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读《赤壁之战》有感

2025/07/29读后感

文学网整理的读《赤壁之战》有感(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读《赤壁之战》有感 篇1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在长江赤壁一带发生了一场战役——赤壁之战。这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

自从诸葛亮舌战群儒,孙刘两家联军共抗曹操之后,赤壁之战正式拉开帷幕。孙权命周瑜、程普为左右督,鲁肃为赞军校尉。三江口一战,曹操败回,派蒋干劝周瑜来降。周瑜反将假消息借蒋干之手传给曹操,曹操信以为真,斩了张、蔡二人。曹军本就没什么水军头领,斩了张、蔡可谓是雪上加霜。接着,周瑜打黄盖,演苦肉计,又借蔡中、蔡和之口报与曹操,为后来黄盖诈降做铺垫。

再后来,闞泽向曹操献诈降书,曹操质疑他“如何不明约几时”,闞泽却从容回答:“背主作窃,不可定期。”曹操正疑惑之际,又得蔡中、蔡和之报,但还是不放心。便又派蒋干去探听实信,可他还没说几句话便被带到西山歇息了,他正在外面散步的'时候,发现了庞统,便带他去见曹操。庞统给曹操献计铁索连舟,曹操信之。最后,诸葛亮借来东南风。黄盖带领战船十艘,上装柴草,灌以膏油,假称投降,向北岸而进,离曹营二里之处,点火。火借助风势,冲向曹营。曹军大败,舟船被烧,最后撤退。

赤壁之战中,孙刘两家在强敌进逼的时候,结盟抗击曹操。要知道孙刘联军只有五万军队,而曹军则号称八十万大军。周瑜也是结合曹军的两个弱点,才能成功的。其一,曹军大多是北方人,不习水战。其二,曹操性格多疑。他也是凭借这一点,才让曹操杀了张、蔡二人。所以无论是比赛还是战争,都需要依靠“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赤壁之战中,曹军在人数方面是很占优势的,可周瑜却赢了,那是因为他很有智谋。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是不能单凭武力解决的,我们要向周瑜那样动脑子,用智谋解决。有道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读《赤壁之战》有感 篇2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带着期盼的心情,在这个烈日炎炎的夏天,我阅读了《三国演义》,其中,赤壁之战令我时常回味起那气势磅礴、叱咤风云的古战场,是我最喜欢的`桥段。

赤壁之战是三国中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当时曹操势力强大,亲率80万大军,南下夺取荆州,孙权和刘备联合抗曹。曹操军队初到南方,不习水性,此时,庞统献计曹操铁索连环之计,就是用铁索把大船连起来,形成了像陆地一样的船面。庞统为何要献此计?读到最后我才明白,这是一个连环计,庞统来曹营,便为破曹而来。然而看似天衣无缝的计谋却有个天大漏洞——惧怕火攻。善于用兵、生性多疑的曹操同样发现了这个漏洞,可是,在没有更好应对之策时,他还是抱着侥幸心理,应用了此计。最终,诸葛亮巧借东风,曹军大败,刘备趁此巧借荆州,自此三国鼎立的格局正式形成。

知天时,晓地利,识人心,这是战役胜利的关键。诸葛亮观天相、借东风、金蝉脱壳,纵观全局;庞统献妙计、识曹操、才华横溢,令我钦佩。这也让我深刻体会到——办法总比困难多,遇到事情不能只用蛮力,要多观察、多用心、多思考。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读古诗,读史书,让我受益匪浅。

读《赤壁之战》有感 篇3

看了赤壁之战,我感慨万千,如果我是曹操,首先调整自己的心态,《姜子牙兵法》中说过:“将者,骄而必败”。曹操正是因为轻视了敌人,才会伤亡过半。只有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黄盖是周瑜身边最忠实的老臣,怎么会弃主而投奔他人呢?一向多疑的`曹操这时怎么不怀疑了呢?怎么被假象所蒙蔽了呢?

读《赤壁之战》有感 篇4

黄盖献上火攻之计,周瑜、黄盖又连施苦肉计,再使蒋干去送诈降书。后来火烧赤壁,曹军损伤无数,只得丢盔弃甲,狼狈而逃。曹操呀,你为什么输得如此惨烈呢?是兵力不够吗?难道你的八十万大军还敌不过孙权的三万人马吗?顷刻间就灰飞烟灭了吗?是军队士气不振吗?想你曾破袁绍、斩吕布,一路高歌,势如破竹。也许是你轻易信人,先是中了周瑜的连环计,再是信了蒋干的'诈降书。

曹操啊,曹操,任你生性多疑,也逃不过周瑜的连环计;也许因为你们是远来之师,一路跋涉,筋疲力尽,周瑜完全是以逸待劳;也许是你们人生地不熟,而周瑜拥有长江天险,才会前牵着你们的鼻子走;也许是你太轻敌;仗着自己人多,周瑜人少,就一定会获胜;也许是你们的士兵都是北方人,不识水性,别看在陆地是精锐之师,所向披靡,无战不胜,可一到像长江这样的大江、大河之上,就成了一群乌合之众了;也许是孔明太聪明,东风有意周郎便呀,也许……曹操呀,你的败给现代人留下了不少疑问,至今仍有许多人在争论,你的败到底是必然的,还是天意呢?

等他上了车,门关上了!看到了。有这样一个人,他总是默默为你付出。每次我开家长会时,你都不在我被同学怎么看待着,我在我班学习数一数二的,可是我开家长会时候你有一回去了吗!日子依旧在平淡中浸泡如果不是因为学校改变时间表。冬天来了,河里结着厚厚的冰,人们穿着各种漂亮的冬装,围着围巾,戴着手套,还穿上棉靴,但也难以抵御寒冷的侵袭,脸都冻得红扑扑的,像个红苹果,尤其是到了晚上,街上的行人越来越少。

读《赤壁之战》有感 篇5

《赤壁之战》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周瑜采用部下黄盖火攻的计策,在赤壁以三万的兵力大败曹军八十万大军的故事。这是我国战史上一个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在这次的战争中,我们可以学习黄盖的三个优点:一.要正确估计双方的力量,用对方的弱点,发扬自己的优点。黄盖懂得利用火攻来对付曹军。二.能综合利用天时、地利、人和。懂得选择吹东南风的这一天去进行“投降”,利用火船去攻打毫无防备、民心疏散的'曹军。三.考虑周密,准备工作安排有序。还懂得利用曹操疑心重的这个致命弱点,用信来表达“投降”,而不是亲自去告诉曹操,让曹操消除了有阴谋的想法;带兵士和粮草去“投降”,就是为了表示自己投降的“诚意”,让曹操对自己更加信任,从而轻易地带上火种实施火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抓住对方的弱点,发扬自己的优点,就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读《赤壁之战》有感 篇6

今年暑假,妈妈帮我从书城买回四套古典名著,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认真阅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书中描写精彩的篇章非常之多,特别是《赤壁之战》这一章,可谓精彩绝伦,令我记忆犹新。

这则故事也给了我很多启示:首先我觉得赤壁之战的胜利来之不易,既凝聚了团体的智慧,又发挥了个人的特长,先是庞统出了连环计,周瑜出了火攻的主意,诸葛亮前来借东风,最后是黄盖写诈降书来攻打曹操,真是让每个人的潜能都得到尽情释放,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这是取胜的重要因素。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该要积极发挥团体的力量,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团体可以互相帮助,把缺点弥补,同时我们也需要智慧,在遇到困难时不能直接不以加思考就硬做,要多动脑筋,想出解决困难的.好办法;其次我觉得曹军的溃败与曹操错误的判断有直接关系,仗着自己人多势众,过于听信他人未经证实的话,犯了一个掉以轻心的毛病,这可是兵家之大忌,真是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最后我体会到在我们学习生活中,同学之间要真诚相处,做人不要太轻狂,要有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遇事更应该三思而后行。

赤壁之战是历史上一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着名战役,赤壁之战的失利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而孙刘双方则借此战役开始发展壮大各自势力,从而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