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文学网整理的平凡的世界读后感(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篇1
《平凡的世界》中,路遥把国家大事,政治形势,家族矛盾,农民生活的艰辛,新一代的感情纠葛,以及黄土高原古朴的道德风尚,生活习俗都真实而细腻地描绘了出来,构成了一幅中国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农村生活的全景式画卷。既透露出作者对家乡父老温馨动人的情愫,又体现了作者对生活,对社会,对历史,对人生富于哲理性的深刻思考与理解。读起来严峻悲壮,真切动人。
高尔基曾多次提及“贫穷是一所大学”路遥笔下的孙少平正是从这所大学中走出来的。孙少平在给妹妹兰香的信中这样写道:我们出生于贫困的农民家庭,但永远不要鄙薄我们的出生,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将使我们一生受用不尽,但我们一定要从我们出生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从意识上彻底背叛农民的狭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
平凡而朴实的言语,却渗透着孙少平那铮铮铁骨的豪迈之气!
苦难的奋斗,平凡的伟大。平凡的世界,蒸腾着不凡的真情;一群普通的人,演绎着悲壮的人生:让人时而悲伤,时而欢笑,激动,喜悦,难过,神伤,一心都沉浸在那片遥远又熟悉的黄土地。――读《平凡的世界》,已经遗忘了的中国变迁历史又渐渐浮现在眼前。这是恢宏的.巨著,是饱蘸着热情与爱在书写历史长卷,那些贫穷与苦难,那些坚韧与顽强,从古至今都是中国民族最沉重的记忆,也是我们最值得骄傲的灵魂。
曾经不平凡的人物,影响了曾经不平凡的历史,都已经烟消云散。不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生,都只是沧海一粟。日月运行,花开花落。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枯荣谁评说!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篇2
在这个世界上,其实从未出现过什么伟大的时代,但为平凡的世界书写不平凡的意义的人还在不断涌现。《平凡的世界》无比真实的为读者展开了一幅新中国七十年代中期至八十年代中期,艰苦劳动人民的写实画卷。在这里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黄土高原——那片充满苦难,自古又孕育着新生的土地上的人们的拼搏、挣扎、笑容、泪水。
在那个贫瘠的村落里,有时连一家人的温饱都不能保障,但是孩子们都是那么懂事,好学,让受了一辈子苦的孙老汉感到非常欣慰,也有对孩子们的歉疚。
人生总是充满坎坷,但在艰难时刻,总会有亲人、知己的`陪伴,好像一盏暖洋洋的油灯,在黑暗中照亮一片天。孙少安与田润叶的分离,李向前的残疾,贺秀莲的肺癌,田晓霞的牺牲,孙少安的砖厂利益受损,孙少平的毁容……他们的生活中有这么多的泪水,但人总要努力生存,因为苦尽甘来,日子一定会熬出头的。
在孙少安、孙少平两兄弟读高中、初中时,少年敏感的内心总是充满了自卑,渴望能够在穿衣、打饭上,可以与一般家庭的孩子们吃同样的饭,不必在学校偷偷摸摸地吃着最差劲的饭菜,维护那一点点自尊。但尽管在这样的情况下,两兄弟还是支起了自己的一片天。因为他们认识到了自己的平凡,做事从来不是只想着自己,以一颗宽容的信来容纳这个不公平的世界。人生是应该有自己坚定的梦想与追求的,是这种在心中永远不会熄灭的火焰让这些无比平凡的人一直挑战着自己的命运,把生命不懈提升至更高的档次,为这个平凡的世界,书写不平凡的意义。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篇3
读完以后心里五味陈杂,大概觉得这就是生活吧。路遥并没有给这本书安排一个很圆满的结局。
就在读者觉得一切的一切都在逐渐走上正轨时,总是会发生那么一些意外来提醒你,是啊人生不就是这样吗,一切总是那样不尽人意。但是我们还是要努力的走下去呀。
很难想象这本书距今已经快有40年了,书中的一些观点在现在看来一点都不过时“人们宁愿关注一个蹩脚电影演员鸡毛蒜皮的小事,也不愿去关注一个普通人澎湃汹涌的内心”。在现在这样一个“娱乐至死”的信息时代谁还愿意走进一个人的内心去呢。
而且在接近结尾时路遥还奇怪的`描写了和外星人的接触。我很难把头裹白毛巾,穿着羊毛毡,红裤带上别着烟枪的陕北农民和身高一米二,头上插着管子,手拿T型探测器的外星人联系到一起。我想这也许是作家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在作怪吧。
除却这些之外,这确实是一本故事背景宏达,人物性格饱满,剧情结构合理的好书。路遥作用了一种类似于视点人物写作方式的手法,从不同的人物不同的角度来叙写一件事情。使得不同的事不同的人统统结合到一起。
最后故事留下了开放的结局 ,我们无从得知金波的爱情故事结局会是怎样,也许从得知秀莲的疾病会不会康复以及少平会何去何从。生活总是充满不幸,但我们不是还要坚强的活下去吗!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篇4
路遥,原名王卫国,杰出的中国作家。身患癌症的他,依然坚持写作,完成了这部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
全书主要围绕主人公孙少平一家生活的变化,主要描写的是这样一个农民家庭:兄妹三人,大哥孙少安是村里生产队长,在读高中的弟弟孙少平,在读初中的妹妹孙兰香,父母亲都是淳朴老实的农民,还有年老卧床的清朝的祖母。就是这样一个贫困的生活在陕北黄土高原上的农民家庭展开了全书的写作
《平凡的世界》里的孙少安作为孙家的长子,从小听父母的话。孙少安作为双水村一名精明能干的生产队长,面对新时代的机遇与挑战,他敢于面对挑战,不畏惧困难。于是乎创办了砖厂,砖窖场也曾倒闭过,但是他并没有放弃,正是因为他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使他走向了成功
从一个出身贫寒的'中学生,孙玉厚的次子孙少平从山里进城读书的他初次出场就令人印象深刻,就是那个吃“非洲”馍上学的后生,毕业后曾在村办初中教书,后来用辛勤的汗水,当小工,吃苦,供自己的妹妹上学,又在别人的帮助下成为一位采煤工人,成为组长。后来他因为矿难而毁容。之后他拒绝了脱离苦难矿工生活、拒绝了留在县城的机会,回到了矿区,回到惠英身边……
就像书中所说都那样:“谨以此书,献给我生活过的这平凡的土地和岁月”敬不甘平凡的我们!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篇5
对于平凡,我素来的理解是,对于这浩瀚的宇宙来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是那么渺小、脆弱、微不足道,这个世界也是平凡的,悲与欢、生与死、穷与富、世事的变更,于历史的长河来说,都是些平凡的事。但当我读到《平凡的世界》,这才恍然大悟,对于平凡我理解的太片面了。
这是一个喧嚣浮躁、道德危机的时代,每一个还拥有梦想并在追梦的人都该重温《平凡的世界》,它会让你懂得:尽管命运是那样的不公,尽管社会有那么多的不公,可只要你能够不屈不挠、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终能获得最后的成功。每一个正在虚度生命的人们都该读《平凡的世界》,它会让你懂得珍惜。作者在教会我们忘我,忘我使生命永恒。人生容不得太多的自私,自私最终只会绝了自己。见风使舵,趋炎附势,均为自私使然。一生若只是这般地生活,终将无价值地葬入黄土。这本书教会了我们要有独立的人格,尽管你可能会遭遇孤独,孤独是人生自我证明的必经之路,只要你认定了自己的`理想,那么坦然面对孤独将是你勇往直前最后的支撑点。
我想我们每个人都会在读了《平凡的世界》之后感触倾听那些久远的声音,或许那样我们会在这个欲望日益膨胀而扭曲的时代,尽快找到自己的方向,不至于到油尽灯枯的时候,我们还在迷惘。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篇6
平的世界里平凡的人,平凡的人祈求不平凡的命运:逐光而居。于是,他踏上征程,奔向没有退路的悬崖,追逐光,追逐梦,追逐人生。
当他站在悬崖边上,没有忐忑,没有怅惘,只有胸腔里满溢的欣喜与期待。环望四下,条条皆是路,条条却都虚渺,看似浮华直上,行差一步,却碎骨粉身,没有转圜余地。但他脸上坚毅,脚下坚定,抓紧希望的藤条,艰难缓慢行进,不怕风吹,不惧雨淋,不畏电闪,不惊雷鸣,去往心中的天堂,在其争取的世界里如鱼得水,在光中留下自己的一席之地。
一切为了生活,却一切基于追求。只有无止境的追求,才有无止境的生活。若无追求,只安现况,生活就不会再吸收阳光,雨露和水分,只能渐渐等待死亡,等待枯萎。追求永远是靠我们自己去行动的.。只有我们自己能够。打拼未来的天下,只有我们自己能够决定自己的样子。命运,只能靠自己把握,光,只能靠自己追逐。
逐光而居,不只是一种信念,更是一份心境,一种态度。面对生活,我从不甘平庸,从不埋怨命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带着追求,不畏人生的磕磕碰碰,不惧命运的风风雨雨。扼住命运的咽喉,撕开命运的裂口。即使再苦再累,只求心中清明,心上无悔。正如,飞蛾扑火为一瞬的光热;有似,夸父追日为自己的影子能与太阳同行;恰如,后羿射日为普天黎民安居乐业。无论功成功败,无谓庙堂湖海。在逐光而居中,坚定执着;在依光而立中,心如止水。
我不愿甘于平庸,我愿意逐光而居。以飞蛾扑火之勇,以夸父逐日之志,以后羿射日之愿,奔向光的方向,奔向不知数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