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读《富爸爸穷爸爸》有感

2025/07/09读后感

文学网整理的读《富爸爸穷爸爸》有感(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读《富爸爸穷爸爸》有感 篇1

人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没有志气。

书中的富爸爸、穷爸爸都是聪明能干的人,但两人对金钱、财务、职业、事业的看法有很大的不同,最终决定了一个终生为财务问题所困扰,而另一个身后留下了数千万美元的巨额财产。

一个有钱,另一个没钱。

作者给这两个爸爸写的一穷一富,并不仅仅指拥有金钱的数额,也包含了指他们对金钱教育认识的多与少,富爸爸虽然没有穷爸爸那么有文化,一个小学都没有毕业的人和一个优秀的名牌大学毕业生,把这两个人进行比较,谁都会说高材生更完美,但是在真实世界中,在金钱面前,却并不是这样定夺的,而事实也证明了前者更为优秀,正因为前者掌握了比后者更多的在这个真实世界中应了解的财务知识,让这些财务知识为他所用,为他致富,所以富爸爸会如此的富有,以致超过了名牌大学毕业的人。

在这一节中有一首诗《末选之路》,这首诗是讲一个人在林中选择了两个不同的道路,而每一条路对不同的人都会有不同的影响,最后使得自己的命运也完全不同。

现在的社会并不是你读到了最高的学历就结束了,而是要把这学历作为自己新的生活事业的起点。

时间上会有两种意愿恐惧和欲望,这会使你落入一生中最大的陷阱,如果你让他们来控制自己的思想,你的一生就会生活在恐惧中,从不探求你的梦想,这是残酷的。

为钱工作,以为钱能买来快乐,这也是残酷的。

我们都应该知道钱不是万能的。

以工资的高低来安排生活不是真正的生活。

这些话都很真实的反映了现在很多家庭的困扰。

然而要真正摆脱这个处境,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那以根深蒂固的观念,让钱来支配生活。

这个古老的观念是绝对错误的。

学校教学生认识钱,让学生明白钱的真正价值,让我们不要为了钱而放弃真正属于我们的东西,这才是可贵的。

富爸爸为了能让孩子真正理解赚钱,空讲大道理肯定是是行不通的,只有让他们不断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去体会,并让他们接触了很多已掉入老鼠赛跑里的人,所以效果很明显 整本书就是要告诉我们这一些事物的可贵,希望我们可以人穷志不穷。

读《富爸爸穷爸爸》有感 篇2

说来惭愧,花了两周的时间才翻完了230页的“紫色秘籍”。作者罗伯特·清崎看似如散文般零乱的文笔,却无时无刻不向读者传递着一个信息:穷人与富人的区别以及富人具有的特征。“富人不为钱而工作”,让钱为其工作。

全书通过序言引入,第一章通过富爸爸与穷爸爸的对比,为读者引入富人不为钱工作的理念,说明富人与穷人的区别在于他们对工作的不同态度、对财务知识的不同理解,以及基于此的在现实中的不同做法。第二章阐述了变成富人要面临的困难及克服办法,紧接着第三章介绍了10个步骤开发自己变成富人的潜能,并号召读者“开始行动”。

从散乱的表述中可以看出作者的行文思路并非特别清晰;从部分不能自圆其说的论证中可以看出作者的理论并未完全确立。这点从全文最终并没有提出一套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就得到了印证。不过“紫色秘籍”之所以一版再版成为畅销书,也在于作者的形散神不散,始终围绕普通大众对于财富的渴望心理,始终通过富爸爸的“非常规”理财方式来冲击大众的传统观念,破除了“穷人为钱而工作”,确立了“富人让钱为我工作”,来达到大众读者的共鸣。

书中的提出的几个观点和方法,在这里值得再深入探讨。

第一、“资产与负债”的概念。作者认为,资产是能够把钱装到你口袋里的东西,而负债是把钱从你口袋里拿走的东西。这个视角非常独特。作者阐述了富人是不断地增加自己的资产,从而资产带来更多收入增加资产;而穷人不断滴增加自己的负债,从而不断地为了自己的负债而勤奋工作挣钱、努力跳槽晋升。我们普通大众受到的传统教育,总是要我们好好学习将来找到一份好工作养家糊口(当官也是一种、工作职业),让我们一直囿于被“鱼肉”的怪圈不能自拔。而作者要求我们跳出这个怪圈,去做自己的事业,去增加自己的资产。不为钱而工作,实际上就是不要傻傻地只会工作。

第二、作者揭示了税收和公司的秘密。税收,原本用来劫富济贫,但聪明的富人却巧妙地绕开,举手赞同的大众反而“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作者认为税收,是在抢劫,不鼓励能干的人,只照顾懒惰、没本事的人。富人如何能避开税收呢?作者提到了“公司”,有了公司,富人的现金流是“收入(资产性、运作所得)-支出-投资-收入-支出-缴税”,而穷人的现金流则是“收入(薪资)-缴税-支出”。很明显,富人用公司实现了“合理合法的避税”。

第三、书中的几处精彩片段,算是作者提出的“如何变成富人”的方法论。

1、成功所需的管理技能:①对现金流的管理;②对系统(包括对本人、时间和家庭)的管理;③对人员的管理。

2、变成富人需要克服的困难,也就是克服哪些人性的弱点。①恐惧。不要对失败和困难而感到恐惧,勇于尝试,即使失败了,也是成功的教训,那么“勿忘阿拉莫”记住教训,集中精力于一点。在胆量和耐心的支持下,正确看待失败,将会成功,或者由失败走向成功。②愤世嫉俗。我理解为“不坚决,遇外界施压时摇摆不定,踌躇不前。”③懒惰。作者认为“忙碌的人常常是最懒惰的人”,他们试图用忙碌掩饰懒惰。事实上,我们会发现生活中确实存在这样的人、这样的事,甚至自己也可能是。④不良习惯。我理解为“传统习惯或者传统观念”。作者谈到“支付自己”与“支付别人”的先后顺序问题,并说明富爸爸“先支付自己”。作者认为富爸爸“后支付别人”能够给他带来更大的动力。诚如文中开头所讲“我有孩子,所以我没有钱”,是穷爸爸的心态,不可取。而应该有富爸爸的心态,“从不说我没有钱”,而应该是“我有孩子,所以我必须有钱”,这样,就给了自己思考和行动的“后续”动力。而如果像穷爸爸的心态,就会止步不前。⑤傲慢。自大和无知是相随的,会阻碍人们进步。

3、开始行动。①获得精神力量。我理解为明确的目标所产生的强烈的欲望,从而产生的精神推动力。比如你迫切想拿游泳世界冠军,那么你会很有动力去做,去克服困难。②选择的力量。我理解为“向左向右,取决于你的选择”,那么你是否选择持续向前。③朋友的力量。我理解为“圈子的力量”,你要利用你圈子里的资源,向好的朋友学习成功方法,向差的朋友了解失败经验。④学习的力量。⑤自律的力量;⑥用人的力量。我理解为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你不仅要会管理能力不如你的人,还要会利用和管理聪明的人,还要学会利用你的上司。⑦无私的力量。⑧专注的力量。⑨偶像的力量。确立一位自己的偶像,以他的标准要求自己,失败的时候用他来激励自己。⑩给予的力量。也就是先予后取,只有投入才有产出,无论是金钱、微笑、爱情、友谊还是其他。

总之,读完《富爸爸穷爸爸》,对于个人的激励,对于人生和工作的重新思考和定位,是很有帮助的。建议大家去读一读,与作者进行一次沟通,看看富人与穷人的区别在哪里。如果你想变成富人,听听作者教你怎么做。

读《富爸爸穷爸爸》有感 篇3

《穷爸爸富爸爸》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一个富人和一个穷人,他们一起来到牧师面前诉说自己的苦恼。

富人说:"钱几辈子都花不完,所以给儿子请了最好的老师,让他坐在家里就可以上学,希望儿子将来能接管自己的事业。将这份庞大的产业继承下去。可是20年后,他的儿子无法面对这个真实的世界,甚至不敢走出自己的房间。

穷人:“靠捕鱼为生,因为贫穷,他没钱让儿子去读书,所以每天捕鱼的时候,他就让儿子坐在船上,他想趁他年轻,多出点力,让儿子休息,几年之后等他老了,再将这条船交给儿子。可是20年后,她的儿子竟然不会撒网捕鱼。他觉的是因为贫穷而对儿子的教育不够。

其实,富有和贫穷都没有错,孩子不怕父母富有或贫穷,就怕父母的溺爱。

富人的儿子之所以没有成材,并不是因为他富有,而是因为它从小就窝在家里,从未涉足过集体生活,从来没有体验过交朋友的快乐,又怎能去和别人和睦共处呢?他整天待在家里,从未出去锻炼过,又怎能闯出自己的一片蓝天呢?

穷人的儿子之所以不能完成父亲的心愿,并不是因为贫穷,而是因为它永远只是坐在那儿看,从未亲自撒过网捕鱼,他只是一味的看爸爸捕鱼。20年来谁知道他有几次认认真真的看了呢?

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肯定会加倍的疼爱我们,呵护我们,像是一颗糖,含在口里都怕化了。记得有一次,我在公园散步,看见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想去摘花坛里的花。她的父母看见了,抱起来说:“宝宝不能摘,花上的刺会扎着你的。”“不嘛不嘛,我就要摘。呜呜……”说着说着她大声哭起来,父母见状,连忙摘下一朵花,递给他,还安慰说:“乖啊,花在这儿呢。”小女孩破涕为笑。我叹了一空气。其实,这样的场景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

所以,家长们,不要一昧的放纵自己的孩子,也不要事无巨细地帮他们操办----这样会害了孩子!

读《富爸爸穷爸爸》有感 篇4

终于把《穷爸爸富爸爸》这本书给看完了,应该说这本书记得没错的话, 第一次 自己被书中的现金流表给吸引了,但其他的一些观点倒没能让自己有足够的认识。 第二次 拿起这本书,让我震动的不是里面的现金流表而是下面的一些观点: 穷人为钱而工作;富人让钱为自己工作。

为了财务安全,人们需要关注自己的事业。自己的事业围绕着的是自己的资产,而不是你的收入。 没有基本的财务知识,分不清自己的资产和负债。一美元落进了自己的资产项它就成为你的雇员。记住:做个努力工作的雇员。确保你的工作,但不能忘记构筑自己的资产项。

大多数人只希望在毕业后能够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稳妥的挣钱。他们很少有挣钱,然而却一直处于没钱的恐惧之中。

财富就是支持一个人生活多长时间的能力,或者说如果我今天停止工作,我还能活多久?

雇员挣钱、纳税,并靠剩下来的东西为生;—个企业挣钱,花掉它的钱,而只对剩下来的东西缴税、这是富人钻的最大的法律空子。

其实书中对受过教育有专业特长的中产阶级和穷人的一辈子生活的描述,自己的印象是及其深刻的。大多数人通过打工挣钱和银行贷款来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然后再通过努力工作来消除自己的帐单和生存恐惧,终其一身一直在为公司、银行、政府打工。

自己说不上自己挣过多少钱,但高中毕业后 来到大学 自己的收入,可支配的资金绝对 会让所有人不敢相信 ,但是自己是怎样处理的呢?全部通过消费性的支出把原本可以转变为资产的资金给溜走了。让他们为自己工作了吗?哪怕是一元钱!或许这原本就是一个人的生活,一个受过高等教育有专业背景的中产阶级,一个穷人的生活。记得在过年的时候,想在网上做生意,自己想过啊!只是没有付之行动!我们又回到了穷人的花钱方式,生活方式。

将来的生活何去何从?是为钱工作?还是让钱为自己工作?在我看来得尽量缩短为钱工作的时间!

读《富爸爸穷爸爸》有感 篇5

书友会里两位前辈都不约而同讲到过读书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工作生活中的问题,觉得非常有道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很明显,大部分人要做好的就是"善其身",解决好自己的问题就是给社会做贡献,就是济天下。综合自己的天赋、能力、性格等因素,职业生涯多半会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当另辟蹊径,努力改善经济状况,于是关注起经济方面的书籍,希望能打开另一扇窗。

《穷爸爸富爸爸》中的穷爸爸工作努力,受过良好的教育,拥有博士的光环;富爸爸,八年级都没能念完。两位爸爸的事业都相当成功,而且一辈子都很勤奋,因此,两人都有丰厚的收入,然而其中一个人终其一生都在个人财务问题的泥沼中挣扎,另一个人则成了夏威夷最富有的人之一。书本从很多方面分析了产生这种差别的原因,最后归纳起来矛头集中指向理财思维的不同。

书中对财务自由有很多见解,但由于国情、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等原因,对我来说,最具可操作性的只有一点,就是对资产和负债的管理。首先,必须明白资产的负债的区别,并且购买资产,这是第一条规则,也是唯一一条规则,"富人获得资产,而穷人和中产阶级获得债务,只不过他们以为那些就是资产",我们平时更新换代的数码产品和很多买来就闲置的物品等行为其实是添置债务。如何区分资产和负债,简单来说,资产就是能把钱放进你口袋里的东西,比如:不需要到场就可以正常运作的业务、股票、债券、基金、能够产生收入的房地产、版税等,负债是把钱从你口袋里取走的东西,我们现在实际进入了负利率时代,所以现金和银行存款类的资产我认为划为负债更合适,因为它的购买力会不断下降,放的时间越长,损失越多。一份关于美国200年来资产价值的变化报告中指出,1802年一块美金,到今天的购买力是5分钱。而相应的资产类的短期债券两百年涨了275倍;长期债券的涨了1600多倍,1美金股票即使除掉通货膨胀因素也升值了一百万倍,价值103万。当然,这里面有一个BUG,就是时间跨度太长,个人是无法以百年为单位投资的,再考虑通胀,债券和基金看似升值不少,但也只能是划归为保守的投资方式,很难实现财务自由,股票投资获利巨大,也风险巨大,比如刚经历的股灾,即便如此,股票投资市场仍是实现财务自由的可试之路,如何从"七亏二平一赢"的铁律中脱颖而出,然后稳妥的生存下去,将是今后读书中要试图解决的技术性问题。

一本书看一次,很难讲出什么深的体会,只能结合自己个人思考抛砖引玉,敬请批评指正。

读《富爸爸穷爸爸》有感 篇6

《穷爸爸富爸爸》是美国作家罗伯特清岐,他出生在美国一个普通的中产阶级家庭,他有两个爸爸,一个亲生父亲,受过良好教育,有稳定工作,拿固定工资。另一个爸爸是他好朋友的父亲,一个高中都没毕业的企业家,是芝加哥最富有的人之一。罗伯特发现了两个爸爸不一样的金钱观。

富爸爸的观念就是富人不会为钱而工作。大多数人出去找工作都是因为恐惧,害怕生活拮据,害怕失业,所以畏首畏尾的赚着杯水车薪。他们通常会很廉价的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换取价值远远大于付出的少得可怜的薪酬。而富人不会为了一点点小钱出卖自己的时间和劳动力,他们非常珍惜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把他们花在有意义的事情上。

举个例子就好像小老鼠在圆木上快速奔跑,看上去很努力,但是实际是在原地打转。怎么摆脱这种老鼠奔跑的陷阱呢?要直面自己的恐惧和欲望,不为小钱而动心。

书中告诉我们被动收入比主动收入更重要。主动收入就是劳动收入,必须花费时间和精力去获得。被动收入是不需要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自动获得的收入。

贫穷限制了人的想象力,阻碍了人的思维,摆脱贫穷,就是为了要拥有正确的思维,怎么拥有呢?就是你内心要有渴望,你就会去做任何可能实现的事,不会前怕狼后怕虎,不会抱怨社会,抱怨市场。错误的思维就是向着压力最小的方向前进,这样就是老鼠奔跑的陷阱。

勇于冒险,要有管理风险的能力,掌握市场动脉,社会上没有绝对的安全,所以随时观测风向。大家要有能改变自己思维的能力。

书中介绍了穷爸爸富爸爸的价值观:

1、当面对昂贵的商品穷爸爸会告诉自己和孩子,这个东西咱们买不起。而富爸爸则会考虑,咱们怎样才能买得起这个东西,需要通过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一个逃避困难,一个想办法解决困难。

2、当面对学习成绩穷爸爸会说,你要好好学习,如果不好好学习的话,将来就找不到好工作,没有高收入。富爸爸则是,你要好好学习,能创造更多的机会,为自己也是为别人。

3、当面对未来穷爸爸会依靠企业,依靠国家,退休金能否高一点,税收是否减一点,工资能否加一点等。富爸爸,对自己的财务状况负责,对自己的事业有明确的计划。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才是核心的竞争力。

本书的两个核心观点:

1、不要为了钱而工作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来关注快乐和成长,让钱主动为你工作。

2、搞清楚资产和负债的区别不断买入资产,克制对消费的冲动。通过读这本书,感触良多,希望可以借鉴到生活中,自己可以有富爸爸的思想。改变自己的生活,改变自己未来的发展,真正做个富有的人。

读《富爸爸穷爸爸》有感 篇7

我想不少人都读过《富爸爸穷爸爸》,至少是听说过这本书。

本书通过富爸爸和穷爸爸对金钱等问题的不同看法,形成了强烈的思维碰撞,使作者在这种思维碰撞中,能够进行对比和思考,从而阐述了富人为什么会成为富人,穷人为什么会成为穷人,并为读者指明了方向。一切的根源在于人们对事物的不同看法。

不同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就会产生不同的人生结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真可谓日新月异,有人迅速暴富,也有人瞬间破产。

现在我越发认识到,即使得到良好的大学教育,获得优异的学习成绩,也不能保证人生的顺畅。

网络发达,时常看到有关大公司对中层、大龄职工的裁员和辞退的新闻,中年危机仿佛离我们并不遥远。如果不作出改变,那么,当那个黑天鹅事件发生在自己身上时,我们将如何面对?

面对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现实,我们需要寻求新的出路,不仅是为了自己,也为了家人,为了孩子的未来。

作者认为财商至关重要。因为绝大多数大人没有经过财商教育,孩子们在学校又缺少有关财商的教育,这导致人们普遍不懂理财。看看那些深陷校园贷的大学生、盲目投入股市的韭菜们、中国众多的房奴……

财富,不是那么容易积累的。

正所谓,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就是这个道理。我们要想变得富有,乃至实现财务自由,必须像富人那样思考,按照财富的法则去积累财富。

《富爸爸穷爸爸》一书,告诉我们:

1、富人不为钱工作。

大多数人(穷人和中产阶级)则是为了钱工作,他们努力工作,获取报酬。而这份报酬,还拿不全,要扣除一部分,好在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保障体系能够为百姓兜底,不至于饿死,但是教育、医疗、房子却一直是中国人的新三座大山。因不懂得理财,很多人被压得透不过气来,甚至是活得很痛苦。

想一想,我们大多数成年人每天的生活是不是就是,起床、上班、付账、再起床、再上班、再付账……

我们越是努力工作,越要付更多的账单,人生就陷入了这样的死循环中,即“老鼠赛跑”。

作者认为:工作只是面对长期问题的一种暂时的解决办法。我们要改变自己,克服内心对金钱的恐惧和贪婪(欲望),要驾驭金钱,去思考,让钱生钱。这可能就是一些文章里常说的“睡后收入”吧。

2、要学习财务知识,购买资产。

富人和穷人对资产的定义是不同的。以房子为例,大多数人都期望年轻时就拥有自己的房子(这套房子很可能是贷款买的,毕竟中国的社会现实就是这样),他们都认为这是正确的选择,房子会升值,这就是资产。但富人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人们,特别是年轻人,过早地购买房子,是背负了负债,同时失去了积累财富的大好机会,因为人们会将主要精力放在解决房贷问题上,而不是去投资,让钱生钱。

富人对资产的定义是:能把钱放在你口袋里的东西。这句话既简单又实用。

所以,我们要不断地学习财务知识,提高自己的财商,最重要的是要弄清楚资产与负债的区别。一旦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会竭尽全力地去购买能够带来收入的资产,这是我们走上致富之路的最好办法。

3、关注自己的事业。

作者认为,事业的重心就是自己的资产项,而不是我们的收入项。

富人关心的是资产,而其他人关心的是收入。

我们大部分人都是打工者,在我们的思维中,努力地工作就是为自己的事业(职业)打拼,其实并非如此。真相是:我们在耗尽一生关注别人的事业并使他人致富。

所以,我们要转变思维,去关心我们自己的资产。那么,什么是真正的资产呢?

作者在书中也作了归纳:

不需要到场就可以正常运作的业务。

股票。

债券。

共同基金。

能够产生收入的房地产。

票据(借据)。

版税。

其他任何有价值、可产生收入或有增值潜力并且有很好销路的东西。

这里面我唯一稍微熟悉点的只有股票了,但也在这上面吃过亏。

因此,当我们要经营资产前,首先得了解它,并懂得其游戏规则,这样风险就会降低,我们才能更容易成功。

另外,不是所有人都有意愿和能力去创立公司的。

4、克服困难,开始行动。

这里作者也提出了10个行动步骤,我们可以借鉴和应用:

一个超现实的理由——精神的力量。即强有力的理由和目标。如果促使你前进的动力不够强大,那么前行的道路上的严酷现实就会使你退缩。

每天作出自己的选择——选择的力量。首先要投资于教育,投资自己学习如何投资,不要让自己“无知”。

慎重地选择朋友——关系的力量。这里不是说要嫌贫爱富,是指要多结交些有钱的朋友,学习致富的知识。俗话说,千万富翁和千万富翁在一起,百万富翁和百万富翁在一起。就是这个道理。同时,不要听贫穷或是胆小的人的话,远离“小鸡”式的观点。

掌握一种模式,然后再学习一种新的模式——快速学习的力量。“你学习什么,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首先支付自己——自律的力量。富人先支付自己,再支付账单,其他人则相反。作者说如果你控制不了自己,就别想着致富。并提出:致富,并不以牺牲舒适为代价地支付账单。(这就是财商)同时,我们还要管理好自己的现金流、人际关系和时间。有胆量不随大溜才能致富。

给你的经纪人以优厚的报酬——好建议的力量。要找一位很关心你的利益的经纪人,他能教你并帮助你。

做一个“印第安给予者”——无私的力量。明智的投资者不只看到投资回报率,而且还能看到,一旦收回投资,就能额外得到的资产。(这也是财商)

用资产来购买奢饰品——专注的力量。用消费的欲望来激发并利用自己的理财天赋去投资。要成为金钱的主人,你就要比金钱更精明。(这也是财商)

对英雄的崇拜——神话的力量。模仿或赶超大英雄是一条很好的学习途径。如果他们能做到,那么我们也能做到。

先予后取——给予的力量。当涉及金钱、爱情、幸福、销售和合约时,都应该记住要为自己想要的东西先付出,然后才能得到加倍的回报。慷慨一些。反过来,那些人也会慷慨地对你。

最后就是实践了。

读《富爸爸穷爸爸》有感 篇8

我们的财务状况是由我们的资产和负债之间的关系决定的,那何为资产,能将钱放进你口袋你的东西,何为负债把钱从你口袋拿走的东西。生而为人我觉得我们最大的资产便是我们的头脑,我们最该投资的东西也是我们的头脑。

因为只有我们有一个智慧、会思考的头脑这样我们才有可能会有源源不断的财富最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富人。

正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这句话告诉我们打好基础的重要性而我们的基础便是我们的头脑。

富爸爸穷爸爸两种认知两种人生,一个人的思想深度,认知深度是由后天决定的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所以每个人都有成为富人的机会。

而提高认知的最好方式就是吸取,有选择性的吸取其中成本最低最便捷的方式便是读书,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获取自己所需要的。

思考任何问题,若想得到实质性的答案,我们需要从源头思考,理性分析而不是让我们的情感代替我们思考,很多人终其一生碌碌无为却始终是个平庸之人为什么?因为他们害怕损失害怕失去的程度远远大过了想要成功想要实现财务自由的程度,因此他们避免了失败选择了稳定安全,而失败是成功之母,她们选择了避免失败同时也就意味着他们也选择了避免成功。

解决任何问题最好的最有效的方式便是直面,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不确定的,唯有变化是唯一确定的,既然我们深知这个道理,那我们面对风险最好的方式不是逃避而是直面,因为风险无法避免,我们能做的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去学习如何驾驭风险凭借自己的本事让自己所面临的风险降到最低而不是选择避免。

实现财务自由之路重要的是投资大脑培养财商。何为财商正所谓对症下药。

财商是会计,投资,市场营销,法律等各方面能力的综合,将上述四种专业技能结合起来以钱生钱就会容易的多。为了赚钱只有一项技能的人只能努力工作。

时代变了,很多要求也变了,现在不是好好学习就能很容易得到一份好工作,你得有自己的过人之处,有凌驾于别人之上的才能,这就意味着人要向综合方面发展不能只专某个方面,毕竟多个技能多条谋生之路,也应了那句话人只能赚到自己认知以内的钱。

你懂得了这一点就是你拥有的最大财富,你不知道这一点就是你面临的最大风险,所以人永远都在为自己的认知买单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我们投资我们的头脑,尽可能就是要减少无知的风险,增加赢的概率。

如今这个时代是脑力比拼信息获取速度广度的比拼,脑力也遵循用进废退的道理。

开动我们的小脑袋瓜冲冲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