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高考的心得体会

2025/08/04心得体会

文学网整理的高考的心得体会(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高考的心得体会 篇1

学习语文这门学科多多少少要有点天赋和兴趣的,因为有了兴趣,才会自觉自愿地阅读和积累。但进入高三,已经没有多余的时间来建设这些“基础工程”了。面对高考150分,对于语文的答题思路和技巧的掌握是十分必要的。

对于现代文,考卷中的文章篇幅一般都较长,如果有时间有能力的话,从头到尾看一遍是必要的,并且在阅读的过程中划出关键的词句,有助于我们了解文章的主题、结构以及猜想出题老师的思路。如今现代文的考题除了主观题外,对文章的剖析其答案一般都在原文当中能够找到,所以只要仔细寻找适当归纳,拿分并不难。但如果时间能力有限,自己无法看完文章的话,仔细阅读首尾段以及每一段的开头与末尾一句是最基本的,然后再读题目,顺着题目的思路看文章。不过这样的效果没有前者好,所以尽量在平时的训练中练习阅读速度,一般是15分钟完成一篇练习。

今年的语文考题中古文的分值有所增加。而古文恰恰是我认为高三一年最值得我们花时间花功夫的部分。诗歌的基本常识和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必须认真地整理,并通过一定量的练习熟记一些常考的知识点,如一词多义、基本句式、通假字等。相信这些内容在高三老师会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练习。诗词背诵在今年的语文考试中也增加了,建议先把初中到高中语文书上所有要求背诵的篇目,尤其是其中的名言名句名段熟背熟默,然后再挑一些经典篇目进行有选择的背诵。背诵诗词名篇不仅是应付默写的那几分,这对于诗词鉴赏以及作文都是有巨大帮助的。

每一年对考生在作文上的要求都略微不同,今年练了散文,明年就考议论文,今年练了议论文,明年又要考你记叙文的.功底。况且近几年作文题目越来越抽象,变化也寻不到规律,所以猜题目的方法极不可取,最好的方法是以不变应万变。批卷老师既然无法认认真真一字一句地读考生的文章,那么还不如写一篇好的“应试作文”:通常题目起得让人眼前一亮,开头华美结尾深刻,观点前两段内醒目地提出,中间每一段的开头句之间有并列或是层进的关系,让批卷老师一目了然,凸现出文章的结构。内容方面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并有些技巧地联系引用古今中外天南地北的诗词和事例,这样的文章只要不偏题,主题明朗,应该不会得低分。当然这只是我高三一年在老师的点拨下得出的个人经验,仅供参考。

其实,大多数考生在语文复习方面花的功夫相对其他几门是较少的,那么怎样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最好的效果,建议针对语文考卷,在基础扎实的前提下作技巧上的训练。当然,能够遇到好的老师进行有效的指导是再好不过的了,我很庆幸在高三一年遇到几位对我帮助极大的语文老师。相信如果这样有计划有目的地复习语文,一定也能像我一样在语文高考中拿到高分!

高考的心得体会 篇2

未曾想过这三年的高中学习,随着高考结束,在此时此刻彻底的落下帷幕,我一直都希望在这样的环境下面会遇到的问题,高考的结束之后我我是非常感慨的,我也一直都对自己很有信心,我认为有很多事情可以逐渐的去提高,让自己一点点去积累这方面的知识,随着高考的结束,我想我也会有一些自己的想法,我认为自己的有很多方面都是可以做的更好,这让我感觉非常的有意义,我也有一些感想。

步入考场的`时候我是非常的紧张,现在我也是能够清楚的体会到这一点,我希望能够做好这些事情,能够考的一个好成绩,但是随着高考的结束,我更加是能够清楚的感受到这些,我希望在这个好的环境下面所经历的一切,这对我的帮助很大,此时此刻我是非常轻松的, 长期积累的一些压力甚至让我感觉自己是喘不过气的,这段时间我确实深刻的体会到了这一点,我一直都在好好的复习,这对我来讲有很大的帮助,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我经常都会考虑到很多,在这些事情上面这是非常难得的,我想要让自己一点点进步就必须要去提高,现在虽然卸下了千斤重担,但是我一直都没有觉得自己是做不好的,没有什么的太多的心理负担,这种感觉是非常的好。

随着高考的结束,我也会想了过去的很多事情,有很多真的是让我印象深刻,这段时间让我非常的有成就感,考试结束也是让我有非常多的想法,高中这一阶段的学习结束,有些事情我心里是非常的清楚的,当我回想过去的点点滴滴,确实是让感慨很多,有些事情是没有办法尝试的,这让我感觉无比的深刻,在这一点上面我对自己很是有信心,在这个过程当中我非常坚定态度,有些事情是没有办法去估量的,过去确实是有很多的压力,但是我也是过得非常的充实,我在学习当中也非常看中对自身能力的提高,在考试结束之后真的是无比的有感慨,我所做的一些事情都是在为自己各个方卖弄考虑,现在我也想把这些事情做好,只想好好的调整心态,然后等待考试成绩,这让我无比的坚定自己的态度,我也会继续去落实好相关的准备,不管是能不能考上大学我都会努力的去提高自己,对自己要求严格一点,这非常的关键,感激高中三年,怀念这段青春。

高考的心得体会 篇3

高三这一年是痛楚与欢乐交错的,繁忙而又充实的一年。每当我们走过高三这一艰险的“独木桥”后,回首忘去有人是遗憾的,而有人确切欣慰而怀念的,由于那里充满了我们辛苦的汗水。因此如何好好掌控高三这段重要时光是通向高考成功的捷径。

第一说语文。语文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可以说我们每天每时,每分每秒都在接触语文,所以若想真正提高语文水平主要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学习和积存。在有了必要的积存之后,应试就变得尤为重要。高三一学年,乃至最后一个学期,对学习应试都具有很大意义,掌控得好,可以大幅提高语文成绩。因此,随着老师的步伐走很重要,不要掉队另起炉灶。(对其他科也一样)由于老师多年把关高三,对如何复习有较多的体会。另外,复习要细致,不要留死角,如果留有死角对高考时的心态影响很大。应把重心多放在基础上,注意平时的积存,最好准备一个小本记录平时易错的字音、字形以便平时查看与复习。还有便是每次答大浏览时都要注意总结答题技能,由于高考时大浏览是区分档次的地方,应多加重视。

其次是数学。数学的学习从宏观上看设计一个学习时间安排的问题。个人觉得,到家休息片刻后学习数学是最佳时段,由于数学需要头脑的苏醒与兴奋,若是在疲惫的状态下学习数学不但没有进步,反而会增加对数学的反感。确切,数学也是较为枯燥的,很多题只是“换汤不换药”,但这更要重视,唯有一次一次反复训练,才能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加以巩固,所以不要厌烦做数学题,不要觉得看一眼会了就走马观花的过去,还是应动笔做一下也许成心想不到的收获。数学答题思路于模版固然重要,但也要灵活多变,特别是理科生,不要一个劲向下钻,有时换个思路会事半功倍。

然后是英语。英语这个学科有一个特点,就是知识点特别多,很分散,很难把它整理成一个系统的东西,而且他需要记的`东西特别多。可能有同学会有这样的体会,就是做错的题目常常第二次还会出错,这是由于毛病信息先入为主造成的。克服这类毛病的方法就是高度关注错题的整理和体会的总结。具体操作方法就是先把题目抄下来,然后把毛病的答案和正确的答案同时写上。最好能够向老师请教,请他帮你分析毛病的原因是什么,正确的解题思路应当是什么,然后用不同色彩的笔把他表示出来。临考前把错题本拿出来翻看一下,以考试时犯同样的毛病。

理综是个既容易获得高分,又不易去的高分的综合科目。容易获得高分是由于只要基本功扎实,时间分配公道,高分是轻而易举的。而做到这两点需要平时很大的努力才能实现,因此他又不易拿高分。下面说说具体的学习方法:

1、扎实基础,在基础上升华:许多同学总是爱看些困难,其实大可不必,高考是面对全市考生的一次提拔考试,题目会有层次性,而基础是占大多数的,因此,决胜理综的关键其实在于基础而不在于困难。因此,对一些学习较为吃力的同学来说,基础是重中之重,必须拿下。而对于一些学有余力,基础较为坚固的同学来说多做一些困难也未为不可,由于所谓的困难就是比较灵活的基础题,多做这些题可以巩固你的基础,同时开阔你的思路。

2、回来课本:千万不要小瞧课本,特别是化学与生物两科,所有的高考题都是环绕课本出的。最最突出的应当是生物,不要放过课本中的任何一个细节,包括书下注释,只要把书看书看的烂熟于心,在高考时会给自己建立很大的自信。

3、兼顾计划,做到利益最大化:时间分配对于高考理综是至关重要的技能,在平时学校考试练习时一定要渐渐找到自己的答题节奏,高考时一定要依照这种节奏去答,切忌改变习惯。

4、心态决定一切:高考时要保持百分之一百二十的专心,不能分心,因此心态一定要稳固,要做到不慌不忙。而这种心态也需要平时知识与临场突发状态处理的训练。

高考的心得体会 篇4

高考是一座桥,是一扇门,桥的下面是无底深渊,门的后面是无限光明。每一位考生无论有怎样的打算,都要尽全力应对好眼前的高考。我的高考感言是,真正的成功,从高考开始。

要想高考顺利,首先平时的功夫是必须要做到家的,没有扎实的知识积累,一切就无从谈起。高考时需要镇定,不需要超水平发挥,只要将自己的真实水准发挥出来就能够。有些考生会有粗心的习惯,明明会做的题目因为紧张或者大意,写错了答案。有些考生眼高手低,平时不愿意多加练习,只觉得所有知识都懂了,高考的时候应对熟悉的题目,会觉得这道题我肯定见过,肯定会做,可就是记不起就应怎样做。

高考是一次实实在在的考验,考验的是考生多方面的素质,比如耐心、细心,这些品质也是以后踏足工作岗位的时候务必具有的,做任何事,无论是高考,还是以后大学的各种锤炼,以及毕业后的'工作开展,都需要这些品质,扎扎实实,不能允许自己犯任何的错。

高考的桥很狭窄,挤在一齐的人很多,稍不留意,就会被挤下深渊,不说万劫不复,至少是锥心的痛,要想站稳脚跟,就就应做好细节,将自己打造的尽可能完美,高考时任何失误不要有,任何犹豫不要有,做好自己,相信自己,只有这样,才可能在高考中真正发挥出自己的潜力。

我的高考感言是,光明就在前面,就等你推开眼前的这扇门。拿出你所有的力量,给自己博一个光明的未来。高考感言中最重要的是,不管怎样,这段旅程要给自己一个无悔的交代。

高考的心得体会 篇5

20xx年7月5日,我非常荣幸的参加了高中英语新教材的线上培训。此次培训围绕语篇教学和读后续写展开,特邀浙江省叶咏梅特级教师和福建省黄远振教授给我们进行授课,专家们还对老师们感到困惑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解答,给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提供了很多实用而又有效的建议,为我们以后的教学提供了很多帮助。

首先,叶老师从语篇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学业水平四个方面解读课标要求,接着从考纲的'评分要求这一角度介绍衔接理论在文本解读和教学设计中的应用价值。紧接着,叶老师用具体文本进行分析,深化了我们对教学要求的理解。随后,叶老师简要阐述了衔接理论。衔接是指语篇中语言成分之间的语义联系。衔接理论包括对衔接手段和衔接功能的解释。衔接手段表现为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衔接功能表现为连贯内容和构筑语篇。在外语教学中,衔接理论有助于分析语篇的构成方式及语篇与语境的关系,同时还有助于帮助学生根据衔接纽带在语篇中形成的网络来了解语篇发展的脉络。

在分析了高中英语教学要求、介绍了英语衔接理论之后,叶老师引出了本次讲座最为关键的部分——衔接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她强调:“将衔接理论融入到文本当中,一方面可以降低阅读难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另一个方面可以让学生理解衔接手段在文本中的作用。”她以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一文为例,从阅读对象、写作思路、内容结构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让我们对衔接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叶老师还就如何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衔接类问题、如何引导并启发学生解答此类问题分享了自己的见解,传授了宝贵经验。

目前,篇章连贯这一概念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我们高中英语教师而言,如何将衔接理论应用到教学中是一个重要课题,值得我们认真思索。本次讲座理论介绍清晰易懂,案例分析环环相扣,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让我们体会到了教学名师严谨的治学风范。

下午,黄远振教授做了题为《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读思言路径》的讲座。黄教授从“读后续写的研究背景;读后续写的研究现状;读后续写的课例研究;读后续写的实施”四个方面阐释怎样从“读思言”角度进行读后续写教学。他提出了读后续写教学三原则:渐进原则、下水原则、导学原则。黄教授指出,读写需要着重三个点:结点、原文重点和续写要点。而且通过题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了这三个点的意义。此次讲座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的可操作性。同样让我们一线教师受益匪浅,明晰了读后续写的教学方向,对今后的精准教学,提高课堂效益起到了积极作用。

高考的心得体会 篇6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吧,高考志愿的填报。那时候的我们,都是两眼一码黑,迷茫中带着希望。

如今,又到了填报志愿的时间。家里有亲戚朋友高考的,想必正在四处打听什么学校好,什么专业强;还有人念念不忘的一定要上一本或者考得不好,准备复读。其实,我想说得是,高考对于人生是很重要,但是一定不是最重要。所谓好的学校是有的,但是好的学校同样有不好的专业;所谓好的专业也是有的,但是谁又能保证毕业时他还是一个好的专业呢!

因此,在自己分数有限的条件下,选择一个自己适合的学校和专业就非常重要了。算是工作了这么久吧,也见过这么多人找工作,毕竟这个社会上,和专业完全对口工作的人,基本上都是专业性特别强的人,比如说医生什么的。大多数的人,都做着和本专业有关或者无关的工作。因此,没有必要考虑什么专业好,这时候,挑一个自己喜欢的,当然也要适当的考虑一下它的前景。如果是现在去上那种确定非常不好的专业,选报还是要慎重。不过也不是没有例外,比如我上学时的英语和小语种,如今的小语种就已经很火了。每个专业都有特别优秀的人才出现,我自认不能和他们比,相比与水平相当的人民群众,平常人总比杰出的多。

毕业后找工作才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去做什么,做怎样的工作,这都非常重要。与其现在就专业来考虑以后的工作,还不如到大学后,充分去了解自己的专业能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再做决定。其实我觉得报考的'时候都非常迷茫,这个专业以后能做什么,能学会什么,都是一个猜测和推测。所以,名字好的,看起来很有前途的就容易被挑选上。因此,到学校后再重新了解自己的专业,是非常重要的。

当然,我也不否认一个好的学校和专业能提高就业几率,但是,我觉得在社会上,最重要的,还是你怎么去看待你的工作这件事情。我相信,认真努力一定会有回报。只是感于当初填报志愿的迷茫,特写下此篇,纪念那段逝去的岁月。另希望所有的高考生都能心想事成。

高考的心得体会 篇7

对于语文应试,我很荣幸在这里分享我的经验。

倘若这几年省教育厅没有换厅长,第一题应保持为语音题。对于这一类题,你是完全可以临时抱佛脚的,但如果要像柳下惠那样抱得有风度,恐怕平时要注重归纳"形似音谬"的字诸如"俊"和"悛",多音字诸如"氛围"和"气氛",另外你要注意一些冷僻的字诸如"饕餮",倘若不查字典,天知道它读什么,所以我们也要利用好工具,你大可以茶前饭后捧一本新华字典观摩。

对于成语运用,切忌望文生义,因为往往你认为正确的便是错误的,鉴于此,你又排除了一个错误答案。

对于语病题,这是一种大部分靠语感的题目,所以要多阅读,但也要知道一些搭配,如"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便是错误的。

对于连贯题,以前的语文老师曾告诫我们要先看选项首末两句,数多者择之,再在中间套上几句看是否通顺。这招屡试不爽,但也要因题而异。对于文言文,现在的`语文老师说只要通读《鸿门宴》,你便拿下了文言文的80%,我不以然,也从未尝试过,因为那几本书早已不见了踪影。但我通读过文言文版的《红楼梦》、《水浒传》等,自认为对自己解题帮了不少。其实图书馆陈列着的文言附带白话文的书籍,只等着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对于诗歌类,我认为你首先应归纳好表达方式、修辞手法、思想感情等得答题模式,在应试时充分理解内涵即可。当然背诵你要凶狠地全部拿下。

对于阅读,我向来认为只要会认字,便会写阅读。只要你了解答题范围,便可筛选并摘抄下答案了。你可以不写阅读,但不要忘了阅读。对于语言运用题,你便要发挥文采优势了。你大可充斥一些华丽的词藻以显自己是如何运用好自己的语言,而这些词藻可以来自一些歌曲。

高考的心得体会 篇8

近期,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表示,教育部正在研究“异地高考”问题,因为涉及的人比较多,所以该问题比较复杂,北京、上海都在研究办法,教育部则主要和接收这些学生比较多的地方逐步共同推进“异地高考”。

对“于异地高考”这一政策的提出,引出了很多不同的观点,但大部分还是以赞成为主流,只有少数人表示有意见。

对此,我绝对赞同“异地高考”这一政策的实施。20xx年教育部与公安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做好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生报名资格审查工作的通知》。为了治理当时颇为严重的“高考移民”问题,该份文件确立了高考“学籍、户籍”双认定原则,即高考报名以考生户籍为主,并要求其在本地区高中就读一定学习年限。高考的户籍限制,已造成许多外来子弟面临有钱却无书可读的'困境。

对于刚刚经历过高考的我,感触更加深刻。去年,我班有一同学,他跟随父母出外打工,就读于当地的高中,成绩特别优异,但却在临近高考的前一个月,被学校劝退回自己家乡读书参加高考。而如今全国各地教育资源,教育信息各式各样,即使要回家乡参加高考,谈何容易啊?最后,那同学只能无奈的选择退学,出外打工。这种例子绝对是多不胜数。

我们应该想想,农民工常年在外打拼,不也是为了这城市的发展,他们正用自己的辛勤劳动为所在地谋求利益,难道就可以这样对他们的子女吗?据全国人大代表朱雪芹说:“作为一名农民工代表、作为一名母亲,我正在为孩子的教育问题发愁。子女的教育是外来务工人员最关心的事情之一。许多不得不回老家读高中的孩子,由于长时期与父母分离,只能委托家里老人照顾甚至无人看管,这些孩子容易滋生心理问题甚至误入歧途。如果能推行流动人口子女“异地高考”,并打破户籍限制,那真是好消息。”这确实是个严重的问题。如果“异地高考”政策的实施,确实能为许多外来工提供便利。

但从另一角度考虑,外来子弟在当地读书,势必会争夺当地学生的利益,给他们增加压力。况且如今中国的教育设施,教育资源有限,即使想实施,也可能有点力不从心。对于解决这问题,政府的能力也是相当有限的。

但我认为,“异地高考”政策是一个很得民心的举措,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凡事都要看主流,与它的正面效应相比,负面效应只能算是支流。因此产生的问题不必多虑。况且对于这些问题也不是短时间能解决的,但外来子弟的就读问题却是一刻也不能缓的。因此,我还是较希望这政策能得到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