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百科 > 经典报告 > 正文

旅游景区安全隐患排查报告

2025/08/04经典报告

文学网整理的旅游景区安全隐患排查报告(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旅游景区安全隐患排查报告 篇1

xx景区为加强旅游景区的安全生产管理,确保景区财产和游客生命免受危害,根据县安监局的要求认真组织学习和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区有关安全法规(细则)和景区、景点安全规章制度,把安全工作贯穿于每个工作环节。节前开展了自查,并进行了整改。

一、召开会议,教育员工自觉遵守旅游安全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时时防范,处处注意,增强“忧患意识”。把安全教育、职工培训制度化、经常化,培养职工的安全意识,普及安全常识,提高安全技能,对新招聘的职工,必须经过安全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

二、进一步明确了安全管理工作的'职责:调整了安全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建立并完善安全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建立安全管理责任制,将安全管理的责任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个职工;接受县安监部门、县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旅游安全管理工作的行业管理和检查、监督。

三、落实安全督导检查工作。通过岗位日常自检、管理人员日常巡查、定期综合检查、各项专门检查等形式,及时了解景区安全现状,发现事故隐患,以便及时采取整改措施,将危险消除在萌芽状态。我们检查了景区内旅游设备设施、安全设施以及游览环境、安全标志和救生用具、违章操作和违反安全制度的行为等,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具体整改意见,根据有关规定对违反安全制度者给予批评,严重者依照制度给予处分。

坚持日常的安全检查工作,重点检查安全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和安全管理漏洞,及时消除不安全隐患;经常对景区内的电源、易燃、易爆物品和电器设备进行安全检查或重点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消除,并落实整改措施。景区区域内进行维修、改造等施工且不停止营业时,景区与施工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安全责任;施工区域与其他营业区域相隔离,并采取安全措施,确保安全。

四、制定了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预案包括应急救援组织、危险目标、启动程序、紧急处里措施等内容。应急救援预案计划节前演练1 次。景区的有关人员能够熟练使用消防器材,了解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的位置以及本岗位的应急救援职责。景区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能迅速启动应急救援预案,采取有效措施,组织人员疏散,防止事故扩大,并按照国家和本省、市有关规定及时、如实报告公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旅游等有关部门。

五、完善安全设施。节前景区内道路全部安装了路灯,为入住宾馆的游客提供了方便。更换了洞内的用电线路和照明设备,对原有监控进行了维修,延长了河边的防护栏杆等,大大提高了景区游览的安全系数。

我们结合创aaa工作,正在设计公共标识系统,制作温馨提示牌,争取在节前安装到位。我们将进一步落实措施,确保节日安全度汛。

旅游景区安全隐患排查报告 篇2

一、引言

为了确保旅游景区游客的安全,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本次对xx旅游景区进行了全面的安全隐患排查。本次排查覆盖了景区的自然环境、设施设备、管理制度及人员操作等多个方面,旨在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二、排查范围与方法

排查范围:包括景区内的所有区域,如景点、游乐设施、餐饮住宿设施、道路交通等。

排查方法:采取实地观察、访谈调查、数据分析等多种方式进行综合排查。

三、排查结果

1、自然环境方面:

部分景点存在山体滑坡、落石等自然灾害隐患,需加强监测和预警。

水域景点存在溺水风险,需增设警示标识和救生设备。

2、设施设备方面:

部分游乐设施存在老化、损坏现象,需及时维修或更换。

景区内的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存在破损、塌陷等安全隐患,需及时修复。

餐饮住宿设施存在卫生不达标、消防设施不完善等问题,需加强管理和整改。

3、管理制度方面:

景区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需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

景区内部分员工安全意识淡薄,需加强安全培训和意识教育。

4、人员操作方面:

部分游乐设施操作人员操作不规范,需加强培训和监督。

景区内部分游客存在违规行为,如攀爬禁止区域、乱丢垃圾等,需加强管理和引导。

四、整改措施

1、自然环境方面:

加强自然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提高预警能力。

在水域景点增设警示标识和救生设备,加强游客安全教育。

2、设施设备方面:

对老化、损坏的游乐设施进行及时维修或更换,确保设施安全。

对景区内的`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和修复,确保基础设施完好。

加强餐饮住宿设施的卫生管理和消防设施建设,确保游客用餐住宿安全。

3、管理制度方面:

建立健全景区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明确各级管理人员职责。

加强员工安全培训和意识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4、人员操作方面:

加强游乐设施操作人员的培训和监督,确保操作规范。

加强景区内游客的管理和引导,规范游客行为。

五、结论

本次安全隐患排查发现了一些潜在的安全隐患,但通过及时整改和加强管理,可以确保游客在xx旅游景区内的安全。同时,景区管理部门应持续加强安全管理和监督,提高服务质量,为游客提供一个安全、舒适、愉快的旅游环境。

旅游景区安全隐患排查报告 篇3

为全面加强旅游区安全监督管理,防范旅游安全事故发生,严格按照《山东省旅游局关于组织开展全省旅游安全大检查的通知》要求,保障游客的人身、财物安全,促进黄河口生态旅游业健康发展,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旅游安全事故,根据相关旅游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结合我站生态旅游的具体情况,现自查如下:

一、旅游安全基本情况

(1)根据旅游区管委会对旅游安全的相关规定,制定和实施旅游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安全防范措施,配备各种安全防护设施,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游客生命财产安全。

(2)制定游览、游乐规则和游客须知,引导游客活动;设置旅游安全标志,提醒游客注意安全。

(3)对全体职工进行旅游安全培训,特别是火警预演培训、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使职工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提高安全防护技能,熟练掌握有关紧急处理措施。

(4)加强旅游安全检查,在旅游高峰来临之前,对售票亭、电瓶车进行全面检修,确保各种机械设备、车辆正常运转。

(5)遇恶劣天气或设备、设施机械故障时,须有应急应变措施,并对外公告,及时告知游客,防止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6)旅游安全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应立即拨打应急救援电话和报告本单位负责人,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旅游区存在的安全问题

(1)由于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完善,相关安全设施不配套,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2)安全警示牌、护栏数量有限,特别是黄河岸边,在黄河汛期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3)个别同志安全意识淡薄,存在侥幸心理,对突发事故的思想准备不足。

(4)旅游区驯养鸟类的不断增多,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工作有待加强,特别是鸟类禽流感防疫的基本知识、方式方法、应对措施还需进一步加强学习培训。

三、加强旅游安全工作的相关措施

(一)成立旅游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依照旅游安全工作制度,对旅游安全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和严格检查,发现事故隐患,要及时处理。

(二)定期召开旅游安全管理工作会议,分析、部署旅游安全工作,对会议确定的重大安全事项形成纪要。确定的各项措施必须严格实施和进行检查,认真抓好落实,并及时将旅游安全监督管理实施情况上报旅游区管委会。

(三)在旅游旺季和“五一”、“十一”假日旅游高峰期开始前,对安全状况,特别是容易发生旅游安全事故的设施、设备、场所、应急措施及应急准备等事项工作进行严格的督促检查,及时排查隐患,防止旅游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建立旅游安全预防长效机制,按照管委会旅游安全的相关规定,结合我站实际,建立旅游安全管理长效防范机制,使各项旅游安全工作管理走上深化、细化、具体化的轨道。要充分认识到安全是旅游业的基本要求,只有建立防治结合的旅游安全长效机制,才能不断增强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黄河口生态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

旅游景区安全隐患排查报告 篇4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20xx年防汛工作会议精神,县水务局为确保县域内的各类水利工程防汛安全,由局领导带队分为四个检查组对全县水利工程进行了安全检查。20xx年7月17日上午,由县水务局主要领导带领相关人员到风景管理区检查蓄水工程防汛安全。检查中,发现蓄水工程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现将检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检查情况

(一)湖蓄水工程:建于1975年,大坝为均质土坝,蓄水量约12万方。检查中发现:大坝前、后坡竹木丛生,涵卧管年久失修,漏水严重,无溢洪道和放空设施。目前该蓄水工程为高水位运行,影响下游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海中海蓄水工程:该蓄水工程坝型为石拱坝。检查中发现:大坝右坝肩渗漏;放水闸阀锈蚀严重,无法正常开启;溢洪段被人为使用浆砌石封堵抬高蓄水位,存在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

(三)七彩飞瀑蓄水工程:该工程为浆砌条石拦水坝。检查中发现:该拦水坝被人为擅自加高0.6米抬高蓄水位,影响上游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照映潭蓄水工程:该蓄水工程建于2007年,为浆砌条石拦水坝。检查中发现:该工程属于“三无”工程(无行洪论证方案、无设计资料、无专业施工单位),且坝后有群众居住。据调查了解,每遇洪期坝后群众、耕地均受洪水威胁。

二、整改措施建议

由于以上四座蓄水工程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为排除隐患,确保安全,现将相关整改措施建议如下:

(一)湖蓄水工程:

1、立即采取措施降低蓄水位;

2、委托具备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大坝安全鉴定;

3、委托有资质设计单位进行除险加固方案设计;

4、立即编制防汛预案。

(二)海中海蓄水工程:

1、对大坝右坝肩渗漏部位进行观察;

2、立即更换放空闸阀;

3、立即拆除溢洪段砌体降低蓄水位;

4、立即编制防汛预案。

(三)七彩飞瀑蓄水工程:

1、立即降低蓄水位;

2、拆除擅自加高部位砌体;

3、立即编制防汛预案。

(四)照映潭蓄水工程:

1、立即降低蓄水位;

2、委托具备资质的单位进行行洪论证、大坝安全鉴定;

3、立即疏通下游河道堵塞物;

4、立即编制防汛预案。

因上述四个蓄水工程属于风景区管理范围,根据“谁建设、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建议由风景区管理局负责对景区范围内的蓄水工程进行全面排查和整改,确保游人和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旅游景区安全隐患排查报告 篇5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居民的收入稳步提高,旅游业的发展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然而由于在旅游景区的消防工作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火灾发生的频率逐渐增高,火灾的经济损失不断加剧。近几年,旅游景区发生火灾的案例层出不穷,旅游景区的消防安全形势异常严峻。

一、县冰山、消防安全现状

(一)建筑耐火等级低。大多数旅游景区建筑为砖木结构建筑,建筑之间互相毗连,无防火分隔措施,整体建筑耐火等级偏低,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火灾蔓延,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各类致灾因素众多。景区内饭店、酒吧、民居客栈、副食品等各类营业性场所数量过多,空调、电炉、电水壶等大功率电器设备大量使用,用电负荷大,且大部分民居电线等线路均直接敷设在建筑的梁、柱上,无穿管等保护措施;景区内原住居民、餐饮、各类小吃众多,液化气灶、煤炉众多,加之外来游客来源复杂,吸烟、使用明火较为普遍,火源管理难以控制,稍有不慎极易引发火灾事故。

(三)消防器材设施缺少。虽然部分场所灭火器、应急照明灯、消防安全标志等基本的消防器材已有所配置,但仍然达不到基本的逃生、自救条件,对于大面积的'木结构建筑群无法起到应有的保护作用,同时对于安装简易报警、简易喷淋系统,形成整体功能防护等整治措施,也很难全面覆盖。

(四)业主消防意识淡薄。大部分业主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漠视消防安全,缺乏基本的防火灭火和逃生自救知识,日常消防安全检查、消防器材配备维护、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十户联防”等经常性工作无从落实,员工的消防安全知识缺乏、消防业务素质低下、消防自我约束管理意识淡薄。特别是酒吧、饭店内违章用火、用电、用气问题严重。

二、旅游景区消防安全整改对策

(一)对建筑构件进行防火性能处理。景区内耐火等级低于三级的建筑,均应在柱、梁、枋、檀、椽和楼板等主要木质构件的表面涂刷防火涂料,以降低木材表面燃烧性能,阻滞火灾迅速蔓延。对扩建、改建、维修的建筑,尽量用非燃烧材料或难燃材料,确保耐火等级达到三级以上。

(二)加强消防设施、消防器材的配备。在有消防供水管道的道路和建筑,参照有关规定设置市政消火栓和室内消火栓,在消防供水管道不能到达或无法设室内消火栓的建筑内设置消防软管卷盘和轻便消防水龙。同时,应按国家《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的要求配备灭火器。

(三)加强重点场所消防安全管理。饭店、酒吧、民居客栈等场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认真落实每日防火巡查和定期消防安全检查工作,保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的畅道,加强对消防设施器材、应急照明以及安全疏散指示标志等维修保养,加强对电器设备的安全管理,结合“三老”整治所有室内线路均应穿管敷设,避免设备超负荷运行,严格杜绝火灾事故发生。同时,定期组织对员工进行消防安全培训,掌握基本的防火灭火常识,确保做到“三懂三会”。

(四)在建筑内新安装的电气线路和电气设备,应严格执行电气安装规程。电气线路应采用铜心绝缘线套金属管敷设,不得将电线直接敷设在可燃的构件上;在参观建筑内禁止使用碘钨灯等大功率照明灯具和电炉、电水壶等电加热器,所用照明灯具不准靠近可燃物。

(五)严格落实防火安全审批程序和防范措施:指定为宗教活动场所的古建筑,如要点灯、烧纸、焚香时,必须在配有消防设施、设备的指定地点,并派专人看管或采取值班巡查等措施;风景区举办大型活动的安全工作必须遵循"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主办单位承担第一责任,审批单位承担监管责任。举办活动的主办单位必须制定相应的安全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大型活动前,必须报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同时报当地公安、消防部门审查批准后方准进行。

(六)加强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景区应制订周密的消防宣传教育计划,进一步加强消防宣传力度,继续发挥景区内“消防宣传一条街”、“消防宣传弄”、旅游门票消防公益宣传文字、旅游公司停车场大型广告牌等宣传阵地优势,加强对景区居民和游客的消防知识宣传教育,切实提高全民的防火意识。

旅游景区安全隐患排查报告 篇6

在县消防大队的指导下,一年来我委大力推进各项消防安全工作,旅游市场安全得到有力保障。现将一年来旅游行业火灾隐患排查整治情况小结如下:

一、健全组织,强化责任到位。

一是及时部署。为了落实旅游行业消防安全各项工作责任、措施,提高旅游安全防范意识,我委召开了年度和季度安全会议、节前安全会议、大检查工作会议等工作会议,根据不同阶段消防安全工作重点做到超前分析、超前研究、超前防范、以防为主,部署好各项安全责任措施,理清委内各局(室、大队)安全监管责任。二是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先后向县内18家旅行社、6家星级酒店、6家景区公司下发了20xx年度旅游安全生产(消防)目标责任书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自查自改承诺书》,督促企业根据当前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修订企业安全生产制度、预案。三是落实安全值班制度。切实做好“元旦”、“春节”、“清明”、“五一”、“端午”、“国庆”等节假日值班工作,要求领导带班,值班人员24小时坚守岗位,确保发生事故能够立即响应。

二、强化督查,排查安全隐患。

编制印发了《20xx年度旅游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工作计划》,采取专项检查和不定期检查的形式,按照随机和重点督促结合要求,联合行业管理、旅游质监、旅游执法三只队伍,每周三、五组织4人巡查小组对旅游企业开展定期检查,并不定期与市场监管、消防、公安等部门对旅游企业开展联合检查。共检查企业182个次,发现并督促整改隐患74个。一是年初开展了今冬明春消防安全工作检查,积极部署20xx—2019年今冬明春火灾防控工作,制定下发《关于做好岁末年初旅游行业安全及今冬明春火灾防控工作的通知》。二是按季度开展电气火灾隐患排查,针对星级宾馆、景区进行消防安全专项检查。重点检查了景区配电箱、电路,尤其对景区内购物场所进行了治理,对裸露线路进行更换、穿管处理。三是开展节前安全检查。联合消防大队、市场监督管理局、交通等部门开展了春节假日、五一节前、国庆节前旅游安全联合检查。四是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组织企业开展安全隐患自查自纠,并签订自查自改承诺书25份,严格按照4个100%要求,对表全面检查旅游企业安全隐患,督促整改情况落实情况。五是开展景区环境专题整治,联合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消防大队、物价局等部门对景区开展联合检查,全面排查景区消防安全隐患。六是开展夏季消防安全整治。6—10月开展了夏季火灾防控工作,对全县星级饭店、景区、旅行社开展检查,排查整改火灾隐患16条。

三、加强宣传,提高安全意识。

为使消防安全宣传深入人心,力求达到效果,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阵地,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宣传。一是结合召开会议进行宣传。在春节、“五一”、“十一”、两节两会期间,召开安全工作会议,要求各企业、工作人员严格落实安全制度,严格做好消防安全工作;二是下发、转发文件进行宣传。旅委会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对各局(室)、各旅游企业下发并转发了上级安全工作文件,以文件形式传达安全信息及精神。三是深入开展“旅游安全生产月”活动,参与县安全生产日活动,发放旅游安全宣传折页,宣传旅游消防安全须知。组织企业开展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警示教育,开展了企业家谈主体责任、安全责任落实培训、青年安全生产培训等一系列活动。四是悬挂安全生产横幅、张贴宣传画、安全提示。在各景区及通往景区道路旁悬挂安全生产宣传横幅,加强景区内游览安全提示,并合理规划、增设景区内安全提示信息牌,确保游览安全。五是组织开展消防安全演练。先后组织上清溪景区、金湖景区、泰宁大饭店、九龙潭景区等企业开展了消防、水上救援系列演练。11月9日泰宁旅游集团各景区联合开展了“119消防宣传月”应急演练活动。六是对新入职导游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普及安全知识,提升导游消防意识,时时提醒游客注意消防安全。七是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各景区和宾馆饭店均按照要求更新了消防灭火设备、监控设备,泰宁旅游集团公司所属景区20xx年度共投入679万余元用于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消防救援设备维护更新、员工队伍建设等方面。

一年来,通过加强部署,落实责任,深化措施,严格监管,在相关部门的'通力协助下,通过联合执法、集中整治,旅游行业消防工作取得显著成果。但依然存在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部分企业安全意识不强,重发展轻安全的现象仍然存在;部分私营企业安全主体责任意识不强。

下一步,我委将继续加强行业消防安全建设,不断促进旅游业的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突出重点,强化安全督促检查,及时消除各类事故隐患,构建安全生产长效监管机制,确保安全生产无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