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居里夫人》读后感

2025/08/08心得体会

文学网整理的《居里夫人》读后感(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居里夫人》读后感 篇1

当人们谈起科学历史的时候,不能不想起原子能时代的开创者之一——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她一生中所作出的贡献卓越非凡,是世界上第一个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人;作为一位伟大的女性,居里夫人赢得了世界人民的支持和敬仰。

居里夫人出生于波兰一个普通的教师家庭里。当时,波兰正处沙俄的统治之下,民族的压迫,生活的贫困,激发了她的爱国热情和发奋精神,她决定要努力学习,用知识来武装自己。 少女时代,居里夫人先是远离家乡去做家庭教师,帮助姐姐上大学。接着,她又靠自己当家庭教师攒下的钱,从华沙到法国巴黎大学求学。 经过三年的刻苦努力,她先后莫获得了物理学,数学学士学位,1894年,她结识了居里先生,科学将两个人永远的联系在一起了。 他们婚后的生活十分清贫,工作和学习也非常紧张。1896年,他们的大女儿伊雷娜出生了,在这期间,居里夫人通过对当时已知的80种元素一一进行测试,发现了两种元素,一种为“钋”,另一种为“镭”。 科学的攀登还有更艰巨的路程,磨难也总是光顾到她的身上。 1906年,居里先生因车祸不幸逝世。尽管心里万分悲痛,居里夫人仍然以坚强的意志力生活着,工作着。她继任了居里先生在巴黎大学的.讲座,潜心研究着各种放射性的元素。 科学不是为了个人荣誉,不是为了私利,而是为了人类。居里夫人发现“镭”后,为了使“镭”尽快地服务人民,立即公开了提取“镭”的方法,还拒绝申请专利权,尽管那时他们的生活还很艰难,但他们却没有从中获得任何物质利益。 “镭”带来了医治癌的新疗法,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可是,终身研究“镭”元素的居里夫人却被“镭”夺去了生命。

我在了解了居里夫人的光辉一生以后,从中得到很深的教益和启迪。居里夫人那坚强的意志,不畏艰难,勤奋学习,勇于攀登的精神,值得人们永远怀念的崇敬。 我从居里夫人身上学习到了一种生活和学习中都需要的精神,那就是百折不饶的毅力和勇气。

《居里夫人》读后感 篇2

居里夫人身为一个巨人,在她在世的时分就享有盛誉,可是,正如她恬淡的心相同,不管在生射中的什么时分,她对物质日子的享用也是很恬淡的,她的日子,能够说是非常俭朴。

1895年,居里夫人和皮埃尔·居里成婚时,新房里只要两把椅子,正好两人各一把。由此可见,他们的家,是多么的粗陋。而居里夫人,也从没想过要改动这种粗陋。而后来,即使居里夫人的年薪已增至4万法郎,但她照样不“大方”。她每次从国外回来,总要带回一些宴会上的菜单,由于这些菜单都是很厚很好的纸片,在反面写字很便利。所以有人说居里夫人一向到死都“像一个匆忙的赤贫妇人”。

这种做法,在今日的咱们看来,或许很难幻想,也很难了解,但这恰恰证明了居里夫人是多么的俭朴,乃至到了咱们今日所说的“抠”的境地吧。面临这么俭朴的居里夫人,你能够幻想她是什么装扮吗?有一次,一位美国记者寻访居里夫人,他走到村子里一座渔家房舍门前,向一位赤足坐在房前石板上的妇女探问居里夫人的住处。可是让这位记者大跌眼镜的是,这位妇人,便是居里夫人。

由此看来,居里夫人的确是异乎寻常,或许她是落拓不羁吧。咱们能够从中感触她对外表的富丽能够说是一点也不注重,在她的'心中,只要她的试验,只要她的研讨。或许,对科学酷爱到了极点的人都是这样吧,你知道吗,听说爱因斯坦穿鞋子,从不穿袜子。在他看来,穿鞋还穿袜子,实在是不用之举。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醉生梦死中迷失自我,盲目地寻求物质享用,日子豪华,乃至许多财主的日子能够说是极尽豪华之能。勤俭节约向来是咱们的传统美德,但曾几何时,咱们也迷失了。是的,咱们应该向居里夫人学习,重拾美德,过俭朴的日子,而不是在醉生梦死中走向消亡。

《居里夫人》读后感 篇3

这是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的小女儿写的传记的节选,这篇文章带给我最多的是惊奇与羡慕。

居里夫妇都是伟大的学者,他们一齐工作,互相学习,有着共同追寻的目标,志同道合,虽然环境艰苦,但他们都从容应对。他们对科学的.执着的热爱是常人所不能比的。

想想此刻的我,学习时间一长便不能专心,真是自愧不如。

我是羡慕着他们,能够与爱的人公共同追求喜爱的事业,一生彼此依靠,彼此鼓励,共同提高。爱着同一件事,仰望着同一片蓝天。一同发现了镭,一同享受着荣耀与欢乐,相比那些在逐梦的路上孤独着的人们有了一个依靠,一丝牵挂。

对于科学,我们每个人都应拥有像孩子一样的好奇与天真,继续提高人类对自然的探索。对于世界,人类终归是渺小的,而这渺小的却有着改变的力量,就像居里夫人的功绩,就是物理学史上的的里程碑。

同样告诉我们,期望成功,就要首先付诸行动、努力,以及永不言败的信念!

《居里夫人》读后感 篇4

在我读这本书前,我只知道居里夫人是一位科学家,是这个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女士,也是第一个获得两个诺贝尔奖的女士。看完书后,我知道了,居里夫人的原名叫玛丽。斯克沃多夫斯卡,她和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一起提炼出了镭和钋两种元素,并且利用这两种元素为人治病。

居里夫人和她丈夫的实验环境很艰苦,没有属于自己的单独实验室,只好在一个废弃的木棚里做实验。每到下雨天,实验室里会漏水,夏天闷热不堪,冬天寒冷难忍,虽然有炉子取暖,但也只有靠近炉子才会感到暖和些许。他们的生活很拮据,住的房子不大,很多钱都用来买实验仪器了。他们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做实验,但他们从未放弃,失败了再来,就这样一次一次地做。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成功了,完成了他们的梦想。

居里夫人这种坚持、不放弃的精神让我很感动。我们也要学习她的.这种精神,做事情不能半途而废,既然有自己的梦想,就要坚定地为梦想去刻苦奋斗,坚持到底,还要有不怕苦不怕累的品质。现在我们是小学生,当前的学习任务就是打好基础,学好本领,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在学习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许多“拦路虎”,我们不能就此放弃,要知道,坚持就是胜利!

《居里夫人》读后感 篇5

居里夫人,是一个传奇人物。

居里夫人的一生充满了奇异的经历,但无论如何我不想把它形容成一种辉煌。

我忘不了她的童年生活:她自幼就有着过人的天资,加上适宜的家庭背景,塑造了一个具有令人羡慕优秀的她。可是,命运不愿成全这个小女孩:她的祖国被侵占,受着外族沙皇统治。她的童年充满了忧患,这也渐渐形成了他理想的初衷。她拼命教书攒钱帮助姐姐,为的'是实现自己的愿望。终于有一天凑成了可以入学的几百法郎——终于能自己去巴黎大学求学。

进入了巴黎大学,她一刻也不停歇的求学。她租了一间简陋的阁楼,那里几乎什么也没有!家具都成了奢侈品。这样一天天、一年年过去了,她为着探索那她热爱的科学,忘记了多年来的艰辛,忘记了多次倒在书桌前,忘记了她那日益憔悴的、苍白的面孔。

太多太多的无奈、太多太多的艰难,可她?用她那坚定固执的灰色双眼告诉了人们一切——她从未屈服。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多少年背井离乡的生活,多少年艰苦生活的压迫,她从未屈服!

《居里夫人》读后感 篇6

今天,我读了一本精彩的书——《居里夫人的故事》。

这本书讲了居里夫人在逆境中成长,执着于科学精神、自强不息的一生。

书中描述的居里夫人是从那个叫玛尼娅的小女孩写起的.,那时的玛尼娅就已经是天资聪颖、热爱科学的小女孩了。当然,她也非常喜爱读书。有一次,她正在读书,她的同学们想跟她开个玩笑,就用椅子围住了她,并在她的左、右、后面各放了一把椅子,又在这三把椅子上添了两把,最后又在她的头上放了一把,成了一个“顶”。整个过程,她都没有发现,只是在那里专心致志地读书,直到她读完了,抬起头,整个“大厦”轰然倒塌,她才发现这是同学们的恶作剧。

长大之后,她便不断地做实验,每天都在一口巨大的锅炉旁搅拌着二十多千克的沥青铀矿的废渣。在热腾腾的锅炉旁一站就是四年,终于提炼出了一克镭!

1903年,她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1911年,她又在放射化学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看完了这本书,我意犹未尽,我觉得居里夫人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进取的人,我们要向居里夫人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居里夫人》读后感 篇7

看着书架上摆放整齐的书籍,我抽出一本《居里夫人传》,轻轻翻开,一股淡淡的书香便迎面扑来,我闻着淡淡的书香,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居里夫人少年时期曾因家庭条件的原因,耽搁了想去巴黎上大学的梦想。之后,居里夫人靠自我做家庭教师赚钱,圆了自我的求学梦。她在巴黎邂逅了当时已经小有名气的物理学家皮埃尔·居里,两人志趣相投,一见如故,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皮埃尔的追求下,居里夫人嫁给了他。婚后,他们一向留在法国,致力于科学研究,成就斐然。之后因为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而闻名于世,但他们生性不喜功名利禄,将全部奖金投入到科学研究中。。。。。。

大多数人们看到了他们头上光鲜璀璨的光环和数不清的荣誉、奖金,而我看到的却是光环背后,他们对名利的淡泊。经过45个月的努力后,他们在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他们本能够将自我发现的提炼镭的方法申请专利,成为百万富翁。可他们并没有这样做,他们把自我的'发现无私奉献给人类。他们将满腔热情献给了科学研究。

看到这,我想到了中国第一届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被人们称之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爷爷。他对最高科技奖的奖金不为所动,将它们用在科研事业中,而自我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忙活在田间地头,用尽毕生所学,只为提高每亩水稻的产量。他成功了,从每亩200斤,到600斤、800斤,1000斤甚至是20xx斤。。。。。。他发明的杂交水稻,使多少挨饿的人们填饱了肚子,有了生的期望。

是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一位位科学家在名利面前的淡泊,对科学事业的热爱与执着,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居里夫人》读后感 篇8

居里夫人,一位世界闻名的杰出科学家,一位热爱祖国的波兰少女,一位勇敢的求学者,一位坚强的妻子,一位伟大的母亲……读完这本书,我不禁从心中感叹道,一个人成功的道路竟如此坎坷,我也不得不被这位天才女科学家的坚强、执着、勇敢而感动。

只有一个词能形容她——伟大:这位科学家为了世界和人民,提炼出了一种可以治疗可怕疾病的神奇元素——镭,她把自己的青春和美貌融入到了滚滚沥青中,最终获得了荣誉和成功。她是一个爱国的女孩。用智慧蒙蔽愚蠢的考官,在那个可怕的时间里,俄国人侵略波兰,俄国人让波兰的学生用“谎言”来回复他们,而聪明的玛丽总是被叫来回答,那一刻,她小小的心灵总是被屈辱和恐惧占领,作为一个爱国的学生,谎言带给她的是无边的'屈辱和痛苦,可她坚持下去了,因为她明白,祖国的未来等着她去创新、建造。

她是一个勇敢的少女。当祖国被外国侵犯时,她选择离开自己心爱的祖国,孤身一人前往巴黎,在陌生的城市中求学,终于有所成就。她是一个坚强的女人。一九零六年四月十九日是个痛苦的日子,因为这天,居里夫人丧失了她的配偶:皮埃尔·居里。但这并没有使她崩溃,理性的力量支撑着她,让她面对着冷漠的社会,独立的生活使她坚强,从此,她放下一切,投注了所有的力量于科学研究,最终成功地发现了镭的用法:治病救人,并第二次荣获诺贝尔奖。她是一位难寻的妇人。

当她得到成就时,对金钱名利视而不见,把奖章拿给女儿们玩弄,不不因自己的殊荣而骄傲。这本传记是她的二女儿艾芙·居里所写,真实地记录了居里夫人的一生。文中多处采用了与居里夫人相关的日记,用这种方式突出她的心情、性格、为人。在皮埃尔逝世时,她的日记中,弥漫着悲痛,从“一动不动”、“如入无人之境”体现出她对丈夫真诚的爱和思念。巴黎大学在皮埃尔逝世后邀请居里夫人任教时,她所写的日记显得悲愤而镇定。正如皮埃尔所说:天才女子十分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