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北京冬残奥会罕见名场面学习心得体会

2025/07/28心得体会

文学网整理的北京冬残奥会罕见名场面学习心得体会(精选9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北京冬残奥会罕见名场面学习心得体会 篇1

相对冬奥会开幕式,虽是一样的气势恢宏,一样的精彩绝伦,一样的和谐融合,北京残奥会开幕式还多了些感动,多了些关爱,多了些坚韧。

他们虽然失去了一只眼睛,但一目也能了然;即使双眼失明,但也能心装大千世界。他们虽然失去了一只手,但也能独臂擎天,即使双手皆无,但也能用智慧开启美好的.生活。他们虽然失去了一只脚,但也能稳站如金鸡独立,即使双脚皆无,但也能逍遥于人生的征程。无论是近在咫尺,还是远在天涯,无数残疾人的事迹让我们感动和敬佩。无论你是健全人,还是残疾人,我们都生活在同一个世界,有着同一个梦想。有梦就有希望,于是,我们和梦一起飞翔。

北京冬残奥会罕见名场面学习心得体会 篇2

看到运动员入场的瞬间,我真的有种想哭的冲动,从残障运动员们坚定的一步步,我深刻感受到了他们自强不息、残健同行的精神,而周围跳舞欢迎的演员们用着最好的`状态、最热情的笑脸和最欢乐的姿态来迎接将生命绽放出花朵的运动员们。

我还注意到开幕式的节目用到了很多同心圆的元素,这个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不就传递着冬残奥会自强不息,同心与共的精神内核吗!期待冬残奥会期间运动员们不断挑战自我的精彩表现!

北京冬残奥会罕见名场面学习心得体会 篇3

所有参加残奥会的运动员,每一个人都有一个自强奋斗的故事,每一个人都有一段艰难前行的经历。终于,他们成功了,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们为了成功付出了多少汗水甚至鲜血。他们曾经一次次地摔倒,但每次摔倒,都是他们继续前行的起点,他们是真的勇士,百折不挠就是最贴切的写照。

残奥精神包含着一种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赛场内外,残疾人以不屈的毅力,挑战和超越生命的极限,奏响了生命的最强音,以自我素质的提高和自身价值的实现,获得人们的尊重,而不是同情和怜悯。同时也教育人们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用积极进取的态度点燃生命的激情。

“超越、融合、共享”,简单的六个汉字,概括了48年残奥会运动史的'真谛。在世界的共同努力下,残奥运动已经成为世界和平的象征。残奥运动发展到今天,对于所有残疾人运动员来说,不再仅仅是对奖牌的向往,更多的是对超越自我和坚忍不拔精神的追求;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举办一场残奥会也不再仅仅是展现该国运动员实力、水平,更重要的是展现一个国家对残疾人事业的关注和发展情况;对于整个奥林匹克运动来说,不仅仅是为了汇集世界各国残疾人运动员参与到竞技中来,更多的是为了进一步推动整个人类和平、友谊、进步的进程。

北京冬残奥会罕见名场面学习心得体会 篇4

精彩的北京冬奥会热度尚未消退,北京冬残奥会也于3月4日拉开了帷幕。我非常有幸得到了到现场观看开幕式的机会,在北京国家体育场(爱称“鸟巢”)体验了开幕式的整个流程。

“勇气、决心、激励、平等”是残奥会坚持的四个价值观,而这样的理念在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上得到了充分地表达——用强大的内心克服负面情绪;直面困难永不言弃,突破自身极限;向人们传递感动,打动人心;使人们意识到,多样性和创造性可以让所有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现场众多观众里不仅有中国人,还有许多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大家说着不同语言,价值观也各不相同。但尽管如此,我觉得参加开幕式的所有人应该都感受到了残奥会的理念。所谓真正的感动是不需要言语说明,只需在现场就能传达的东西。当然,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张艺谋总指挥的出色创造,归功于各国残疾人运动员的飒爽英姿,归功于东道主中国人民的竭尽全力。

开幕式上有许多令人心潮澎湃的瞬间。志愿者们的奉献和耀眼的笑容表现出他们想为世界带去感动的'纯洁心灵。继北京冬奥会之后,冬残奥会开幕式也充分展示出信息技术的强大,让世界各国的人们感受到现代中国的创新性和中国人高雅的审美意识。更值得一提的是,新冠疫情之下,中国有举办这样的国际大赛的实力,也有行之有效的防疫措施,这些都给世界各国很多启发。此外还有一个我很关注的地方,那就是冬残奥会吉祥物。比起冰墩墩,我个人更喜欢雪容融,看到雪容融的人偶动起来还真的感觉有点萌。

开幕式的整个过程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如果让我挑出一个最难忘的场景,那就当属火炬传递了。会场里,火炬在坐着轮椅的残奥会奖牌获得者和单腿跑者等四位运动员手中传递,直至交给最后一位火炬手——曾斩获四枚残奥会金牌的视障田径运动员李端。他反复摸索着将火炬插到正确位置,全场观众高呼“加油”为他鼓劲。这些运动员们尽管有些身体方面的障碍,但他们绝不因此气馁,而是通过运动实现梦想,而今又在冬残奥会开幕式舞台上再次展现英姿。我想这绝对是此次开幕式的亮点,不仅是现场观众,他们一定也给全世界通过电视和互联网观看开幕式的观众和残疾人们带去了巨大希望。

在一个半小时的开幕式中,不论是各国残疾人运动员还是中方工作人员、志愿者,甚至是观众,在场所有人都怀抱着同一个愿望,那就是“让本届冬残奥会成功举办”。虽然我只是在现场观演的一个普通日本人,但我也被大家的积极愿望所触动,在心怀感动的同时也又一次感受到体育所蕴含的力量和可能性。

中国民众以及其他世界各国人民所希望的不是对立,而是一起向未来。大家切磋琢磨技艺,比赛结束后握手称赞对方的勇敢奋斗,这样的体育精神在愈发复杂的当今世界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而我坚信,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也已将这一理念传递开来。

北京冬残奥会罕见名场面学习心得体会 篇5

所有参加残奥会的运动员,每一个人都有一个自强奋斗的故事,每一个人都有一段艰难前行的经历。终于,他们成功了,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们为了成功付出了多少汗水甚至鲜血。他们曾经一次次地摔倒,但每次摔倒,都是他们继续前行的起点,他们是真的勇士,百折不挠就是最贴切的写照。

残奥精神包含着一种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赛场内外,残疾人以不屈的毅力,挑战和超越生命的极限,奏响了生命的最强音,以自我素质的提高和自身价值的实现,获得人们的尊重,而不是同情和怜悯。同时也教育人们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用积极进取的态度点燃生命的激情。

“超越、融合、共享”,简单的六个汉字,概括了48年残奥会运动史的真谛。在世界的共同努力下,残奥运动已经成为世界和平的象征。残奥运动发展到今天,对于所有残疾人运动员来说,不再仅仅是对奖牌的向往,更多的是对超越自我和坚忍不拔精神的追求;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举办一场残奥会也不再仅仅是展现该国运动员实力、水平,更重要的是展现一个国家对残疾人事业的关注和发展情况;对于整个奥林匹克运动来说,不仅仅是为了汇集世界各国残疾人运动员参与到竞技中来,更多的是为了进一步推动整个人类和平、友谊、进步的进程。

北京冬残奥会罕见名场面学习心得体会 篇6

2022年3月4日20:00,北京冬残奥运会正式开幕,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观看了此次开幕式的直播。

北京作为历史上第一座既举办夏季奥运会、又举办冬季奥运会的“双奥之城”,实现了中国奥运的'百年梦想,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独特的魅力。疫情肆虐的当下,中国成功举办这一国际盛会,向世界表明中国有能力战胜疫情并携手世界人民一起消灭新冠疫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这场开幕式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些坐着轮椅的运动员们,即使他们没有健康的体魄,但他们仍没有放弃对生活的追求。奥运会选出来的是人类最强健的体魄,而残奥会选出来的是最不屈的灵魂。

对我来说,每一位参加残奥会的运动员都值得敬佩,让我们一起期待中国运动员们在冬残奥运会上的精彩表现!

北京冬残奥会罕见名场面学习心得体会 篇7

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党和国家的一件大事,同时也是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通过北京冬奥盛会,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展现阳光、富强、开放、充满希望的国家形象,有助于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的内外部舆论环境。

2022年的冬奥会、冬残奥会是一场特殊的赛事,这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首次如期举办的全球综合性体育盛会。中国人民齐心协力,疫情防控卓有成效,我们以最安全的环境欢迎各国运动员和媒体的到来,向全世界展示“中国魅力”!我相信,中国人的`骨子里的不服输的精神一定会在冬残奥会中让世界再次为之瞩目!

北京冬残奥会罕见名场面学习心得体会 篇8

北京奥运会落幕两周之后,中国国家体育场鸟巢又再度沸腾——北京残奥会盛装开幕。这是奥林匹克精神的延续,是对生命自强不息的.盛赞。满腔的热情迎接奥运会及残奥会的胜利召开,真正体现出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奥运精神。

残奥运动员都是身残志坚,但最终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残奥期间,每一场比赛都动人心弦,每一场比赛都令人感动,比赛中,失去双臂的中国选手何军权,靠着两条腿,靠顽强拼搏的精神,在4×50米自由泳接力中得到了冠军。还有南非选手杜托伊特,她曾经是个四肢健全的游泳健将,但因为一场车祸失去了左小腿。北京奥运会中,她在女子马拉松游泳游出16名。但无论她去的怎么样的成绩,她能站在两个奥运的舞台上,就是奥林匹克精神的充分体现,是一个传奇。

这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无不时时刻刻激励着我们这些健康的人。我们每个人都该感到无比幸福,因为我们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能感受到世界的奥妙和神奇。

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如何面对生命征途中的困难与挫折,并思考作为健全人该如何珍惜和感受生命。他们的自强不息,他们敢于做生活中的强者,都奏出了一曲高亢激越的生命交响曲的`宏伟乐章。

让我们向这些残缺的天使们致敬,向伟大的运动精神致敬!

北京冬残奥会罕见名场面学习心得体会 篇9

3月6日,北京冬残奥会残奥高山滑雪男子超级大回转-站姿组比赛,中国选手梁景怡摘得金牌。至此,中国代表团以6金4银6铜的战绩暂列本届冬残奥奖牌榜第一,中国残奥高山滑雪队所获奖牌占了近一半,我国健儿在残奥高山滑雪项目中获得2金2银3铜,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北京冬残奥会首个比赛日,中国残奥高山滑雪队就收获了两银一铜,朱大庆、闫寒寒、张梦秋夺银,刘思彤摘铜。3月6日,捷报频传,中国选手张梦秋以1分13秒54的成绩在残奥高山滑雪女子超级大回转-站姿组比赛中以绝对优势获得金牌,这是中国残奥代表团的第三金,也是中国残奥高山滑雪队在本届残奥会收获的首金。在随后进行的残奥高山滑雪男子超级大回转-站姿组比赛中,中国选手梁景怡以1分09秒11的成绩摘金,这是中国男子运动员在冬残奥会高山滑雪项目上获得的首枚金牌。张雯静、朱大庆、闫寒寒在女子超级大回转的坐姿组和视障组分别获得了铜牌。

中国残奥高山滑雪队组建于2016年,现任主教练为意大利籍教练卡佩里·达利奥。这是支年轻的队伍,可成长速度之快令人惊叹。平昌冬残奥会时,中国在残奥高山滑雪项目中仅有1人参赛。仅仅四年,在北京冬残奥会上参与残奥高山滑雪角逐的中国健儿达到历史性的22人,无论参赛人数还是整体实力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平昌冬残奥会上,刘思彤是我国历史上首位参加冬残奥会高山滑雪项目的运动员,在女子回转的坐姿组比赛中她因失误错过了一个旗门,最终获得第六。此次北京冬残奥会上,刘思彤再次向最高荣誉发起挑战。3月5日,残奥高山滑雪女子滑降比赛,刘思彤以1分32秒10的成绩摘得坐姿组铜牌。时隔四年,那个在平昌冬残奥会红着眼眶的女孩终于在家门口圆梦。

当延庆残奥颁奖广场,两次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升起四面中国国旗,全世界将一起见证中国残奥高山滑雪队的高光时刻。

从1人参赛到22人获得参赛资格,从完赛到摘金,一路走来,中国残奥高山滑雪队创造了历史,更见证了中国残疾人冰雪运动的发展历程。近年来,中国残疾人事业不断发展和进步,无障碍设施越来越普及,残疾人能够拥有平等的教育、就业机会等权利保障。随着《中国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和权利保障》白皮书的发布和“残健融合”的理念传播,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残疾人主动融入、参与到社会和体育运动中,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未来,活出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