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读《人间失格》有感

2025/08/09读后感

文学网整理的读《人间失格》有感(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读《人间失格》有感 篇1

太宰治的文字有一种特殊的颓废坠落的感染力,在你静默思考时,如利刃一般刺入你的心灵。

他生活在社会制度变革的时代。小时候家中富裕,却因为战前的日本所奉行的家长制与长子继承制丧失了社会地位和经济来源。作者最终选择自杀,留下了这本广为知晓的《人间失格》。

《人间失格》是他丧失作为人的权利的一种无奈。主人公表面上是个彬彬有礼,幽默风趣惹人喜欢的一个人。可毕竟,人是多变的,为了适应社会被迫衍生出很多性格,而这每一种性格都是为了保护自己。这样强做的幽默欢笑,就是为了掩盖他痛苦的内心。

他对生活是充满希望的,他渴望生命,但是他发现现实与自己所想大相径庭时,他的价值观开始动摇,不知该如何做才好。一方面,他高尚的品格让他觉的这人间充满了肮脏与不堪。而另一方面,他又觉得自己如此嫉恶如仇愤世嫉俗便与这世界格格不入,于是他又小心翼翼的讨好迎合。

是啊,他既没有认清自己,也没有看清这个世界。他不知道自己爱什么,他的'一生都是依附于别人而活,在面对与理想截然不同的世界时他选择了伪装,竭尽全力的融于世界。这使他一步步走向堕落,自我毁灭。这不是他出于本性的行为,却成为他自认为的人格的最后评价与人类介入的唯一方式。身心灵的挣扎、救赎、最后只有毁灭这一条路可走!也好,他这般活着实在太累!

忽而想到我自己,偶尔为赋新词强说愁,不太明白“欲语泪先流”的悲戚,也不太明白“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痛彻心扉,总在想,哪载不动的愁苦是为哪般。还好,我愿意用心去读,去品,从伤感中寻找希望,在绝望中发现柳暗花明。悲苦的作品中的眼泪启示我清醒的爱着自己,爱着这个世界。

读完这本书,回归到自我,要明白我们所有的痛苦丧失,丧气失落都不孤单。社会让我们在群体中拥有了共同的认知感,结成集体获得认同。当我们感到痛苦,应该继续坚持,只有这样才能改变自己的一切。存在都是合理,不应该逃避残酷的现实与自己的不足,应在苦难中找到心的安宁。在低谷时我们该直面困难,找到内心深处完全安宁的地方。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是孤独的旅客。”愿我们不要沉浸在彻底的痛苦与温柔的偏激中,捧一卷书,在阳光下,嘴角含笑,眼里有光!

读《人间失格》有感 篇2

《人间失格》是日本作家太宰治的作品,该作品讲述了男主人公“叶藏”穷极一生都在与内心那个脆弱的自己作斗争的故事。

《人间失格》其实是一部悲观的小说,初次读完会让人觉得消极,会觉得作者也太悲观失望了,生而为人,真的不必感到抱歉。但当我们站在主人公的角度去思考一些问题时,会发现主人公经历的那些事情是让人心疼的。主人公“叶藏”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但很小的时候,叶藏就看清了周围人的非真实面孔,叶藏也会通过一些事情掩盖自己的真实面目,形成了一种讨好型人格,为的是不与他人发生争执,能更好地融入这个世界,就连不吃完饭、和伙伴打打闹闹的这些正常行为在“叶藏”看来都是不好的,会惹的父亲不高兴。叶藏在很小的时候就懂得做一些搞笑的动作,滑稽的事情引得大家发笑,就连父亲去东京买礼物前询问叶藏想要什么,叶藏也不愿说出真实的想法反而迎合父亲的意愿说出了自己想要的礼物,从而引得父亲发笑。

在家里是如此,学校亦是。为了与老师同学和睦相处,叶藏从来不愿把自己真实的一面展现在大家面前,叶藏害怕自己的真实面目会让同学们不喜欢,会让同学们觉得怪异。当他的同学竹一发现他并非真的想这样时,他是非常害怕的,于是他又想着讨好竹一,和竹一成了好朋友。

没错,在他的`小时候,或者读书的时候,他的这种性格都是很好与人相处的,可是他自己并非真的快乐,只像是活在了别人的世界,想着取悦他人。就像别人说你不会画画,你就不会画画,别人说你堕落你就堕落,活在了别人的给的设定里。相反的是,主人公很会画画,也会写作,内心也是一个向阳的人,一直在追求光,并非喜欢堕落的生活。

他喜欢画画,也和一个画画的人成了朋友,他的朋友喜欢潇洒的生活,他们一起去了喝酒的地方,有“韵味”的地方。在纸醉灯迷中迷失自我,不,是解放自我?慢慢地,他变得放纵,爱喝酒,堕落,和一位女子殉情,差点坐牢……

他也有想过过正常的生活,直到遇见了一位女子,祝子,仿佛是他人生的一道光,差点就要讲他解救出来,可是,他看到的是世态炎凉,人性的冷漠,这世间与他所想的并不是一样的,他的光又熄灭了,于是他又醉酒……

他怎么会走到这一步呢?文中有表达,大概是,若不是他没有直接告诉他父亲有拿钱给他重返校园,他实在受不了世人虚假的面孔,他的人生定不会如此吧?他没有钱,也不能拖累别人,只能靠卖画拿钱买酒。他的人生就是这样放荡的,在他看来,是不配为人的……直到最后被送进了精神病院疗养。

读完了整个作品,你会主人公是什么样的人呢?在我看来,他是一个追逐光的人却胆小的人,他缺乏的是重新再来的勇气。其实,不必惧怕,不必忽略自己的感受,不必讨好别人,人活于世,最重要的事就是取悦自己,做最真实的自己,尽管可能会很难。

毕竟在这个世界上,人和人的交流并非完全真实的,很多人都可能要带着面具相处,但你也要相信当你真诚地对待别人,别人真诚地待你是一种收获,别人非真诚地待你也是一种教训,只要我们真诚地做自己就很好啦。

读完《人间失格》,心疼主人公的遭遇,但也更想以一种新的姿态去面对世间的百态,相信自己,会更好的。

读《人间失格》有感 篇3

“因为怯懦,所以逃避生命,以不抵抗在最黑暗的沉沦中生出骄傲。因为骄傲,所以不选择生,所以拒斥粗鄙的乐观主义”——《人间失格》

在一次书店的闲逛中,无意接触了太宰治先生的书籍《人间失格》,我怀着淡然的心态开始读这本书,却以意犹未尽结尾。看似平淡的叙述中带着魔力和侵蚀力,一点点打动我。

小说主人公叶藏酗酒,放逐自我,用药物麻痹自我,自杀,辗转于多个女人之间,药物和酒精侵蚀了他的身体和灵魂,他痛苦不堪,却又无法挣脱。太宰治的《人间失格》直面的是人类共同面对的普遍课题,描写了社会中概率越来越高的自闭者、叛逆者、边缘者的悲剧。作品主人公就是这些人中的代表。叶藏若是处于当下,一旦试图叛逆、忠实于自我地生活,那么社会会越来越容不下他,他就会被异化成“人间失格者”。

“人间失格”中的“格”一词我将之理解为对待人生的态度,谁没有过痛苦和折磨?人间失格者不论何时都会存在,只是存在皆有意义,不论何种际遇都必有其须经历的因缘。与其凝望着深渊,不如怀抱温柔,明媚地活着。这是最基本的积极处世之道。

回归当前,我们正走在家庭与社会的'交界处,昨日我们还是那个身着校服,争分夺秒的高三学子,如今我们都已成为即将步入大学社会,成为独立生活的人。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未来,我们应怀抱温柔,成为阳光明媚下的是光明者,不忘初心,方可在今后的道路寻得更好的自己。

读《人间失格》有感 篇4

把每一个明天都当成世界末日,从现在开始迈出第一步。

在和朋友的一次聊天中第一次听到这本书,然后就对它产生了兴趣。我去书店买的。怀着极大的好奇心,我打开书的第一页,细细品味。

“他以前夏天穿毛衣配单和服,就是为了好玩;我可以半夜偷偷溜进客厅因为怕爸爸失望,在爸爸的本子上写“狮子”字,就是为了不让爸爸自己失望……”这一切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掩饰他的忧郁和敏感,把自己伪装成一个天真的乐观主义者,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滑稽的怪人。他太害怕这个世界了,认为这个世界比狮子、鳄鱼甚至恐龙还要可怕。他曾经说过:“面对这个世界,我总是胆战心惊。”他非常敏感和小心,最后被送进了精神病院。面对这个世界,他总是害怕颤抖,但是面对这个世界,他不是吗?

有些人可能认为太宰治只是一个著名的五自杀作家,或者认为他的作品传达了使人越来越消极的负能量。但当你真正品味他的作品时,你会发现他用细腻的笔触书写了他的一生,一种让你绝望的一生。看了他的三五本书,发现他的作品不是以“罪”“恶”“罚”为主题创作的,而是以“爱”“善”为主题创作的。写每一本书的目的不是让读者自杀,而是让读者反思自己,救赎自己,不至于落得和自己一样的下场。

“不要抗拒改变,这是世界上唯一不变的东西,就是一切都在一遍又一遍地改变,人很容易变得抑郁、消沉。但是,如果你再抑郁再抑郁,生活还是会被各种事情的变化所包围,就像站在一个你无法控制的跑步机上,时间和速度都是你无法控制的,所以我会选择更从容的跑步。在这种被动的生活中尽力争取一些主动,所以我很讨厌‘反抗’这个词,很消极,很脆弱,很被动。如果我改变不了这个世界,那就让我改变自己,按照自己的选择去做。”在我眼里,《人间失格》可能在解释这样一个道理。

当世人知道书中的叶藏被送进疯人院后,太宰治在书外的生活以他的第五次自杀而告终。我觉得这可能是最精彩的悲剧了。

读《人间失格》有感 篇5

我读这本书的原因很简单,只是因为有人写太宰治的人生信条是:

“如果没什么事的话,那我就***一下。”

这句话弄得我很疑惑,为什么读者朋友们会给予他这样一句“人生信条”?是误解还是事实?我便打算拜读一下这本书。

起初我是在微博上看到“小栗旬将饰演作者太宰治,再现其创作《人间失格》的过程。”这一热搜才关注的作者及其书的,但我也仅仅是给身边还不知道这一消息的小栗旬的真爱粉传达了这一新闻。

我表现得像个真正的粉丝一样,但充其量只是个看过《热血高校》的观众而已,或者说是赞叹过《花样年华》里面的花泽类好帅的小花痴罢了,称不上是小栗旬的粉丝,也犯不着去追逐和他有关的一切。

至于太宰治以及他的《人间失格》,我也是多次在“最值得推荐的书单100”、“知乎发布20xx年度书单”等这样灌溉式推荐阅读页面上见过而已,并未产生过想要阅读的念头。

但是偶然间看见的关于太宰治的那句很戏谑的话却引起了我对《人间失格》的强烈兴趣,也让我有了阅读的动机。

我去校图书馆借阅这本书的时候发现全部被借走了,我猜想要么是小栗旬的粉丝们干的,要么就是太宰治的读者们,于是便在“藏书馆”APP上找到电子版。我向来是不喜欢读电子版书籍的,老实说这种阅读方式在逐渐消磨我的阅读热情。某一天空闲,我饶有兴趣的打开了喜马拉雅,在上面搜到关于《人间失格》的演播,便打算先听音频版。

“从小到大,我一直过着充满耻辱的生活,我为自身和世间人们的幸福观念不同深感不安,我说不定会被幸福所伤,做人的恐惧依然在我的内心深处剧烈的'震动,我表面上依旧扮演者滑稽和可悲角色,博取大家的笑,有时候却情不自禁的发出一声沉重的叹息......”

太棒了!我在心里欢喜,这就是作者的写照吧。我认真听着、想着、故事慢慢讲完了。

我的脑海里留住的东西不多,只有想象中的开头所写的“三张那个男人的照片”和一句“我这一生,尽是可耻之事。”我的第一反应是问身边的人:“你读过《人间失格》这本书,它写得什么。”没人看过。我拒绝回想书的内容,也想不起来,甚至想忘记自己已经听完书这件事。我一方面想弄清楚“人间失格”的真正意义,另一方面又拒绝思考,这样的读后感着实弄得我很尴尬。简单来说,我现在和作者一样:丧如若放任这种“阴郁”的读后感不管,那才真称得上是“失格”的行为。我开始向十七推荐这本书,但这件事本身也是说不通的,因为我不知道推荐的理由。十七问我:“你读完了,学到了什么,或者说想到了什么?”我一时语塞,我能学到了什么啊,但我想起了一切。

故事中的阿叶,朋友堀木、妻子祝子、老板娘.......我统统记得,我不喜欢堀木那样的朋友:彼此互相鄙夷但又保持来往;悲视那样的妻子:天生信赖他人,被侵犯还说自己什么都没做;最让我悲戚的还是阿叶:年满二十七,在大部分人眼中,恍如年过四旬。我的这些小情绪,全拜作者所赐,其中缘由,一看便知。我翻阅有关太宰治的资料,发现他的一生,自杀过5次!哼,阿叶,太宰治,真像。

我写着写着发现想说的不多,也没懂得了什么大道理,只是发现,阿叶所说得失去的做人的那种品格,是不是从来就没有真正的消失过?因为但凡有这种觉悟的那群人,肯定是发现了这世间的某些丑陋或残酷,认为那样的人世配不上他们的本性,于是想隐藏,甚至是采取近乎于放弃式的行为去保护,我也仅仅是猜想。

阿叶——他通过滑稽的角色掩饰真正的自己,不被无法信赖的世人所信任却能周旋于各色人之中,过早的察觉了这世间存在的矛盾却无能为力,生而为人的困惑,爱而无能的彷徨,阿叶能说的也只有那句:“生而为人,我很抱歉。”最后是老板娘说出了被阿叶保护的本性:

“我们的小叶,个性率真,幽默风趣,只要不喝酒,不,就算是喝了酒.......也是个神一样的好孩子。”

这人间有很多阿叶,活着的沉痛,在于活成了别人眼中的自己。

我打算再去图书馆看看有没有《人间失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