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公开课心得体会
文学网整理的冰雪公开课心得体会(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冰雪公开课心得体会 篇1
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无声流泪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大队战士闫振、年过八旬的首位全国滑雪冠军单兆鉴、北京冬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代表、冰雪运动推广大使代表以及少年儿童代表共同揭晓了中国冰雪荣耀榜单,以雪花造型分别致敬突破、耕耘、友谊、拼搏、同心和卓越。
首先揭晓的“致敬突破”环节中,现年82岁的中国第一位速度滑冰世界冠军罗致焕特意穿上当年夺冠时的`队服,录制了滑冰视频,远程与北京冬奥会男子500米速度滑冰冠军高亭宇一起向钢架雪车运动员闫文港、单板滑雪运动员荣格等人颁授“突破”荣誉。
在北京冬奥会上,闫文港获得了男子钢架雪车铜牌,刷新了中国选手在冬奥会上的最好成绩。他坦言之前从不了解这个项目,甚至连危险不危险都不清楚,“就知道是为国争光,就来了”。在他眼中,钢架雪车是一个“没有刹车”的项目,要滑行就要“一路向前”,“每天快一点、提高一点就很高兴”。闫文港说,他对于未来突破还有信心。
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双人滑冠军韩聪、隋文静揭晓“致敬耕耘”。医护人员、餐饮服务人员、领队、it保障团队等团队代表上台接受了荣誉雪花。“耕耘者”段学斌在国家队备战期间,驻守冬运中心塞罕坝体育训练基地两年多,守着坝上的大雪寒风和寂寞,送出了一位位世界冠军,他笑称自己是个“看门老头”,正是两年的坚守换来了队员的“零感染”“零兴奋剂”。
冰雪公开课心得体会 篇2
回顾往昔,2008年的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又称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一届“无与伦比”的夏季奥运会;在时间过了13年之后,2022年,我们又将迎来一届“精彩、卓越、非凡”的冬季奥运会。北京,成为当之无愧的“双奥之城”。2022年我们梦圆北京,在这个“双奥之城”第一次举办冬奥会。一代代中国冬奥运动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用青春与热血传承着“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为冬奥历史留下了属于中国的印记。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欣逢盛世,定当不负盛世!人生能有几回搏,拼搏是值得的。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我们要肩负起党与人民的.重托,跟随时代的召唤,学习顽强拼搏的奥运精神,将其融入日常生活学习中,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冰雪公开课心得体会 篇3
真正的热爱,源自于坚持。冬奥会期间的武大靖再一次频繁的出现在热搜榜上,然而这次与以往不同,他的脚“火”了!一双28岁的脚,却如同50岁的脚。因常年的高强度训练,使他的脚早已变形和布满伤疤。但为何还要坚持呢?只因心中有所爱!烈火试真金,逆境试强者”无论前方是荆棘从生,还是千滩万险,武大靖也曾不退缩,勇登高山。“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追梦的人,光芒万丈。
自古英雄出少年,我们的“小栓子”苏翊鸣,在他18岁时收到了来自自己最好的礼物。但成功的背后从来都不是偶然,他在一周之内滑断4块雪板,为练习高难度的动作,一次次地摔倒在雪地上:甚至因为受伤,差点断送职业生涯,但他永远保持初心。“一个人使劲踮起脚尖靠近太阳的时候,全世界都挡不住他的阳光。”拼搏是单板精神的'苏式定义,时光的打磨未让他黯然失色,而是大放光彩。在追梦的路上,你所受的伤,便是黎明前的光。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学生更应该秉承奥运精神,奋发向上,不断前进才能走向更好的未来。
冰雪公开课心得体会 篇4
奥运是一个国家实力的象征,也是一个国家对体育精神的尊重,奥运也是健儿们的舞台。健儿们在舞台上表演着坚强的意志、优美的姿态和灵活的技巧。数以万计的观众为他们喝彩。胜利让人们欢欣,失败让人们遗憾。每一次挑战自己的极限,每一次与成功失之交臂,不服输都使健儿们站起来,投入到更辛苦的训练中。每一次全力以赴,都使我们感到深深的自豪。奥运会的每一块奖牌,其价值都远远超过世间所有金银财宝。
奥运会不是一个简单的体育竞技比赛,而是一种永远不变的信念。虽然我们不能向体育健将那样为国拿金牌,也没有机会亲临现场,参与奥运会的服务与接待接待工作,但只要我们从现在做起,一样可以为奥运出一份力。冬奥会的来临,我们用文明点缀城市的每个角落,伸出礼仪之手迎接八方来客,弘扬民族精神,彰显我们的民族文化。通过全方位开展精神文明建设,营造了全社会的文明办奥氛围,让世界看到一个更加文明、包容、友爱的中国。
“三亿人上冰雪”的愿景正在走向现实,让我们携手走进冬奥会的“北京时间”,讲好中国故事,塑好中国形象,一起拥抱美好未来。
冰雪公开课心得体会 篇5
在首届大众冰雪季启动仪式举办地、也是2022年冬奥会举办城市的北京,冰雪运动进校园已持续开展许多年。
近年来,北京市体育局组织开展中小学生冰上雪上公益课程,与市教委联合建设市级冰雪特色学校200所、市级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199所。全市上冰上雪的教育系统学生累计数百万人次。并研究制定了《北京市青少年冰雪校外活动中心创建标准》《北京市冰雪运动校园辅导员任职条件》以及《北京市青少年冰球、滑雪、滑冰、冰壶四个项目的培训大纲》,为全市冬季项目发展的标准化奠定了基础。
在北京市上地实验学校,日前启动了“燃动冰雪情系冬奥”冰雪系列活动,陆续开展陆地冰壶、绘画展示、冰雪体验课等多项活动,积极推动冰雪运动进校园。活动期间,该校在足球场铺设了50米长、44米宽、10厘米厚的雪场,雪场内搭建3米高、15米宽、20米长的雪道,周围还设置了雪地龙舟、雪球夺标、雪地拔河3个冰雪游戏项目。在上地实验学校,中小学所有班级均安排有一节滑雪体验课,学校聘请4名专业滑雪老师,让所有学生穿滑雪板、上雪道。
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三大赛区之一的`延庆,以冬奥为契机的“冰雪运动进校园”活动也正在进行中。在延庆区的滑雪场和室内冰场,可以看到延庆二小和延庆八中的学生们,在教练指导下上滑冰滑雪课。据悉,截至2021年11月底,延庆区约有2.85万名中小学生通过冰雪普及课掌握滑冰滑雪技能,身体素质也得到了提高。
冰雪公开课心得体会 篇6
华灯璀璨,大幕开启。体育健儿步入会场,朝着目标全力进发。世界人民携手相约,共叙和平、友谊、进步的佳话。这是传递激情与梦想的时刻,这是展示勇气与力量的时刻,这是书写奋斗与团结的时刻!
14年前的夏夜,从永定刀到天安门,再到国家体育场“鸟巢”,29个“脚印”照映出中华民族的荣辱兴衰。时隔14年的荣光与等待,历经六年多的筹办与准备,还是这片土地,时光轮转,北京及世界人民对奥林匹克精神的追求始终未变。
于我而言,冬奥的筹办不仅仅是让世界了解冰雪,更是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作为有着上下五千年历史的主办方,所有设计无不彰显我国的传统文化。2月4日立春,第24届冬奥会,20:04开幕,24节气倒计时,各国入场按汉字笔画,雪花造型的各国名字牌。小雪花呈现中国结造型,微章的熊猫——尽显决决华夏优秀的.传统文化。
今天,中国传统文化与冬奥文化美丽相遇。在中国,“虎”是勇气与力量的象征。作为有着上下五千年历史
的主办方,所有设计无不彰显我国的传统文化。2月4日立春,第24届冬奥会,20:04开幕,24节气倒计时,各国入场按汉字笔画,雪花造型的各国名字牌。
冰雪公开课心得体会 篇7
这个冬天,我们看见冰雪映着星光,看见圣火将世界照亮,今天,我们同上一堂“冰雪”思政大课,共同回望中国冬奥历程、感受北京冬奥精神。青春的热情与冰雪相逢,碰撞出梦想的火花。冬奥赛场,耀眼的不只是成绩,更有永不放弃的拼搏精神和超越自我的不懈追求。冬奥会年轻选手热血拼搏,让人们看到了青春最美好的模样。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为体育健儿搭建了追逐梦想的舞台,也为青年一代创造了绽放青春的平台。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作为土木建筑学院的一名青年党员,我们要深入贯彻“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精神,积极进取,为祖国的建设事业添砖加瓦!
冰雪公开课心得体会 篇8
真正的热爱,源自于坚持。冬奥会期间的武大靖再一次频繁的出现在热搜榜上,然而这次与以往不同,他的脚“火”了!一双28岁的脚,却如同50岁的脚。因常年的高强度训练,使他的脚早已变形和布满伤疤。但为何还要坚持呢?只因心中有所爱!烈火试真金,逆境试强者”无论前方是荆棘从生,还是千滩万险,武大靖也曾不退缩,勇登高山。“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追梦的人,光芒万丈。
自古英雄出少年,我们的“小栓子”苏翊鸣,在他18岁时收到了来自自己最好的礼物。但成功的背后从来都不是偶然,他在一周之内滑断4块雪板,为练习高难度的动作,一次次地摔倒在雪地上:甚至因为受伤,差点断送职业生涯,但他永远保持初心。“一个人使劲踮起脚尖靠近太阳的时候,全世界都挡不住他的阳光。”拼搏是单板精神的苏式定义,时光的打磨未让他黯然失色,而是大放光彩。在追梦的路上,你所受的伤,便是黎明前的光。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学生更应该秉承奥运精神,奋发向上,不断前进才能走向更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