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摆渡人读后感

2025/07/29读后感

文学网整理的摆渡人读后感(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摆渡人读后感 篇1

想看慢一点的 最终还是看完了。

荒原,一个处于真实世界和死后世界的中间地带。荒原的景象,是荒原主角灵魂心像的反映。心情积极乐观,荒原就晴空万里,阳光明媚,风景宜人,恶鬼就无法出来伤人,路也好走。如果灵魂消极低沉,怨天尤人,那荒原的景象也好不到哪里去:乌云密布,阴雨连绵,湿冷,恶鬼也会趁机出来害人,路也崎岖百倍。所以吧,还是要多些好心情~就像那个叫邢有瑜的灵魂一样,虽然离开人世,但是可以摆脱多年的肺气肿,畅快呼吸,尽情奔跑,还可以马上见到日思夜想的那个等了自己很久的人。多好啊!

其他人物不多做评论了。每个人都没有那么完美 也不可能完美。但是也不是都一无是处,谁不想追求幸福呢!只是做错了事,由于无知伤害了其他无辜的人。我想,如果他们知道自己的行为后果的话,肯定不会义无反顾地只顾自己了。

他们犯了错,有勇气承认,有使命感去弥补,这是很棒的事情。

我们在这里,在自己的荒原人生路上,有时有人陪我们一段,给我们指路,帮助,温暖。但是免不了会有一个人的时候,要有信念,足够勇敢,另外多给自己好心情。穿过恶鬼横行的荒原,也许会重新认识自己:嘿,你在这里,你做到了~

摆渡人读后感 篇2

《摆渡人》的作者是英国作家克莱麦克福尔,小说主要围绕男女主人公从相识到相爱的过程,最终克服重重困难,有情人终成眷属,让我深深体会到友情和爱情的伟大,给人带来无比的力量,剧情就像一颗催泪瓦斯一样,让人流泪。

白朗宁说过:我是幸福的,因我爱,因为我有爱。爱情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可以开山劈石,可以让生命出现奇迹,可以让浪子可以回头,可以看到很多奇迹的出现。爱情的力量,不是外界环境所能抵挡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就是自古以来人们彼此对爱情的坚贞的最好佐证。小说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女主角克服重重困难,迈着坚定的步伐,最终找到了崔坦斯。一个柔弱的女子,她一个人在黑漆漆的深夜默默流泪,支撑他的是爱情的信念,天亮了擦干眼泪继续寻找崔坦斯。让人欣慰的是,小说是以喜闻乐见的大团圆结束,让人回味无限。

我相信那些单身人士读完这篇小说,会对爱情更加憧憬,更加无所畏惧,给了我们一种冲破枷锁的无形力量。爱情是世界上非血缘关系最奇特的一种情感,它造就过无数奇迹。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珍惜爱情,珍惜彼此,这需要双方一起努力,不要让琐碎的生活磨平激情,不要等到失去才后悔。

摆渡人读后感 篇3

这本书是我20xx年读完的第二本书。爱让我们变得有勇气,有勇气去做突破规则的事情,有勇气去冒险,拿生命冒险。我是一个风险规避者,每当面对不确定的时候就会很恐惧很焦虑,我的关注点都在最坏的结果上,这或许是我的性格使然,但是面对书中的情景,看看很多成功人士的经历,或许我们真的需要去放弃一些稳定的东西去赌一把,有时候的赌是主动为之,有的时候却是不得不做,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更好。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迪伦的成长,我被她的勇敢善良深深地吸引。

她和崔斯坦之间的爱情也让我想起了我和某些人,初次表露心意的忐忑不安,得到想要答案的欣喜若狂。只可惜,能够在一起肩并肩的时间太过短暂。我在想,迪伦爱上崔斯坦是必然,从小缺乏父爱,在校受人排挤,忽然遇到这样一个大男孩,数天的单独相处,亲密的身体接触。而让我没想到的是仅仅这么几天,就可以有这样深的爱。但回想起来,每天24h的密集式接触,接连若干天也是很长时间了。想到我们能陪父母的时间算下来也没有多久,换算成24h制,天数肯定比我们想象中的要短。读书在路上,继续下一本。

摆渡人读后感 篇4

《摆渡人》这本书出自英国作家克莱儿?麦克福尔,是一本令千万读者灵魂震颤的心灵治愈小说。

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位单亲女孩迪伦,15岁的世界一片狼藉。她与母亲无话可说,在学校遭同学捉弄,唯一谈得来的好友也转学离开了。她决定去看自己久未谋面的父亲,然而路上发生交通事故,她惊恐地发现自己是唯一的幸存者,而眼前却是一片荒原……

一个男孩在等她,男孩在隐瞒不住的情况下告诉迪伦,其实她是唯一死的那个,而男孩就是她灵魂的摆渡人,需要保护她穿过荒原。之后发生了一系列的事情,他们相爱了,可他们无法在一起,迪伦必须穿过荒原而崔斯坦必须回去接下一个灵魂。

这本书的主人公充满爱,是爱的力量让崔斯坦鼓起勇气,不顾自己的安危去杀死恶魔;是爱的力量让迪伦重新回到荒原,发疯似的寻找崔斯坦;是爱的力量让崔斯坦和迪伦不顾死的可能,手牵手去到了人的世界。迪伦不再感到孤独和痛苦,因为她和崔斯坦相互传递爱,在这个孤独的世界里,她还有她的灵魂摆渡人守护她。

这本书教会我爱。爱的力量是伟大的,充满爱的人都可以从痛苦走向快乐,没有什么是充满爱的人做不到的,让我们都充满爱,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摆渡人读后感 篇5

没有宏大的叙事,没有群像的刻画,不知道所谓“史诗”到底在哪里?!!这根本就是一篇充满少女心初恋故事的隐喻,十五六岁情窦初开的年纪,所处的世界就像“荒原”一样是心房的投射,它随着女主的心情阴晴幻化,二人所处其中,更看不到外面的世界,但和大多数初恋故事一样,走到某个分岔路口,就该道别了。在少女心的世界里,这旅途轰轰烈烈,我们抱作一团对抗外界的一切阻力,我们没有来得及好好道别,就走丢了彼此,即使冒着巨大风险也要回头找到对方,故事里他们成功了,但大多数人都失败了。在人生的那个阶段,无论我们是否找回彼此,对方都是你的摆渡人。一路上教会你勇敢,教会你爱,渡你到了情感世界的彼岸。故事中,女主没担心过辛勤把她抚养长大的妈妈,也没记挂临死前盼望初次见面的生父,不合情理,却和彼时恋爱时的我们,多么相似!那些听你撕心裂肺说着自己爱情故事的人,大概就像我现在的心情一样,只想感慨一句,原来又是一段很普通的爱情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