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百科 > 工作计划 > 正文

品德教研组工作计划

2025/08/13工作计划

文学网整理的品德教研组工作计划(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品德教研组工作计划 篇1

一、工作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上级精神和学校教学计划的要求,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认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为目的,扎扎实实上好品德课,开展好各项活动。认真落实教学目标。

二、教研目标:

本学期教研工作的重点是: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培养惹人爱的学生为目的,逐步成熟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品德课程,真正起到优化学生的品德与行为的作用。

三、活动安排

1、平时工作中注意加强品德课的备课工作,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目标,上好每节品德课。

2、教学中,教师依据教材提供的范例,积极开发综合的教学内容。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消除学科界限,与其它学科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尽可能使现代化教学技术与本课程教学有机结合,丰富课程资源。

3、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采取丰富的、直观的'、灵活的、开放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大量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使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促进个体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活动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几种形式结合使用;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灵活机动,根据主题内容可在一课时内完成,也可以持续几课时或一段时间完成;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与其他教育活动如少先队活动、班队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互相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4、根据学科特色,努力创新富有实效的教学方法,提供学生参与创新学习的机会。

5、充分利用教育信息网上的教学资源库的素材,积极进行多媒体网络教学,使教学内容现代化,促进教学改革。

四、本学期主要工作安排:

三月份:

1、制定本学期品德教学工作计划,交流讨论,落实计划目标要求。

2、组织教师学习课标,结合本学段要求落实教学常规。

3、充实品德学科的内容,鼓励教师参与,上传有关信息、材料,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4、集体备课

四月份:

1、教研组听课、评课活动,互相学习,加强交流。

2、苏州市小学道德与法治一(下)新教材培训。

3、集体备课

五月份:

1、理论学习, 观看优秀课例视频。

2、教研组听课、评课,选拔教师参加苏州市评优课。

3、集体备课

六月份:

1、集体备课

2、配合教导处进行教学常规检查。

3、苏州市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课题研讨活动。

4、做好期末总结工作,撰写学期工作总结。

品德教研组工作计划 篇2

一、工作思路:

品德学科教研工作的基本思路是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引导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贯彻落实学科教学建议,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活动,切实抓好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学校德育课程实施中对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入学习和贯彻《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以县教研室与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开展教学组工作,加强组风建设,不断推进课程改革。积极开展思品教学研讨活动,以进一步提高教研组老师对教材的处理能力,对教学活动的设计能力,对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力。

二、具体教学研究目标:

1、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探索课内外相结合、师生相协调的课堂教学优化模式,切实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率,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

2、低年级组《品德与生活》的教学,要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用三条轴线和四个方面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并据此确定课程的目标、内容标准和评价指标。三条轴线是: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四个方面是: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自信、诚实、求上进”的思想情感。使他们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3、中年级组的《品德与社会》要根据小学中段年级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矗

4、高年级组的《品德与社会》是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实践、学会做人;初步形成社会意识、公民意识,良好的思想品德与文明行为的习惯;综合性生活化。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是我国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标志之一。它对学生确立正确的***方向,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教学要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初步使学生在基本的思想观点与道德观念上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在了解唯物史观的基础上树立崇高理想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责任感。

三、工作要点:

(一)认真钻研教材,提高教学质量。

深入学习课改新理念,认真积极稳妥地进行新课程改革,及时发现和研究解决新课程推进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探索与实施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为新课程的有效实施积累经验。

1.继续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改革理论,确立新的教学观念,以此为指导,改革品德课教学,尤其要加强新教材的集体备课力度,使教师尽快适应、把握新编教材的特点,搞好学科教学,充分发挥品德课的德育功能。

2.着重开展未成年人道德文明建设研究、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研究,、健康心理和健康人格教育研究、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研究等,使课堂成为教师教学研究与实践的平台。

3、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课改研讨和教学观摩活动,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教研活动,以课堂教学研究为重点推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高教研活动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二)加强教学管理,促进教师发展

强化学科教研组建设,不断健全教研组工作常规,努力做到教研活动制度化、专题化和系列化,促使教研组建设上一个新台阶。

1、加强教研组建设。针对德育课程变化大,学科教师兼职多的状况,要重视学校思品教研组建设。要努力把思品教研组建成课题研究组、课改实验组和备课研讨组,成为学习型、研究型的组织。

2、每位思品课任课教师要认真制定期初的教学进度计划,合理落实全学期的课时安排。

3、加强教师教学“六认真”工作。倡导集体备课、合作备课。要让备课的过程成为研究新教材,探讨新方法,开展和收集教学资源,制作优质高效教辅材料。落实课堂延伸活动的运行过程。

4、继续组织教师开展对课堂教学有关问题的讨论,努力探索提高品德课教学实效、积极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探讨活动课教学的原则和评价体系的建立等问题。带动青年教师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活动。

5、关注品德课程评价体系的建立,关注品德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相互渗透。

四、本期教研活动安排:

1、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

2、品德组教师制定学科教学计划以及确定教研主题。

3、品德组教师设计优质教学设计。

4、每学期搜集两篇关于品德课的资料,论文、案例都行。

5、品德组教师集体备课。

6、青年教师不断磨课,开展组内互相听评课。

7、组织讨论写好教学反思和案例。

8、教研总结。

品德教研组工作计划 篇3

新课程改革已为思品教育开展了新天地。这是一个充满希望、充满挑战的教育时代。第四年的新学期开始了,这学期我们思品教研组在学校教研室直接领导之下,全体教师积极进取,锐意改革,每一位教师都努力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健全人格而努力。现将本期教研工作作如下安排:

一、指导思想

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宗旨,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结合我校具体情况,突出教学质量这一工作中心,切实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学校的主要工作是教学工作,教学质量的提高正是素质教育的体现。因此,本学期的重点工作仍然是“实施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以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为契机,以深入研究、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评价意见为起点,以提高学校常规管理水平为基础,以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为重点,扎实工作,务求实效。

二、主要工作思路:

1、实施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2、加大推行教研力度,深入开展教育叙事研究写作活动。

3、坚持“以课题推动课改,以课题提升课改”的工作思想,以教科研指导课程改革。

三、教研组工作目标、要求:

本学期主要工作:继续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理论和新的课程标准,探讨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实施新课程理念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深入学校调研,研究思想品德课教师如何将合作自主探究引入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组织教师探讨思想品德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问题;开展对提高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效益研究,引导教师开展“活动即发展”的课题研究;组织思想品德课课改信息交流。

1、继续学习有关课程理论:《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2、从教师的不同需要出发,采取“参与式”、“研讨式”等多种学习形式,提高理论学习的效果。

3、思想品德教研组长在期初要制定好学期工作计划,平时经常对照检查,期末写好小结;切实加强思品教研组建设,以点带面,提高面上的课堂教学质量。

4、组织教师开展对课堂教学有关问题的讨论,努力探索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积极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提高研讨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5、全体教师要加强师德、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做好学习笔记;积极参与课题研究;上好一节课题观摩交流课或示范课;写好体现教师角色转换、师生互动的教学案例;撰写一篇教育教学研究经验论文;提前编写好一周课时计划并在备课组上交流;听课不少于18节。

6、教师应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能力”“学习过程、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的环境。

7、教案的编写采用电子备课的形式,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体现师生合作交往、积极互动、教师角色的转换,并写好反思性教学后记。继续征集教学设计典型案例,积极发现、总结、推广第一线教师的教学成果并组织教师撰写论文。

四、周工作安排:

周次

工作要点

第一周

思品教研组会议:学习新课标,新理念

第二周

讨论新学期工作计划制订要求

第三周

交流新学期制订的学期计划和周计划

第四周

交流课后反思

第五周

国庆放假

第六周

探讨思品课堂“学生评价”方式方法

第七周

观看《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改》光盘

第八周

探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九周

教研组集体备课

第十周

探讨学生学习评价策略

第十一周

周云教师说课

第十二周

评课。(主评人:徐荣玉)

第十三周

组织学习课改资料

第十四周

教学常规调研

第十五周

征集典型教学情景案例

第十六周

交流典型教学情景案例

第十七周

征集“教海探航”论文

第十八周

交流实施新课程标准、新教材的心得体会

第十九周

学期工作总结

第二十周

整理上交资料

品德教研组工作计划 篇4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以市小学品德学科教研工作计划为指导,以课堂为基地,进一步发挥教师的创新精神和探究积极性,扎实开展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深化研究。继续做好新课程的实施工作,力求开展扎实有效的教研活动,探究打造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努力提高我校小学品德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使本学科的教学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主要工作:

(一)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

1.继续组织全组教师学习《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要坚持以“回归生活”作为德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认识当今的小学德育课程是一种“生活德育”的课程。要坚持以“生活德育观”、“实践德育观”、“科学发展观”来指导课堂教学,构建有效的品德课堂,不断提高德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性。要更加注重德育课程的研究,要坚持以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指导课堂教学。

2.组织老师们深入学习品德课课堂教学规范,制定符合学生特点的学习规范,以两个规范为准绳,切实抓好品德课堂品质。严格要求每位品德教师认真上课,认真备课,并切实有效地做好二度备课和课后反思。

3.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课改研讨和教学观摩活动,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教研活动,以课堂教学研究为重点推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高教研活动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二)加强教学管理,促进教师发展

1.加强教研组建设。针对德育课程变化大,学科教师兼职多的状况,更加重视品德教研组建设。努力把品德教研组建成课题研究组、课改实验组和备课研讨组,成为学习型、研究型的组织。

2.严肃教学法规,端正教风。每位品德课任课教师要认真制定期初的教学进度计划,合理落实全学期的课时安排。

3.加强教师教学“五认真”工作。倡导集体备课、合作备课。要让备课的过程成为研究新教材,探讨新方法,开展和收集教学资源,制作优质高效教辅材料。落实课堂延伸活动的运行过程。

4.开展扎实有效的教研活动,发挥典型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拟定召开一次由典型教师唱主角的教学观摩研讨会,继续研讨如何处理新教材。拓宽网上教研的活动面,引导家里有电脑的教师都来参与网上教研活动。

5.做好教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完成阶段性研究任务,注重资料的积累和经验的总结。鼓励教师多参加品德学科教学论文及教学随笔的撰写,多参与品德课题的研究。

6.建立师徒结对,共同提高教学能力。通过有经验的教师和年青教师结对的方式,促进青年教师更快的成长。通过示范课,指导课等,互相学习、研究、探讨更有效的教育教学途径,使老师们在锻炼中不断成长,提高教师把握教材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三)成立品德中心教研组

我校的品德教师都是兼职教师,发展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本教研组的核心工作。为此,我们成立了品德中心教研组。以此,加大教研培训密度,深入推进共同体工作,成员如下:

组长:崔欣

一年级:王静、周婷婷、孙静

二年级:周明明、祁明艳

三年级:史朝梅、杨忠梅

四年级:姚雪勤、吴春霞

五年级:陈湘云、孙月荣

六年级:苑红艳、袁亮

三、具体安排:

二月份

1.制定教研计划

2.参加市小学品德教研活动

3.与共同体互相协调、学习

三月份

组织参加市小学品德基本功比赛

四月份

1.参加微课比赛

2.组内成员“磨”课

五月份:

1.参加“青蓝工程”小学品德活动

2.参加共同体活动

六月份

总结本学期工作,上交相关资料。

品德教研组工作计划 篇5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品德教研组将根据教导处及教科室等相关科室工作计划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以新理念为指导,以课堂为基地,进一步发挥创新精神和探究积极性,扎实开展研究,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贯彻落实学科教学建议,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健全人格而努力。

二、本学期拟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教科研水平。

1.组织全组老师学习20xx版新课标;

2.鼓励组内教师积极撰写教学论文,申报课题;

3.申报县集体课题。

(二)、注重常规落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加强教学常规的检查工作,确保品德学科的专课专用;

2.上好地方课程《金陵文化》,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县赛课。

三、月工作安排:

二月份

1.制定教研组计划。

三月份

1.参加县教研组长会议;

2.组织全校品德教师学习20xx版新课标;

3.讨论申报县级集体课题。

四月份

1.组织教师网上参加省品德课标培训;

2.尤珍珍老师参加市品德学科骨干教师研究活动。

五月份

1.端云瑶、陶美萍教师参加县级金陵文化赛课;

2.申报县级集体课题;

3.参加三区县品德连片活动。

六月份

1.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市县个人课题申报;

2.组织教师做好期末调研工作。

品德教研组工作计划 篇6

一、指导思想:

品德教研组以《思品与生活》课程标准、《思品与社会》课程标准为指导,以“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为课程核心,以“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建构课程的意义”为基本教学理念,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教研组将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贯彻落实学科教学建议,充分发挥“指导、研究、服务”等职能,以学科建设为主线,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全面提升小学品德课程教师队伍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依据学校工作布置,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本学期《思品与社会》的工作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教学效率,特别强调《思品与社会》课的时效性和针对性,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健全人格而努力。

二、任务与目标:

1、端正思想,加强认识,树立新型的教育理念,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新教学过程,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质量。

2、各位教师以《课程标准》为准绳,以现行教材为依据,完成各年级的教学任务及教学内容。

3、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由教材中的事例、道理来规范学生。能联系周围社会,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4、配合学校科教处及其他教研工作,搞好本教研组的工作。

5、加强教师的业务素质及能力的提高培训,做好本学期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

三、具体工作要求

(一)练队伍:

1、抓好骨干力量:

抓好骨干力量,创造研究氛围。在继续组织课题研究小组的基础上,让教师在课题研讨中、在现场教学展示中,既能充分体现自我的存在价值,又能在认真研究的过程中,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带头人。通过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由点带线,由线及面,从而带动全校的思品教研氛围。

2、形成教研氛围:

(1)积极开展听课、评课活动,鼓励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信息技术的运用,结合我校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向课外延伸活动,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

(2)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园网博客建设,主动提供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信息,并充分运用现代技术进行网上学习、交流等。

(3)重视听课学习,打破学科的界限,与综合实践、劳技课相结合,实现资源的综合。

(二)抓管理:

1、备课:

在备课方面,倡导“高效、共享、反思”的联合备课方式,每个年级可针对年级特点结合学校德育工作制定一份备课上传校园网。特别要注重教后反思,及时捕捉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逐步提高反思能力,形成反思习惯。

2、上课:

(1)提出专课专用的要求,并以组内互查、学校抽查的形式进行检查反馈。

(2)要求教师改变传统单一和机械的接受性学习方式,运用多媒体和网络等先进手段进行教学,并积极参加各类教学展示。

3、评价:

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反馈信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同时也是学生自我提高的一个过程,保证目标的实现。鼓励教师在评价时从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比较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以利于学生发展,并且有效结合本学期学校制定的评比方法从多方面进行评价。

(三)抓内容

1、低段年级《品德与生活》的教学,要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用三条轴线和四个方面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并据此确定课程的目标、内容标准和评价指标。三条轴线是: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四个方面是: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自信、诚实、求上进”的思想情感,使他们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2、中高段年级的《品德与社会》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是我国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标志之一。它对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教学要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初步使学生在基本的思想观点与道德观念上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在了解唯物史观的基础上树立崇高理想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责任感。

四、具体活动安排:

二月份:制定教研组计划

三月份:参加校级课题教研活动,一课三磨。

四月份:学习《课程标准》。

五月份:品德论文培训。

六月份:教研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