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桥有感
文学网整理的读桥有感(精选15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读桥有感 篇1
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峭壁,有天险之称,红军在长征途中,为了夺取大渡河上的泸定桥,便与守敌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这便是我国抗日史上有名的“泸定桥之战”。
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这样子的: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工农红军红四团向大渡河挺进,能通过大渡河的只有一座铁索桥,这座铁索桥就是红军必须要夺取的泸定桥。敌党为了不让红军通过泸定桥,便派了两个团去防守泸定桥,阻拦红军北上;后来又调了两个旅去增援,想把红军消灭在桥上,可红军早看穿了敌人的诡计,便想出了一条妙计,一下子便将敌军抛在后面。红四团终于来到了泸定桥,与剩下的敌军展开了一场殊死激战。最后红军英勇地夺下了泸定桥,使红军的主力度过了大渡河,取得了一次长征路上决定性的胜利。
看完了课文后,我被课文的内容深深的吸引着。因为这篇课文能把红军怎样打败敌军夺取泸定桥的地方写的就像看电影一样的清楚。但我觉得写的`最有趣的地方要数红四团是怎样骗过敌军、将敌军抛在后面安全前进的段落,因为它能突出红军那聪明的才智,也能注定我们共产党一定会打败敌党,为人们创造出美好的新中国的!
读桥有感 篇2
今天下午,我读了《生命桥》这个感人的故事,它的主要内容是:
有一个狩猎队,把一群羚羊逼到了悬崖边,想全部活捉。一会儿的时间,羚羊分成了两队:老羚羊分一队,年轻羚羊分一队。一只老羚羊走出来,对着年轻羚羊群叫了一声,一只年轻羚羊走了出来,它后退几步,突然向悬崖另一处跃起,随即老羚羊紧跟后面,当年轻羚羊下坠时,老羚羊的身体刚好出现在年轻羚羊的蹄下,年轻羚羊在老羚羊的`背上猛蹬一下,轻巧的落在了对面,而可怜的老羚羊像断翅的鸟,笔直的坠入了山涧,读到这,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画面:老羚羊和年轻羚羊在悬崖上空,当年轻羚羊要蹬老羚羊的时候,我好像看到它的眼眶里隐隐约约有几滴无形泪,老羚羊微笑这坠入了山涧,这时候我的眼睛湿润了,我很想哭,为老羚羊诉苦,因为这是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那情景是何等的神圣啊!这时候的猎人们惊得目瞪口呆,不由自主得放下了**。
看到这里,我就想起了一件事情:那是三年级的时候,中午放学,平时很多同学都把雨伞放在学校,而我没有,可老天爷不顺从我,偏偏这时候下倾盆大雨,正当我干著急的时候,远处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走近一看,原来是外婆啊,外婆只带了一把雨伞,她把伞递给我,我说:“您不打伞吗?”看着外婆湿透的身躯,我很着急,外婆却说:“没关系!”我望着外婆很受感动。
我就像受保护的小羊一样,遨游在母爱的海洋中!
读桥有感 篇3
今天我拿起语文书,无意中看见了16课-----《桥》。当我看见这篇文章时,情不自禁地回想起这篇文章的内容。黎明的时候,雨下大了,山洪咆哮着,势不可挡。人们惊醒了,个个走出家门,你拥我挤地往南跑。可是,南边没路,只有北边有座窄窄的木桥。人们在木桥前,看见了他们的党支部书记,他是老汉。老汉让大家排一队,党员在后面。有的人不满了,可是老汉把他们说了回去。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依次过木桥。
忽然老汉从队里揪出一个小伙子,让小伙子站在后面。小伙子生气地瞪了老汉一眼,站在了后面。最后,只剩下他和小伙子。小伙子让老汉先走,老汉不走,他把小伙子推上桥。桥塌了,小伙子和老汉没了。五天后,一个老太太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读完这篇文章,我颇有感受。通过最后一句话,我们知道,原来,洪水中的'老汉和小伙子是一对父子。可是,虽然是父子,老汉一点也不包庇自己的儿子,铁面无私,所以受到了人们的爱戴。老汉舍己为人,把别人都送到了安全的地方,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了。在我的书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几行字:一位老党员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老汉的行为难道不让人感动吗?
读桥有感 篇4
在悬崖峭壁上,有一座生命桥,它非常窄,仅仅能过去一只羚羊,它会阻碍老羚羊和小羚羊前进的脚步。如果不小心从桥上掉下来的`话,就会粉身碎骨。它们将怎样过桥呢?
曾看过这样的,老羚羊为了能让小羚羊过去选择了牺牲自己,这就是动物世界的生存法则,我很震撼。
今天老师就让我们体验一把如何过独木桥,看我们能不能存活下来。
首先是男生,他们分成了两组,相对过桥。第一对走到老师摆好的两条凳子中间,他们没有配合好,双双坠下深谷。第二对走到桥中间他们互相商量了一下,一个趴了下来,另一个从那个人身上跨过去了,这样他们就获得了成功。第三对走到桥中间时,一个选择了退后,让另一个沿了过去。这让我想起了“退一步海阔天空”。第四对受到了启发,他们干脆一个坐下,抱着头,弓下腰,让另一个扶着他的肩垮了过去。最后一对来个互相拥抱,可他们不知桥面太窄了,还没有来得及转身,就“啊——”大叫着,掉下了桥!真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啊。
终于轮到我们女生了,我和对手走到桥中间的时候,就让她横着斜躺下,我从她上面跳过去。哎呀,真险哪!我身子摇晃了一下,差点掉下去!后面的女生也想出了各种办法过了独木桥。
看来遇到问题脑子可要转得快点,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才对呀!啊,一次危险的体验。
读桥有感 篇5
想想红军长征的艰难看看自己。以前红军的生活是那么的艰苦他们为了我们现在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不怕牺牲。为了解放全中国他们英勇战斗。现在我们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我们现在幸福的'生活都是红军战士们的牺牲换来的。我们不能忘了他们所作的贡献。我们应该向那些老红军学习学习他们不怕困难为了革命的目标宁愿牺牲自己。我们今天在学习上也要象红军战士一样把我们的学习当成一场战斗在战斗中要刻苦努力不怕困难取得最后的胜利争取每门功课都能优秀。当年红军战士们都能乐于助人互相帮助。我们今天也要在学习上互帮互助帮助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我们还要学习……
人生是短暂的想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我们就应该好好学习掌握本领。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等你有成就的时候就能好好地服务于我们的社会了。
读桥有感 篇6
《桥》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个小山村在山洪暴发时,大家蜂拥到一座窄桥前,危机关头,老支书组织村民排队过桥,并把急于过桥的儿子拉出队伍与自己一起殿后,由于山洪来势凶猛,父子俩最终没能过桥,被洪水卷走,永远地离开了朝夕相处的村民。
故事凄美感人,读来潸然泪下。长眠于村庄边那条河里的老支书父子俩让我陷入了沉思。
老支书有舍生忘我的精神。在生命受到洪水威胁时,村民们都争先恐后的要逃离危险区。可老支书置自己的.生死于不顾,考虑更多的是大多数村民的安危。他面对险情临危不惧,果断做出让村民先行自己殿后的决定。在生和死的抉择中,老支书把生的希望留给了他人,把死的威胁留给了自己和儿子,这是多么崇高的献身精神啊!
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缺乏老支书的这种献身精神。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中,身为人民教师的范美忠却在地震发生时,丢下全班学生不顾,独自一人逃离险境,事后竟在网上发帖大放厥词,为自己的失职失德辩护,毫无愧疚悔改之意,无怪乎被网友们称之为“范跑跑”,这与老支书相比真是天壤之别啊!
老支书离我们而去了。人固然有一死,有人死,重如泰山;有人死,轻如鸿毛。老支书死得其所,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读桥有感 篇7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再山洪暴发之时,村民们惊慌失措,慌忙逃生,后来村民们在老支书冷静沉着的带领下,终于安全地跨过这座死亡之桥,同时老支书不徇私情,把在加队的儿子揪了出来,并把他拉到最后一排,说时迟,那时快,就在紧急时刻,桥‘啪’的就塌了。老支书就和儿子被水淹没了。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忠于职守,他是无愧的;作为一名父亲,他和天下父母一样舐犊情深。在生死关头,老支书作出的重大抉择,表现出的大爱让我们为之动容。他的身上充满了崇高的人格魅力,闪耀着灿烂的人性光芒!
在气势磅礴的洪水中,您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以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一座不朽的'桥梁。多么可贵的品质呀!
这篇文章很感人,老支书也是个为人民服务的好干部、好支书、好党员,他那不徇私情、无私无畏、勇于献身的精神,都让我们好好学习吧!
读桥有感 篇8
在《通往特雷比西亚的桥》这本书的封底,《出版社周刊》是这样来评价这本书的作者——美国著名作家凯瑟琳·佩特森的那种简洁、清晰的`文笔以及一幕幕扣人心弦的画面。
没错!凯瑟琳·佩特森就是有这样能力的人,简洁清晰的文笔,扣人心弦的剧情,就是它的独特代表!而这本国际大奖小说《通往特雷比西亚的桥》,也获得了其他许许多多的殊荣:纽伯瑞儿童文学金奖、波兰雅努什·科扎克奖、法国青少年读者大奖、荷兰银铅笔奖……
这些奖项就是对这本书的肯定。所以,毋庸置疑的是:这本书不大有名,而且内容也使人赞叹不已!这本书也是凯瑟琳·佩特森笔下最受欢迎的一本着作。
佩特森说过:“一个孩子应该在亲历生命消逝之前,有这样一本书。在我们做决定之前需要有准备的时间,同样,我们也需要有时间,应该练习面对死亡,学会悲伤。”
如果你还没有真正亲历生命消逝,就可以捧起这本《通往特雷比西亚的桥》也应该需要有准备的时间——练习面对死亡,从而学会悲伤。
读桥有感 篇9
“没有一艘非凡的战舰,能像一册书及带我们的浩瀚的天地。也没有一批神奇的座椅能像一页诗扉,带我们领略人生的真谛。”这是我在书中最欣赏的'句子。
这本书的作者是国家一级作家韩星辰,书中描写了一个名叫星星的女孩和爷爷相处时,而爷爷不让星星走桥的故事。爷爷为什么不让星星走桥呢?因为爷爷曾经喜欢的姑娘的孩子从河上过河却掉了下来,爷爷也没办法救他。后来,爷爷喜欢的姑娘变成了老奶奶,只要看见任何一个小孩单独过河,她都会把孩子一一送回家。爷爷看见了就像建一座桥。可当爷爷去世了,也终究没看到桥。
这本书中我懂得了人不可能毫无私心,我们需要知错就改,否则就逃不过良心的惩罚。到了晚年,连后悔都来不及。面对过错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需要很大的勇气,就像我们离不开修改带一样,每个人的人生也一样需要不断地修改矫正。人在做任何事时,要深思熟虑,想想前因后果,我们不要因为一件事,事而毁了你我的一生,所以我们要记得这句话是:“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读桥有感 篇10
母爱是无私的,母亲是伟大的,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于母亲。
看了《母亲桥》这篇文章后,我才明白真正明白这个道理。《母亲桥》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初春的一个早晨,“我”已经快迟到了,来不及走大路,走小路时因河上的冰太脆、太薄,跌进了河里,结果回家时,脸和唇都变成了青紫色。后来高考迫在眉睫,天又下起了大雨,母亲也没关照“我”一声,“我”便赌气又走了小路,却发现暴涨的河里被人放了些石头,组成了一个简陋的石桥。回家后突然发现母亲受伤了,母亲却怎么也不愿说出原因。一问妹妹才知道母亲是因为搬石头搭桥才受的`伤。
那一瞬间,“我”的心轰响着,久久说不出话来……的确,在我的生活中,母爱无处不在,母爱是一个鼓励的眼神,是一个温柔的笑容,是一双粗糙的手,母爱又是忙碌的身影,语重心长的话语。无论爱的路途多么艰辛,母亲都从不图回报,默默地关心着她的孩子。有天清晨,天上下了起毛毛细雨,我任性地冒雨去上学,雨却越下越大,到学校时我已经变成了“落汤鸡”,我心里既生气又后悔,整个上午都不开心。
放学时,妈妈来接我,但我们只有一把伞,风雨中,撑在我们头顶的伞好像被风吹动的小花,不停地往我这边倒。回到家,我的身上滴水未沾,而妈妈身上却水淋淋的,好像被雨水冲刷过一样。那时刻,泪水顿时模糊了我的眼睛。
母亲用青春为我们搭起了生命之桥,还执著地用希望和奉献为我们搭起通向成功和幸福的桥,我们要学会感恩,在感恩中成长,好好学习本领,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能不辜负母亲的恩情。
读桥有感 篇11
每一个人都肩负着责任,责任心是我们做人的基础。那么共产党员的责任是什么呢?“心系群众,无私无畏”。有一位老共产党员就在生与死的抉择中,用自己和亲人的生命做了这样的回答!
有一个村庄,早上的时候,人们被惊醒的时候,洪水早已冲到了路面上来了。人们都非常惶恐,失去了理智。这个村庄此时东面没有路,西面没有路,只有北边有一座窄窄的木桥。人们跌跌撞撞的像那个木桥涌去。木桥前,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拥戴的老汉,他让大家排成一队,要党员排在后面,还说谁要想退党就到他那里报名。突然老汉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派到后面去。”到最后只剩下老头和小伙子都被淹到了水里。事过之后,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到墓前看他的丈夫和儿子。
读了这篇课文,我真佩服那位老支书,他其实早在桥上等着了,其实老支书可以自己一个人先走,也不至于被洪水淹死,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让群众先走,自己最后一个。
这是常人无法做到的事,人都有求生的欲望,遇到这种突发情况,大家都会争先逃命,哪里管得上群众,只会先逃走。可老支书没有这样做,而是冷静指挥大家转移到安全地区。而且让党员排在最后,连自己的'儿子都不能破例老支书的大公私。
其实,责任就是一种对社会的承诺,是一种职业操守,承担责任是人应该具备的品德。勇于承担你应尽的责任吧,你的人格将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升华!
读桥有感 篇12
《通向特拉比西亚的桥》中杰斯希望自己能够成为班级上跑得最快的人,他刻苦练习,结果却输给了新来的女孩莱斯莉。他起初很不服气,可后来,他却和这个有着爽朗性格的犟女孩成了好朋友,并且他和她常常一起在树林里玩一种只有他们俩人才知道的游戏:那就是在一个虚构的王国泰罗比蒂尔里,他们作为国王和王后,一起统治着一群幻想中的臣民。他们在泰罗比蒂尔分享一切梦想和情感,直到有一天他和她不得不面临分离……
《通向特拉比西亚的'桥》是她的获奖作品之一,文中两个小不生杰斯和莱斯利在学习和生活中结下了深厚友谊,并在树林里建立了一个神秘的王国,寻找着无限的乐趣。后来悲剧发生,莱斯利在洪水里死去,杰斯从莱斯利那里得到了力量和勇气,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读桥有感 篇13
如果我说出我最喜欢的书的话,那么你们就都会大吃一惊。说实话,我最喜欢的书是语文课本。我最喜欢的是《语文五(下)》。我不是奉承老师,是我真的喜欢这本书。
我印象最深的是一篇课文——《桥》。文章大概是这样的:山洪来了,整个村庄的人都涌向一座窄窄的小木桥。他们全村都拥戴的老党委书记指挥群众先跑,党员排在后面。突然,他从队伍中揪出一个小伙子,命令他去后面,因为他是个党员。群众都走光了,只剩他俩。小伙子刚刚上桥,桥就塌了,老汉也被淹死了。刚开始,我觉得老汉太不应该了。因为党员也有生命啊,党员就不是人了吗?不怕这个小伙子的父母担心吗?然而,故事还没有完:5天后,有一个老太太来这里祭奠。她来祭奠2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啊,我突然觉得自己太小心眼了,不禁对老汉肃然起敬,读。在那么危险的情况下,别人都慌忙逃走,但是他却自己在后面维持纪律,舍己救人;在没有人提醒的情况下,他还把自己的儿子揪出来。难道他不爱他的儿子吗?不是的,天下没有父母不疼爱自己的.孩子的。他可能认为作为一名党员,必须保护群众的安全,哪怕牺牲自己。
这篇文章的优点还不止这些。
优点一,文章的语言很幽默、简练。它的语句都是最简单的,而且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
优点二,也就是我最欣赏的:作者特别把他们两个的关系写到最后。因为作者后面才介绍了小伙子和老汉是父子关系的话,就会让我们在认可他的负责之余,又让我们感到吃惊和敬佩他的大公无私。但是如果先写了小伙子是他的儿子的话,我们就会少一份对他的敬佩。这是文章最最妙的地方,也就是作者别有用心之处。老汉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不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吗?这篇课文给我的启发很多。如果我们在生活当中人人都是这样,那么世界上将会充满了爱和温暖。
读桥有感 篇14
原来的语文课本上有一篇课文,题目是《桥》。听着这个名字,就觉得:桥有什么呀!不就是一座桥嘛!有什么值得学的呀。读了这篇课文后有很大的感受。那么,你就继续往下看吧!
有一天,一个村庄下起了大雨,打起了雷,村民们都醒了。急忙走出去一看,天啊,洪水快淹没了整个村庄,东面、西面都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桥,全村几百人,可怎么过去呀!木桥前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喊了一声说:“桥窄,排成一队,党员在后。”忽然,老汉从队伍中揪出一个小伙子说:“你还算党员吗?排到后面去!”小伙子
很生气,最后,村民们都上了桥,雨水淹没了小伙子和老汉。过了几天,雨停了,一位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祭奠老汉和小伙子。原来,老汉和小伙子是她的丈夫和儿子。
洪水是多么无情呀!我从“少废话,快走。”中体会到老汉爱子情深,在最后关头还是十分的爱自己的儿子,让儿子有生的希望。“老汉似乎要喊着什么。”我从这句话体会到了老汉是多么的爱儿子,一定会喊:“儿子,我对不起你呀!”
读后,我还觉得这篇文章最后才告诉我们老汉和小伙子是父子关系,设置了悬念,构思新颖,震撼人心。读了这些动人的事迹我有什么理由不对他们由衷而生敬意,有什么理由不热爱我们伟大的共产党呢?
读桥有感 篇15
一个党员,战争年代可能是在表面上只是对付侵略者,但《桥》这篇课文让我明白了党员另外的责任。
《桥》讲的是在一个小村庄中发了一场大洪水。村民们跑到一个小桥旁,看见了一个老汉。老汉身后是一座窄窄的桥。老汉说:“窄桥,不要挤,党员排在最后。”但有一个人喊了一声:“党员也是人!”老汉却冷冷的回答:“可以退党,到我这报名!”随后就有人再喊一声,人们很快就走光了,只剩下一个小伙子和老汉。小伙子推了一把老汉,老汉反过来把小伙子推上木桥。木桥塌了,小伙子掉了下去,老汉也被洪水吞没了。几天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搀扶着,来祭奠他的儿子和丈夫。然后老汉被评为优秀党员。
看完这个故事,我不禁流下了眼泪。这个故事也让我明白,一个党员不仅要和侵略者进行抗衡,还要在与死亡的危险中不害怕,沉着冷静,还要指导别人逃脱,自己最后一个走。这才是真正的党员。
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老汉把小伙子从第一个拉出来站在最后的那个情景,老汉没有因为亲情而让自己的儿子先跑。是为群众着想,舍己为人,大公无私,但最后人群走光了,还是把亲情放在第一位,让小伙子先跑。本文用到了意外法,让我知道了为什么最后小伙子还是让老汉先跑。
这篇课文让我记忆深刻,好像印在我的脑子里似的。
简评:立意很好,但小作者没有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