸存着,但她只看到了故意等待她的崔斯坦,也就是她的摆渡人。

这时只有她天真地认为自己还活着,她要求崔斯坦走向相反的方向,去继续寻找那些所谓的幸存者,只是崔斯坦并未答应她的要求,继续带着她向前走。她们走过山峰,也闯过了山谷,还有那深不见底的发出恶臭的湖水,躲过无数恶魔,只是在这个过程中,迪伦发现在和崔斯坦的相处中,她渐渐爱上了这个属于千千万万个灵魂的摆渡人。而崔斯坦在回忆自己过去所摆渡的那些灵魂中,只有迪伦最特殊,他也渐渐地爱上了这个天真无邪,善良坚定的小姑娘。

当崔斯坦被恶魔拽下去的时候,迪伦苦苦等了他两天,而几乎失去意识的崔斯坦在听到迪伦大声喊着:“崔斯坦,我需要你”的时候,意识突然清醒,回到了她的身边,这时他们纯洁的爱情进一步升华。

就要分别了,迪伦要去天堂等待她的家人或者是去看去世的亲人,也就是在这个分界线,迪伦勇敢地表白了崔斯坦,而崔斯坦也爱着她,只是剩下的路崔斯坦无法陪她走下去,在分界线处崔斯坦别无选择地走了,去迎接下一个灵魂,开始新的任务。

倔强的迪伦不是去找寻自己去世的亲人,而且看了崔斯坦摆渡的名单,她试图找到他曾摆渡的那个士兵,并由他带领找到了这里最古老的灵魂,她想冒着魂飞魄散的危险,返回荒原,去寻找只属于她的崔斯坦。她不顾别人的劝服,毅然决然地打开了回到荒原的大门。

她是幸运地,在返回的道路上遇见了崔斯坦,他们一起向那失事火车的方向赶去,一路上迪伦都在鼓励崔斯坦前进,因为他们别无选择,她多么希望把崔斯坦带去她的世界,而不是周而复始地摆渡着灵魂,重复着同样的路线,同样的方式。小说的最后一幕,是个皆大欢喜的结局,正如迪伦所想,崔斯坦真的来到了她的世界,她最亲的人终于可以和她相守一生了。

看完整本小说,我认为迪伦是个单纯善良,但不缺乏勇气的女孩,正是她的坚持,她才能和崔斯坦来到同一个世界,才能让崔斯坦有自己的选择。故事中的人物其实就是照亮我们的一面镜子,今天的我们总是在说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试问一下,我们又有多少人坚持下去了?为实现梦想付出了多少努力?如果每天我们只是像崔斯坦那样没有选择,没有目的地活着,我们的梦想或许只会被我们埋进黄土里。我们在被迪伦感动的同时,我们也要学着面对挫折和困难,除了失去生命,我想其他的一切都只是生活中的一个插曲。当我们今天在抱怨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的时候,我们也要敲开心扉,问问自己是否真心对待他人了,也要问问自己这个人值得你那么付出吗?当我们还在抱怨工作不如意的时候,我们多多想想面对恶魔的迪伦,这个15岁的女孩都能从容面对,生活中还有多少事情能打败我们。

故事虽然结束了,我们只能满心祝福迪伦和崔斯坦,祝他们能永远相爱。

小说《摆渡人》读后感 篇6

畅销书,灵魂震颤,心灵治愈小说,五个大奖……

为了这些闪光的东西,我努力着读完了全本。从神话小说看,人死的过程太过单调,没有中国传统故事中的黑白无常,奈何桥,迷糊汤……以及那么多人鬼情未了的故事精彩。

出窍的灵魂需要摆渡至天堂。

迪伦从事故中逃了出来,碰到了摆渡人崔斯坦,当她以为自己是幸存者时,事实上她只是灵魂出窍。荒原,沼泽,高山,峡谷,恶湖无处不在的魔鬼撕心裂肺,步步惊心中每个安全屋的独处让两个灵魂相爱了。爱情从荒原和天堂的分界线上达到了高潮,似乎也意味着戛然而止,那是两个不同的世界。

单纯勇敢的女孩迪伦从来就没想到放弃,回去,见到崔斯坦成了她心中的天堂,为了爱情,她宁愿魂飞魄散永不翻身。

没有了摆渡人的帮助重新走一遍来时的路,只有爱情是唯一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她竟然成功了,见到了崔斯坦。在史无前例的对传统的挑战面前,崔斯坦退缩着,像个男人一样理智的认为不可能。爱情支撑下的女孩迪伦变成了摆渡人的摆渡人,辩驳,鼓励,用爱去化解崔斯坦的顾虑,终于他们修成正果。

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的摆渡人?从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回到这个冰冷的主题。亲情离散,爱情是苍凉人生路边的野花,只有自己才是命运的主宰。摆渡人带给你的是庸俗和平凡,自己淌出来的才是精彩人生……。

小说《摆渡人》读后感 篇7

结局的启示很有深意,教我们不要顺应规则,而是制造游戏规则,这是勇敢者的游戏。胆小的人服从规则的安排,而有想法的人却敢于挑战元规则,也许结果是浴火重生,也许结果是毁灭你我。主人公与一心追求顺应规则的大众不同,抱着自己爱的欲望把彼此带入危险的深渊并实现了最终想要的结果,也许你会觉得结局荒诞,罗曼蒂克,太过于理想,但现实不也是这样吗?

你的每一天都是在未知的情况下无畏的前行,敢于为自己的理想而付出和挑战的人结果不外乎成功或失败,难道与目前境地不符成功就不能被接受吗?如同日本电视剧昼颜中讲述的那样以一段不论之恋的开始追求的是自我的爱情归属,可欲火焚身的努力之后是对彼此幸福的保全,难以评价对爱的追求是成功还是失败,如果爱是占有那么不仅是彻底的失败而且还失去了自己本有的骄傲,如果爱是成全,那每个主人公都是爱情的受益者。

本文作者不仅把一个初恋女孩的心理变化描写的细致入微使人仿佛回到豆蔻年华的情窦初开的羞涩心境,而且写出每一个初恋女生对于爱情忠贞不渝的坚持和奋不顾身的付出以及对于未来的迷惘和憧憬,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没有华丽的语句却带来豪华的画面感!太喜欢了,想起初恋的人以及为之努力的点点滴滴,那些让自己成熟坚强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