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荆棘鸟读后感

2025/07/24读后感

文学网整理的荆棘鸟读后感(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荆棘鸟读后感 篇1

至于拉尔夫,我是无法评判的。他终其一生都在矛盾,在上帝与梅吉之间徘徊。是的,他爱梅吉,从第一次见面起,从她还是个孩子起。梅吉是他看着长大的,也是他一手塑造的。梅吉的母亲对于这个唯一的女儿是视而不见的,只是觉得她可以分担一些家务。她们母女不亲密,就像菲说的,看到梅吉,只会让她想起那个年轻的自己,她是自己的翻版,所以她宁愿选择不去在意。

幸亏有了拉尔夫,梅吉才得以成长这么好,是他的关注和关心给了梅吉存在感,也助长了她心内日益增长的爱恋,直至情根深种。拉尔夫一直是不希望梅吉长大的,那样他才可以安心的待在她身边,所以随着梅吉的长大,他内心的挣扎也就日益激烈。卡森夫人的遗嘱给了拉尔夫一个飞黄腾达的机会,也给了他一个难题。最终他选择了他了事业,实现了自己的抱负,却也不得不离开梅吉。可他是放不下的,所以才会如此痛苦,内心未曾得到真正的安宁。最后,在他行将老去的时候,戴恩死了,他得知戴恩是自己的儿子,最终承受不住这个打击,死在梅吉的怀里,并在最后一刻,把她忘了。他和梅吉,他和上帝,在作为一个男人和作为一个教士之间,他做出了选择,也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他的心始终被撕扯着,在痛着。

鸟儿胸前带着棘刺,它遵循着一个不可改变的`法则,她被不知其名的东西刺穿身体,被驱赶着,歌唱着死去。在那荆棘刺进的一瞬,她没有意识到死之将临。她只是唱着、唱着,直到生命耗尽,再也唱不出一个音符。但是,当我们把棘刺扎进胸膛时,我们是知道的。我们是明明白白的。然而,我们却依然要这样做。我们依然把棘刺扎进胸膛。这是结尾的一段话,那个传说,那只寻找的,流着血的,歌唱的荆棘鸟。

德罗海达的时代要终止了。是的,不仅仅是时代。让未知的后人去重新开始这种循环吧。一切都是我自己造成的,我谁都不怨恨。我不能对此有片刻的追悔。我们都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不管怎样,追悔是毫无意义的。

荆棘鸟读后感 篇2

近日拜读了澳大利亚作家麦考洛的著作《荆棘鸟》,感触颇深。

前言中,那只荆棘鸟执著地寻找着荆棘树。当它如愿以偿时,就把自己娇小的身体扎进一株最长、最尖的荆棘上,流着血和泪放声歌唱,最终以身殉歌。正文中,这只荆棘鸟化身为各个鲜活的人物,他们得到过最简单的的欢乐,却逃离不了那已深深植入身体的荆棘。而书中人物的命运似乎都聚集在一个词上——野心。

克利里家族中女主人公梅吉的'大哥便是葬送于自己的“野心”。他不满于每日的打铁生活,渴望逃离身材矮小的阴影,渴望出人头地。他热爱拳击,他在

“敌人”的屈服与旁人的呐喊中眩晕、沉醉。最终他离开家人外出闯荡,却因拳击伤人被捕入狱——无期徒刑! 而男主人公拉尔夫更是野心的牺牲品。他为了当上红衣主教,坚定地抛弃了爱情,对待梅吉,正如对待那朵夹在书中的玫瑰,收藏在心里的某个角落,任其枯萎,最终,因为自己的欲爱不能、欲罢不能与失子之痛将性命交予了上帝。

有野心的人不仅将自己的灵魂出卖给权力、野心,也使亲朋饱受苦难。正如书中弗兰克的母亲在听闻弗兰克被捕入狱的消息后所表现的:她将悲痛默默咽下,不肯去看望她唯一爱的儿子。

书中人物个个都有野心,无论是弗兰克、拉尔夫,还是苦苦追求拉尔夫的梅吉,以及别有心思娶了梅吉的卢克。他们这一位位澳大利亚广袤土地上的鲜活人物演绎了一段段或平淡或壮烈的悲剧。作者在赞扬他们人性闪光点的同时,也将他们的野心描写得淋漓尽致,最后用悲情的结局宣告了对他们性格中“野心”的批驳。

在现实中,人们也常常对有野心者心怀鄙视。古人用《爱莲说》表明自己“不蔓不枝”、“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隐晦地表达了自己对追逐名利、有野心者的鄙弃。今人也依旧,将“黄粱一梦”“车旅蚁穴”等作为警言,提醒自己追求的名利都将成为浮云。

荆棘鸟读后感 篇3

《荆棘鸟》终于看完了,我不知道应该用怎样的词语来形容自己的心情,是那种沉重、无奈,还是那种痛,为梅吉的可怜?还是为拉尔夫的可悲?

拉尔夫,他爱着梅吉,从她还是个孩子时就爱着,直到生命完结的那一刻,他们之间本没有任何的阻碍,除了一个原因——他是个教士。可是,为了对权力的追求,在梅吉与教会之间,他还是选择了教会,他得到了一个人应该拥有的一切,金钱、名望、地位,而正因为他的选择,也注定了他的爱情不会圆满,注定一生要受到灵魂情感的洗理与挣扎。

梅吉,坚韧、忍耐、包容、优雅,一个近乎完美的女性,她最大的痛苦却是她的爱情,她无法与上帝争夺身为教士的拉尔夫。最终,她选择了卢克做为拉尔夫的替身,本想与卢克相安过上一辈子,可是,卢克却是个金钱的崇拜者,一个地道的守财奴,在他心中,梅吉也只不过是个挣钱的机器,他对田地的爱,对甘蔗的爱,远远胜过对梅吉的爱。对于这些,梅吉也以自己特有的坚韧而坚持着。

可是,终有一天,她一直无法忘记的拉尔夫走进了她的生活,那疯狂而甜蜜的天堂般的生活改变了一切,她带着从拉尔夫那里得到的一部分离开了卢克,回到了自己的家。拥有了一个和拉尔夫一样高大、优雅的孩子——戴恩,可是,戴恩却如他父亲一样,选择做一个教士,就在希腊度假时为救两个女郎被海水吞没了,梅吉千方百计从上帝那里偷来的东西就这样回到了上帝的手中。也正因为戴恩的死,为了找回戴恩的尸体,她不得不对拉尔夫说出曾经发誓要保密的事情,戴恩也是拉尔夫的.儿子。梅吉说“我所偷来的,我还回去,拉尔夫,我们把你向上帝发过誓的东西偷来了,我们两人都得付出代价!”而这,也正是她与拉尔夫所付出的代价!……

真正的爱和一切美好的东西是需要以难以想象的代价去换取——这是一种至高无尚的领悟。所有的一切,都需要真心的付出!!!

荆棘鸟读后感 篇4

很多年前我还很年轻时看过《荆棘鸟》的小说,当时很感动,到现在记忆已有些模糊。这两天在百度贴吧看了一下,勾起多年前的回忆,又在网上重温了小说,只是记得我以前看的和现在网上的可能翻译的版本不一样,风格有些不同,看来我还是更喜欢老版本些。后来又在网上翻看了83年由美国拍的电视剧,感动得一踏糊涂,也许,年轻时拥有爱情不懂爱情,真正懂得爱时人又老了。理查德张伯伦演的拉尔夫神父深深感动了我,他就是我心中的拉尔夫,优雅的举止,挺拔的身材,深情忧郁的眼神,马背上矫健的身姿,舞会上优美的舞姿,对梅吉无尽的爱,从她10岁到50多岁,从自己28岁到70多岁,就是在他最后70多岁死在梅吉的怀里的时候,我还是一样地爱他,爱他对梅吉的爱。网上有些人觉得理查德演拉尔夫时已经48岁了,太老了,我一点都不觉得,相反,我在网上也搜到了他年轻时演的《水晶鞋与玫瑰花》中王子,太浮了些,拉尔夫是稳重优雅的.,成熟内敛的,他就是当时的他。后来又看到理查德晚年承认自己是同性恋,我的感觉是太浪费了,太伤心了,就像张国荣,为什么美好的男人都是同性恋呢,难道我们女人不可爱吗?

言归正传,还是讲拉尔夫和梅吉吧。我相信,每个男人和女人,尽管痛苦一生,煎熬一世,只要能拥有拉尔夫或梅吉的爱。我们没有孤独一生,我们平凡快乐,是因为我们没有遇到那个人,或者遇到了,他并不爱你,或你不爱他。真正的爱是痛苦的,黎巴嫩诗人纪伯伦说过,当我们回忆人生,会发现人生中最幸福的瞬间,也就是心灵最痛苦的划痕。爱得深,痛得深,也是幸福。拉尔夫和梅吉是痛苦的,也是幸福的,他们彼此都爱着自己最爱的人,也被最爱的人爱着,尽管不能结合在一起,那又怎样呢,相爱的一天,胜过无爱的一世。

荆棘鸟读后感 篇5

读书的过程,包括读完书很久之后心里一直有个疑问:这本书的名字为什么要叫“荆棘鸟”,荆棘鸟那用巨痛换来幸福的精神到底在这本书的那里能够得以体现呢?带着这个疑问,上网查看了别人的评论,读后感——荆棘鸟。

看完别人的评价的当时自己仍旧是没有太大的感想,直到某天早上,堵车的时候,心里忽然想到了,有人提到梅吉,心里顿时开窍。或许拉尔夫本身就是那根又长又尖的荆棘,梅吉自己则是那火红漂亮的荆棘鸟,而梅吉的经历则是以她对拉尔夫的爱为主旋律而唱出的那首优美动听、技艺超过其他所有美妙声音的歌声。在荆棘鸟唱出打动人心的歌声的.同时也寻找到了那根让它深深眷恋的荆棘,所以她勇敢而快乐的选择了将自己的身体永远留在那里,将自己一生的印迹留在她深爱的人身上。

直到最后,直到身体已被刺穿,仍旧用那凄婉的喉咙唱出梵唱的尾曲,来抒写自己的情感,并为自己完满的人生划上一个终结的句号。在别人眼里,它的结局或许是悲哀的,更算不上是完美,可是在它自己看来,它的人生,在找到属于它的那唯一的荆棘的时候已经是完美,而自己最后的作为虽然痛,但是却是使它走向更加的完美。巨大的代价往往能够换来无以代替的幸福!对于里面的人物究竟是人情淡漠、自私还是利欲熏心,我想我还是没有权利去评说的。考琳麦卡洛,或许她是最了解人物个性的,所以才安排了这样的结局。

其实这样的结局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完美,因为它能够给人真实的感觉。假想如果当初作者安排男女主人公梅吉和拉尔夫最后在一起了,这样的结局太过完美,完美的有点类似童话故事里王子与公主的故事,反而失去了真实性,也就不会引起读者的深思了。这样的写作手法,不可不算是最好的,且这样的结局安排也被现在的书籍或者是电影电视等广泛应用。

荆棘鸟读后感 篇6

传说中有一种鸟,它毕生只歌唱一次,但歌声却比世界上任何生灵的歌声都悦耳,它一旦离巢去找荆棘树,就要找到才肯罢休。它把自己钉在最尖最长的刺上,在蓁蓁树枝间婉转啼鸣。它超脱了垂死的剧痛,歌声胜过百灵和夜莺。一次绝唱,以生命为代价。

拉尔夫,他将自己的身体和灵魂都献给上帝的人,将成为红衣主教作为自己人生追求,他早已失去的一个作为普通人的权利,包括爱情。在他遇到梅吉前的二十七八年岁月中,他确是这样度过的。但是在遇到梅吉的那一刻,一切都悄然改变。随着梅吉的长大,这份禁忌之爱带来的痛苦和矛盾与日俱增。最终,他选择了他的上帝,他的教会,远离了梅吉,希望梅吉可以有自己的未来和幸福。有谁能想到,梅吉选择丈夫,居然只是因为他酷似拉尔夫呢?拉尔夫在临终的一刹那,心里才真正放下了梅吉。而梅吉,将要面对的是往后更加孤独的.人生,幸好,她一直是个坚强的人。

小时我还是个懵懂无知的孩子,不太领那字里行间透出的深沉的沧桑。无论是帕迪的含蓄温雅,是暴烈渴望的弗兰克,是骄横尖酸的卡森夫人,还是单纯执着的丹尼,或是古怪理智的朱丝婷。直至现在,我依旧是无法完全理解这个家族的命运。脑海里深深记住的,只有梅吉和拉尔夫神父之间的那场刻骨铭心的爱情。

曾经有人把荆棘鸟和枯叶蝶作为对比。荆棘鸟,把所有的生命精彩都演绎在最后的绝唱中,虽然短暂却是绚烂万分;枯叶蝶,在单调宁静中渡过它的一生,虽然单调却是岁月绵延。截然不同的选择,也就注定了截然不同的命运。而我,愿做一只荆棘鸟,生如夏花般绚烂,死如秋叶般静美

当一切浮华逝去,剩下的只有泪水,而那些泪水终会随着时间而蒸发,化作一缕无声的水汽,我们所能握住的也不过坚强二字而已吧。

传说中有一种鸟,它毕生只歌唱一次,以生命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