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心得体会
文学网整理的《桥》心得体会(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桥》心得体会 篇1
今天我们上了《桥》这篇课文,使我感受到了课文中的老汉以及我们身边一些人沉着冷静、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精神。
这篇课文写了:在黎明,一个村庄里发了洪水,山洪来势凶猛,人们要从一座窄窄的木桥上逃生。党支部书记—-老汉沉着冷静,大公无私地指挥村民们有秩序地过桥,让自己的儿子排到了队伍的最后面。最后,他自己和他自己的`儿子不幸牺牲,被洪水吞没。
这洪水是多么凶猛啊,那气势令人望而生畏。可是在这样的洪水面前,老党支部书记却依然沉稳地指挥一百多号人安全地度过了木桥,而自己和他的儿子却葬身在洪水之下。这场面是多么让人感动啊!老汉是如此的英勇无畏,在洪水面前却保持得如此镇定,要知道那是一座木桥啊,在这么凶猛的洪水面前,这桥随时会倒。可老汉却依然沉着冷静,威严沉稳,实在让人佩服啊!在像魔鬼一样的洪水面前,他像一座山立在水里;在洪水咆哮,村民乱成一团的时候,他依然沉着冷静地指挥村民走上生命桥;在随时都有生命危机的情况下,他如此大公无私,留下了自己的孩子。他是多么令人敬佩啊!他的儿子有如此伟大的父亲,是多么值得骄傲啊!村民有着如此优秀的党支部书记,是多么幸福啊!
课题为什么以“桥”来命名呢?是因为这座木桥已经不是一座普通的木桥了,它上面凝结了老汉大公无私、舍己为人、严于教子的精神。它还是一座生命桥,拯救了全村一百多号人的生命。它也是一座亲情桥,纪念了老汉和小伙子的浓浓亲情。这座桥,是幸运的,它记载了这么一个可歌可泣的故事,也记载了一些可贵的精神。
虽然老汉和他的儿子永远离开了村民,离开了我们,可他们的精神却永远地留在了每一个人的心中。
《桥》心得体会 篇2
读了《桥》这篇课文,我感到正义有时会比生命还重要。有一个村庄,早上的时候,人们被惊醒的时候,洪水早已冲到了路面上来了。
人们都非常惶恐,失去了理智。这个村庄此时东面没有路,西面没有路,只有北边有一座窄窄的木桥。人们跌跌撞撞的像那个木桥涌去。木桥前,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拥戴的老汉,他让大家排成一队,要党员排在后面,还说谁要想退党就到他那里报名。突然老汉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派到后面去。”到最后只剩下老头和小伙子都被淹到了水里。事过之后,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到墓前看他的丈夫和儿子。可想而知,那老头不顾儿女私情,公正无私,大义灭亲。在生死面前也一点也不慌张。
你听说过大禹治水这个故事吗?这个故事讲的就是大禹这个人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好多次大禹想进去,但是,他想到了还有很多人等着他,所以,他不能进去。
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比如,在公交车上,我们应该尊老爱幼,主动让座。,还有许多许多这样的小事,同学们,让我们从今天开始,从点滴做起,时刻为他人着想吧!
真是不愧作为一名党员,他做到了一名党员的`义务和责任。很是值得我们的尊敬。我想比起那些只会说不会做的党员来说,要高贵的几千倍几百倍。能像他这样大义灭亲的党员恐怕屈指可数。
《桥》心得体会 篇3
前几天,我在课堂上学习了一篇微型小说,虽然只有409个字,但是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弦。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洪水来临之时,村里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他舍己为人,拯救了整个村庄的人。他不徇私情,揪出自己的儿子。最后老汉和他的儿子光荣牺牲,永远闭上了双眼!
老汉把生的希望留给群众,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他舍己为人,不徇私情,真是人们的大英雄!老汉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老汉在群众与儿子中放弃了自己的儿子,又在自己和儿子中,选择了牺牲自己,它是人们心中的“靠山”,我永远不会忘记他!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舍己为人的人,为了更多人的生命,他们吧生的.希望毅然留给了别人。
日本大地震的时候,一位女播音员在海啸来临时,她为了居民,选择了站在播音室里,为居民们播消息“海啸来了!”这才让浑然不知海啸已经来临的居民们立刻逃生。如果她不顾他人自己逃命的话,就不会有居民活下来!正是这种先人后己的高尚品质,才使许多人死里逃生!
我们要学习老汉,以老汉为榜样,做一个为他人着想,先人后己的人!
《桥》心得体会 篇4
《桥》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主要讲的是在山洪暴发时,一位党支部书记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果决地指挥慌乱的人群,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在生死关头,把儿子揪到队伍最后,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和家人,最后和儿子一起牺牲的感人故事。
这是一篇小小说,文章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语言精练,语句段落简短,渲染了紧张气氛;在对洪水的描写时采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表现力。
我在教学本课时,本着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原则,一边指导学生理解文意,品读课文,进行思想教育;一边有机地为学生搭起了一座“文本──写作”的桥,指导学生凭借文本内容进行写作训练。
一、句子改写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进。
像这样的拟人句中还有比喻成分的句子在文中有多处,例如: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近一米多高的洪水在路面上跳舞了。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让学生找出来后,按照句子的意思把它解释出来,或者改写成陈述句。以“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进”这句话为例,学生改写成:洪水的到来使人们一步步接近死亡。
洪水使人们面临着死亡的威胁。
人们马上快要被洪水淹死了。再让学生比较改写过的`和书上的原句,两种写法的不同点及优缺点,从而引导学生感受拟人句和比喻句的好处,让他们学会在今后的写作中,该如何巧妙地使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
二、文中想象
当老汉从人群中揪出一位小伙子站在队伍后边,突然,木桥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老汉似乎要喊什么……
讲到这里的时候,我问学生:到底他会喊什么呢?并让他们说出原因。
他会喊:“儿子──”
他会喊:“大宝──”(他儿子的名字)。
他会喊:“不,不要──”
他会喊:“我的儿──”
这是学生的回答。因为学生已经初读了课文,知道了这个小伙子就是老汉的儿子,所以按照惯例,他们认为老汉会喊上面的话;又因为老汉刚想喊,紧接着就被洪水冲走了,所以语言肯定简短,不可能说太长的话。看来孩子们的想象和分析还是满合情合理的。丰富的想象力是写作永不枯竭的源泉,因此,善于保护和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也是我们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三、段落扩写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的丈夫和她的儿子。
这是课文的最后三个自然段。讲到这里,我对学生说:“请你想象一下,这个老太太会是什么样子?(外貌)表情什么样?(神态)她会做什么事情?(动作)她会说什么话?(语言)在场的人有什么反应?”
让孩子们凭借教材内容,想象当时的场面,把情节写具体。一方面帮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一方面也是在对学生进行扩写训练。下面是两位同学的精彩发言:
A: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被人搀扶着,颤颤巍巍地来到这里。她满是皱纹的脸上还挂着泪痕,一双布满血丝的眼睛呆呆地望着前方。这时,只听“扑通”一声,她跪在地上,失声痛哭起来,边哭边嘴里叨念着“我的老伴啊,我的可怜的儿啊,你们都去了,剩下我一个孤老婆子该咋办呢!你们真狠心啊,扔下我一个人不管,你们带着我去吧!”那哭声肝肠寸断,让每一个在场的人都心酸落泪。
B:一位瘦骨嶙峋的老太太,被人搀扶着,默默地来到这里,她望着被洪水淹过的村庄,她望着曾经卷走她最亲的两个人的地方,久久地,久久地,不说一句话,可是她在内心里已经一千次一万次地呼喊过她丈夫和儿子的名字,而此时,任何话语都是多余,便任一行行的眼泪被风干,任满头的银发被吹乱。在场的人无不热泪盈眶,被她的坚强而感动;在场的人无不低声哭泣,为她的命运而悲哀。
正是因为给了学生这样一个“扩写”的空间,才使学生有机会展开想象,根据课文内容以及故事情节的发展,把此时此刻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描写细致。在孩子们说的时候,我不断地鼓励,不断地帮助梳理语言,不断地点拨和评价。孩子们说的欲望被激发,思维的火花被点燃,才会出现一篇篇精彩的发言。
四、对主人公说
课文讲完之后,我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此时此刻,你想对老汉说什么?因为孩子们的情感经过层层推进,此时都被老汉的舍己为人的精神感动了,尤其老太太孤苦无依的后半生,更激起了孩子们的同情心,更激发了他们对老汉的崇敬,因此话匣子被打开了,纷纷畅所欲言:
“老汉,您临危不惧,镇定自若指挥混乱的人群,我太佩服您的沉稳了!”
“老汉,这次洪水要是没有您,全村人的性命都保不住,您真是功德无量啊!”
“老汉,您为了大家,不顾自己的生命,还牺牲了自己儿子的性命,您实在太伟大了,我们都被您这种精神感动了。”
“老汉,您太了不起了,您是为救全村人的性命而牺牲的,全村人会祖祖辈辈感激您的!”
“老汉,您放心吧,大娘肯定会有人照顾的,您就安息吧!”
孩子们的想象力是无穷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是需要潜心培养的,关键是得有有心的老师去引导。你看,我凭借文本,为孩子们搭起了这座“从文本到写作”的桥,孩子们在想和说的过程中,写作能力也在潜移默化地提高。如果我们语文教师能紧紧抓住课堂这一有利阵地,以文本为素材,长期坚持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孩子们的语文素养还愁没有一个良好的积淀吗?
《桥》心得体会 篇5
人世间,有多少伟大地情感,友爱、母爱、父爱……然而,当我翻开书籍阅读完《生命之桥》这篇文章后,一种动物间超越生死的情感,令我深深折服。“这是一群被猎人逼上悬崖地藏羚羊,在它们手足无措之际,猎人原以为它们会束手就擒,但这些生灵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做了一个惊人的举动。”我的心猛下子被揪紧了,藏羚羊会去干什么呢?
“在藏羚羊所在的悬崖对岸,有一处向此处延伸的山崖,两座山崖距离不是太远,但藏羚羊跃不过去,而且中间隔着万丈深渊,摔下去必死无疑。”这时,我体会到藏羚羊们那种看到生还希望地喜悦,和希望近在咫尺却又仿佛远在天涯地沮丧。“这时,羚羊们做出一个奇怪的举动,一只老藏羚羊和年轻藏羚羊为一组,先开始,一只年轻羚羊奋力向对岸跃去,到一半身体开始下沉,摇摇欲坠。就在这万分危急地时候,刚才随后跃出的老羚羊的身体猛然出现在年轻羚羊的身下,年轻羚羊猛地用两蹄在老羚羊背上一蹬,成功跃向对岸,衰弱的老羚羊也无悔地坠入谷低。”我读完,我为老羚羊感到惋惜,惋惜这为子孙后代无悔奉献的.生命。“顿时,天空中划出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是生命之桥啊!是一座老羚羊为年轻羚羊撑起的一座通往生命彼岸的桥梁,而把自己送进死亡的深谷。羚羊们,在死亡边缘苦苦挣扎,却仍学会舍己为人,一只只抵达彼岸,获得重生,一只只坠入深谷,粉身碎骨。谁看了,能不心痛呢?然而,这时,我想到了,想到了我的母亲,她不就是那只无悔奉献的老羚羊吗?你可以说,人类间任何情感可能心存欺骗,带有瑕疵,可母爱不会,母亲是孩子的守护天使,无微不至地关爱着我们。那是个宁静的夏夜,一切都悄无声息,大地一片祥和,人们酣甜地进入梦乡。而我,却不住地痛苦呻吟,全身滚烫,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在昏迷中呼唤着:“妈妈。”或许母亲听到了,也或许母女连心,母亲悄悄来到我床边,轻声哄着我,用那布满茧的双手慈爱的抚摸我的额头。没有了往日的严厉,眼中掠过一丝担忧。
她又是端茶又是送水,温柔地把我揽在怀里喝药,天,这还是过去我和她顶撞的母亲吗?我醒来后,发现母亲为了我操劳竟一夜未睡,两鬓又添了几道银丝。这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情感——母爱,它不容你掺得半点虚假。那些跃进深渊的老羚羊和母亲一样,羚羊为年轻羚羊搭起生命之桥的那一幕,会像烙印一般深刻在我脑中。
《桥》心得体会 篇6
今天,我们学了《桥》这一课,老汉的这种舍己为人、大公无私的精神,使我非常敬佩他。老汉是个不徇私情、临危不乱、心系群众。先人后己的人。
人们跌跌撞撞的走向木桥时,老汉来到木桥时没有走,而是等着其他人来到;面对着洪水,人们你拥我挤的`,老汉却不说话,盯着人们看。可以感受到他的镇定从容、临危不乱、心系群众。自己的儿子违反了纪律,老汉就揪出来严厉的批评他,并让他排到后面来,从这儿能看出来老汉他不徇私情!
文中的那位老汉,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生死关头,一心想着村民,宁可牺牲自己,也要保护村民们的安全,体现了老汉舍己为人的高尚品德。老汉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值得我们大家学习。老汉这种高尚的品德更值得我们学习。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人,他们舍己为人,不徇私情,大公无私。为了更多人的生命,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老汉的伟大,值得我们学习!
在课文中,有好多地方描写了大雨和洪水,用了好多比喻句和拟人句,如,“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和“水渐渐窜上来,放肆的舔着人们的腰。”这样写能使文章生动、形象。有趣。
老汉和这个小伙子的关系到结尾处才说明,给人有一种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震撼力。这种写作的方法让读者感到新颖、独特。是一篇很好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