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读《三国演义》有感

2025/07/27读后感

文学网整理的读《三国演义》有感(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1

这个寒假我读了《三国演义》的缩写本,受益匪浅,里面讲了很多个性鲜明的人物,有足智多谋的诸葛亮、爱民如子的刘备、英勇善战的赵云、忠肝赤胆的张飞、敢作敢为的曹操、忠勇兼备的关羽等等。

在这些人当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人是关羽,他恩怨分明、刚正不阿、重情重义。在书中有写到他千里走单骑、华容道放曹,从这两个事情中,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他是一个忠义磊落、知恩图报的人,是一个真正的大丈夫。我还特地去查了《三国演义》原文,它是这样描述关羽的外貌的: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一身英气,难怪后世称他为美髯公,因他的勇武,而称他为关公,他的忠义真是值得我们后人学习。

在这些人当中,最觉得可惜的就是诸葛亮,从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空城计等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非凡才智,可他并非神仙,有时候也会出错,如他让马谡去守街亭,导致丢了城池等,这让我不禁想到,连料事如神的诸葛亮都会出错,更何况我们这些小孩子呢,这样一想,我们实在是没有理由去要求别人和自己不犯错误,不应该因为别人的一点过失而横加指责,也不应该因为自己的一次考试而灰心气馁,更不应该因为自己取得一点点成绩而沾沾自喜,要知道,这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我们身上一定存在着需要充实改进的地方。

另外,《三国演义》中还详细地描述了很多著名战役,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在里面展示了很多高深的军事策略,发现这些战争中多体现了古人的智慧,经典毕竟是经典,注定了它有很多优秀的不可磨灭的东西在里面,值得我们去思考。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2

《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它的名声享誉世界,不同的时期读三国,有着不同的感受。

在幼儿园时,看的是连环画《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是永恒的传奇故事,三顾茅庐、桃园三结义、赤壁之战令人赞叹不绝!除此,我还明白了一些俗语,比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含义。在一二年级的时候,我看的是青少年版的《三国演义》,虽然我还不全认识当中的字,但它让我学会了丰富的历史知识,更让我记住了一个个呼之欲出的人物:性宽仁和的刘备、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忠肝义胆的关羽、粗心鲁莽的张飞、狡诈奸猾的曹操、出生入死的许诸现在六年级的我,再次读原著《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饱含人生哲理、非常有意义的鸿篇巨制。我对里面的人物也有了更新的认识。

我最喜欢的是三国中有勇有谋的奸雄—曹操,他不像张飞那样的粗心鲁莽!而最终曹操能够大局在握,也说明了凡事成于细心,败于嬉戏。我们做事之前,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3

三国争霸一直都是文人,学者,普通老百姓津津乐道的传奇时代之一。无数风流人物悉数登场,各领风骚。

刘备。演义中的刘备仁慈的太过了,十足一个伪君子。我一想到刘备,就想到关于他的两句名言,“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刘备是我讨厌的角色之一,但不得不佩服他的.韧劲。他能有关张这样的兄弟,他能有屡败屡战的勇气,多次寄人篱下,却从未放弃过争霸天下的决心。他的眼泪威力不可谓不大,”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

刘备虽然波折丛丛,但还是在取得西川,成功建立自己的政权。不得不说,刘备是一个让男人也敬爱的男人,以仁义之名行权术之实,多少贤人才士为他死心踏地,助其成就霸业,不由人不为之赞叹。

孙权。孙坚孙策为他打下了江山,他受兄长遗命保家业,压力不可谓不大。孙权的外交手段实在高明,在当时已经能熟练运用实力均衡的战争法则。在曹操百万雄师南下、刘表投降的时候联刘抗曹,结果周瑜火烧赤壁让曹操遭受了最大的挫折;在曹操败走汉中、关羽连场胜利直逼许昌的时候毅然联曹抗刘,吕蒙白衣渡江顺利袭杀关羽夺回荆州重创刘备实力。”

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孙权军事实力不可恭维,但是政治手段的确高明。孙权最终顺利稳固政权,黄袍加身,这也是对他的最大肯定吧。”三国英雄,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4

智谋故事桩桩件件,历历在目。舌战群儒、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单刀赴会这些故事都出自《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罗贯中,讲述了东汉末年到晋朝初年的历史故事,小说塑造了众多的英雄人物,个个个性鲜明。小说中的经典故事层出不穷,其中最令我难忘的当数诸葛亮归天,魏都督司马懿见木像丧胆的故事了。

我敬佩诸葛亮,但看到司马懿如此“畏惧”,也敬佩上了司马懿,为什么?因为木偶像是诸葛亮的退敌之策,算中司马懿会撤军。为什么会撤军?因为诸葛亮料定司马懿很聪明,知道自己一死,三国不久必将统一,魏王会加害司马,司马想争天下也不可能了。

如果司马懿看到木像时就识破诸葛之计,而不做后计就冲锋陷阵,自己也就不会成为后来的晋国先祖了。为什么司马能成功?因为他完完全全看清了事情的真相,采取了相机行事。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的情况,比如为了分数好看而考试作弊,最后反为聪明误;为了金钱而迷失理智大肆扩张,最后家里破产损失惨重;为了长生不老而买各种“仙丹”,最后却事与愿违。为什么明明白白的不可能,却有如此多的人上钩?为什么为了一点点眼前小利,让那么多人不计后果往前冲?正是因为他们没仔细看清楚事情的本质。

看清本质,预见后果,不作迷信行为,懂得获利同时不受害,才会让你的处境更加完美,这是我从《三国演义》中悟出的道理。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5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三国演义》是一部家喻户晓的经典著作。

这本书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三顾茅庐》,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刘备要去请诸葛亮当军师,于是三次去诸葛亮的家里请他出山,最后诸葛亮同意出山当军师的故事。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做人一定要有毅力、有恒心,因为一次失败就半途而废。书中写到刘备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诸葛亮正在睡觉,关羽和张飞都说让刘备去叫醒诸葛亮。但是刘备却坚持在外面等候诸葛亮,我想刘备真是十分尊重诸葛亮啊!

生活中,我也遇到过像刘备这样求贤若渴,精诚所至的人。有一次,我和两个同学请教一位同学,同学说等一会儿,我们在那儿等呀等,可是那位同学还说等一会儿。我实在忍不了准备走了,却被一个同学拦住了,他说:“我们请教别人,就应该拿出诚意,再等一会儿吧!”大家说,这位同学是不是非常像刘备呢?

这本《三国演义》是我近期看到的最有感触的作品,我会再读第二遍,第三遍,从中得到新的启发和感悟。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6

别让嫉妒绊住你前行的脚步——读《三国演义》有感

金华市仙桥小学五(1)班 吴乐琪

暑假我有许多时间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我又一次品读了《三国演义》这部中国古典名著。我被书中精彩的故事深深吸引,更对“嫉妒”这个词有了深刻的理解。

周瑜因嫉妒诸葛孔明的才干而吐血身亡,使吴蜀联盟险遭不测……周瑜可算是难得的人才,因嫉妒而英年早逝,这是莫大的悲哀。

常听人说:嫉妒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表现,对人的成长有百害而无一利。嫉妒别人就是自寻烦恼,更是无能的表现。

然而,我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有一点嫉妒是不可避免的。一个人会嫉妒别人,首先说明他看到了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其次说明他不甘落后于别人,或者还有奋进之心。就凭这点,我们就不能说会嫉妒的人完全无能。那些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人肯定不会去嫉妒别人,但这样的人未必招人喜欢。

我希望自己不是个小心眼。但是当老师表扬同学而没有我的份时,我会很不高兴,甚至会向老师打小报告,揭同学的短,让同学也不开心。我想这一定是嫉妒心在作怪。

在去年的校运动会上,我的“好姐妹”小琳获得跳高冠军时,我真心祝福她。当听到同学们和老师对她的赞美、表扬,看着小琳那般高兴和得意的样子,我暗暗下决心:“明年我就报这个项目并一定要得冠军。”比赛后的体育课,我经常请求老师指导跳高。原来我只能跳过85 厘米,经过坚持不懈地刻苦训练,我已经能轻松越过1.05 米的高度。今年秋季运动会,五年级女子跳高的冠军争夺赛一定会更加激烈,同时也会更加精彩。

写到这里我又想起周瑜,他若不是嫉妒诸葛亮的才干,而是和诸葛亮成为好朋友,那三国的命运和结局会完全不一样,吴蜀联盟一定能大败曹操。可惜人死不能复生,我们只能从中汲取教训。当嫉妒心理萌动时,要及时调整心态,羡慕别人成功时也要真心祝愿。别让嫉妒绊住你前行的脚步。亲爱的同学,让我们记住: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指导老师 郑爱媛)

教师点评

小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品读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她对“嫉妒”这个词有了深刻的理解和阐述,她的观点明确,体会别具一格。她说:“嫉妒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表现,对人的成长有百害而无一利。嫉妒别人就是自寻烦恼,更是无能的表现。”她为周瑜的英年早逝而唏嘘、痛惜。

小作者又能结合自身生活实际,表明自己对嫉妒的认识以及自身的变化过程,从曾经嫉妒别人到积极奋进。全文语句朴素自然,却有一股清新扑鼻的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