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百科 > 经典报告 > 正文

科学实验报告

2025/07/31经典报告

文学网整理的科学实验报告(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科学实验报告 篇1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从其教学组织形式来说,可分为学生课外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不论做哪种类型的实验,教师都要重视实验教学的准备过程。预习实验或者说是准备实验过程,我们正好可以让学生从动手撰写实验报告开始,巩固物理知识,进行物理学科的素质教育。对于大多数的初中物理实验,教材或资料都已经设计好了实验原理、步骤和过程,为什么还要让初中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呢?

一、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述能力

现在,中考命题的指导思想从考查学生熟练掌握知识的程度,转向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转向考查学生的思维评价,特别重视考生的文字表述能力。书写的技能也像其他技能一样,只有通过训练和实践才能真正获得。所以,实验报告的撰写也是文字表述能力训练和提高的途径。

二、促使学生自我完善,健康发展

学生开始撰写实验报告时,肯定会遇到很多的困难,甚至会出现无从下手的情况,这很正常。在撰写一份完整的实验报告中,学生会设计出各种各样的过程和方法,在相互比较中就可找到各自的'差距,并在改进过程中悟出做人的道理。真正学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借此不断提高自我修养。

三、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

撰写一次实验报告,基本包含了一次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而完成实验报告,需要有一定的知识与实验技能作为依托。要设计好每一次实验,学生势必会主动复习和了解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并在撰写实验报告过程中融会贯通。所以,多让学生动手写完整的实验报告,是巩固学科知识的一种很有效的手段。

“探究性学习”是目前新课程改革的热点话题,而加强物理实验设计能力培养,也是当前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在完成实验任务的基础上,提出实验的改进、变通方法,对知识进行迁移,探讨实验的内涵和外延。教师放手让学生动脑去探索,通过动脑逐步形成、发展自己的创造技能,让学生处于一种主动探索知识的状态,对他们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和科学方法的形成有很大的作用。让学生亲手撰写实验报告可以把学生带入到科学探索的情境中,让他们亲身探索知识,使自己成为发现者,长期训练会使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得到培养。

四、激发创造动机

“思”源于“疑”,设“疑”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在他们感到迫切需要解决某个问题时开始的。因此,要给学生创设一个有针对性的实验,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中。在课外的探索活动中,学生的思维不像在课堂上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学生可以自由、充分地发挥想象力,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活动。

科学实验报告 篇2

实验名称:粉体真密度的测定

粉体真密度是粉体质量与其真体积之比值,其真体积不包括存在于粉体颗粒内部的封闭空洞。所以,测定粉体的真密度必须采用无孔材料。根据测定介质的不同,粉体真密度的主要测定方法可分为气体容积法和浸液法。

气体容积法是以气体取代液体测定试样所排出的体积。此法排除了浸液法对试样溶解的可能性,具有不损坏试样的优点。但测定时易受温度的影响,还需注意漏气问题。气体容积法又分为定容积法与不定容积法。

浸液法是将粉末浸入在易润湿颗粒表面的浸液中,测定其所排除液体的体积。此法必须真空脱气以完全排除气泡。真空脱气操作可采用加热(煮沸)法和减压法,或两法同时并用。浸液法主要有比重瓶法和悬吊法。其中,比重瓶法具有仪器简单、操作方便、结果可靠等优点,已成为目前应用较多的测定真密度的方法之一。因此,本实验采用比重瓶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粉体真密度的概念及其在科研与生产中的作用;

2、掌握浸液法—比重瓶法测定粉末真密度的原理及方法;

3、通过实验方案设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

比重瓶法测定粉体真密度基于“阿基米德原理”。将待测粉末浸入对其润湿而不溶解的浸液中,抽真空除气泡,求出粉末试样从已知容量的容器中排出已知密度的液体,就可计算所测粉末的真密度。

三、实验器材:

实验仪器:真空干燥器,比重瓶(2—4个);分析天平;烧杯。实验原料:金刚砂。

四、实验过程

1、将比重瓶洗净编号,放入烘箱中于110℃下烘干冷却备用。

2、用电子天平称量每个比重瓶的质量m0。

3、每次测定所需试样的题记约占比重瓶容量的1/3,所以应预先用四分法缩分待测试样。

4、取300ml的浸液(实际实验中为去离子水)倒入烧杯中,再将烧杯放进真空干燥器内预先脱气。浸液的密度可以查表得知。

5、在已干燥的比重瓶(m0),装入约为比重瓶容量1/3的粉体试样,精确称量比重瓶和试样的的质量ms。

6、将预先脱气的去离子水注入有试样的的比重瓶内,到容器容量的2/3处为止,放入真空干燥器内。启动真空泵,抽气约20—30min时暂停抽气。

7、从真空干燥器中取出比重瓶,向瓶内加满浸液并在电子天平上称其质量msl。

8、洗净该比重瓶,向瓶内加满浸液,称其质量为ml。

9、重复操作5。6。7。8测下一组数据,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科学实验报告 篇3

实验内容 12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实验地点 室外

实验目的 阳光直射、斜射与吸热

实验器材 温度计、黑色纸袋

实验步骤 1、把三个同样的黑色纸袋分别按和地面水平、垂直、和太阳光垂直的方式摆放。

2、看哪个升温快。

实验现象 和阳光接触面集越大升温越快

实验结论 和阳光接触面集越大升温越快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科学实验报告 篇4

检测故障电路

实验目的:

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并且排除电路中的.故障

实验原理:

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故障

实验器材:

一个由2个灯泡、灯座、1节电池、电池盒连接组成的出故障的电路,一个“电路检测器”。

操作步骤:

1、组装一个“电路检测器”。用电池、小电珠、导线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

2、先预测再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中所发生的故障,3、说出故障原因,并且采用替换法把电路重新接亮。

科学实验报告 篇5

思考:

不许碰肥皂泡,你能让“脆弱”的肥皂泡不断地自己变得越来越大吗?

材料:

剪刀、吸管、圆纸筒、盆子、肥皂水

操作:

1、准备一些浓肥皂液,使吹出的肥皂泡不会轻易破裂。

2、用小剪刀在吸管的一端剪出4个同样深的切口,再将剪出的切条向后折。

3、用吸管有切条的一端吹出很大的`泡泡来。

4、将卫生纸中间的圆纸筒一端用水润湿,迅速而轻巧地将肥皂泡放到浸湿的纸筒上,让肥皂泡稳稳地站在纸筒的一端。

5、在盆子中装入大半盆水,把圆纸筒没有肥皂泡的一端向下伸入水中。

6、慢慢向下压纸筒,直到纸筒的大部分都没入水中。

7、如果肥皂泡破裂就重复做一次上述步骤。

8、肥皂泡会越变越大,最后,“砰”地一声轻响,肥皂泡破了。

原因:

把纸筒向水下压时,筒内的空气受到水的压力,自身压力就会变大,使越来越多的空气渗进上方的肥皂泡中,将肥皂泡越吹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