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肩挑一个家》有感
文学网整理的读《肩挑一个家》有感(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读《肩挑一个家》有感 篇1
当我读完这本书中所有故事的时候,我被深深地感动了,“意外”之感深深地萦绕在我心头!
故事里面的100位主人公,一个个用他们瘦弱的身躯,肩挑起一个个家……他们无一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在恐怖病魔面前毫不畏惧、乐观面对死亡的小天使——单一鸣;有为了自己梦想而“飞”起来的居政;有不惜牺牲自己宝贵时间去帮助另一个需要帮助却并不相识的人的于子成……
这些真实的故事仿佛一个神奇的望远镜,使我足不出户,便看到世间百态。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张曼齐的`故事——心灯。
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小女孩张曼齐帮助了一个灾区女孩罗澜。张曼齐帮罗澜解除了生活问题、家庭问题,还鼓励她要勇敢地面对事情……最后,她们成为了好朋友,深深的友谊构成了一盏心灯。
读完这个故事,我心里除了感动,还有害羞。想起我平时,下课有同学请教我一些问题,我都不理他们,只是随便敷衍一句:“我不知道。”“你问别人吧,现在有事儿呢。”更别提帮助灾区的人了!不光是这样,我平时还显得有些“吝啬”。妈妈的手机丢了,我哭得稀里哗啦,最后还要让妈妈反过来安慰我……和张曼齐比,我真是太差劲了!
书中的故事,是一些真实的好故事;故事中的人,是一群值得我们尊敬的人。所以我们要多读这些好故事,向这些值得我们学习的人学习!一个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深深地印刻在我心里。我一定要努力,也争取做一个美德少年!
读《肩挑一个家》有感 篇2
你们认识毛伟鹏吗?他就是江苏省“百名美德少年”之一。他肩上挑着一个家,这个家在他的步伐中,不断充实着新的内容。
他的妈妈是在他勉强记事时走的',父亲连自己混口饭吃都难,奶奶更是老弱多病,可他从不怨天尤人,爸爸奶奶挑不动这个家,他来挑!这种精神是多么的可贵。他还做人不忘本,学会了感恩。一天,他的邻居“驼背”奶奶在雨中大声哭喊,伟鹏赶忙冒雨赶了过去。原来,“驼背”奶奶家的房顶漏水了,家中已是水流成河了。他随即搬来梯子爬上房顶,雨水模糊了他的眼睛,他就用手抹一下,十分钟、二十分钟、半个小时过去了,房顶终于修补好了,可伟鹏身上也全湿透了。看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心里想:这么多年来,伟鹏一直把“驼背”奶奶当做自己的亲奶奶,像照顾自己的亲奶奶一样对待她,这是多么不容易啊!我一定要向他学习。
毛伟鹏上了中学,成为了学校的重点培养对象,他有着一颗感恩的心,同学的腿受伤了,他不厌其烦地背同学上下楼;雨天谁忘记带雨伞了,他就送同学回家。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给我勇气和自信……,做人不能忘本,要学会感恩。”我把这句话作为我的座右铭。
读《肩挑一个家》有感 篇3
“心有爱,行有美,便是最美少年,就是我们的榜样。”这是作家徐琳说的话,这也是我的心声。
读完《肩挑一个家》后,我的心就被震撼了,如果我的家庭也向他们一样,我想我能像他们一样吗?每个人都有一家,你可能有个幸福的家庭,可你享受幸福时想想那些不幸的家庭吧。如果让你挑起这个家,你可以很轻松的say“可以”吗?一个懂事的孩子,一个与我们同龄或比我们小的`孩子,却比我们的日子不知苦了多少倍,不像我们现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就像张能达,他是个懂事的男孩。他每天都要照顾残疾的妈妈,过年了,家家庆祝新年时,他只是在安慰母亲,照顾母亲。他是那么的孝顺,而生活中的我们,妈妈让我们做一点小事,就会令我们不耐烦的推托,有时甚至发唠骚。
毛伟鹏,一个普通的少年,一个没有妈妈的男孩,爸爸和奶奶已经不能再为家做事,家只是三间漏进不知多少风雨,经过了多少岁月的房子,为了维持家中的日常开销,他来到饭店打工,老板也破例收留了他,家中的日子并不曾变好,身在城市的我们,又何曾如此孝顺自己的父母,毛伟鹏他考入了姜堰市沈高中学,有老师和同学的关心,他在很努力的学习。他虽生在一个贫困的家里,但他挑起了这个家。有一个卖馒头的女孩子,她在乡下早晨的大街上卖馒头。但是就是这么一个的女孩,只是一个才十岁的孩子,却要为家中的父亲(身
患癫痫又不能工作)还有一个因为年迈,腿脚不利索的奶奶努力赚钱,她要照顾家人,她挑起了这个家。
多少个像这样的孩子他们没有一个完整的家庭,靠自己撑起这个家;多少个比我们小的孩子做的事让我们感动,让我感到心酸和激动,而生活中的我们能挑起这个家吗?
美德值得弘扬,美德少年必须表扬,美德故事需要传扬,让我们做个美德少年,向他们学习,做个美德少年吧!
读《肩挑一个家》有感 篇4
“心有爱,行有美,便是最美少年,个就是我们的榜样。”这是作家徐琳说的话,这也是我的心声。
读完《肩挑一个家》后,我的心就被震撼了,如果我的家庭也向他们一样,我想我能像他们一样吗?每个人都有一家,你可能有个幸福的家庭,可你享受幸福时想想那些不幸的家庭吧。如果让你挑起这个家,你可以很轻松的say“可以”吗?
一个懂事的孩子,一个与我们同龄或比我们小的孩子,却比我们的日子不知苦了多少倍,不像我们现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就像张能达,他是个懂事的男孩。他每天都要照顾残疾的妈妈,过年了,家家庆祝新年时,他只是在安慰母亲,照顾母亲。他是那么的孝顺,而生活中的我们,妈妈让我们做一点小事,就会令我们不耐烦的.推托,有时甚至发唠骚。
毛伟鹏,一个普通的少年,一个没有妈妈的男孩,爸爸和奶奶已经不能再为家做事,家只是三间漏进不知多少风雨,经过了多少岁月的房子,为了维持家中的日常开销,他来到饭店打工,老板也破例收留了他,家中的日子并不曾变好,身在城市的我们,又何曾如此孝顺自己的父母,毛伟鹏他考入了姜堰市沈高中学,有老师和同学的关心,他在很努力的学习。他虽生在一个贫困的家里,但他挑起了这个家。
有一个卖馒头的女孩子,她在乡下早晨的大街上卖馒头。但是就是这么一个的女孩,只是一个才十岁的孩子,却要为家中的父亲(身患癫痫又不能工作)还有一个因为年迈,腿脚不利索的奶奶努力赚钱,她要照顾家人,她挑起了这个家。
多少个像这样的孩子他们没有一个完整的家庭,靠自己撑起这个家;多少个比我们小的孩子做的事让我们感动,让我感到心酸和激动,而生活中的我们能挑起这个家吗?
美德值得弘扬,美德少年必须表扬,美德故事需要传扬,让我们做个美德少年,向他们学习,做个美德少年吧!
读《肩挑一个家》有感 篇5
人因美德而更美丽;家因美德而更和谐;世界因美德而更缤纷。
有一个小男孩叫胡继汕。他出生不久,妈妈就得了一种运动神经损伤的病瘫痪了。为了赚钱给妈妈看病,爸爸只能出去打工。打工不久爸爸也因劳累得了重病,家里所有的重担都落在了他一个人的肩上。他每天要照顾瘫痪妈妈的起居,妈妈行动不方便,一点小事不如意就会惹得她勃然大怒。上课时,他担心妈妈一个人在家寂寞,就用手机发短信给妈妈安慰她。暑假,别人都出去旅游,但是他不能,他要在家里洗衣服,烧饭,照顾妈妈。每天,他还要拿着编织袋出去捡破烂卖钱,有一天被同学看到了,大家都笑他觉得他很狼狈,还说他为班级抹黑。可他看着捡来的破烂笑着说:“我这是变废为宝。”还有一次,老师说要给灾区捐款,他掏出捡破烂卖的三十块钱,刚要往捐款箱里投放可是被老师拦住了,他坚定的说:“老师,灾区的情况比我困难多了,然后把钱投放进去了。”
读完这个故事,我泪如雨下,心里顿时产生一种愧疚感。我们丰衣足食,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可胡继汕呢?他家经济那么困难可他还是那样的坦然勇敢面对,并不因为自己去捡垃圾受到同学的`冷嘲热讽而自卑。他这种孝敬父母不怕困难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我们平时又做的怎么样呢?有时我们放学回到家因为饭菜不合自己的口味就会责怪父母。我们这种行为和胡继汕相比我们不感到惭愧吗 ?
胡继汕的这种行为美德在我的心中生根发芽,最后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我们要以胡继汕为榜样,认真学习不让父母操心,勤俭节约,多帮父母做家务,或许有一天美德少年的称号就会落在我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