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读朱自清背影有感

2025/07/11读后感

文学网整理的读朱自清背影有感(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读朱自清背影有感 篇1

收到老师要求家长写篇关于读《背影》随感作文的短信,颇感意外。整整25年了,不曾应老师要求写过作文了,可这回却不一样,是女儿的老师让的,自然不能不写。提笔之时,窗外天空阴郁,秋雨绵绵,瑟瑟之感。虽是午后,却也须点灯,灯下独自思量,感慨这如流的时光。

我读朱先生的《背影》好象是26、7年前的高中,语文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他阴阳顿挫、摇头晃脑地为我们朗读完,便开始独自感慨好文章,还让我们必须背下来。那时15、6岁的我们,其实真的没觉得写得多好,不就写老爸有点迂腐,老爸送他到车站,为他买桔子,还写信给他嘛。甚至在心中还暗暗怪,买个桔子就掉眼泪了,当时我老爸给我送辆自行车也没掉泪呀。再说文中最后老爸来信说连写信都困难了,为啥不回去看看,为啥不将老爸接来同住呀……如此想着,如此胡乱背着,为了应付可恨的考试,也就这样过去了!

前些日子的一天傍晚,我和几个朋友到清华,还特地去了朱先生旧居处,居前便是那荷塘,初秋荷花已凋,但水清叶绿,门前古树参天,曲径通幽,物是人非,唏嘘不已。便遥想先生当初《荷塘月色》的心境,想《春》的蓬勃,想《匆匆》的无奈,便也联想到《背影》的深沉。随着自己经历的愈多,“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朱先生这些文章便如他的品质,愈来愈打动着我。现在想来,不是先生的文章不好,是自己的感悟太浅。

今天,已不用重读《背影》这样的好文章了,因为其文字已刻在脑中,其深情已浸在心里。已过不惑之年的自己,何尝不被父亲的背影深深触动……

我的父亲是一个老好人,不善言辞,也不做文章,一辈子只做了普通的粮站会计直到退休,由于家境贫寒,父亲一辈子都极其节俭。18岁我高考进军校便也参军入伍了,从此便离开了家,离开了父母。22岁毕业分配到边疆一干就是6年,那时没有电脑,没有手机,也没有电话,一封信来回要1个月。每次来信都是父亲亲笔写的,字迹特别工整。28岁我在新疆结婚,父亲没来,他说舍不得花来回的路费,给我寄来了他全部的积蓄2万块钱。后来我调到了北京、总参,父亲每年冬天都会大包小包地来看我,在我这过年后就回老家,而每次来京,我都因他到处跑去买便宜菜、便宜货而责怪他。老家的同学朋友每年春节都看不到我,问我为什么不回家了,我说父母来京了。而我不知道父亲来京是因为担心老家条件差、冬天没暖气,我和老婆、孩子回老家不适应;担心我们过年回家春运拥堵,来回辛苦……这样又过了15年……

今年春节后,我送父母回老家,父亲说明年春节不来了,我说为啥?他叹了一口气,喃喃地说:“孩子,爸老了,不想跑了,也跑不动了!”我忽然一阵揪心,想掉泪的感觉,嘴上还故作轻松地说:“老爸永远不会老呵!”。

刚刚过去的中秋节,是我参加工作22年来第一次节日休假回老家,也是第一次7天都陪在父母身边。我哪也没有去,就陪在父母身边,陪他们吃饭,陪他们散步,陪他们聊天。中秋节那天,我陪父母一起暮送夕阳,迎来一轮圆月,我们一起坐在公园空旷的草地上,躲过那些繁杂和喧嚣,象小时候一家人坐在故乡的小院一样,举头望月,品尝月饼,轻声叙聊……父亲说好多年都没有这样过中秋节了,这是他最好的中秋节。我心中一阵愧疚,一阵心痛。过完中秋,我要回北京了,父母送我,我右手拉着母亲,左手搀着父亲,一起过车流如织的马路,父亲说不是你拉着可不敢过这样的马路。晚上,我上了车,父亲和我摆手,我分明看见父亲眼里含着泪,满头银发被晚风吹乱。车行了,走了很远,我回头,依然能看见晚风中父亲略略弯曲的背影……

此时的我,也如先生写父亲的《背影》时一样,流下了眼泪,一份感动、一份悲伤:我在成长,父亲在苍老;我在远方,父亲在守望;我在奋斗,父亲在祈福!无论社会如何变迁,无论环境如何变化,先生的《背影》都向我们道出千百年来亘古不变的父爱亲情,向我们道出:“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感谢老师,给我们布置这样的作业,好让我们能稍停一下匆匆的脚步,来感受这份亲情这份爱,发自内心地为先生《背影》朴实无华的文字感动!感动岂在声嘶力竭的歌里,感动岂在光怪陆离的霓虹里,感动岂在富丽奢华的物欲里,感动就在我们如流的岁月里,感动就在我们的身边:父爱如山!如今身为父亲的我,也一样为女儿撑起一片天!

读朱自清背影有感 篇2

没有语言,没有表情,只有最真实、最简单的动作,却最能打动人。一位父亲,在他儿子外出读书就要登上火车前,亲自帮他挑选座位,拜托茶房多多照应,又爬上爬下的去买橘子,在人们眼中留下了一个忙忙碌碌的身影。正是这个背影,深深感动了即将远行的儿子和作为旁观者的我们。

那时候,真是朱自清一家人最困难的时候,祖母去世,父亲下岗,家里满是颓丧。男儿有泪不轻弹,可他堂堂七尺男儿却掉下了眼泪,唯有父亲的话在耳边回响:“天无绝人之路。”这句话的确不错。即使山崩地裂,还有父亲撑起的一片天空。

“他的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倾斜着,显出努力的样子。”当儿子看到父亲这样疲惫的身影,才发现那坚硬外表下的温柔内心。孩子大了,懂事了,父亲却老了。

其实每个人都拥有这样一个属于自己的“背影”。

一天晚上,爸爸出差了,外婆回也老家了。我回家时很晚。在路上就有些饿了。刚回到家,妈妈就到门口来迎接我。一进门,扑鼻而来的就是一股浓浓的鸡汤味。我坐下来,准备吃晚饭。桌上摆着算的上丰盛的饭菜,两荤两素,还有一碗鸡汤。我接过饭碗,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妈妈注视了我一会儿,温柔地说:“你等等,我去给你端鸡汤。”她转过身,向厨房走去,在我心上留下了一个暖暖的背影,又端来了一碗充满爱意的鸡汤。我深深的感动了。

这件事已经过去很久了,但我一直念念不忘。虽然这是母爱,但与父爱相比,一样是伟大的。

读朱自清背影有感 篇3

朱自清,一位人尽皆知、家喻户晓的散文家,可读他的作品的人,大多只是应为耳闻朱自清的名声,真正看透这些文章的,又有几位?

今天,就让我们翻开《朱自清散文选》,通过《背影》这篇文章,走进这位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散文家的内心世界吧。

文章内容讲述了一个片段:刚刚经历了一个祸不单行的日子的老父亲去送他唯一的儿子,即作者,开始本是说好叫一位“茶房”送他去,但最后,还是放心不下,亲自去送一送他几年难遇的儿子。到了车站,父亲费尽心思的安排好了一切,等儿子准备上车时,父亲又要动身去买一些橘子,看着爸爸吃力地翻过围栏,望着他远去的背影,儿子感慨万千。

读完这篇文章,我的头皮不觉得发麻,儿子的不孝与老人无私的爱形成了强大的对比:儿子的安全使他再三叮嘱;为了一袋橘子,老父亲弄脏了他最喜爱的衣服……这些慢慢地感动了儿子,钩起了儿子对自己的所见所为的内疚,最后一句话: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不仅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的思念,而且还透出了对父母的愧疚。

朱自清,一位仍需要研究的作家。

读朱自清背影有感 篇4

只那一个月台边的背影,变成了父爱最美好的象征,只那两行感动的清泪,便教会了我们感恩。

——题记

盘点亲情,有多少人在关心你,多少人在爱着你?他们无私地为你奉献着,同时也赋予你希望。他们就是——你的亲人。

朱自清刻画着那父亲肥胖、腿脚不便的依依惜别的背影。不辞辛劳地送儿子去车站、步履艰难地为儿子去买橘。虽家境惨淡的父亲但还不忘给儿子送去一件皮大衣以防着凉,还有离别时叮嘱着那已长大成人的儿子懂得不能再懂的唠叨话语,都使朱自清情不自禁簌簌地流下了眼泪。这一切的一切的细微都融入了父亲那浓浓的父爱。——父爱如山

背影,在我们的心头荡起那爱的柔波,一圈又一圈……

写着写着,突然脑海里浮现出自己父亲的模样,每天奔波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辛苦地支撑起着家庭的重担,还时不时地操劳于自己的学习。父亲的爱不像母亲的爱那样细腻,父亲的爱是深挚的,在一旁默默为你付出,不需要言语表达。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一件小事。有一次,我清早急匆匆地出门赶往学校。正到我走到一半时,不由自主地抬头看向天空,发现有些不对劲,天空比早时黯淡了许多,失去了光泽,让我想起了前几天的天气一直阴天多雨。万一下午放学突然下一场倾盆大雨,而恰逢我又没带伞,怎么办?顿时,我的脑海里闪现出许多个问号来。算了,先去学校再说吧。我心里暗自想道。

一步迈入了学校,开始了早自修,刚一节课上完,突然,天空顿时乌云密布,雷声阵阵。渐渐地,豆大的雨点急促地亲吻着大地,打在玻璃窗上,发出“啪啦啪啦”的声音,暴风雨带着怒吼的声音装入我耳里,我急了,眉头紧凑,心情急躁不安,这该如何是好呢?就在这时,迎面急匆匆地走来了一个中年男子,我眼睛一瞄,咦?在擦亮眼睛仔细一看,是我的父亲,他向我迎面走来,随即就拿出一把伞递给我,面带微笑还带着点责备的语气说:“你这孩子,早上急匆匆地走了,连把伞都忘了带上。”我一愣,望着虽然撑着把伞,但还是不足以避开这狂风暴雨,身上以淋湿了许多,脸庞细碎的头发紧贴脸颊,水珠还随着手滚落了下来的父亲。我眼里闪现出晶莹的泪花,我低下头,让泪水止住。我接过伞握在手里,这里传递着父亲那至深至切浓浓的父爱。我感激的望着父亲,影响他的目光,父亲临走时说了一句让我在校好好学习便走了。望着他那已再也不像年轻时那么英俊潇洒,精神抖擞,取而代之的是父亲那微驼的背影,暗淡的眼神,头发上还布满了几丝白发。此时,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心情,任泪水在脸上肆意地流淌着,一声悠扬的上课铃打断了我的思绪,望向窗外的世界下着暴雨,大风刮起了栀子花卷曲的花瓣,而现在,我心已平静,被“拉”回课堂,正有股爱的力量催我奋进。——父爱如山

背影,在我们的心头荡起那爱的柔波,一圈又一圈……

朱自清父亲的那道爱的背影,便教会了我去感恩亲情,也同样温暖着每个读者的情感芳草地。幸福源于对生活的满足,感恩源于对幸福的感知。

感恩吧!去感恩那曾经给过你温暖、关爱、快乐的亲情,就趁现在,不要等到失去了再去想竭尽全力去挽回那曾经拥有的美好,那已晚了……

感恩亲情,幸福就在你身边。

读朱自清背影有感 篇5

距离第一次看到这篇文章已有多年了,然而它依然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令我久久无法忘怀。就像喜欢一个人一样,喜欢一篇精彩的文章也是没有缘由的,那样深深地爱着。不知不觉,无数个这样的背影曾反复地出现在我的脑海和我的梦里,以至于我对于背影有了一种说不出的亲切感和一种独特的感觉。

文章描写作者从背影中观察父亲在火车站月台边上为自己买桔子的情形和年迈的父亲吃力地爬上月台回来时的情景,作者看见父亲的背影泪就很快地流下来了,可见作者而对于父亲的背影有着一种何其深刻的理解。这有何止是一个简单的背影,其中包含着无限浓厚的父爱,作者也正是因此感动而流泪。

父子久违后的相见,迎接他们相遇的却是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和父亲事业上的颓败,这使得原本就家境贫寒的一个家庭遭受了重创,无异于雪上加霜。这一点在文中“祸不单行”一词就表现得十分充分。“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面对着门庭败落的景象,作者无限感伤而触景生情,父亲在这时作为家庭的主宰者依然十分冷静坦然处之并且安慰儿子积极乐观面对生活。由此可见父亲在一个家庭中的重要作用和在儿子心目中的伟大形象。

读朱自清背影有感 篇6

在我记忆的长河中,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那一道沧桑的背影。

天空下着倾盆大雨,狂风把夕阳搅得哗哗直响,时时伴随着玻璃笑得乱颤的声音。我站在屋檐下躲雨,和几个朋友一言一语的交谈着,心里却不禁着急起来,怎么父母还没来接我。突然间,我的视线里闯进了一个身影。那人径直向我走来,她面黄肌瘦,一头白发凌乱不堪,一双布满血丝的眼睛深深的陷了下去,那饱经风霜的脸上刻满了一道道的纹沟。她竟是我的外婆!外婆穿着一套褪了色的衣服,上面沾满了灰尘。她虽然打着伞,但身上却被淋湿了,雨水顺着卷曲的衣角往下滴。

我感到十分诧异,刚想说话,就被朋友的一声叫喊遏住了,“咦?那人是谁啊,怎么一直看着我们?”“肯定是哪个乡下来的土鳖吧!”……朋友们对着外婆指指点点,你一言我一语的交谈着。我的脸立刻变的通红,像一个煮熟了的螃蟹。”鲁厚珺,那人怎么一直盯着你?你认识她吗?“一个声音在我耳边响起,我被吓了一大跳,随后吞吞吐吐的回答到:”我…我不认识她。“外婆似乎听到了我的话,竟停了下来,看着我。我竭力避开外婆炽热的目光,装作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对着朋友们说:”我们去别处避雨吧!这地儿不好。“随即,我便向别处走去,余光却一直盯着外婆。只见外婆摇了摇头,一声叹息后,便往回走去。

那声叹息直直撞进了我的心里,我像电流似的一颤,双腿像绑了沙袋一样沉重,无法走动。我呆在那里,看着外婆离去。外婆弯着腰,弓着背,朗朗跄跄地向回走,那瘦小的身躯在我眼里变得愈来愈小,沧桑的背影变得愈来愈远。我的心像是被揪住了一样,眼泪从我眼眶里涌出,滚热的泪水和冰凉的雨水交织在了一起,顺着我的脸颊双双流下。望着渐行渐远的外婆,我终于鼓起勇气,不顾同伴们古怪的眼神,向着外婆扑去,嘴里直喊着:“外婆,对不起。“外婆什么也没说,只是脸上挂着和煦的微笑,轻轻的摸着我的头。

那一件事,那一声叹息,那一道沧桑的背影,使我至今难以忘怀。

读朱自清背影有感 篇7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了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文章不长,一读之下却令人感动不已。

文章是先生回忆他与父亲之间发生的一件往事。那时他家家道中落、生活拮据,父亲为生计四处奔波,很是忙碌。但在那样不如意的情况下,依旧不放心要远赴北京读书的子。为他跑前跑后,亲自送行,展现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与不舍。最令人动容的是父亲蹒跚地跳下月台,穿过铁道,为儿子费力买桔子做零食的一段,更是把一位爱子心切的慈父形象刻画得令人动容。

文章是先生两年后在家中思念父亲时写下的。字里行间处处都透着他对父亲晚景凄凉的心痛和相隔两地的浓浓思念。演绎了一段令人读之见泪的父子深情。

读到先生在泪光中思念父亲的背影,我就不禁会想到爷爷的身影。在上学以前我一直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可后来奶奶要到姑姑家照顾小妹妹,爷爷有工作不能同去,而我们一家又因为我上学搬得离爷爷很远。于是,家里便只剩下爷爷一个人。每周末我们尽量抽时间回去看望爷爷,70多岁的爷爷每次见到我们回去都高兴得像个孩子,甚至把我抱起来举得高高的。他总是买好多好吃的放在桌子上等我;拉着我的手问长问短;兴高采烈地向我展示他的花草。若是我遇到不会的数学题,他更是欣然施教,乐此不疲。我知道爷爷是想我们。每次离开时,爷爷一定要站在门口送我们,眼睛里满是期盼地说下周见。然后

在我们下楼很久后都不愿关门回去,站在门口的身影让我不敢回头去看。我知道,他是舍不得和我们分开。

爷爷已经年逾古稀,我心疼他一把年纪独自一人,也更加珍惜和他一起的美好时光。我真希望能一直陪在爷爷身边,不只爷爷,还有所有爱我和我爱的亲人们,愿我们能永远相依相伴。我要用我的真心去关爱照顾他们,珍惜这人间至美的舐犊之情。

读朱自清背影有感 篇8

读了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让我深深体会到了父爱的味道。“我”去北京念书时,父亲执意要送“我”。怕我在路上口渴,挪动着肥胖的身子去给我买橘子。穿过高高的站台自然要费尽一些,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倾斜着,显示出很努力的样子。读到这里,我的眼泪情不自禁地在眼睛里打转。买橘子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但父亲买橘子是蹒跚的背影感动了我。

那是一道爱的背影,在我们身边处处有这样的背影。每个中国人都无法忘记的日子。汶川大地震给我们每个国人留下的不仅仅是伤痛,更多的是我们中国人对爱的诠释。

还记得在楼房坍塌的那一刻,一位母亲用自己的身体保护了15个月大的孩子。沉重的水泥板,石块砸下来,她却纹丝不动,用最后的力量支撑起孩子生命的空间。当救护人员发现他们时,孩子竟然在母亲的庇护下睡着了。母亲用她那伟大的背影,守护住了她身下的小生命,这是人性光辉中最伟大的背影。

背影,悄悄地来,静静地去。无论它是伟岸还是渺小,本质都是无私的。它源于人类最自然,最纯真的情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