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读《三国演义》有感

2025/08/11读后感

文学网整理的读《三国演义》有感(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1

我喜欢看许多书,比如;《水浒传》、《西游记》、《十万个为什么》等等。但我最喜欢的书是《三国演义》,今天我就来介绍介绍吧!

我先说诸葛亮,此人姓诸葛名亮,字孔明。他喜欢《古乐府》的《梁父吟》,因为住的地方有一山冈叫卧龙冈,所以自号‘卧龙先生’。自从刘备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就忠心跟着刘备。第一战火烧新野,打得曹兵血肉横飞,叫苦连天。又进过许多战,每次都得胜而归。刘备死了都辅助阿斗立大业。这样的人真不容易呀!

我再说吕布。他先和他义父丁源一起。在一次商量国家大事的时候。丁源顶了董卓一句话,董卓想杀丁源,看见丁源后面威风凛凛的吕布便不敢动手了。丁源向董卓宣战。第一吕,吕布果然伸手不凡,一打就打退他们三十里。于是,董卓派人到吕布营中送给他赤兔宝马和黄金百两,吕布是一个见利忘义的人,他收下了董卓的礼物,第二天吕布便杀了丁源,然后提着丁源的首级来投奔董卓,并拜董卓为干爹。曹操知道了,便用计送给董卓闭月羞花的天香美女貂蝉,吕布得不到貂蝉便不服气,和王允一起商量杀董卓的事。一天王允派五十名斧手要杀董卓,董卓叫吕布,吕布应声而出杀了董卓。王允把吕布送给曹操,曹操就得到了吕布。但这是引狼入室,吕布不久便抢了小沛和徐州,因为吕布日夜操劳在白门楼上的椅子上睡着了,他的手下全部投奔曹操,把吕布绑着送到曹操那,因为曹操怕吕布把他也杀了,他挥泪杀了吕布。这样反反复复的背信弃义,他死了都不可惜。

《三国演义》给我的启示是:做人像诸葛亮一样守信用,不要像吕布不守信用哦!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2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翻开了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

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滚滚长江东逝水……”这一类脍炙人口的诗句,接着引入正文。第一句话这样说到:“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不无道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书中还有上百个人物、无数的军事谋略,加上作者本身借着历史人物,来阐述忠、教、仁、义、爱的道理,更是深入人心。它写的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隘的周瑜,长厚的鲁肃,勇者张飞、许楮、典韦,无不个极其态。还有那些贪财,贪色的人,最终一定不会有好结果。董卓与吕布之所以会兵刃,还不是让一个小女子貂婵在中间挑拨离间,所以董卓便是败在了自己的好色上。曹操也有点好色,张绣投降后,曹操在营中寻乐,便找了张绣老婆来玩弄,后来张绣当然恼火,便暗算曹操,曹操幸亏命大,否则也被张绣结果了,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

谈到国家,魏,曾经煊赫一时;蜀,曾经功成不居;吴,曾经名震江东。这么来看,从国家就可以反映出国君的性格。曹操,欺压百姓;刘备,爱民如子;孙权,称霸江东。如果说魏国在三国里智谋最强,一点也不为过。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两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必定是卧龙诸葛亮。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还有像庞统、姜维、徐庶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认为都不如孔明。吴,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度,能算得上是有谋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精通布阵。经过一番刻苦的努力,终于当上了水军大都督,总统水兵。不过他太过于嫉妒,死时年尽三十六岁。

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关系着成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只要踏踏实实,仔仔细细地走好追求成功过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会不远的。

《三国演义》一书不愧为名著!值得一读啊!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3

《三国演义》写了三个国家的兴衰史,从桃园三结义至三国归晋共经历了五大时期,便是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割据,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

黄巾之乱是从桃园三结义开始讲了黄巾起义之后,东汉政府的反击,出现了刘备,曹操等英雄,而东汉政权也快灭亡了。

董卓之乱是讲董卓入京前后的故事,从何进与十常侍对战到少帝逃出京城,结果被董卓救驾,董卓入京后收买了猛将吕布,又废少帝,立献帝,大权独览,实施暴政,逼得群雄联军伐董卓,虽然后来联军失败了,但是董卓最后也被吕布所杀。

群雄割据是讲董卓死后,中原诸侯群龙无首,为了扩大自己的地盘互相厮杀,最主要分为三个战区,即北方的袁绍与公孙赞瓒,江东地区孙策的崛起,中原地区曹操,刘备,吕布,袁术之间的战争。

再后来的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我就不一一细说了,最主要的我想谈谈自己对三国演义的一些认识和看法。

在《三国演义》中,我最欣赏的是曹操,虽然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他被写成奸诈之人,但是他的军事才能没有抹杀,他在几年的东征西战中,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连少数民族都是服于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干的,魏也是三国中最强盛的,他奠定了魏国的基础,后来晋国才能统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对于人才的求贤芳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赏的地方,曹操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据封建德行和门弟高底任用官史的标准,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于公元210年春天下了一道《求贤令》,曹操在令中一开始就总结历史经验,认为自古以来的开国立皇帝和中兴之君。没有一个不是得到贤才和他共同来治理好天下的,而所得的贤才,又往往不出里巷,这绝不是机遇,而是当政的人才,巧得来的,有鉴于此,曹操立足现实,指出现在天下未定,正是求贤最迫切的时候,他希望在左右的人不要考虑出身,帮他把那些出身贫贱而被埋没的贤才发现和推荐出来,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后来,曹操于公元214和217年又下了两道《求贤令》,反复强调了他在用人上“唯才是举”的方针,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门和各级地方官史在选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责备,即使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也受有关系,只要真有才能就行,经过一番努力,曹魏集中了大量人才,当时各地投奔到曹操门下的人很多,形成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盛况,而且对于有才干的人,曹操还能做到不计前嫌,比如陈琳本来是袁绍的部下,曾经替袁绍起草檄文,骂了曹操的祖宗三代,袁绍失败后,陈琳归降曹操,曹操问他说:“你以前为袁绍写檄文,骂我一个人就可以了,为什么要骂我祖宗三代,陈琳连忙谢罪,曹操爱惜他的人才,有反对他不处罪,还照样任用他。

曹操的成功不仅因为他的杰出才能和善于招揽人才,还在于他有着豁达的胸襟和广阔的胸怀,在赤壁的惨败过后,曹操并未一筹莫展,而是笑着说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依据”并且三次大笑展现出他对待挫折的乐观态度,曹操同时也是个文学情趣的人,喜欢作文赋诗,即使大战在即也情欲不改,他的许多诗作都是乐符中的名篇。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4

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教育部指定阅读的书目《三国演义》,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是一颗璀璨耀眼的文学明珠。虽然相较正史有偏差,但作为小说,其精彩的情节,鲜活的人物,厚重的历史背景,使其在章回小说中首屈一指。

《三国演义》以非常客观的角度叙述了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期间的乱世纠纷,群雄并起,争图霸业,它是一部的英雄的史诗,更是一幅历史的画卷。多少狂生草莽,仅凭一腔血勇就高升厚禄,成为千古名将;多少良民百姓像蝼蚁一样被弹指即灭。这是乱世,却又是英雄的舞台。想当年,诸葛孔明火攻曹军,何等的潇洒;想当年,陆伯言火烧连营八百里,何等的气魄;想当年,吕子明踏舟携白衣渡川,何等的恣肆……曹操刺董卓,那是何等机变策略;吕布辕门射戟,那是何等精湛与神勇;诸葛亮三次火攻,全盘局势皆了然于胸,那又是何等的智慧与谋略……更不用说他一心为国,全力试图光复汉室,这份为国为民的大爱情怀,又怎能不让人肃然起敬?他是忠臣良将,辅佐刘备打下“汉昭帝”的称号,武侯的封号亦被后人传颂,流芳百世。

我认为,后世的一句赞颂并不是单凭武艺或是权力决定的。“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这种心系天下的国士精神,才是最重要的。比如关云长,他的勇武似乎并没有赵云、吕布等人厉害,但后世反而无比崇拜他,其根本原因,一个“忠”字。

历史的金戈铁马,世事的沧海桑田,一切都已是过往云烟,都成为时间长河旁旱已落幕的风景。花开是有情,花落是无意,来者是萍水相逢,去者是江湖相忘。《三国》,永世流传的经典,古典名著的楷模!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5

“话说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出自罗贯中笔下的《三国演义》,在四大名著中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

毫无疑问,《三国演义》更是讲述勇武、谋略和忠义的经典之作。神勇如关羽,温酒斩华雄;威猛如张飞,长板桥喝退百万曹军;智勇如赵云,截断江流夺阿斗;神机妙算如孔明,诸葛一人战群儒。《三国演义》自始至终贯穿着“忠义”二字。

因当初刘备、关羽和张飞桃园三结义,所以关羽和张飞遇害,刘备痛不欲生;也因为桃园三结义,关羽面对如此之多的金银财宝无动于衷,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就是因为关羽心中“义重如山”。关羽为了报答曹操,帮他斩了颜良、诛了文丑二员大将,差点给刘备引来杀身之祸;而不割下曹操首级,反而帮助曹操,有机让他未来成为自己强大的敌人。总而言之,《三国演义》这部经典流芳千万年,它肯定了人的智慧与谋略,它歌颂了人的勇武忠义;同时,也指出并批判那些见利忘义、恩将仇报的人心和人性。

关羽对刘备一直到死都是忠心耿耿,在兄弟和朋友之间自然也会互相帮助和互相包容。我与我表哥是一对亲密无间的好朋友,也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兄弟,我们绝不会出卖对方,学业虽然把我们分开了,可我们的心是连在一起的。

在暑假的一天,我和表哥默契的在早上六点天刚亮就起床了,我把窗帘拉开一条缝让一束阳光透进来,这时表哥拿来了两本厚厚的书,书中间夹着他的一部手机,我们把书倒扣一边,一起拿着手机看电影。由于我们看得是喜剧,时不时发出的爆笑声把爸妈吵醒了,他们还没开门就吼:“谁带的头?”,我和表哥异口同声“我!”而后我们又一次不谋而合“不是他,是我!”,结果都被训了一顿,我们互相瞄了一眼,眼神里充满了责备与高兴。其实忠义有很多,关羽和刘备之间是大衷大义,他们为了蜀国而忠;我与表哥是小忠、是友情,我们是为了让对方不被责骂而忠。所以,无论有多么困难和危险,我们都要选择你值得忠义的事情去做。

《三国演义》是诉说英雄的诗篇、是赞扬英雄的歌曲;它诉说的是、赞扬的是英雄豪杰们的忠义,让我们一起读出、品出还有悟出真正的忠义吧。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6

读一本好书,改变人的一生;读一本好书,改变人的性格;读一本好书,改变人的事业。我就是一个“资深”的书迷,读过许多书籍。

我读过的好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三国演义》。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它给我留下的整体感觉是重感情﹑讲计策。我最钦佩的人就数诸葛亮了。话说刘备三顾茅庐请卧龙,也就是请诸葛亮了。一顾茅庐,诸葛亮外出;二顾茅庐,诸葛亮出游;三顾茅庐,诸葛亮被刘备才智与执着所打动,终于出了山。这件事,让我明白了做事要持之以恒的道理,只有坚持不懈,才能称心如意。

除了诸葛亮,我对关羽也有几分敬佩之意。在与袁术一战中,刘备大获全胜,但与张飞﹑关羽走散,关羽被困在一座山丘上,四面全是曹操的士兵。曹操非常欣赏他的才华,想趁此机会把他收做部下,可令他懊恼的是:关羽重义气无人不晓,他是绝对不会背叛刘备的。看关羽一副视死如归的样子,张辽用了三条攻心计终于把他说服了。从此,曹操对关羽无比器重,不但送关羽金银财宝﹑仆人美女,还“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 “上马一锭金,下马一锭银”,不仅这些,还有新战袍、宝马赤兔,但这些都动摇不了他对刘备的思念以及迫切相会之情。终于,他打听到了刘备的消息,想去和兄长团聚。可曹操闭门不见,让关羽吃了好几次“闭门羹”。关羽虽然认为不辞而别不是自己的为事作风,但还是留下一封信就走了。途中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和兄弟们喜相逢,整个军营一片欢腾的景象。这件事使我明白了做人要讲友情﹑讲情义,不能被人收买背信弃义。

读完这本巨著,一股敬仰之情从心底油然而生,我不禁发出一声长叹:“好一个个热血勇士,好一声声豪言壮语。”今天,我们同学之间的友谊也能像那么纯洁、那么洁白无瑕吗?三国中的友谊可以用鲜血来替换,而我们的友谊却显得苍白无力﹑一文不值。我们平时和朋友﹑同学吵架是家常便饭,可他们的友谊﹑兄弟情谊是用身躯﹑鲜血铸造的,是牢不可摧的。

现在的人包括儿童都很懦弱,就像我们,跑两圈操场就累得起不来了,而他们的意志是坚不可摧的,他们不怕死,为了团队﹑为了国家可以“上刀山﹑下火海。”我们这样,还怎么做祖国的顶梁柱?

读了这著作,我决心要好好学习,发奋图强,成为祖国最鲜艳的一支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