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的读书心得
文学网整理的菜根谭的读书心得(精选10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菜根谭的读书心得 篇1
儒家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四者可谓层层递进,君子当如此。可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决心和毅力去前进,故世间出现了省身格言,其短者寥寥几字,长者也不过三五十字,却往往能直击人心。因此,似乎世上每个人都会有一句自己的人生格言。正像明人陈继儒的《菜根谭》也是通过短短话语来体悟自身的修养处世之道,与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是极为贴合的。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这是《菜根谭》开篇修身篇的第一句,全书我也最喜欢这一句。话语简单,思想鲜明,它没有直接告诉了你成功要怎么做,但给你指明了一个大方向,这个方向便是你应去努力奋斗的方向。中国有句俗话:“真金不怕火来炼”,只有自己的内核强大才不会惧怕任何事。什么叫精金美玉,精金美玉是古人眼中最宝贵,最具有价值的物品,一个人的人品是要多么的高尚,才能配被称为精金美玉的人品。这是天生的吗?不是,这是从烈火火煅来的,这是通过重重磨砺得来的,是别人崇慕却无法夺去的。同样,下半句揭露了成大事者要该怎么做,是“大行不顾细谨”还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作者给的答案是须向薄冰上履过。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在作者眼中可能就是笑话,当然两者都有对错。但在自身的修炼上,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总是好的。千万不能无所在乎,要知道一念过差,足丧生平之善;终身检饬,难盖一事之愆。
通读《菜根谭》是无用之功,须细细评读才能体悟人生道理。人生百态,乱如漫天星河变幻莫测,人在红尘中走一遭,总是想过得潇洒快活些,这就需要我们修炼自身,懂得该做什么,该如何去做,而不是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这本书,可能就会给你提供一些为人处世的好建议和经验,为人处世自是要圆滑但不是没有准则。这本书便是讲那修身、入世、处世,人生短短,一定要活得潇洒快活而不是寸步难行,内心苦闷。
愿大家在“遍阅人情,始识疏狂之足贵;备尝世味,方知淡泊之为真”后,依旧自然洒脱。你走过千山万水,归来时仍是青衣少年。(孙高星)
菜根谭的读书心得 篇2
已经很久没有翻阅类似于《菜根谭》这样的著作了。初读此书,脑中不禁想起了高中语文课中的《论语》,虽不可与之相媲美,但《菜根谭》同样以篇篇简短的语言,为我们呈现了应该怎样修身养性,如何为人处世,语淡味长,叹乃奇书经典之作!
翻开前言,大至了解《菜根谭》浓缩了儒、释、道三家的文化精髓,将处世哲学、生活艺术、审美情趣融合为一体。读一遍下来,竟无初想时的枯燥无味。因借到的书是图文版,在原文的基础上,图文版的《菜根谭》不仅加注了译文,还通过历史上的经典事例让读者了解其深远意旨,文章中的那些插画也使得文图意趣暗合,相得益彰。这些都让文章读起来更明白易懂,久久回味起来,书中智慧之光照亮迷茫的心,精辟之语也让人顿悟不少。
当今社会的浮躁之气无处不在,在大学生中更是常见。或许是因为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或许是因为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也就因为这无处不在的浮躁之气,现在很多人都难得静下心来去品阅书中的世界,更少有人能写出传颂天下的文章了。记得舒老师曾经在课堂上说过,现在的大多数人特别是大学生写出来的文字都是苍白无力的。
《菜根谭》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写出了很多简而易懂的道理,不仅教会了我们如何为人处世,还教会了我们该如何去致力学业。“人生百年,不可虚度”,人的一生,转瞬即逝,大学四年,光阴有限,“天地有万古,此身不再得”,我们应该好好的把握这四年,不能白白虚度,抓住青春的尾巴,去充实自己的人生。
慢慢品读下来,《菜根谭》呈现给我们太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如“退后一步,清淡一分”,当今是个竞争的世界,物欲横流、尔虞我诈并不夸张,若懂得进退自如,那么你也能在以逸待劳中逢凶化吉;如“身放闲处,心安静中”,竞争很残酷,现实很残忍。
由此可见,竞争实在是“惨不忍睹”,平均88比1的竞争力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有那多人去争一碗所谓的“铁饭碗”,可是又有多少人“空手而归”。这个比高考更加“悲壮”的竞争,是得要有多宽的心态去面对其中的得失,又得怎样去衡量这种现象的利弊。心闲自然闲,心乱自然乱,在世事沉浮之中,主要是在于你有宁静致远的心境,它可以让你不为利欲所动,不至于沉迷万物,让你独具慧眼,冷眼观世,同趋真境。那考上与考不上都只是结果,更重要的是让过去成为过去,背起行囊继续向前走,得意与失意尽在你的行动之中。
“人情世态,倏忽万端”,人世间的冷暖炎凉瞬息就会发生变化。今年三月,日本发生了大地震和海啸。我很清楚的记得那些日子上网时日本的这些灾难消息充满了几乎所有网页的版面。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竟然有些所谓的“愤青”标榜着“爱国之心”,在幸灾乐祸的“庆祝”日本人历此劫难,这让我也吃惊不已。即使他们过去侵略过我们,不尊重我们的历史,但在天灾面前,我们应该尊重生命,而不是在这个时候去标榜自己的爱国之心。《菜根谭》中说“心旷,则万众如瓦缶;心隘,则一发似车轮”。
就像刘春说过的那样“他侵略过你,你要仇恨,他跟你老磕磕碰碰,你可能反感,他鸡地屁地被你赶超,你可以显摆。但是,在天灾面前,你必须同情,作为人。而透过防灾抗灾救灾,透过建筑国民和政府所折射的文明程度,你只能惭愧,作为邻居。拜托,别再二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吧”。心胸宽阔,不只是在于不斤斤计较,而是能拿的起放的下。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日本也派过救援队,社会民众也曾募捐物资给汶川灾区的人民。而且,在此次的大地震中,日本全国危机处理机制的效率,民众对灾难发生的态度,冷静有序,疏导有方,政府没太多的行政命令指引,但各个救急系统运行、讯息传递的有效?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知足则仙,善用则生”告诉我们当“知足常乐”;“心闲日长,意广天宽”告诉我们心即宇宙,自由行走,就有机闲之所在?古人说“书中自由黄金屋”,细细品尝中华五千年文化中的精髓,如《菜根谭》,能让我们的内心得到净化,得到升华,在未来的生活里它更像是一盏指明灯,为我们前行的路照亮了方向。
菜根谭的读书心得 篇3
很久之前就曾听朋友提起《菜根谭》一书,朋友对此书极为推崇,将其誉为修身之书、智慧之书,我也曾想在闲暇之余仔细阅读一番,无奈世俗繁忙,一直抽不出时间阅读品鉴。
近日,女儿的学校给孩子们发了这本书,并让每个学生都要熟记里面的内容。八岁的女儿根本无法理解每一段语录背后的含义,向我求救,让我给她读和讲,于是借此机会我第一次翻开了这本《菜根谭》。
《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之所以以“菜根为名”,原因众说纷纭,其中大部分人认为这则源于宋代学者的一句古语——“人能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作者借此书表现了甘于清贫的淡然态度和平凡超脱的生活理想,值得后人景仰和学习。
在生活节奏高频率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奔波忙碌的同时,根本无暇停下来省视内心。就像我,每日忙于工作,忙于生活,经常会遇到各种失败、挫折,遇到各种困惑和心结,每每在我心中留下阴影和伤痕。在教女儿学习阅读的同时,《菜根谭》中的每一段语录都让我感触颇深,仿佛醍醐灌顶般豁然开朗,每日读上几段,每日都有一些新的思考,新的感悟。在阅读中,我打开心门,让这些警世、醒世的语录包围浸润着我的内心,改变着我的心态,改变着我的生活,改变着我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贫得者虽富亦贫,知足者虽贫亦富。贫得者分金恨不得玉,封公怨不受侯,权豪自甘乞丐;知足者藜羹旨于膏粱,布袍暖于狐貉,编民不让王公”这段语录对当今社会追逐富贵,互相攀比的思想有着非常强的教育意义。过去,我也一直迷失在物质的欲望中,不断渴望得到更好的物质条件,结果自己的心永不满足,在与他人的攀比之中,总是奢望一些能力外的东西,日子过得浮躁而虚华。现在,我知道了,物质的追逐是没有止境的,虽然我没有奢华的物质条件,然而我有幸福美满的家庭,我有稳定可靠的工作,我的生活虽然平凡,然而我的精神应该是快乐的,是富足的。知足常乐,这是人追求快乐的一种心态,也是一种处世的哲学。
“得意须早回头,拂心莫便放手,恩里由来生害,故快意时须早回首;败后或反成功,故拂心处莫便放手”,人生总是不断上演着失意和得意。这段语录告诉我们,得意不要忘形,失意不要心冷。对于刚从销售转到综合办的我来说,此语可作为职场格言。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工作挑战,只有加倍努力,将工作做得更好;工作遇到挫折,我不再灰心丧气,而是继续努力,坚持到底,直至成功。
人生就是这样,要能够在普通的生活中找寻到快乐的因子,要能够在荣誉面前保持警醒,在挫折面前学会坚持。《菜根谭》教会了我怎样面对生活,面对工作,面对人生。
一本《菜根谭》,一部警世书,希望你也能偷得一点闲暇,找到它,翻开它,品读它,让心随着文字飞翔,让人生随着阅读走入另一番境界。
菜根谭的读书心得 篇4
我读《菜根谭》,是从“孤云出岫,去留一无所系;朗镜悬空,静躁两不相干”这句话开始的。书中汇集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的人生哲学,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以精练明隽、雅俗共采的文字道出了富含哲理的宝训。
“谭者,谈也。性定根香”。花果香可以用鼻口来品味,而根香却需要用一颗智慧的心灵来品味。当你沉浸于融道德与哲理于一体的字句中时,就似和风细雨涤荡着你的心灵。“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体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水滴石穿,铁杵成针”等至今仍是我们处事励志的格言。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锻来”,“立功建业,事事要从实处着脚,若稍计功效,便落欲尘”,《菜根谭》告诫世人:在艰难险恶的环境中磨练意志,砥砺情操,处处脚踏实地,不能急于求成,是每一个建功立业者成功的必由之路。
时尚的东西往往只能昙花一现,而恒久不变的,是那些简洁朴实的格言警句。对于一个人来说,物质的需求是无限的,却不能提升生活的幸福指数,要活得充实,就要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和道德观。读了“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让我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保持良好的心态;读了“心不可不虚,虚则义理来居;心不可不实,实则物欲不入”,让我懂得了人心不可以不谦虚,谦虚才能让正义真理进驻心中;人心不可以不充实,充实才能使贪念物欲无法入侵,这就是“谦受益,满招损”的道理所在。无论每个人在做学问或为人处世中,都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克服自己的不足之处,保持“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状态,才能不断提高自己,才能有所进步。人的一生做任何事,都要胸怀坦荡,光明磊落。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就要做到慎独,慎独就是在别人看不见、听不到的情况下做好一切。做什么事都不能欺上瞒下、混水摸鱼,正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现在我们的生活节奏加快,日子被永无止境的忙碌所填塞,仿佛稍微停下脚步,就会落后别人一大段路,我们究竟为何辛苦为何忙?为了改善生活、为了获取成就……相信每个人都自有其答案。但是否想过,当我们一味疾步前行时,是不是已经错过了欣赏沿途景致的机会。如何平衡和缓减那些压力呢?幸福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是人心有真境,非丝竹而自恬愉,不烟茗而自清芬。须念
菜根谭的读书心得 篇5
这段时间,闲时一直在看从女儿那儿拿来的一本《菜根潭》,它是明朝末年隐士洪应明所著。菜根潭三个字表达了作者“咬得菜根,百事可做”的至高心境。它讲述了作者对人生的的领悟,包含了许多的人生哲理,让你读后会豁然开朗。无论你身陷人际困局还是职场是非中,它都会给你一把智慧的钥匙帮你打开烦恼的大门。不仅如此,它还能让你开阔思想、修养身心、让你成为一个懂事理、明大义的人,这是本难得的、助人一生的好书。
常言道,人生不顺之事十有八九。只要你还在人世间生存,就不可避免的涉入人情,不可避免的与各种各样的烦心之事搅和在一起。“君子之心事,青天白日,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隐珠藏,不可使人易知。”阐述了,做人要光明磊落,象晴天白日一样,人们都说“君子坦荡荡”“明人不做暗事”。对于才能来说呢,不易急于展示自己的才华,以免遭人嫉妒。在坦露自我的同时,我们要心存善意的带上面具,不同的面具去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展现才华的时候不要不分时间,不分场合。这样不仅不能让你瞩目,还可能遭到嫉恨的眼光。因而做人要低调些,这不是世俗眼中的软弱,而是一种修身之法,是一种充满智慧的处世之道。大海之所以能成为大海,那是因为他比所有的河流都要低!
“做人无甚高远事业,摆脱俗情便入名流,为学无甚增益工夫,减除得物累,便臻圣境。”做人不是非要成就一番伟大事业,只要摆脱世俗的功名利禄,就能跻身于名流,做学问也没有什么诀窍,只要摈除外物的诱惑,便可以达到至高无上的境界了。如果我们没有被名利所左右,便专心致力与一项事业,只要能摆脱俗情物欲。做到淡泊明智,志存高远。如果追求华服美食,这些贪图物质享受的做法还在继续,那我们就是真的活着没什么意义了。真的没有必要去屈膝奉承,一切随遇而安。
“晴天白日的节义,自暗室漏屋中培来,旋乾转坤的经纶,自临身履薄处出。”像晴天白日般的光明磊落的节操,是从贫困艰难的环境中培养出来的,而扭转大局的雄才伟略是从谨慎的行事态度中磨练出来的,我明白了“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并且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来行事。在读书中静静的思考过程也即是生活的过程,若要真正的读懂一部书,必须要保持一颗融有真实,真诚,真情的心,并可以为你所控,可以在适当的时候释放出来,让周围的人们感受的到你的真实,真诚与真情。读书也就是品味人生真谛的过程,一本包含智慧的好书,让人感觉就是如沐春风,《菜根谭》中每条的字数都不多,但却融入了人生的最为真切的感悟。当这些集古贤人智慧于一体的文字从舌尖划过时,不单单的是一种清新,心头那份无法言喻的快感更是另一番情趣。《菜根谭》成功的融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从而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为人处世之道,既让人有积极的对待人生之态度,又有超然于名利之外的情怀。我“悟性浅”,对于书中的智慧,只能“浅尝”,结合自己以前对待人生的想法,感悟最为深刻的就是“糊涂处世”及如何耐得住寂寞。《菜根谭》的智慧印证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另一方面上,我也找到了一条排遣寂寞、烦恼的曲径——在夜深人静时,翻开一本名著,静下心来,走入文字的世界,用心来品味“咬得菜根,百事可做”。
菜根谭的读书心得 篇6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的冲刷、洗礼,留下一颗瑰丽的明珠,《菜根谭》就是其中之一。
有人评价这本书:嚼得菜根香,百事可做。古人云:谭者,谈也,性定根香。花香可以用鼻来品味,果香可以用舌头来品味,而根香却需要用一颗智慧的心灵来品味。
乍一看这本书,感觉都是一些常见的经常听的建议,但经过仔细阅读,让我越来越着迷,这些道理往往被我们平时忽视的,就像菜根,一旦品尝就有它的独特。
这是古往今来前人成功与失败的总结。例如,秦始皇的统一无疑是由于他善于出谋划策,这最终使他成为第一个建立中央集权国家的人,从而获得了千古一帝的称号。
楚怀王死在异乡也因为不听屈原的劝告,置屈原的劝告于不顾,最后陷入了秦国的悲惨境地。秦始皇与楚怀王成功与失败的对比,这无疑是对这句名言最好的诠释。
大智若愚,大巧似拙,这是劝我们要谦虚,不要自以为是,一个真正有才华的人是不会轻易展示自己的智慧的,一旦露出锋芒,只会引起别人的嫉妒。
杨修就是最好的例子,他以为自己很聪明,三、四次猜中了曹操的心思,还把话说了出来,最后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了,你说杨修聪明?他很聪明,但是他为什么会死呢?这是他的愚蠢,因为他能猜出曹操的心思,却猜不出他的性格。
曹操心里怎么想,大臣们几乎都知道,只是觉得自作聪明的杨修不知道,因为他不知道才招妒。
因此,智慧似乎是愚蠢的,伟大的技能似乎是笨拙的,值得我们从生活的规则中吸取教训。
我喜欢《菜根谭》,因为它是一本流传千古的书。充满哲理的味道,充满变化的人生哲理,充满诗意,让我在不知不觉中收获人生准则。
菜根谭的读书心得 篇7
今天,当我们还在为欲望而挣扎,为欲望而勾心斗角,为欲望而忽视身边平淡的幸福,为欲望而抛弃自己纯真的信念,为欲望而苦恼的时候,很多很多的道理,在很早以前我们的先人们就已经悟出来了
还是在今天,当我们还在烦闷于纷繁复杂的人际交往时,当我们面对工作消极懒惰时,当我们还在为衣食住行劳心劳力时,很多很多的思想,在那古老淳朴的年代里,在那个欲望还没有埋没灵魂的年代里,我们的先人早就有所交代了。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锻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这三十二个字就是《菜根谭》的开场白。作者洪应明先生在书里阐明“性定菜根香”的真义,因为万味皆由根处发,“厚培其根,其味乃厚”。
说到人的欲望,大到可以吞噬宇宙,没有几个人能满足于一碟菜根。还记得在孔子的七十二个弟子里,颜回的道德是孔子所推崇的,《论语·雍也篇》中,孔子赞美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意思是颜回过着粗茶淡饭的清苦生活,住在简陋的房子里,但他却能自得其乐,丝毫不受外界的物欲困扰,所以被后人称为“亚圣”。“君子忧道不忧贫”,“一箪食,一瓢饮”这些古老朴素的道理,阐述了怎样的人生境界,描绘了多么平淡的幸福画面。
现代社会里,恰恰相反,到处充斥着欲望和诱惑,我们的选择多了,却很少能选择明智的。正如当我们习惯了吃、喝各种气味浓烈的东西之后,已经完全丧失了欣赏凉水、清茶、淡饭的能力;当我们习惯了宝马香车之后,却浪费了上帝给我们用来脚踏实地走路的双腿;当我们习惯了阿谀奉承之后,却忘了耳朵的功能是用来过滤留不住的风声的;当我们习惯了灯红酒绿的奢华生活之后,却忽略了天空是蓝色的,草儿是绿色的。太多太多的习惯,太多太多对美好事物的视而不见,也许若干年之后,回想自己的一生,早没了绿色的草,蓝色的天空,清净的耳根,甜美的味觉,灵活的双腿。到那时,留下的不仅仅是一声叹息吧。
看完这本书,心情顿时感觉明亮了很多,书上讲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处事的方法,成功的心态等等,给我很多很多的启示。正如书上所说,一个人的思想不应该被欲望给蒙蔽,太多对物质的欲望会阻止理想的完成,牵绊我们前行的脚步。有了工作,我们还希望工作是轻松的,能赚大钱的,其实手头上的工作能做好了,样样都充满意义;有了房子,我们还希望房子再大一点,再豪华一点,其实房子不就是休息的场所么,能放下一张床足以,在这一次比一次更高的要求中,我们忽略了握在手中的平淡的真实,更遗忘了这份真实中我们拥有的幸福,于是,人生显得越发不如意起来,在欲望的面前,我们成了一只可怜的摇头乞尾的哈巴狗,一个会说话的奴隶。
人生的滋味,真正的口味是平淡。在粗茶淡饭中,体会淡泊的美妙。在精神生活中,得到极大的满足,真切的享受人生。
这本书里阐述了为人应世、淡泊从容、修身养性、怡情适性、功业成败、返璞归真几方面内容。融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从而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为人处世方式。表现了古人对人生、人际、人性的见解。非常值得一读,我确信读过之后一定会为你打开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亲爱的朋友们,当我们年老,回头看看来时的路,如果我们不够伟大,至少我们应该是善良的。
菜根谭的读书心得 篇8
自古以来,拥有财富的多少是衡量一个人社会地位大小,甚至是家庭地位大小的标志之一。“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这句话写出了世态炎凉与人生无奈。
在战国时代,纵横家苏秦对此就深有感慨。他曾学纵横之术,前往秦国游说秦王,书十上而秦王不用。最终穷困潦倒,耗尽资产而归家。看到苏秦回到家了,妻子不下织机,嫂子不去做饭,父母不与他说话。这都是因为苏秦在外多年,一事无成,没有求得任何功名而遭家人冷落鄙视。
所幸苏秦大受刺激,发愤读书,甚至夜半瞌睡时,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血流到脚,以保持清醒。终于他学有所成,游说山东六国获得成功,权倾天下。再次回到家时,父母远远地迎接他,妻子不敢正面看他以示恭敬,嫂子向他跪拜表示谢罪。
家人尚且如此,更何况他人呢?名人经历如此,普通人更不会例外。
做为平民百姓,如果能够有很高的收入,自然会有相应的地位,那其实是一件幸运之事。大部分人,能够生存下来已实属不易,还谈何地位呢?手中无钱,自然会感觉低人一等。
一个人如果真的这样想,那么这辈子他就真的地位低下,经常受人白眼。
如何改变这样的局面呢?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思想与观念,因为人本身就是观念动物,自己的行动完全受于自己的思想观念支配。
《菜根谭》中有这样一段话:平民肯种德施惠,便是会位的公相;士夫徒贪权市宠,竟成有爵的乞人。意思是:老百姓如果愿意尽自己的能力,广积恩德,广施恩惠,那么即使他没有公卿相国的名位,也会受到世人的景仰;那些有高官厚禄的士大夫如果一味地争夺权势、贪恋名声,那么就算他拥有公卿爵位,也仍然像乞丐一样可悲。
如果谁能理解这段话,并真正这样想,这样做,注定会成为了不起的人。人穷志不可短,如果自身没有什么钱财,内心世界又一片荒芜,就会觉得自己没有用处,处处比不上他人。
所以要想改变现状,可以这段话为参考,改变内心,修正行为,不以钱财多少论英雄,唯以施德行善为目标。
这样你的价值观就不再是金钱至上,即使遭遇仍和以前一样,但会有了自信与从容,然后通过一点点的努力,改变现状,最终达到想要的目标。
菜根谭的读书心得 篇9
近日,笔者读完洪应明的《菜根谭》,书中无处不在的博大、宽容、淡泊、向善与智慧,让你觉得仿佛在与一位智者交谈,疑虑消弭,警策长留。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给我感悟最深的是其中有关教育批评的至善妙语。
洪应明说“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意思是说,当责备别人的过错时,不可太严厉,要顾及对方是否能承受,注意不伤对方的自尊心;当教诲别人行善时,不可以期望过高,要顾及别人是否能做到。
我们常抱怨现在的孩子太难教育,但有没有反省过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得当呢?我们当教师的有时在公众场合、在家长面前大声斥责学生;有时小题大做、声色俱厉,严词批评;有时长篇大论、喋喋不休像老太婆......这些做法都起不到好的教育效果。如果能像上句话中所说的那样教育孩子去恶趋善,还愁效果不佳吗?
《菜根谭》中处处充满了辩证法观点。“念头浓者,自待厚,待人亦薄,事事皆淡。故君子居常嗜好,不可太浓艳,亦不宜太枯寂。”“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故君子当存含垢纳污之量,不可持好洁独行之操。”这些话语告诉我们,凡事应求恰到好处,过之不及都将失之偏颇。
我喜欢《菜根谭》。它淡雅的眉目下是一双历世阅人的慧眼。它宛如一溪清泉,荡涤人心的积郁,使人澄怀物象,进而得以超然物外,静观世界,参悟人生。
菜根谭的读书心得 篇10
我向来是喜欢哲学的,尤其是中国古典文化当中的哲学。之前就曾听朋友提起过《菜根谭》一书,朋友对这本书极为推崇,将其誉为智慧之书,我也想利用闲暇之余仔细阅读一番,正好有这次机会,抽出时间阅读品鉴,有着不小的收获。
《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之所以以“菜根为名”,原因众说纷纭,其中大部分人认为这则源于宋代学者的一句古语——“人能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作者借此书表现了甘于清贫的淡然态度和平凡超脱的生活理想,值得后人景仰和学习。
在生活节奏高频率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奔波忙碌的同时,根本无暇停下来省视内心。就像我,每日忙于工作,忙于生活,经常会遇到各种失败、挫折,遇到各种困惑和心结,每每在我心中留下阴影和伤痕。《菜根谭》中的每一段语录都让我感触颇深,仿佛醍醐灌顶般豁然开朗,每日读上几段,每日都有一些新的思考,新的感悟。在阅读中,我打开心门,让这些警世、醒世的语录包围浸润着我的内心,改变着我的心态,改变着我的生活,改变着我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贫得者虽富亦贫,知足者虽贫亦富。贫得者分金恨不得玉,封公怨不受侯,权豪自甘乞丐;知足者藜羹旨于膏粱,布袍暖于狐貉,编民不让王公”这段语录对当今社会追逐富贵,互相攀比的思想有着非常强的教育意义。过去,我也一直迷失在物质的欲望中,不断渴望得到更好的物质条件,结果自己的心永不满足,在与他人的攀比之中,总是奢望一些能力外的东西,日子过得浮躁而虚华。现在,我知道了,物质的追逐是没有止境的,虽然我没有奢华的物质条件,然而我有幸福美满的家庭,我有稳定可靠的工作,我的生活虽然平凡,然而我的精神应该是快乐的,是富足的。知足常乐,这是人追求快乐的一种心态,也是一种处世的哲学。
“得意须早回头,拂心莫便放手,恩里由来生害,故快意时须早回首;败后或反成功,故拂心处莫便放手”,人生总是不断上演着失意和得意。这段语录告诉我们,得意不要忘形,失意不要心冷。对于刚从销售转到综合办的我来说,此语可作为职场格言。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工作挑战,只有加倍努力,将工作做得更好;工作遇到挫折,我不再灰心丧气,而是继续努力,坚持到底,直至成功。
人生就是这样,要能够在普通的生活中找寻到快乐的因子,要能够在荣誉面前保持警醒,在挫折面前学会坚持。《菜根谭》教会了我怎样面对生活,面对工作,面对人生。
这就是收获!让心随文字飞翔,未来更加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