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傅雷家书读后感600字左右

2025/07/15读后感

文学网整理的傅雷家书读后感600字左右(精选17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傅雷家书读后感600字左右 篇1

“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这是英国著名文学家培根的名言,而我最近在读的《傅雷家书》便正如这句名言所说,带给了我珍贵的感触。

《傅雷家书》与其说是一本书,其实更是一本亲情交流史。它收录了由傅敏整编的傅雷夫妇与傅聪及傅聪之妻弥拉的往来家信上百篇,每一篇都包含了这一家人即使分离在异国他乡,依旧无法冷却的亲情。

傅雷是我国优秀的文学翻译家,更是一位严谨和善的父亲。在他寄给傅聪的书信中,涉及到了音乐技巧、文学素养、待人礼节、生活习惯等多个方面,对傅聪的关心可谓是无微不至。但这般频繁的关心,却不让人看的厌烦——因为他从不把爱与思念“明目张胆”地挂出,而是像一位老师一样细心指导。他会因傅聪久不来信而责备,会因傅聪取得了进步而鼓励,会为傅聪的比赛结果冷静分析,也会为傅聪的求学之路提出疑问......如果说傅聪是飞行的纸飞机,那么傅雷就是推动他远行的风。

傅雷给傅聪的很多话不仅适用于他,也同样适用于所有青年,比如“自己责备自己而没有行动表现,我是最不赞成的”,这句话教导我们要言行一致;比如“一个人唯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终不至于被回忆侵蚀,”这句话教导我们不要停留于过去,要乐观向前;“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这句话教导我们要学会独自面对生活......每一页翻去,都是宝贵的财富。

傅雷一家都是智者,而《傅雷家书》更是一本智慧之书。它以平凡的语言带给了我不平凡的感触,而这份感触也将伴我远行。

傅雷家书读后感600字左右 篇2

拿起这本也许并不太重的书,却觉得沉沉的。

了解过傅雷,为他的含冤自杀而感到同情,傅雷在学术上是一位学者,在家里是一位严厉、尽责的父亲。这些家书,有三层内容,第一层是傅雷作为一位普通父亲对远在异国他乡的儿子表达四年、关怀之情;第二层是傅雷与儿子如同益友,知己般倾心地交谈,讨论艺术;第三层就是傅雷作为一名品德高尚、学识丰富的知识分子,认真引导儿子要具备高尚人格和艺德,启发儿子的爱国情、民族情。

《傅雷家书》可以使我们更好的提升自身修养的一本好书,在风云暗涌的年代里,傅雷通过书信亲子爱子,传达出一种高尚的品质。

爱子之情本是人间常情,而傅雷却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把亲情放在第二。读了《傅雷家书》,可以看到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深爱,也更突出了傅雷在艺术造诣高深,在生活对朋友爱惜尊重,政治上关心国家发展,又如益友、知己般与儿子平等探讨艺术的多个方面的个性特征,并且还能从傅雷对孩子的教育中获得做人的道理,让孩子体会父母之爱。可能如傅雷那样,对我们有着一颗期盼之心,希望我们成人成才,有一份浓浓的、毫无保留的爱。明白了父母的爱心,我们就会努力学习、成人成才。

这是一本“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艺术学术修养读物”,更是平凡又典型的“不聪明”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写照,我们可以像傅雷一样从中体会做人、学习的道理。

认真品味这本好书,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亲情世界,理解不懂得的人情世态。

《傅雷家书》不可多得的文学之作。

傅雷家书读后感600字左右 篇3

《傅雷家书》是一本教育子女的佳作,同时它也是让作为子女的我们了解父亲的一本好书。在书中我们不难看出,傅雷在他的儿子傅聪和傅敏身上灌注了太多的心血,在他们身上寄托了相当高的期望,这是为人父的职责,也是为人父对儿子的爱。

傅雷的教导与关心对傅聪和傅敏的一生影响是十分巨大的,这为他们以后走向未来的路做下了铺垫,也让他们能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去面对人生的大风大浪!

傅雷寄给儿子的每一封家书都饱含着深深的父子情。儿子在钢琴前轻敲琴键,将自己所有的青春激情倾注在每个饱满圆润的音符中,他时而有学术上的疑惑,时而想念远隔万理的故园,他便提笔拟一封家书给父母,或是拿起昔日父亲的家书再仔细研读一遍,以便从父辈的经验教训中汲取营养。父母在繁忙的工作中常常抬眼,望向窗外,看看邮箱里是否有新到的信件,常常藏着一种期盼!

傅雷家书的文字优美,读来感人至深,且富有哲理,耐人寻味,而在这字里行间折射出来的,是傅雷高尚的灵魂和他们父子之间的深厚感情!

“如父如友”傅雷在他儿子的成长历程中扮演的就是这样一个角色。傅雷清楚,要让他们认清世界的残酷,认清现实,充分了解自己能力的底线,才能更好的步入社会,迈向世界。

傅雷家书虽是一封封家书编纂而成的书,但其中傅雷的拳拳爱子之意溢于言表,傅敏和傅聪是幸运的,拥有一个这样品格高尚,灵魂伟大的父亲。

“胜不骄,败不馁”,心若向阳开,无所畏惧。傅雷的字里行间向我们传达的这些正能量哲理,足以让我们受益一生。

一份家书,字里行间洋溢着一份浓浓的父子情。

傅雷家书读后感600字左右 篇4

在以前,人们不像现在一样有电话可以方便人们来与远方的家人交流,所以书信,便成为了一种很好的方式。谈起家书,《傅雷家书》这本名著肯定会浮现在脑海间......

书的第一章说了不少作为父亲对自己孩子虐待的道歉话语,从中可以看出来父亲对孩子的浓浓爱意。在孩子走后,父母也表达出了自己的不舍之情,是啊,那毕竟是自己的骨肉啊,谁能舍得呢!在除夕夜,也只有深深的思念。大人总是比孩子要有经历的,于是自己便可以告诉孩子各种关于学习的方法,帮孩子分析失利的原因,当在深夜,也不能挡住一个父亲对儿子诉说的心情,为孩子成熟而开心,与孩子讨论自己的工作......这些不都是一个父母对孩子爱的表现吗?在这些家书中,每一封都有着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这足以体现对远在他乡的孩子的关爱。每每当孩子来信,父母总是会上扬嘴角,热泪盈眶的读完那封期盼已久的家书。天下父母心。

想想自己在家里的表现,对父母的话语有多少厌烦与气恼,总觉得自己长大了,不用他们管了,可他们却还是喋喋不休地唠叨。其实这都是父母的爱,只是我们现在还小,不能明白透彻。如果我们像傅聪一样离开家里,或许就会懂得父母了。我们平常对家人总是不满,总是挑剔,却从不曾注意他们渐渐白去的两鬓,那是为我们操劳的结果。家书的内容并没有局限在关心儿子身上,更多的是与孩子讨论自己的生活、工作、诗人和音乐家,最重要的还是父母的那些经验及教育道理。请记住,父母永远是最爱我们的人。

请从现在开始,对父母好点,理解他们的所有苦心。

傅雷家书读后感600字左右 篇5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种人是马大哈,做任何事情不拘小节,只把这件事完成了,却没有把这件事弄好,最后自己吃了大亏。还有一类人他们心细如发,任何一个细小的关键都能被他们发现。我算是介于这两种之间的人。

有时很细心,可以发现很多隐藏的信息,而有时候却不知为何就像是选择性的失明,一遇到关键信息就自动屏蔽,有时弄得我自己也是哭笑不得。

《傅雷家书》中傅雷对于傅聪细节的要求具体到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学术、生活起居、待人待物,里面提到了很多我们平时都没有注意到的细枝末节。譬如:信封要书写工整,研究学术要严谨,对待朋友不能总是一腔热情。

注重细节,会让我们从中受益很多,而粗心的人却要吃亏了。我就是一个粗心的人,我们学校最近进行了生物和地理的考试,考完试之后我觉得自己答得还不错,反正会的不会的都写完了,没有空题。考完试神清气爽,赶回家,也不想考试的事,开始写作业。考完试的第二天老师开始对题,拿出试卷,顺带看了一眼,“咦?这个咋问的是半岛,我写的啥来着?好像是大洲。”想到这我恨不得自己抽自己一巴掌,这算啥?会的写错,太丢人了。越往下对,越认为自己在考试时是不是眼睛突然出现了故障,大脑也不受我的控制了。这种事儿但凡是在考试时绝对不会缺席,特别准时。现在我还在努力改正,但效果甚微。

在身体方面的细节就更不注意了。我常常不注意地下的坑坑洼洼,人称“平地摔小公主”,走着走着别人就会看到我,身体一弯,立马抓着身边的人,这样就说明我又崴脚了。

细节决定成败,不仅仅是学习还是身体上的,多注重细节学习会完成得更加完美,身体也会少受到伤害。

傅雷家书读后感600字左右 篇6

翻开这本书,一个关心孩子又不失严肃的父亲的形象映入我的眼帘。傅雷不仅是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一个博学、睿智的学者,更是一名伟大的父亲。

翻看着一封封家书,我发现傅雷并不是以一个长辈对小辈的方法教育傅聪,而是以一个朋友的形式与傅聪谈心,交流。以平等的态度帮助儿子成长,同时也教导儿子如何对待生活“人没有苦闷,没有矛盾,就不会进步。有矛盾才会逼你解决矛盾,解决一次矛盾即往前迈进一步……”他总是谆谆教导,循循善诱,教儿子如何做人。如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人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难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誉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终于在他呕心沥血的努力下,培养了两个优秀的人才:著名的钢琴大师——傅聪,英语特级教师——傅敏。这一家的成就着实让人羡慕,但和傅雷一家良好的家风是分不开的。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总是喜欢溺爱自己的孩子,孩子要什么都尽量满足,长期以往,使孩子养成了惰性,并不懂得去珍惜:需要什么,只要开口就好了,父母一定会满足的。正是这种思想习惯促使现在社会上有一大批“啃老族”,甚至还发生了父母不满足孩子,孩子就对父母拳脚相加的事例。发生这种事,我不禁为这些父母感到可悲,更对他们的做法感到质疑,如果这些家长一开始就不轻易满足孩子,而是教孩子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得到心仪的东西,事情不会这个样子吗?在这一点上傅雷一家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爱孩子不是溺爱他,给他更多的磨砺才能更好的帮助他成长。

傅雷家书读后感600字左右 篇7

一个人太顺利很轻易于不知觉间忘形的。我自我这次出门由于被称为榜样组长心中常常浮起一种自得的感到猛然察觉了便立即压下地去。但这样的情景呈现过不止一次。可见一个人对自我的奋斗是一刻也放松不得的。

练的货色艺术上的领会与素养始终是自我得到的早一日露面晚一日露应对真正的艺术涵养并无关联…

这一年来常常在外面沉没接触了许多人总感到对事业真正喜好有热忱同时又有脑筋的人切实太少。不求功利而纯洁为真谛为提高而斗争的极少遇到。异常是对共产党监视的政策…其中还是捧场奉承的远过于批驳的。请求真正民主必需每个自发的作一向的斗争。而我们这一步还远得很。社会上多的是背地发怨言当面一句不说甚至还来一套颂扬的人。

引导对音乐的看重远不如对体育的器重这是我大有感叹的…国务院中有一位副总理专管体育事业可有哪一位副总理专管音乐中心不懂得我们在音乐上得一个国际大奖比在奥林匹克活动会上得多少个第三第四影响要大得多…北京办莫扎特记念音乐会时某某当主席说莫扎特富有法国在革命的民主精力真是莫名其妙咱们专爱扣帽子捧人要戴高帽子不论这帽子戴在对方头上适合分歧适。

只管人生那么无情我们自我还是应当尽量过好少给人一些苦楚多给人一些快活。说来说去我仍抱着“宁天下人负我毋我负天下心”的宿愿。

我们几个朋友每两周聚首一次由一个小小学术讲话而后吃吃茶点谈谈时局交流新闻。那个时候是我们最苦闷的时代但我们并不低沉而是营造了一个友人自我的健康的小天地临时躲一下。

傅雷家书读后感600字左右 篇8

这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这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这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它就是《傅雷家书》。

《傅雷家书》是将傅雷写给他儿子的书信汇编成的一本集子,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亲情溢于字里行间。

傅聪至海外留学,与家里唯一的联系就是书信。《傅雷家书》中写过邮局将傅聪比赛后的长信遗失,傅雷半个多月的心神不宁。因为儿子迟迟没有来信,傅雷甚至疑心:儿子又不信任爸爸了吗?由此可以看出来,傅雷将对儿子全部的爱都倾注到了家书中。我终于有点明白“家书抵万金”的意思了。傅雷曾在给傅聪的信中这样说;“艺术家最需要的,除了理智以外,还有一个‘爱’字”。他要求儿子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雷曾在家书中写过这些家书的目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播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傅雷对儿子的教导不仅仅在艺术上,他曾劝傅聪改掉懒惰的习惯;“人人都多少有些惰性,假如你的惰性与偏向不能受道德的约束,又怎么能够实现我们教育你的信条;“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者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

《傅雷家书》是一位父亲为儿子苦心孤诣的证明,傅雷对傅聪、傅敏的爱不是普通的嘘寒问暖,而是暗藏在他对儿子们的谆谆教导中,暗藏在他对儿子们道德和艺术的严格要求中。

《傅雷家书》中的傅雷既像儿子们的朋友,又像儿子们的老师。在为傅聪和傅敏提出建议与意见。这些不同寻常的家书,拼出一位父亲对儿子的爱,简单真诚却又伟大的爱。

傅雷家书读后感600字左右 篇9

《傅雷家书》是我国著名的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教子之书。这部家书中有宏观上一个父亲对孩子人生成长经历上的指导,亦有不劳其累,不厌其烦的细微关怀,很多封信中都十分直接地表露父母对远在国外的孩子的思念,也有傅雷夫妇作为过来人对对这两个孩子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

傅雷让儿子在朋友生病时一定要写一封信过去,不一定要长,但总要有些精神上的慰藉。同时傅雷也说:“自己责备自己而没有行动表现,我是最不赞成的。”

这表现傅雷在交友方面,最看重的就是不马虎,这在我看来也是做人的基本准则,重情义。人生在世,有幸福的家庭很重要,但拥有几个挚友何尝不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挚友,是需要以关怀和帮助来打磨情感的基石的,所以傅雷教导儿子,在对待朋友这件事上,绝不能马虎。

还有就是人际交往方面的礼仪,傅雷也极为重视,因为在国外,一个人的礼仪不仅仅代表他个人,而是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形象面貌。

傅雷在信中也曾谈及,傅聪习惯手插兜,他认为这是对人的一种不尊重,对待长辈及客气的人手垂直,人立正。我认为这种规矩变成了习惯,对人一辈子都有好处。

给别人留下的印象也会很好。傅雷培养傅聪,不仅仅是在学识及音乐上给予其环境与教导,更是在为人处世及交往礼仪方面煞费苦心,想必一个人有良好教育的体现,不仅仅是在学识方面,更是这个人的品德优良才会叫人刮目相看。

不得不说,傅雷与傅聪在信中最多谈及的就是傅聪的音乐方面的发展了,傅雷为了让孩子有更好的环境感知艺术,把傅聪送到国外学习。

信中傅聪也告诉父母很多关于自己对音乐的感知程度以及自己演出和比赛的情况。

傅雷的教子之道中,是很重视对儿子艺术方面的培养与发展的,因为人生因为艺术也可以得到境界上的升华,这也是傅雷教子的最终目的,做一个无愧于国家社会的人,这也是人生意义。

傅雷家书读后感600字左右 篇10

即使傅聪这样的天纵之才,也是在傅雷夫妇的"唠叨""说教"中成长的。中国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和责任,就是以这种方式传达的。——题记

每位父亲、母亲都有对自己孩子的一套教育方法和期望,然而并非所有子女都能体会到父母的苦心与期盼。品读《傅雷家书》,正如聆听傅雷先生父子一次次温馨的对话。

傅雷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论家。一生译著宏富,尤以《高老头》《约翰。克利斯朵夫》《艺术哲学》等译作最为著名。

傅雷先生还是一位特殊的教育家,一位严厉、尽责同时不乏爱心的父亲。家书中傅雷的家教家风,显现的底色是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说长道短,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敲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贯穿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家书是真情的流露,是傅雷先生性情中的文字,不经意的笔墨,不为发表而创作,读来感人至深。我们能不仅从中学到不少做人的道理,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道德与艺术修养。

傅雷家书读后感600字左右 篇11

关于怎么教育孩子从古至今一向是个经久不变的论题,也永久是个永存的论题。

大凡有所作为的人,必定有一个异乎寻常的爸爸妈妈或一个异乎寻常的幼年。傅雷与儿子傅聪13年的通讯。就每封信都记载编号,且笔迹洁净、巨细得当这一点而言就体现了傅雷作为父亲本身严于律己的精力。

咱们大多数人往往不知道或装做不知道,在对孩子提出要求的一起,也是在对自己提要求。有时爸爸妈妈都做不到,怎么会得到孩子从口到心的服气呢。最简略的比如:咱们常常要求孩子少看电视或电脑,而自己却在电视和电脑前一坐便是几个小时。

傅雷与儿子像朋友相同无话不谈,这很可贵。这也正是许多爸爸妈妈苦恼的问题。许多爸爸妈妈总是诉苦孩子和自己没话说,却从不检讨自己,为什么会呈现这种情况。把孩子当作朋友,勇于供认自己的过错,才会得到真挚的沟通。

现在的孩子和傅雷的儿子的那代人,比较管束是否更难些。应该供认:要难许多。现在外面的国际引诱太大。网络是年代的前进,也会使人误入歧途。西方一些敞开的思维,像空气相同到处在改动孩子的呼吸方法。暴力、色情无处不在。真不知怎么对应。要让孩子了解社会的阴暗面,一起更多的是充溢阳光的新鲜国际是多么的不容易。人不可能永久做一个装在套子里的人。怎样教孩子用过滤的方法呼吸呢。

管束,这两个字但从字面了解,办理和教育要一起进行,缺一不可。但是当爸爸妈妈的怎么能适可而止的掌握分寸哪。也一向在考虑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让孩子有一个异乎寻常的幼年。

傅雷家书读后感600字左右 篇12

《傅雷家书》真是教育子女的一本好书,同时也应该是作子女的了解父母的一本好书。子女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自己的父母,父母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自己的子女,傅雷在信中所写的每字每句已经成为经典,永垂不朽的经典。

傅雷不愧是好父亲,能以如此的心态和耐心来教育孩子。傅雷究竟是如何有这种力量呢?这种伟大的父爱可以说影响了傅聪的一生,为傅聪走向未来做出了铺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傅雷所写的这些书信也就是非常重要的,给傅聪上了一堂人生课,让他知道如何在这个世界上生活。

傅雷作为父亲,对子女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他对子女从不苛刻。而且他对傅聪的音乐事业十分的重视。傅聪事业的点点滴滴都非常的在乎,这让傅聪十分的感动。

其实,我们身边的父亲也跟傅雷一样的平凡与伟大。我们的父亲也是经常为我们的生计,为了我们的学习,为了我们能上一个好的学校,为了我们能拥有好的成绩,使得自己的头发都白了,费尽了心血,这是真正的伟大,这才是真正的父亲!傅雷可以说是千千万万个父亲中的一个杰出的代表,他的对子女的充满爱心的心理使得他的子女可以健康的成长。

傅聪的母亲在信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她也给她的儿女写了好几封信。信中充满了对子女的关心和怜爱。同样,她对于傅聪的音乐事业也非常的在乎,这也同样让傅聪十分的感动,他也明白了母亲的爱对他有多重要。

这本《傅雷家书》真的让我懂得了非常多的道理,也让我更加了解父母的心理都在想着什么,这让我可以更好的和父母沟通。

我太感谢这本书了,真正的父母的爱之书!

傅雷家书读后感600字左右 篇13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著名的诗人杜甫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意思是:书读多了,下笔的时候就像有神在帮助一样,这句话我深有体会。

我特别喜欢读书,我的宗旨是:多读书、读好书、读透书,在我读过的书中,《傅雷家书》给我的感触最深,这本书写的是一位慈祥的父亲,给出国留学的儿子写的家书,全书通俗易懂,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关心、思念以及父爱。

正所谓父爱都藏在每一个细节中,这本书充分体现了出来,如:一个人的思想不动笔就不在会有系统,日子久了,也就放过去了,甚至于忘了,岂不可惜,就为这个缘故,我常常逼你多写信,这也是很重要的:理性认识的训练。我屡次要你生活正规化,学习规范化,不正规如何能持久?不持久如何能有成绩?如何能巩固已有的成绩?而且作品的了解与掌握,就需要长期的慢慢消化、咀嚼、吸收…

在信中,傅雷常以自己的经历为例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爱子之情溢于言表。

著名的文学家施蛰曾对这本书这么评价过:他的家教如此之严,望子成龙的心情如此之热烈,他要把他的儿子塑造成他的理想的人物,这种家庭教育是相当危险的,没有几个人能成功,然而傅雷成功了。

这本书作者通过书信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悉心的指导,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循循善诱,感情真挚,父爱流淌在文字背后,深沉而温暖……

傅雷家书读后感600字左右 篇14

“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这是英国著名文学家培根的名言,而我最近在读的《傅雷家书》便正如这句名言所说,带给了我珍贵的感触。

《傅雷家书》与其说是一本书,其实更是一本亲情交流史。它收录了由傅敏整编的傅雷夫妇与傅聪及傅聪之妻弥拉的往来家信上百篇,每一篇都包含了这一家人即使分离在异国他乡,依旧无法冷却的亲情。

傅雷是我国优秀的文学翻译家,更是一位严谨和善的父亲。在他寄给傅聪的书信中,涉及到了音乐技巧、文学素养、待人礼节、生活习惯等多个方面,对傅聪的关心可谓是无微不至。但这般频繁的关心,却不让人看的厌烦——因为他从不把爱与思念“明目张胆”地挂出,而是像一位老师一样细心指导。他会因傅聪久不来信而责备,会因傅聪取得了进步而鼓励,会为傅聪的比赛结果冷静分析,也会为傅聪的求学之路提出疑问。如果说傅聪是飞行的纸飞机,那么傅雷就是推动他远行的风。

傅雷给傅聪的很多话不仅适用于他,也同样适用于所有青年,比如“自己责备自己而没有行动表现,我是最不赞成的”,这句话教导我们要言行一致;比如“一个人唯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终不至于被回忆侵蚀,”这句话教导我们不要停留于过去,要乐观向前;“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这句话教导我们要学会独自面对生活。每一页翻去,都是宝贵的财富。

傅雷一家都是智者,而《傅雷家书》更是一本智慧之书。它以平凡的语言带给了我不平凡的感触,而这份感触也将伴我远行。

傅雷家书读后感600字左右 篇15

“一个又一个的筋斗栽过去,只要爬得起来,一定会逐渐攀上高峰,超脱在小我之上。”这是出自《傅雷家书》中的一句话,让我感触很深,使我受益匪浅。

这句话的大意是:只要你够努力,你就能成为更好的自己。傅雷对儿子的期望很大,家教也很严,整本书都在激励着傅聪成为最好的自己,充满了对儿子和祖国的爱。从中我明白了,我们年轻人都应该努力成就最好的自己。

成就最好的自己不是一句简单的空话,得付之行动。那么怎么样才能成为最好的自己呢?我觉得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

在生活中,大多数人都没有目标,没有坚定的信念,因此他们通常都碌碌无为而没有什么巨大的成就。而那些努力拼搏,有目标,有理想的人,大都实现了自己的目标,不是因为他们聪明,而是他们有了目标,就有动力努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我自己也是一个例子,在刚上初中的时候,我没有什么学习目标,整天漫无目的,懒懒散散,导致我的成绩在班上一直不是很优秀。直到七年级下学期的时候,妈妈为我分析了成绩差的原因,而我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进入班级前10名。此后,为了努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我非常努力的学习。终于,在七年级下学期的期末考试中取得了理想的成绩。

许多著名的人物也都是因为有了目标,才努力奋斗,最终成为更好的自己。例如,奥斯特洛夫斯基,虽然双目失明,全身瘫痪,但他不甘沉沦,决心努力做一个更好的自己,最终写出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著作。

傅雷的这句话也让我明白,只要有了目标,就有了行动的动力。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树立目标,通过努力来成就更好的自己吧!

傅雷家书读后感600字左右 篇16

这绝不是普通的家书,它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人的自爱其子,也是一种自然规律。人的生命总是有局限的,而人的事业却永远无尽头。透过亲生的儿女,延续自己的生命,也延续与发展一个人为社会,为祖国,为人类所能尽的力量。因此,培育儿女也正是对社会,对祖国,对人类世界就应的尽的一项神圣的义务与职责。我们看傅雷怎样培育他的孩子,从家书中显而易见。他在给儿子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地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年轻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能够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不论在做人方面还是其他各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谊,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聪在异国漂流的生活中,从父亲的这些书信中汲取了多么丰富的精神养料。时时给他指导,鼓励与鞭策。使他有勇气与力量,去战胜各式各样的魔障。踏上自己正当的成长道路。傅聪这种热爱祖国,信赖祖国的精神,与傅雷在数万里之外对他殷切的教育,是不能分开的。

再看看这些书信的背景,傅雷是在怎样的政治处境中写出来的。有多少人在那场“黑暗的灾祸”中受到伤害,傅雷缺在其中显出了他不变的本色。

傅雷家书读后感600字左右 篇17

一封家书,可以承载的有太多。是艺术的魅力,是对儿子的训导,还有对人世间的思考。在傅聪成为一个“德才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之前,傅雷的教育是最好的一面“镜子”。

出生文化世家,傅聪的艺术生涯是应该顺利的。长期的离别之情在家书中淋漓尽致地体现。在从“父亲”到“朋友”的转化中,傅雷先生对于儿子的父爱在鼓励、嘱咐、关心、教育中满溢出来。

苦心孤诣,字里行间,一个父亲对于自己儿子的独特教育,影响着世界上千千万万的家庭,中年人对青年人的鼓励,激发着他的积极和感想。在一些琐事中,从一个父亲的视角,更加深刻地反映出家庭高雅的情操和良好的家教。西方礼貌和文化的 灌输,使道德与艺术融为一体。在父爱中,傅雷给了更多的是“教育”,而母亲更多的是“关心”,两者一齐,给异国他乡的儿子带来了更多的知识和慰藉。

写在纸上的字字纯朴,全方面的教育让爱得到了最终的洗涤与升华。一个年轻人,怎样做人,怎样对待生活,在傅雷心目中,对孩子的教育应该是先教他如何做人,再教他如何生活。在家书的教导及自己的努力下,傅聪的艺术与人生造诣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一种态度和作风,决定了一种结果。智慧的家书就是这样,一般的教育是不能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的。这种思想,更加齐整、科学,感情,更加充实且饱满。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兴盛,人生的完美与否,全部掌握在态度与行动。一个严谨认真的态度,一生为之奋斗的行动,真诚的交流,真挚的亲情,在感情的升华中,变得不一般。

家书,启迪的是艺术与人生,更是人生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