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葵花》读后感
文学网整理的《青铜葵花》读后感(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青铜葵花》读后感 篇1
我今天读了一本书名叫《青铜葵花》
这本书讲了女孩葵花和男孩青铜的故事。男孩青铜是个性格古怪的哑巴,住在芦苇荡后面的大麦地,那儿的人既朴实又善良。女孩葵花住在芦苇荡前面的干校里。干校的'人们都是从城里来的,他们之间只隔了一片芦苇荡。葵花这个名字,虽然很乡下,却饱含了爸爸对女儿的浓浓爱意。葵花的爸爸是个设计师,他做的《青铜葵花》在大城市卖得非常好,在爸爸的眼里,葵花就是他的生命,他很爱葵花就像爱自己的女儿一样,因为葵花象征着积极向上,永远都不会低头,总是带给人们灿烂的笑容,永远都是那抹天真无邪的笑容,绽放得如此美丽。一次,女孩葵花冒险去大麦地,却遭到调皮男孩嘎鱼的算计,幸亏青铜出手相救,这让他们成为了朋友。可是天意弄人,爸爸在意外中溺水身亡,女儿葵花在一次特别的机缘中,来到了青铜这个贫穷却好心善良的家庭里,这一家人很喜爱葵花,把葵花当亲女儿看。葵花一进这个家的门槛,一夜之间就融入了进去,并走进了哑巴青铜的心扉。他们一家一起度过了许多辛苦却快乐的日子:青铜为了家中生计去镇上卖芦花鞋,鼻子被冻得通红,在台风过后,青铜与爸爸一起去远处的海边割茅草盖房顶。葵花为了奶奶独自一人去江南捡银杏,最终没能挽回奶奶的生命。一家人还遭遇了可怕的蝗灾和饥荒,但他们相亲相爱,一起度过了灾难。在那些同甘共苦的岁月,开心的日子里,哑巴哥哥还为妹妹做了一串冰项链。葵花12岁那年,命运又将他召回了她本该在的大城市,从此男孩青铜常常坐在大草垛上遥望芦苇荡的尽头,希望妹妹能有一天回来看他,可自己是个哑巴,连
发泄都不行,他那时特别想发泄,突然奇迹出现了,他大声喊妹妹的名字:“葵花----葵花------”
《青铜葵花》读后感 篇2
“它是对苦难与痛苦的确定,也是对苦难与痛苦的诠释。”作者曹文轩在《青铜葵花》后记中如是说。
这部小说有哪些苦难?
女孩葵花是跟着知情爸爸一起下放到五七干校的。七岁的女孩葵花怎么会和大人一起下放劳动呢?因为葵花的妈妈已经去世了,没有其他人照顾葵花,女孩只能跟随爸爸一起去了下放地。
所以,失去母爱是葵花的一重苦难。
在七岁那年,葵花的爸爸也意外落水了。失去父爱是葵花的第二重苦难。
葵花后来被青铜一家收养,虽然重获亲情,但日子是在艰难中度过的 。青铜一家虽然极力不亏待葵花,但青铜一家实在贫穷,物质上的磨难是葵花的第三重苦难。
十二岁那年,机缘巧合,却也是葵花的第四重苦难——葵花要回城了,她是那么的不情愿,好不容易获得的亲情又要失去了。
男孩青铜也是在苦水中泡大的。
青铜是个哑巴。
五岁以前,青铜是个能说会道的孩子。
五岁时,大麦地村的一场大火,让青铜彻底失去了语言。从此以后,青铜在人们的异样眼光中特立独行地生活着。失去语言,生活在别样的人生中,是男孩青铜的首场苦难。
本就贫穷的生活,因为多了一个葵花妹妹。一家人为了不亏待女孩,把原本给青铜准备的学费给了女孩。虽然哥哥青铜心甘情愿,但是毕竟失去了接受教育的机会,这是那个时代人的苦难的再现。
好不容易有个妹妹,有了一个童年的玩伴,有了一个了解自己的知己,可是葵花要回城了。葵花的`回城对青铜的打击是致命的。
也许作者觉得不该把这么重的苦压在一个心地善良的男孩身上,一定要补偿青铜,所以小说的最后,青铜在等待葵花的日子了,喊出了“葵——花——”的名字。
青铜会说话了!
《青铜葵花》读后感 篇3
“清纯的目光越过大河,那便是声音。”这是曹文轩在《青铜葵花》一书中提到的。《青铜葵花》主要写了小女孩葵花在和爸爸进村的过程中,父亲不幸去世。后来青铜一家收养了他,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许多温馨而又令人感动的事。
黄宗羲说过:“骨肉之间,多一分浑厚,便留一分亲情,是非上不必太明。”而青铜一家对葵花不是亲人,而胜似亲人的感情感动到我。青铜一家把葵花当成自己的女儿,而葵花也十分懂事,从不给家里带来一丝困难。相对于葵花的懂事,我们是不是应该反省自己?面对亲情是不是得重新思考?
《青铜葵花》告诉我,要乐观面对生活中的`一切苦难。就像风雨后的彩虹,不经风雨怎能遇见?也像书中说的,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要去面对困难,直视困难,解决困难,这样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如若选择放弃面对困难,逃避困难,到最后只有艰难的处境。正如罗曼·罗兰说过:“我们应当正视困难,尊重痛苦。”
《青铜葵花》告诉我,人们要善良,要真诚的去待人接物,别人也会以同样的态度对你。文中青铜一家虽然贫穷,但是他们以赤子之心对待乡亲们,也赢得了全村人的尊重。卢梭说过:“慈善的行为比金钱更能理解别人的痛苦。”所以,在葵花选择去留时,选择了青铜一家,在那段时间里葵花也成为了一个更好的女孩儿。
《青铜葵花》读后感 篇4
她,一个天真单纯而又乖巧懂事的城市女孩——葵花。他,一个虽然不会说话,但勤劳善良的乡村男孩——青铜。
一个特别的机缘让青铜和葵花成了兄妹,他们一起生活,一起长大。在葵花十二岁那年,命运又将她召回城市。男孩青铜从此常常遥望芦荡的尽头,遥望女孩葵花所在的地方,思念葵花……这就是《青铜葵花》这本书大概的内容。这些可爱的文字在曹文轩叔叔的笔下变得更生动有趣,有时候让我哭,有时候让我笑,它们在不经意之间流露出了人类天性中的关怀与情意。
在这本书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冰项链”这个章节。它讲述了青铜为了帮葵花顺利表演而不顾寒冷,采集冰凌,用锤子敲碎,挑选出合适的冰块,用芦苇秆把一个个的冰块都吹出一个个小洞,直到他的两腮都吹麻了,一串晶莹剔透的冰项链才大功告成。看完这个章节,我想对葵花说:“在你心中这条项链一定是无价的,它是青铜的心血凝成的。有了这么一个关爱你的哥哥,你是多么的幸福啊!”我想对着青铜说:“好人有好报,你为妹妹付出了这么多,一定会有回报的。你是一个勇敢善良的孩子,我要向你学习。”我也十分敬佩青铜的奶奶,她是一个勤劳有爱心的'人,她为了这个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我想,一定是爱的力量让这个老人变得这么顽强。
整本书里都是满溢的爱,大大小小的,深深浅浅的,连成串的,结成片的爱,我被小小的细节一次一次感动着。合上书本,我仿佛长大了一岁,明白什么是爱,什么是孝心,也明白了在面临生活中的痛苦时要坚韧不拔,勇敢面对,把这些都当成是对我们成为强人的磨练。在这茫茫书海之中,我渐渐地长大了……
《青铜葵花》读后感 篇5
这个假期我读了《青铜葵花》这本书。这本书主要写了青铜和葵花这两个孩子的故事。其中青铜是个哑巴。但他不是天生的,是因为一次意外,他高烧不退,五天后退烧变成了哑巴。
葵花是城里人,她的妈妈和哥哥相继去世了,只能和爸爸相依为命。她小小年纪就和爸爸参加劳动。他们盖房子、挖坑、养鱼。后来搬到这里,一次偶然的机会青铜和葵花认识了。每天青铜放牛,葵花就在旁边玩。
渐渐的他们成了好朋友。有一次葵花的爸爸坐船去画葵花,突然一片狂风吹来把他的画板吹入水中,爸爸发现台风要来了。随之,强大的台风把他爸爸吹入了水中,淹死了!葵花成了孤儿,被贫困的青铜家收养了。几年后,他俩都到了上学的年龄,青铜把唯一的可以上学的机会给了葵花。她感激不尽!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爱!无私的爱啊!而平日我们同学之间却缺少这种互相的关爱和包容,常常为一些小事而争吵。相比之下多么渺小啊!
后来市长回来了,看到了葵花爸爸做的雕塑——用青铜制作的葵花。问作者在何处?当得知作者死了,孩子在乡下时,一定要让孩子回城里读书……
后来接葵花的车开走了,青铜望着葵花的背影远去、渐渐消失,他大喊:“葵……葵花……”
读了这个故事后,我们都要学习青铜一家克服生活中各种困难,无条件收养了葵花。全家人无私的爱!葵花上学使我无比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