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西游记》读后感

2025/08/01读后感

文学网整理的《西游记》读后感(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西游记》读后感 篇1

吴承恩大师笔下的《西游记》呈现给世人一个魔幻的、超现实的世界。人们总说《西游记》乐在看悟空与妖魔鬼怪斗智斗勇,或乐在看圣僧普度众生一路苦行,实质上世人热衷的不过是书中人物的善良快意,不过是向往那个世界的自由。

孙悟空生于石缝,没有人的情感,仅存孩童纯真。初,其在花果山自由生活,于水帘洞首称王,秉承妖不犯我我不犯妖的生存理念过了一段逍遥自在的日子,直到玉帝未雨绸缪,下旨给予仙聘,让顽猴得了个弼马温闲职。奈何大圣天性自由,又凡事是个由着性子的主儿,怎能眼睁睁看着千里良驹受仙人制约不得自由呢?面对琼浆玉液鲜美蟠桃的他又怎能控制住自己的欲念呢?可是条条框框的制度容不得他我行我素,仙人的自尊心更不允许一只石猴来触犯天宫威严,所以天罗地网向大圣扑来,在花果山外,自知理亏的大圣再三退让,不与天兵发生冲突,可是兵将不依不饶,逼得大圣退无可退,他只剩反抗这一条路。于是大圣杀红双眼,血洗天庭。

最终败于如来之手,在五指山度日如年。其实现实亦是如此,所有所谓的叛逆都会被所谓的权威镇压,已经习惯自己制定的规则的统治者不允许外人有一点点的不同,那样的世界,人们怎么会喜欢?所以所有的美好寄托都在虚拟的文学作品中。

在那个和现实一样肮脏不堪的书中世界,即使是妖又如何,其目的也比人的心灵纯粹。齐天大圣第一任师傅给其取名法号悟空,三千世界皆是色,佛言色即是空,“世皆悟空”意为世人的内心空空如也不留杂质,能看透大千世界的形形色色就能无忧无怖,了然物外了。从人的角度来看,能让自己从复杂的世界抽离当然是种解脱,可是现实中人达不到超然物外的境界,就只能把自已置身于小说中,把自己带入天不怕地不怕的齐天大圣的`角色,大闹天宫,叱咤深海,只为自己而活。

这是对美好世界的向往,这还是一种对现实的逃避,更是世人在面对皇权苛面对捐杂税时的无声抗议!可是在文学作品中,无论内容怎样控诉无边黑暗,结局一定会向权威妥协,这是时代的局限,也是文学工作者自己在画地为牢,他们或理性或浪漫的情怀都基于对未来的期许。

无论现实是怎么样的黑暗无边,他们的眼睛总会捕捉到哪怕一星半点的光芒,那一点点的光就能照亮他们笔下的灵魂。虽说是魔幻小说,但字字句句都在鞭笞现实,作者的叛逆与懦弱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精神上的不甘和肉体上的挣扎都凝成《西游记》的一章一回。

我所敬佩的正是在大师笔下,不羁的灵魂与残酷的现实共舞。真要是“世皆悟空”那么人也就没必要称做人了,在我看来“悟空”是要悟出浮华之空,悟得生命之实才好,过得七分通透足矣,留得三分糊涂好不让自己困于烦忧。

《西游记》读后感 篇2

谈起《西游记》,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西游记》可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不管是书籍还是电视连续剧,都十分吸引人们的目光!还记得小的时候,我还不识字就把电视剧版的《西游记》看了个透。现在,老师向我们推荐了这本《西游记》,那么就让我们再次拿起这本书,一起重温童年时代吧!

再次阅读这本书,我的感受完全不同了。原来我喜欢的人物是那个神通广大的孙悟空,而现在我喜欢的却是那位任劳任怨的沙悟净了。但我觉得无论是孙悟空还是沙悟净,他们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小的时候,大家肯定都问过爸爸妈妈一个这样的问题:我是从哪儿来的?爸爸妈妈的答案也是各不相同,但其实我们是从妈妈的肚子里生出来的哟!但孙悟空可不是,他没有爸爸妈妈,他是从石头缝了跳出来的!我觉得孙悟空就像是一个小孩子,一个永远都不会长大的孩子。他生性调皮,即使当了美猴王,不没能改变他的“野”性,他大闹天宫、偷取仙丹……最后被如来压在五指山下,可是500年后,他又被放了出来,这次他的“野”性有所收敛,他保护唐僧西天取经,途径九九八十一难都一一化解,最终修得正果,被封为斗战胜佛。

你们还记得唐僧师徒四人当中的那个最不起眼的小师弟吗?你可能不会在意他,因为他不善言语,而且武功不高,但他却是四个徒弟中最踏实的。以前,沙僧是天上的卷帘大将,可是失手打破了琉璃盏被贬下凡。盘踞在流沙河,吃人为业。最后被唐僧收为徒弟,从此他改邪归正,而且任劳任怨,一路上的行李都是他背,可是他毫无怨言。经过九九八十一难的考验之后,功德圆满,被封为金身罗汉。

孙悟空和沙悟净都是《西游记》中必不可少的人物。在他们俩身上,我可以学到许多:从孙悟空身上我学到了勇敢、果断、不为外界所诱惑和敢于反抗封建等品格;从沙悟净身上我学到了诚实、任劳任怨、知错就改等品质。

《西游记》中还有许多人物他们身上的优点都值得我们学习!例如:唐僧的'诚实善良、勤勉好学;猪八戒的憨厚淳朴、不畏妖魔……

除了人物,《西游记》中最吸引人的就是那精彩的故事情节了,我最喜欢的就是《三打白骨精》的故事了。它讲述了白骨精“三变”,孙悟空“三打”的故事:白骨精为了吃到唐僧肉,先是变成了美貌的村姑,又变成了八旬老妇人,最后变成了白发老公公,但都被孙悟空一一识破。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白骨精虽然诡计多端,可敌不过机智勇敢、武功高超的孙悟空,最终丧命于金箍棒下。这个故事通过叙述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的故事,体现了孙悟空善于识别妖魔诡计的本领和勇于降妖除魔的精神,赞扬了孙悟空的坚定、机智和勇敢。

读完《西游记》,我收到了深刻的启迪: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人们往往要经历许多磨难,但只有坚持斗争,最终才能获得成功!

《西游记》读后感 篇3

“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这句话来自吴承恩的《西游记》,这本小说描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路途遇到九九八十一难,一路降妖除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

据说孙悟空是从石头中蹦出来的,文中是这么描写它的出现:混沌未分开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覆载群生仰至人,发明万物皆成善。文中他有无穷无尽的本领,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反抗的精神,他有大英雄的不凡气度,也有爱听恭维话的缺陷,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敢斗,并且拥有齐天美猴王的美称,小时候就最喜欢的角色便是他。

而与他相反的便是憨厚老实,好吃,好占小便宜,爱撒谎、好女色,怕困难,常常要打退堂鼓一心想着高老庄的媳妇的猪八戒,因为他的种种小毛病,也成为大家小时候最讨厌的角色。但他也不是一无所成,他是孙悟空的第一助手。文中猪八戒是一个喜剧形象。文中是这么介绍猪八戒的:自小来心性拙笨,贪闲爱懒无休歇。不曾养性与修真,混沌迷心熬日月。……我因有罪错投胎,俗名唤作猪刚鬣。有人说他能成佛全是跟对了好的'团队。

小时候其次讨厌的便是他们的师傅金蝉子转世的唐僧,他总是不分青红皂白的对孙悟空念紧箍咒,听信猪八戒的挑拨,也经常赶走孙悟空,又没有自保的能力,每次看到他念紧箍咒便会气的牙痒痒,会为孙悟空不平。

可如今我对他有了不一样的看法,语文课上老师讲述了她的看法,很是引发我的深思,她说唐僧是一位伟大的领袖人物,之所以能领导这些本领强大之人,首先离不开他的善,换位思考唐僧做为佛门中人本就是要度化众人,佛门中人最忌讳的便是杀戮,那么唐僧看见孙悟空杀妖又怎么可能置之不理?更何况唐僧在取经路上只是一个普通人,我们又怎么能要求他能像孙悟空这些神通广大能辨清妖怪的妖。第二唐僧的坚定不移,不畏艰难,执着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去学习。孙悟空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而唐僧取经也是十万八千里,但唐僧依旧一步一步前行。他的坚定在途径女儿国便可以看出面对女儿国国王的真心依旧坚持去取经,而不是留下来享受荣华富贵。还可以免受被妖怪吃掉的风险,但他没有。宁念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他所取得的成绩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如今想来谁也没错,孙悟空作为妖本就没有人的慈悲,遇到想害他师傅的妖自然不会放过,更何况唐僧慈悲为怀更不愿看到自己的徒弟杀人。总之来说,经过深思之后,我发现唐僧也不是毫无优点,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对一个人一件事经过深层次的思考之后才能下定论,每个人都有优秀之处我们应该懂得欣赏他人的长处,而每个人都有不足,我们也要学会包容与理解,通过现象看本质。

《西游记》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有着被人喜欢的原因,每个故事都值得我们深思,更值得我们去读去了解。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

《西游记》读后感 篇4

今年寒假期间,我读了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我被唐僧他们师徒4人能吃苦、不畏艰险、坚持不懈的精神打动了,他们经过千辛万苦、在路上打败了各种各样的妖怪、抵制了各种各样的诱惑,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才取得真经。

我读到,一次唐僧被蜈蚣精抓走了,孙悟空去救唐僧,被妖怪的独门武器打伤了,悟空晕了过去。观音菩萨化身为村妇,用法术变幻了栋房子,八戒发现了,就和沙僧将悟空抬了进去。菩萨拿了杯药,给悟空喝了,悟空醒了,观音菩萨指点他说:“天上有个神仙,是鸡修炼成的,专门克制这种妖怪。”悟空谢过了他,与八戒、沙僧,去找鸡仙。回头一看,房子已经没了,悟空才明白,是菩萨帮了他。他上天找到神仙,和他一起下去,降服了妖怪,救出了师父。悟空遇到困难,而且还受了伤,但他没有放弃,而是坚持救出了师父。

还有一次,悟空去化缘,他怕有妖怪,便用金箍棒画了一个圆圈,让师傅和师弟不要出来,以免受到妖怪的伤害。他出去化缘,人们都以为他是妖怪,不让他化缘。他用了穿墙术,化了缘。往回赶去。另一边,八戒等不住了,说道:“师傅,猴哥肯定是吃了不管我们了,我们出去找吃的”唐僧拗不过八戒,出去了。他们来到一座寺庙里,里面有两件衣服,唐僧不穿,八戒,沙僧穿了以后被捆了起来。寺庙变成了一个洞,里面有许多妖怪,大王是青牛怪。悟空找不到了师傅。叫出来土地一问,原来是青牛怪捉去了师傅。悟空去救师傅。这个青牛怪,本是太上老君的坐骑,他变成妖,偷了一个镯子,这个镯子可以吸兵器,悟空来和他挑战,他打不过悟空,就用镯子吸了悟空的兵器。悟空上天庭依次请了:雷公电母,火神祝融,水神共工……可兵器都被吸走了,最后悟空叫来了太上老君,才制伏了青牛怪。这一次比蜈蚣怪可艰难多了,但悟空没放弃师傅,没放弃西天取经。

像这样的故事,在西天取经的路上还有很多很多。除了要面对外来的各种妖魔鬼怪的威胁、诱惑,他们还要面对内部的各种问题,比如:唐僧不能识别妖怪的真面貌,经常被妖怪蒙骗,反而错怪悟空;八戒好吃懒做一遇到困难就退缩,喊着散伙回他的高老庄;孙悟空总是觉得自己的.本领强遇到事情不愿意商量,不愿意与别人合作,让很多事走了弯路,浪费了时间。

在取经的路上,虽然遇到了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也发生了各种各样的分歧,但是他们师徒4人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也没有放弃自己心中的那个信念——求得真经,普度众生,这是他们的目标,也是他们前进的动力。

只有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怕吃苦、不畏艰险,坚持不懈就能取得成功。

《西游记》读后感 篇5

在国庆节期间,我一口气读完了《西游记》。这本书记载了很多个小故事,情节迂回,引人入胜。我很佩服作者吴承恩的写作方法独特,真让我受益匪浅。

这部书讲述了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保护唐僧前往西天取经,路上遇到种种困难,但他们都能把困难解决,一路上无畏直前。他们这种执着、勇敢的精神最令我佩服。

我读《西游记》的时候,其中读到某些情节让我情绪发生很大变化:《八戒撞天婚》里面,他的样子让我真是哭笑不得;《车迟国斗法》里悟空捉弄三仙的情景更让我捧腹大笑,别人不知情,还以为我在干什么呢!

我最欣赏书中的人物是孙悟空,在他身上有种顽皮的性格,非常好动,还有些幽默。他的`脑筋转得快,我恨不得把他的脑袋装在自己身上。他身手敏捷,动作快,还会七十二变,真厉害!他讲话时,还带个“俺”“老子”“老孙”称呼自己,以为自己是一位什么大人物,特别骄傲!他也不会向任何人低头,不服输,做事有目标,会动脑筋。所以,我认为他就是一位大英雄,我对他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我要向他学习!

从这本书中,我学到了做人做事要勇敢,遇到困难要冷静,要多考虑,不要轻易放弃希望;而且做人要信守承诺,要善于与别人沟通,学会找人帮助,学会合作。就如孙悟空一样,他本领高超,也不会不理同伴。他们有困难,会想方设法去营救。他还会明辨是非,能识别谁是正义的,谁是妖魔鬼怪。这些都是我要学习的好品质。读经典名著,我就像交了一位良师益友。

在生活中,不少人做事马马虎虎,半途而废,虎头蛇尾,小题大做,这都是常见的毛病。故事中师徒做到不畏艰险,齐心协力、锲而不舍,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

记得有一次,我自学素描,画了一幅静态的画,那画上苹果、瓶子、台布等画得都很逼真,连学过素描的妈妈看见了也夸个不停,我心里得意洋洋。然后,妈妈走开了,我就想画面清晰、完美一点,就用漫画的画法,最后一步进行勾边。谁知这一来,却成了画蛇添足了!妈妈走来一看,大吃一惊,说我刚才的画挺好的,现在变得糟糕了。我一听惊呆了,连忙问为什么?妈妈说,画素描不需要勾边,我多做一步却毁了这幅画!我听了眼圈红了,泪珠不由自主地掉下来了!我真想把画丢了,以后不想再画素描了!但是,我想到前几天看的《西游记》,里面孙悟空的品质——遇到困难不能放弃,这多么令我敬佩,我要像他一样!我擦去眼泪,重拾信心,再画一幅!重画的这一次,我汲取教训,不再勾边了。当我画好时,妈妈直夸我画得非常好!

《西游记》这部书教会我如何做人,我真喜欢这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