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摆渡人读后感

2025/08/04读后感

文学网整理的摆渡人读后感(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摆渡人读后感 篇1

假如我们的内心有一片荒原,那心灵的摆渡人,是亲人,是朋友,没有他们的陪伴,或许我们很难完成这趟旅程,可是,也正因为有他们,内心的荒原,才会开花。——题记

迪伦的荒原,是她的心像投射,天气随她的心境而变,地形随她的性情而成。崔斯坦温馨的话语,点燃她心中的期望,即使有恶魔的进攻,可是有他在,迪伦也能绽开笑脸……就像我们内心的荒原,有恶魔,有坎坷,有磨难,但也是拥有朋友的陪伴,我们才能击免受恶魔的伤害,才能完成一趟又一趟的旅程,如果摆渡人真的存在,也是因为我们需要他。

也许人仅有在颠倒流离之后,才能重新印证时间在内心留下的痕迹,当迪伦来到天堂,却要冒险回去寻找她的摆渡人,即使完成了这趟旅程。他们已经走进彼此的心灵,崔斯坦引领着另一个灵魂,相貌却依然坚持着,没有一丝改变。在时间的推移下,他们在对方内心留下的痕迹,是对生活的期望和未来的向往。

心灵中的摆渡人,种下为对方留下的花,蔓延到整个荒原的每个地方。从荒原到花海,只需要摆渡人的陪伴,我们心灵的摆渡人,会是谁呢?

迪伦的内心荒原,那座山丘上,坐着的那个男孩,叫崔斯坦,他是她的灵魂摆渡人——迪伦死了,她于一场火车事故中遇难。他对她说:“我用最适宜的相貌出此刻每个灵魂面前。再遇到下一个灵魂之前,我一向坚持着这样的相貌。”崔斯坦内心的痛,他本来的样貌,没人明白;他的存在,或许只是因为有灵魂的需要吧!可是,这个女孩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遇见了迪伦,崔斯坦第一次为他的`命运而黯然神伤,他的生活简直像一个监狱,永无止尽的轮回,看着那些自私的灵魂说谎,欺骗,浪费上天给它们的生命,而这是他梦寐以求有求之不得的,他一向以为引领灵魂去到另一个世界是他的工作,他只需要执行。迪伦曾对他说:我所感到的,并不是真的你,可是,不论你的外表是怎样,你心里的那个才是真的你,是你的灵魂……作为被保护人的同时,或许我们正在引领着生活中的朋友,亲人。在爱与被爱的同时,我们内心的的荒原,在冒起点点小花,或许它们微不足道,可是,也能点缀这片荒原,也许迪伦也是一个摆渡人,在悄无声息中,她已经进入崔斯坦的内心,为他种下了一株花。

如果生命是一条河流,那谁是你生命的摆渡人?

摆渡人读后感 篇2

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一本书一个世界,有时候不得不佩服作家的想象力,人死后的灵魂依旧是一个实体,需要穿越自己创造的臆想空间,遇到一个摆渡人,到达荒原彼岸,在路上还可能遇到恶魔而魂飞魄散,

故事很简单,一个小女孩迪伦在经历车祸之后在生于死亡的路上遇到了摆渡人。他们一起穿过荒原,流浪人世间,做着彼此的救赎。毫无意外的,‘两人’产生了感情。迪伦不接受死的现实,在爱的呼唤下再次穿过荒原回到人间。故事没有多么精彩绝伦,作者只是想把他要表达的东西赋予这个故事之上。而我只是尽可能地去表达更多。

15岁的迪伦,在学校与家人的挫败中,辞别生活的难堪与厌烦,满怀期待的去见素未谋面的爸爸。但上天这个时候表示了它的强大,火车出了事故,迪伦死了。灵魂摆渡人崔斯坦找到了迪伦,摆渡人出现在故事里,书里的人物仅仅有迪伦和崔斯坦,这一段长达十几天的荒原之路上也只有他们两人相伴。书里说,每个人都有自己心像所投射出来的荒原,或风景清丽,或障烟重重,有悬崖峭壁的起伏,有深不可测的黑水。最最不忍放下书本的是,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所投射的荒原下,还隐藏着什么。哪怕是你心底里最深的期冀,你都不一定会明了,那到底是什么。

当每个人不清楚自我状况的时候,都是被引领的,甚至在不知道目的地是哪里的时候,都只能被动而无奈的接受被引领。所幸,迪伦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她要带着崔斯坦一起回到生界,她要和崔斯坦在一起!就像她告诉女巫那样,不管去哪里,荒原也好,生界也好,只要和崔斯坦在一起,那么就可以。而女巫的`话,也只有一句“你必须找到他”!原来,任何的魔法都起源于,我要!我一定要!我必须要!当迪伦用心念点亮柴火时,当迪伦眼中只有安全屋一个目标时,所有的恶魔都拉不走她。人所处的环境无论有多恶劣,有多绝望,都不会是被环境所迫,而最终,不放弃自己的终将只有自己!只有自己彻底放弃了,自己也会被拖下地狱!迪伦告诉我们,眼中没有妥协,就不会被心魔所吞噬。那么精疲力竭,那么撕心裂肺,那么无力反抗的时候??信念给了我们力量,难以逾越的荒原,她走了过来,竟然还又返还回去!!!

人生一世就好比一场旅途。而在这次旅途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中荒原。而在荒原的挣扎中,我们对待荒原的态度就是我们心境的映射。若有幸,我们还会遇到摆渡者,帮助我们更好地穿越荒原,到达一个时间段的安全屋。若运气不足,可能只能独自一人穿越,但无论是否有摆渡者,只要我们自身能够以乐观的态度去面对一切,那也可以找到安全屋。因为,能够一直陪伴自己的摆渡者是,内心强大的自己,

初走荒原,崔斯坦是她的摆渡人,而再次返回时,已没有了摆渡人。

摆渡人读后感 篇3

据说,人死后灵魂要穿越很远的荒原才能到达自己的家园,而荒原上险象环生,更有成千上万的魔鬼阻拦灵魂的去路,如果你不小心落入它们的魔爪,你的灵魂便没有机会到达天国的家园,你就会死第二次,永远也不会见到你亲爱的人,然后变成魔鬼中的一份子继续残害去往天国的其他灵魂。摆渡人,正是护送灵魂到达家园的冥界守护者。

小说从15岁的女孩迪伦乘车去看望自己的父亲写起,列车在隧道发生了车祸,于是她的`灵魂出窍,游离到荒原,在那里遇到了她的摆渡人催斯坦,一个和她年龄相仿的男孩,在护送途中,崔斯坦寻机向迪伦说出了她已死的真相,并协助她穿过沼泽、翻过高山、划过湖泊,舍命抵挡魔鬼的一次次进攻,终于把迪伦送到灵魂的家园,患难中彼此产生了深切的爱恋,以至于迪伦希望催斯坦可以和她一起去往天国,而崔斯坦不属于那个世界,他是过不去的。

当迪伦发现她跨越过来的天国没有崔斯坦的时候,她为了爱,毅然打定主意回到荒原。回程,没有摆渡人的保护,旅途凶险异常,靠着对崔斯坦深深的爱支撑,迪伦不断战胜艰难险阻。

另一方面,崔斯坦离开迪伦后,开始了下一个亡灵的摆渡,他却奇怪,自己本该变身和名字,却没有发生改变,他深爱着迪伦,明知已不属于同一界,却难以从那段感情中自拔。

终于在途中他们再一次重逢,代价却是被崔斯坦摆渡的玛丽落入魔掌,万劫不复了。怀着愧疚迪伦和崔斯坦更加珍惜彼此,但是他们不能待在荒原,也不能同归天国,迪伦请求崔斯坦和她回到人间。而崔斯坦,他从未想过自己要离开荒原,仿佛命运这样安排他无休止的摆渡亡灵,当迪伦的爱和支持让他做出决定时,他竟然慢慢觉得开始有了“人”的一系列变化,他嘴里答应着迪伦,内心还是担心和迪伦有无法跨越的鸿沟,于是,在迪伦打算回到那列出事的列车上,回到自己身体里之前,崔斯坦紧紧拥抱深吻了她,象是诀别。

小说的结局是温暖的,当医护人员把重伤的迪伦救下来时,迪伦并不愿意回到现实中,她发疯似的想寻找崔斯坦,可她动不了,当她怀疑一切是个梦境时,牛仔裤兜里。崔斯坦送给她的花瓣还在,证实了曾经发生事情的真实性,她被医护人员抬出隧道时,在锈迹斑斑的铁轨上,坐着那个浅茶色头发、古蓝色眼睛的男孩,他们握着手笑了。

小说情节起伏跌宕,童话色彩让未知世界充满魔幻,引人入胜,最终告诉人们:爱是灵魂的最终归宿,让人成长的不是时间,而是磨砺。

小说中描写少男少女独处的场景非常值得一看,娇羞、隐忍、纯粹,原来西方文化并不是某些人传播那种性解放的。

《摆渡人》是英国著名实力作家—克莱儿。麦克福尔的著作,凭借此著作,她一举获得了五项世界文学大奖。

摆渡人读后感 篇4

好像现在的小说总要塑造几个问题少年出来。《麦田里的守望者》是这样,《偷影子的人》是这样,《摆渡人》也是这样。这个故事简单到不能再简单了,迪伦和崔斯坦两个角色让人永远不会有读《百年孤独》那样辨别人物的苦恼。巧的是,这两个角色都是问题角色。迪伦是一个不合群的单亲女孩,在学校受欺负,跟母亲没话说。崔斯坦是个不合格的摆渡人,明明应该做一个冷漠的护卫,却偏偏动了恻隐之心。可偏偏就是这么俩问题角色,居然成了一部所谓“教会你爱的小说”的主角。

可能关键就在于怎么理解“问题”两个字。所谓的问题,无非就是跟现在的社会秩序、社会规则有所矛盾罢了。这个世界没有那么包容,当你和多数人不一样,多数人投来的异样目光就将会是你最大的生活阻力。这种阻力,看看阿尔贝·加缪的《局外人》就知道了。迪伦和崔斯坦就是两个这么不一样的角色,因为不一样,所以他们具有了一种潜在的改变和打破现有秩序的力量。

要说这种力量,真是出人意料地强大。迪伦和崔斯坦不变则已,一变就瞄准的是这个世界上最雷打不动的规则——生与死。若说其他的社会规则还有变通的空间,谁都明白由生到死的.这个单向通道是绝对不容挑战的。可是你看迪伦和崔斯坦,不仅经历了从生到死,还从死回到了生,在这片生与死之间的荒原上来回穿梭,简直肆无忌惮。

但是我们喜欢这种肆无忌惮。每个人都会有成为少数人的时候,也都会有成为“问题角色”的时候,却不一定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变革动力和能力。所以我们羡慕迪伦和崔斯坦,羡慕他们为了爱情连生死都可以逆转。自己无法或者不敢去实现的场景,就交给小说完成。所以《摆渡人》写到了许多人心里,你在暗暗为迪伦和崔斯坦加油的同时,也在偷偷地给自己鼓劲。

这就明白了。许多人说《摆渡人》是部心灵治愈小说,其实治愈心灵的不是迪伦和崔斯坦的爱情,而是读者在故事中生起的情感共鸣。你能在他们奔跑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不知不觉中他们成了你梦想的寄托。看到他们成功扭转乾坤,你会觉得自己也仿佛扫除了阴霾,积聚了力量。你知道这只是一个故事,却仍然心潮澎湃地带着一丝丝希望,希望故事成真。这个故事不一定完美,也不一定经得起推敲,作者的文笔也不一定有多么经典,几百年后它也不一定能成为《巴黎圣母院》式的名著经典。《摆渡人》这样的书,定位不在于成为名著经典永流传,而在于给高速路上奔波往来的人提供一个休息、加油、补充能量的地方。愿你能在这个休息区获得迪伦和崔斯坦那样的勇气和力量吧,然后我们一起改变世界去。

摆渡人读后感 篇5

闲暇之余,走进书店,对书架上一本名为《摆渡人》的书有股莫名的眼缘,尤其封面上那段文字“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 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吸引了我,我毫不犹豫的将它从书架上取下,如获至宝,收人囊中。

《摆渡人》是一本心灵治愈系小说,它媲美于《追风筝的人》。静谧的湖水,一叶小舟飘行,头顶是滚滚的乌云,金色的阳光从乌云中射下,湖水被金色阳光映衬着,闪着温暖的光芒,而阳光的尽头是乌黑翻滚的水波,这就是这本书的封面。 这个封面似乎是一个人的心灵或者是主人公迪伦的灵魂深处,身处黑暗,却总有一片光明在牵引着她不断前行,这片光明便是她心底因爱而生的倔强信念。

小说中讲述的是一个叫迪伦的女孩,与母亲住在一起,但母女俩却总是无话可说,同学捉弄她,唯一的朋友也离她远去,这所有命运带给她的遭遇,让迪伦无比痛苦。他想念她的父亲,他决定大胆的去看他的父亲,然而在去路上,火车发生了严重的事故,当她在一阵突如其来的晕眩中逃出火车时,却发现自己是这辆火车上唯一的幸存者。而自己面前的是,竟是一片荒原。一个男孩在不远的山坡上蹲着,男孩将迪伦带离了现场,越来越远,但没有遇见除他两之外的任何人,迪伦意识到,碰见男孩绝不是偶然,男孩似乎是故意在那里等着她的出现。他是她灵魂的摆渡人,从他们相遇的.那刻起,她和他的命运都发生了改变,他们都是彼此灵魂的救赎者,或者都因为彼此而自己救赎了自己,就像书中所说: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

心绪到现在还悸动不定,好像自己和书中的迪伦、崔斯坦一起穿越每一座山,一起被恶魔追杀,一起到达每一座安全小屋,中途慢慢了解彼此的心意,迪伦勇敢的表白,彼此的坦诚,快到达边界时,决定在一起,却因现实而不得分开,本以为故事在这里就遗憾的戛然而止了,却不曾想到勇敢的迪伦因为爱,重新踏上恐怖之及的返回之路,寻找崔斯坦。每当迪伦到达一个小屋,我心里都默默的劝阻迪伦就在这个安全屋等待崔斯坦吧,前面太危险了,崔斯坦肯定会过来的,可是迪伦每次都无畏的往下一个安全屋赶,去找寻崔斯坦,这让我既害怕又特别期望崔斯坦赶紧出现,激动的是迪伦和崔斯坦终于相遇了,也一起跨越了所有的障碍,返回人间,在一起。当看到最后,“原来你在这里”“我在这里”时的那种感动与幸福,那种好像经历了所有的幸与不幸,我们依然双手紧握,不曾松开,还好,你一直都在我目所能及之处,这已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