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安全自查报告
文学网整理的实验室安全自查报告(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实验室安全自查报告 篇1
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20xx年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检查的通知》(教技司〔20xx〕308号)和《黑龙江省教育厅关于开展省属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检查的通知》(黑教科函〔20xx〕430号)精神,按照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检查对照表的标准,对我校六个科研实验室(金属耐磨材料及表面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耐磨材料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田间农业装备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生物医学材料重点实验室、生物药制剂重点实验室、儿童神经康复重点实验室)开展了全面性的安全工作大检查。现将自查结果汇报如下:
一、组织体系
学校高度重视科研实验室建设工作,将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纳入工作的重要日程,安全管理工作步入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管理。通过开展科研实验室安全专项检查工作,进一步落实了学校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责任,完善安全工作体系,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全面深入排查安全隐患,堵塞安全漏洞,落实安全措施,完善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防止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成立学校实验室安全领导小组。
组长:赵宝江
副组长:苏贵章、胡明、赵成生、王少青
成员:各学院院长及教学单位主要负责人
办公室:教学实验管理中心实验室管理科
各教学单位与实验室层层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实验室有专职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所有实验房间都有明确安全责任人。领导小组分工明确,确保检查工作彻底、没有漏洞。
二、安全自查情况
1、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各项规章制度的运行情况
根据《佳木斯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程》和学校的相关部署,定期对实验室各项相关规章制度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实验室所从事的实验活动均严格遵守有关国家标准和实验室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并指定专人监督检查实验室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的落实情况,各项规章制度及值日值班制度健全,技术操作规程规范,应急预案充分体现学科特色,操作性强。
2、安全教育
各教学单位每年对新入职的教师和新入学的研究生进行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并建立了相应的实验室安全教育考试系统,考试合格者发放合格证书。定期举办各种实验室安全教育的活动,比如:组织教师和研究生学习“如何使用灭火器”的活动,并让大家实际操作。在网站上设立了专门的版块开展实验室安全宣传活动;各实验室编印了《实验室安全手册》并发放到每一位师生,收回承诺书并归档。通过各种方式对师生进行安全方面的知识传输和温馨提醒。
3、实验室环境与管理
每个实验室房间门口挂有安全信息牌,标明实验室类型、负责人及其联络方式;实验室张贴了针对危险源的安全警示标识,消防通道畅通,公共场所、通道无堆放仪器、物品现象;外开门不阻挡逃生路径;所有房间的钥匙均有备用;有毒有害实验区与学习区明确分开,布局合理,实验室物品摆放有序,卫生状况良好;实验完毕物品归位;不存在门开着而无人的现象;实验室内没有与实验无关的东西,学校有危险品仓库、化学实验废弃物中转站,符合相关规定。化学品、废弃物分类区域明确,规范放置。
4、安全设施
学校根据实验室情况配置了相应的消防器材(烟感报警器、灭火器、灭火毯、消防栓、沙箱等),并正常有效。实验大楼有逃生线路指示图,并安装了应急指示灯;灭火器配备数量合理、种类合适,无过期现象,摆放位置利于取用;重点部位有防盗和监控设施;化学类实验室有应急喷淋装置和洗眼装置,且正常有效并有巡检记录,实验室内有毛巾或毛巾毯并置于应急喷淋装置附近,随时可用;对于排放有毒有味废气体的实验室置配备符合要求的通风系统。
5、水电安全
插头插座功率需匹配,无私自改装现象;大功率仪器(包括空调等)有专用插座,用电负荷满足要求;配电柜/箱无物品遮挡现象。下水道畅通,不存在水龙头、水管破损现象,各类链接管无老化破损现象。
6、化学安全
实验室有化学品的动态台帐,强酸与强碱、氧化剂与还原剂、固体与液体分开存放,标签清晰,有序分类存放。柜子门上粘贴有清单,便于查找。化学试剂存放点通风、隔热、避光、安全;有机溶剂远离热源,无存放大桶试剂现象,无大量存放化学试剂现象。过期药品定期清理,无过期药品累积,易泄漏、挥发的试剂存放在具有通风的试剂柜内。
剧毒品和其他管控药品的管理,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购、运输、存储、使用、销毁,无违犯规定行为。
实验室有气体钢瓶台帐,钢瓶颜色和字体清楚,在用气体有检验合格标识。可燃性气体与氧气等助燃气体分开放置,危险气体钢瓶存放点通风、远离热源;无气体钢瓶放在走廊、大厅等公共场所的现象,气体钢瓶正确固定,避免暴晒,钢瓶放置地面平整干燥。气体连接管路连接正确、有标识,管路材质选择合适,无破损或老化现象。不带着减压阀移动钢瓶、不在地上滚动钢瓶,时常进行检漏,实验结束后,气体钢瓶总阀处于关闭状态。
学校配备了化学实验废弃物分类容器,对化学废弃物进行了分类存放,定时清运化学实验废弃物,实验室内无大量存放、室外无堆放实验废弃物现象。实验废弃物和生活垃圾不混放,不向下水道倾倒废旧化学试剂。锐器废物盛放在纸板箱等不易被刺穿的容器中。
实验室配置实验用试剂、合成品、样品等标签信息明确,并加盖放置。不使用饮料瓶存放试剂、样品。原标签纸未撕去的空试剂瓶中不存放其它化学品。用于浸泡玻璃器皿的酸缸、碱缸等有盖子盖上,不使用破损量筒、试管等玻璃器皿。危险性化学实验有实验指导书。
7、生物安全
学校无开展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和研究的实验室,实验动物中心具有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资质证书,购买的实验动物均从具有生产资质单位购买,具有合格证明。动物实验结束后,残体由实验动物中心统一收集冷冻储存,由有资质的签约单位处置。
8、辐射安全
学校有2台带有辐射和磁场的仪器(X-射线单晶衍射仪和核磁共振光谱仪),但仪器本身具有射线和磁场防护功能,已张贴安全警示标识。
9、仪器设备安全
各实验室有各自设备台账。高功率的设备与电路容量相匹配,仪器设备接地良好,仪器设备使用完后,及时关闭电源。仪器设备运行、维护有记录。高温、高压、高速运动、电磁辐射等特殊设备,有安全操作规程,有安全警示标识和安全警示线。对于不能断电的特殊仪器设备,采取了必要的防护措施。电子天平不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且用后及时清理。
冰箱内存放的物品标识明确,试剂密封完好,无食品放置,冰箱周围不堆放杂物。
不使用有故障、破损的烘箱、电阻炉,不在烘箱等加热设备内烘烤易燃易爆化学试剂、塑料等易燃物品,不使用塑料筐盛放实验物品在烘箱等加热设备内烘烤。烘箱、电阻炉等附近不存放气体钢瓶、并有一定的散热空间,使用烘箱、电阻炉等加热设备时有人值守。无烘箱位置放置过低、影响物品取用的现象,烘箱、电阻炉等不直接放置在木桌、木板等易燃物品上,加热设备边上无冰箱、气体钢瓶等。不使用明火电炉加热易燃易爆溶剂,明火电炉、电吹风等用毕,及时拔除电源插头。
10、个人防护与其它
进入实验室人员穿着长袖实验服(但大部分实验服为化纤面料),需要佩戴防护眼镜实验按要求操作,涉及化学和高温实验时,无佩戴隐形眼镜现象,并按需要佩戴防护手套。
危险性实验两人进行,不脱岗,通宵实验须两人在场,不穿拖鞋、短裤进入实验室,不露脚趾,非实验区无穿戴实验服、实验手套等现象,有规范的实验记录。
三、存在问题
1、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安全宣传工作不够深入。
2、相应的消防器材,逃生路线指示图,走廊防盗和监控设施不足。
3、个别实验大楼应急喷淋装置没有开启。
4、各实验室通风装置存在问题,个别实验室没有通风设备。
5、超过使用年限的冰箱、烘箱需要更换。
6、大部分实验室门上没有观察窗。
7、各实验室没有单独的`危险品、化学品库房。
8、楼层没有配备急救药箱及药品。
9、机械工程学院液压实验室及实训基地天花板脱落,实训基地部分吊扇摇摇欲坠,有极大的安全隐患;康复医学院顶层809房间天花板漏水,室内潮湿,不利于仪器使用保存;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19表面离子注入室、121多功能高温烧结室等下水管道损坏,下水直接排到地沟,影响其他管道及楼体寿命。
四、整改措施
1、各教学单位要把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安全宣传纳入到日常工作中,利用网络进行安全知识宣传。
2、保卫处负责相应的消防器材,逃生路线指示图,走廊防盗和监控设施的补充。
3、学校联系消防部门解决实验大楼应急喷淋装置补充和开启事宜,此项列为长期整改项目。
4、实验室通风装置的维修,由教学实验管理中心负责;没有通风设备的实验室,将在今后的实验室改造中逐步解决。
5、超过使用年限的冰箱、烘箱等,将在今后实验设备购置计划中逐年更新。
6、门上没有观察窗的实验室,将根据具体情况逐步解决。
7、有条件的实验室建立单独危险品、化学品库房或配备单独危险品、化学品柜,设专人集中管理。
8、教学实验设备管理中心负责配备楼层急救药箱、防护镜、锐器盒、各种警示标识、防渗托盘、防护服等。
9、后勤管理处负责实验室天花板、下水等房屋修缮工作。
通过这次科研实验室安全专项检查,进一步落了实学校安全管理责任,完善了安全工作体系,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全面深入地排查了安全隐患,堵塞安全漏洞,落实安全措施,完善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减少了安全隐患、降低了事故发生概率,确保广大师生人身安全和校园和谐稳定。实验室的建设和安全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虽然我们在实验室的建设和安全管理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仍然会存在不足之处,敬请专家组不吝指导。
实验室安全自查报告 篇2
1微生物室接种、培养、鉴定等有传染性风险操作必须在无菌室内进行,非本室工作人员严禁入内。
2 微生物室工作人员,在所有的细菌培养处理过程中都应戴乳胶手套,穿隔离衣,戴口罩,采取正确的自我保护措施。
3 拒收不符合要求的培养基、培养管等。
4必须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细菌暴露性操作,严防操作产生可能含有高浓度的致病菌或真菌的.气溶胶。
5严格执行微生物实验室技术操作规范、操作规程,自觉参加有关知识培训,及时更新知识。 6防止接触用于培养的塞子和胶带等可能含有高浓度的致病菌的一切物体。
7及时处理在培养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严防病原微生物的扩散,微生物实验室的废弃物必须高压灭菌。
8发现可疑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时,必须立即向室负责人报告。
9发生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时立即按生物安全事故处理预案执行。
实验室安全自查报告 篇3
为深入实施《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江西省卫生厅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规范我院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根据县卫生局安排,对我院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进行自查整改,自查整改情况如下:
一、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各项规章制度的运行情况
检验科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江西省卫生厅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办法(试行)》的相关规定进行学习,并对有关生物安全各项规章制度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实验室所从事的实验活动均严格遵守有关的国家标准和实验室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并指定专人监督检查实验室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的落实情况。同时,对检查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
二、病原微生物菌(毒)种的管理及运输
根据通知要求积极组织相关人员主要学习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菌(毒)种的管理严格登记制度,收到菌(毒)种后立即进行编号登记,详细记录菌(毒)种的名称、来源、特性、用途、批号、传代日期、数量。在菌(毒)种的管理,安全保卫制度,安全保卫措施,保管过程中,传代、分发及使用,均应及时登记,定期核对库存数量。菌(毒)种在进行销毁时,灭菌指示标志,灭菌效果,同时做好销毁登记等内容。
三、实验室生物安全突发事件的处理工作
在此次自检中,我院实验室对以前制订的处置意外事件的应急指挥和处置体系,进一步进行了修订,使之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针对当发生自然灾害(如地震、水灾等)或设施出现故障时,我们制定了可能遇到的紧急情况及其处理原则。同时规范了菌(毒)种外溢在台面、地面和其他表面的的处理原则、皮肤刺伤(破损)的处理原则、离心管发生破裂的处理原则并建立了意外事故报告制度。在实验室的显著位置张贴了实验负责人、实验室工作人员、消防、医院、水、电气维修部门电话。
四、医疗垃圾废物处理工作
为加强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规范医疗垃圾废物的.安全管理,我科对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自查了医疗废物管理的规章制度,是否按照《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及《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的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对医疗垃圾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包装物、容器是否符合标准,警示物是否醒目,是否存在医疗废物混入生活垃圾的情况,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械是否按照感染废物进行销毁、消毒管理;医疗废物再医疗卫生机构内暂时存储是否符合《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医疗废物转运交接是否完整。通过检查各项制度执行情况基本达到,存在少数交接签字记录不完整的情况。
五、提高意识,加强学习
组织检验人员对《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同时加强了实验室的准入制度的管理,标明实验室类型、负责人及其联络方式。加强了个人安全防护,并要求检验人员严格遵守标准的操作规程进行检验。
通过这次对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自查,提高了全体检验人员对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管理,采取有效整改措施,确保实验室工作安全。
实验室安全自查报告 篇4
一、科研实验室安全自查情况
1.学校科研实验室基本情况
1.1实验研究场所
学院现有各类实验室共计14个,其中语音教学实验室7个,计算机上机实验室3个,手工会计模拟实验室1个,模拟法庭1个,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1个,摄棚1个。
1.2科研设施与装置
学院根据开设专业需要,配置了专业的实验器材,其中不涉及化学安全、辐射安全、机电安全、生物安全及危险品处置等。
2.开展安全自查情况
本年度开展安全检查6次,涉及全院所有实验室。
二、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和管理规范建设情况
学院高度重视科研实验室建设工作,将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纳入工作的重要日程,安全管理工作步入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管理。通过开展科研实验室安全专项检查工作,进一步落实了学校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责任,完善安全工作体系,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全面深入排查安全隐患,堵塞安全漏洞,落实安全措施,完善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防止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成立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实验室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宋智
副组长:谷春祥、赵春玲
成员:任志飞、刘迪、王树海、杨迎天、谷春祥、宋智、赵春玲、郑丽娜、赵凤琴、刘彦清、王宇
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处
办公室主任:王宇
各教学单位与实验室层层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实验室有专职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所有实验房间都有明确安全责任人。领导小组分工明确,确保检查工作彻底、没有漏洞。
三、自查发现的主要安全隐患
3.1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教育培训
根据《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程》和学校的相关部署,定期对实验室各项相关规章制度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实验室所从事的`实验活动均严格遵守有关国家标准和实验室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并指定专人监督检查实验室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的落实情况,各项规章制度及值日值班制度健全,技术操作规程规范,应急预案充分体现学科特色,操作性强。
定期举办各种实验室安全教育的活动,比如:组织师生学习“如何使用灭火器”的活动,并让大家实际操作。各实验室编印了《实验室安全手册》并发放到每一位师生。通过各种方式对师生进行安全方面的知识传输和温馨提醒。
3.2现场管理
每个实验室房间门口挂有安全信息牌,标明实验室类型、负责人及其联络方式;实验室张贴了针对危险源的安全警示标识,消防通道畅通,公共场所、通道无堆放仪器、物品现象;外开门不阻挡逃生路径;所有房间的钥匙均有备用;实验室物品摆放有序,卫生状况良好;实验完毕物品归位;不存在门开着而无人的现象;实验室内没有与实验无关的东西。
3.3安全设施
学校根据实验室情况配置了相应的消防器材(烟感报警器、灭火器、消防栓等),并正常有效。楼内有逃生线路指示图,并安装了应急指示灯;灭火器配备数量合理、种类合适,无过期现象,摆放位置利于取用;重点部位有防盗和监控设施。
3.4基础安全
各实验室有各自设备台账。高功率的设备与电路容量相匹配,仪器设备接地良好,仪器设备使用完后,及时关闭电源。仪器设备运行、维护有记录。插头插座功率需匹配,无私自改装现象;大功率仪器(包括空调等)有专用插座,用电负荷满足要求;配电柜/箱无物品遮挡现象。
四、主要安全隐患的整改情况
4.1针对主要安全隐患的整改措施
实验室内重新布置明确的实验室使用条例等文件,按规定重新摆放了实验用品,责成相关部门,进行监控的增补。对于有隐患的门窗,及时进行维修。
4.2已完成安全隐患整改情况
实验室内已经重新布置明确的实验室使用条例等文件,按规定重新摆放了实验用品。已经维修了有隐患的门窗。
4.3已制定整改措施尚未完成的安全隐患情况、完成时限
预计月底前,会完成剩余实验室监控摄像头增补工作。
五、进一步加强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主要举措
各教学单位要把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安全宣传纳入到日常工作中,利用网络多种等手段进行安全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同时,加大对实验教师的考核工作。
实验室安全自查报告 篇5
为确保我中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安全运行,按照阜阳市卫生局卫科〔20xx〕364号文件要求我中心于20xx年9月24日开展了自查活动,历时一天。检查主要依据阜阳市实验室生物安全自查量化评分表,主要包括五方面内容即:组织机构及管理制度、实验室布局设施及环境、人员与管理、菌(毒)种及样本管理、废物处置。现将自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组织机构及管理制度
我中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及开展的实验活动均在阜阳市卫生局进行了备案;于20xx年成立了生物安全委员会,建立了生物安全管理责任制,实验室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委员会定期开展活动,能提供活动记录如:自查记录、会议记录、督导材料等。建立实验室生物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估制度,能出示实验室生物危害评估报告;评估依据及拟采取措施、规程等按照有关国家标准进行。能提供生物安全手册,手册内容包括操作技术规程、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事故报告制度、紧急情况处理规程、工作人员登记表、实验室内仪器登记表,能出示自查记录,生物安全委员会对安全管理体系进行了定期评审。我中心建立各实验室的档案,原始记录保证可追溯性;不存在原始记录随意撰写或修改等现象。
2、实验室布局设施及环境
实验室分区明确: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不存在交叉污染现象。
实验室门窗均为可视门窗;生物安全级别标识完善。工作人员衣物与实验室工作服及物品分开;在实验室门口处设置有存衣或挂衣装置;实验室设有紧急撤离路线且有标识。实验室墙壁、天花板和地面材质符合要求,实验室台面边角圆滑防震大理石材质,实验室工作区域外设有存放备用物品的指定房间,防护用品和器材齐全;标识系统完善;有生物安全柜,数量配备满足要求;生物安全设备能满足实验活动需要,意外事故处理器材、急救器材、消防器材、通讯设备齐全,在靠近实验室的出口处配备洗手消毒设施,工作区配备有洗眼装置,配备高压蒸汽灭菌器且数量满足工作要求;本实验室的窗户均为固定不可开启可视窗;现有实验室设备均正常使用并按要求定期检定、校正、维护。
3、人员与管理
本实验室工作人员均取得生物安全培训合格证即具备从业资格,科室内部每年均有针对性培训,内容涵盖生物安全知识、技术规范、操作流程等,实验室设有生物安全监督员,能定期开展监督工作;工作人员建档齐全,实验方法均采用相关技术规范或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实验室严格要求实验室内不得从事与实验无关活动,实验室内无存放非实验用品现象;个人防护水平符合要求。
4、菌(毒)种及样本管理
垃圾处理人员均获得相关安全知识培训,且有防护措施保证安全。菌(毒)种及样本来源、使用记录及销毁有详细记录且安全保管做到双人双锁,运输容器符合要求。
5、废物处置
本实验室废弃物无害化处理采取委托有资质部门处理的`方式,能提供内部流转记录齐全,实行分类处理,暂时储存容器符合要求,医疗废弃物暂时储存于固定房间,且标识清楚。实验室设备如需出实验室均经过无害化处理,实验室废水废液均无害化处理后对外排放。
二、存在问题
通过此次自查,发现本实验室存在一些安全隐患,与标准要求有一定差距,具体表现在:
1、应急预案及制度的制定不完善如:病原微生物菌(毒)种采集、运输及处理的管理制度、实验室感染、泄露、菌种丢失等应急预案。
2、实验室内部环境参数监测不全面;如:温湿度、照度、噪声及洁净度等。
3、未取得省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审批的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样本资格材料。
4、实验室主入口门及放置生物安全柜的实验室门可自动关闭,但是已坏,现不能正常自动关闭。
三、下一步打算
针对存在的问题,落实到人,逐条整改,确保满足上级要求,同时更好的保护工作人员及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