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教育之梦读书心得

2025/08/15心得体会

文学网整理的教育之梦读书心得(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教育之梦读书心得 篇1

“一个理想的教师,他应该是个天生不安分的、会做梦的教师。”

朱光潜先生有句名言:要求人心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毫无疑问,美育的终极目标是指向人性的`,学生健康完美的人格是一切美好行为的前提条件,如今,我们已经不再担心学生的智力问题,而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却是作为父母,教师更应该警觉的。我们现在的教育太直面现实,有太多社会阴暗面的实况转播,于是,在孩子们的心中,没有了纯真,没有了纯正,没有了童话和梦想,没有了对生命一往情深的哀怜和呵护,以及对人生的憧憬与向往。有了完美的人格,才能引导学生走向美好的人生。

在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我很欣赏:土地宽容了种子,才拥有了收获;大海宽容了江河,才拥有了浩瀚;天空宽容了云霞,才拥有了神采;人生宽容了遗憾,才拥有了未来。宽容意味着承认孩子的差异,承认孩子的未完成状态。教育应从宽容开始。

教育之梦读书心得 篇2

《新教育之梦》一书虽然只是读了一遍,但感动于作者朱永新先生的执着和赤诚,这是一本值得老师、校长和教育管理官员一读的书。

朱永新先生是当前中国难得一见的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家,是素质教育的热情吹鼓手,也是素质教育的积极实践者。他没有把教育停留在理想的层面,没有停留在理论和口号上,其新教育实验可谓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新教育是胸怀伟大的教育理想的,强调“教育生活应该是幸福的”,提出了让师生“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教育理念。“新教育旗帜鲜明地反对那种以牺牲学生的当下幸福为代价,追求所谓的‘未来的幸福’的理论”;关注教师,指出“没有教师的发展,永远不会有学生的成长;没有教师的`幸福,永远不会有学生的快乐”。

新教育是具体而微的,对于一校一班来说,更是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可以帮助校长、班主任、老师厘清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纠结,也为执着于应试教育的的校长、班主任、老师架起了一座与素质教育沟通的桥梁。书中提出的“新教育六大行动”、“新教育理想课堂的六个度和三重境界”、“新教育的九大定律”以及倡议的“新教育每月一事”,都是可以直接借鉴的极具操作性的范本。

“一本童书能够有多大的力量”,新教育强调阅读。六大活动以“营造书香校园”为首。反观今天包括我们学校在内的多数学校,从幼儿园到高中,有多少阅读,除了作业还是作业,考试象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没有了阅读的学习还是学习吗?

新教育重视课堂教学的研究,这本书让我了解到课堂教学研究的很多知识。“关于课堂教学的研究源远流长。从孔子的‘愤悱启发’到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从夸美纽斯的班级授课制到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从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到佐滕学的《静悄悄的革命》,这么丰富的营养,我们做老师的应该也买来看看。

作者批判了当今学校流行的公开课行为。认为“公开课的课堂话语”其实是“课堂表演秀”,那些最优秀的特级教师,他们日常的课堂教学也是与公开课迥异的。作者明确地抨击了教学管理中的体罚行为,新教育九大定律之三“体罚近乎无能”并引用了明代王守仁的精彩论述:“鞭打绳缚,若待拘囚。彼视学舍若囹圄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窥壁掩覆,以遂其嬉游,设诈饰诡,以肆其顽鄙。偷薄庸劣,日趋下流。是盖趋之于恶,而求其为善也,何可得乎?”我也对先贤王守仁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原来他还是个教育家!

教育之梦读书心得 篇3

假期中,有幸拜读了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之梦》。

很多时候读类似理想化的作品,我总有潜在的一种定性思维,我觉得理想就是所谓纸上谈兵,夸夸其谈。洋洋洒洒说了许多美妙的东西,而真正能够在现实中存活或者构成蓝图的却零零星星。如今读《新教育之梦》却不尽然,朱老师平静而又睿智的语言,堆积的已不仅仅是一个梦想,他激起了所有教育人的热情,指引了教育人曾经迷茫的方向,更是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于是,崇敬、敬佩,更是欣慰。

该书有着清新、朴实的语言风格,而字里行间无不浸润着作者对教育理性的思考,充满着对教育热爱的激情。这是一本写给“教育”的书。它的大部分章节都是从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现象入手,然后分析其弊端,并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作者理想中教育。它像一盏明灯,为我们的教育导航。

总的来说,新教育之梦重在改变观念,“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我们只有改变了各种观念,才能使我们的教育与众不同,与时代接轨。新教育之梦也是我们的未来之梦,作为未来教师的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多阅读、多实践,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争取为我们未来的教育做出一点贡献。

教育之梦读书心得 篇4

这个暑假读了一本教育专著《新教育之梦》,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

朱永新说:“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学生一种积极的态度。”爱学生,首先要做到的是尊重学生。自尊心是人的心灵里最敏感的角落。一旦自尊心受辱,轻者就此一蹶不振,重者进而愤世嫉俗。所以只有尊重我们的学生,尤其是学生的人格,才能拥有一群灿烂的健康向上的学生,也才能为学生所尊重。

朱永新说:“教育是一种感动。” 爱学生,其次,要相信每一个学生。为人师表还要能推己及人,以彼之心,度己之腹。也就是《新教育之梦》上所说的`换位思考。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一件事情,从某一角度看是不可忍受的,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却未必没有可谅之处。作为教师,应设身处地的思考,才能解决问题。学生遇到问题时,如果是家庭因素的,就应联合班主任找来家长寻求解决的办法;如果是自身因素学习有困难,学习习惯还没养成的,则可以通过恳谈,鼓励的方法解决。

朱永新说:“特色就是卓越,体罚近乎无能。享受教育:教并快乐着,学并成长着!”爱学生,还要表现在教育的民主性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命令学生服从,师生之间平等对话太少。我们经常抱怨社会缺少一些民主,但是孰不知社会民主的基础是学校的民主。没有学校的民主,何谈社会的民主。所以我们教师应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可以通过谈话,适当的引导,适当的鼓励,这样才能更多的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不但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也更有利于教师在稳固的基础上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朱永新说:“教师传授知识,是给学生进行智力体操的训练,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得以发展。通过智育,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并具备持久的学习兴趣、浓厚的学习情感、坚韧的学习态度,为他们今后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智力基础。”

悟:我认为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任何一个优秀教师都离不开前代人的教育财富。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我们是在用我们时代语言,用我们的生活阅历,同过去的大师们进行心灵沟通,阐释我们对教育的理解。我认为作为一个教师和其他工作者不一样,教师需要各方面的知识。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给学生人格上的感召力。学生对我们教师的期望很高,他们把我们教师当作百科全书。在他们眼里,教师是无所不知的,如果教师是一问三不知,那么他们就会很失望。所以教师对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非常重要。要善于和他们沟通,要和他们成为生活中的好朋友。教师还应该要有丰富的学历,经历和阅历,所以教师要善于学习,不断更新和积累知识,才能教育好学生。

做到:朱永新说的那样——年轻不是坏事,只要你每一天不要去重复,每一天都是在拥抱新的太阳。伟大并不遥远,只要做个有心人,要进行细致的积累,多花点精力在教学上,花在对自己事业的追求上。

教育之梦读书心得 篇5

最近我读了一本教育专着《新教育之梦》。我用心读完后,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我强烈的感觉到,这新教育之梦,她,并不遥远,她,就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中,这梦定能成真!书中提到的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熟练运用双语、创建数码校园、构筑理想课堂,使我们这些一线教师眼睛一亮。读完此书,我一下子被书中那句“中小学搞教育科研,就是应该从记录自己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考开始的,把这一串的‘珍珠’串起来,那就是一条非常美丽的项链。”朴实的话深深的感染与震撼了,我们平时不是一直在讲科研先导、科研兴课吗?如果我能从教育随笔,教育日记开始,那不是最真实的科研吗?从那时起,我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一定要坚持从关注学生心灵开始,记下自己教育中的点点滴滴,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学生一起成长!

又一次偶然间,我无意中打开了“行知论坛”和“教育在线”,我看到了论坛上很多老师的随笔,我用心的读了几篇,就被老师们精彩、真实的文章打动了,他们对教育深刻的反思和自己独到的见解令我佩服,他们对教育的执着与真情令我感动。在和学生的心灵沟通中,励志,我更真切的感受到了将自己融在学生中的快乐,在激情飞扬的文字中,我享受到了教育的幸福,在孩子的童真童趣中,我的心一次次的被感动,是教育随笔,教会我更耐心的倾听孩子的声音。

在这样的学习与反思中,我常常在想,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是师生一起成长,所以,我也一直问自己,在课堂上,我真的关注学生的'心灵,体现教育的平等与民主了吗?在课后,我注重教学的反思并落实在以后的教学中了吗?教育随笔我坚持写了吗?在这样的感思中,我不敢也不能将自己定下的目标忘却——从关注学生心灵开始,记下自己教育中的点点滴滴,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学生一起成长!这将是我长期而永恒的追求!

感谢《新教育之梦》,她,让我心随激情飞扬,梦随理想共舞,此时我又想起了叶澜教授的爱:每个学生的心灵都是一片绿叶,每一片绿叶下面都是一个绿色的心灵世界。我愿意做一把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和学生一起成长。

教育之梦读书心得 篇6

偶然的机会,我翻开了那本蓝色封面的《新教育之梦》,拜读后轻轻阖上。然而我的心却不能随书页的合拢而平静,思想如脱缰之马,让我在过去、现实和未来之间穿梭往来。我的脑海中仿佛是一片宽阔的海洋,朱永新作者在平静的海面上投入一块石头,击起了层层涟漪,向外扩展久久不能平息。而紧紧抓住我的是那一句朴素而却又有粘合力的话语:“一个理想的教师,他应该是个天生不安分的、会做梦的教师。”

该书从十个方面谈了作者理想中的教育。它有着清新、朴实的语言风格,而字里行间无不浸润着作者对教育理性的思考,充满着对教育热爱的激情。这深深地感染了我,让我对教育书籍有了不同的认识!该书摒弃了“书斋式”研究,扎根教育的沃土,围绕构成现代教育诸要素的核心词汇——德智体美劳课程、学校、教师、校长、学生、父母等,以对教育的至爱、激情、理性和建设态度,向我们描绘了理想的“教育图景”,阐述了作为教师、教育研究者、教育行政 官员的教育主张 。

这是一本写给“教育”的书。它的大部分章节都是从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现象入手,然后分析其弊端,并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作者理想中教育。

它像一盏明灯,为我的教育导航。

如《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一篇中这样一段话:一名理想的教师,应该不断地追求成功,设计成功,更重要的是要撞击成功。因为人来到世上并不知道他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只有去撞击每一个可能成功的暗点,才能擦出成功的火花。教师有这样或那样的冲动,有这样或那样的撞击,是难能可贵的。当一个教师停止了撞击,就意味着他对生活失去了意义,对自己的存在失去了自信。给了我激励和希望。从作者的自我简介中知道,特殊的时代给了作者特殊的经历,他能从一个普通人成为一位教育家,这是他撞击成功的结果。为什么我就不能呢?我怎样去撞击成功呢?我应该怎么提高挑战自己?我正在思考着。这些都是我以前所没有想到的问题,它给了我启示,为我今后的教育生涯找到了目标。我的目标是不断寻求突破,找寻适当的教育方法。

而《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一篇中又有这样一段: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人,与一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他们的成绩是不一样的。给了我警示和启迪。年轻的我应该好好把握每一天,思考每一天教学中的得与失,做一个实实在在地教书的人。

“只要不让年轻时美丽的梦想随岁月飘逝,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的面前。”对于我们所有年轻教育者来说,这既是作者的真诚规劝,更是作者的殷切期望。从本书里,我还读出了作者成功的秘诀——不要羡慕别人,不要感叹时运,要做起来,要不停地做下去,哪怕不顺,哪怕艰难。

另外,文中作者的一些简洁而准确的说法,让我感到很新鲜。如:传统智育的.在造就少数“成功者”的同时,也造就了大批的失败者,让大多数学生还在人生的求知阶段便成了心灵自卑、个性萎缩的“精神侏儒”。就一个“精神侏儒”是何等的新鲜、形象。

我希望自己也能如本书中说的那样“当我们的学生离开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应该只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理想的追求。” “一个理想的教师,他应该是个天生不安分、会做梦的教师……人要会做梦。优秀的教师要永远伴随着自己的梦想。当生活没有梦时,生命的意义也就完结了,教育也就没有了意义!”读着这些贴心的话语,虽然觉得“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虽然知道梦和理想,理想和现实之间还有距离,但只要我们带走的不仅是知识的蜡烛,还有理想的圣火,我们的理想之舟就一定能够在深蓝色的知识海洋中,破浪前行,驶向希望的彼岸!

教育之梦读书心得 篇7

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我们会慢慢对自己从事的事业开始深度思考。究竟我从事的职业要干什么?我的职业究竟能给我带来什么?拥有这样的职业我们究竟是否幸福和快乐?我的职业究竟何去何从?一系列这样那样的问题开始萦绕思绪。于是,对于职业的思考,便成为了我们未来幸福与否的一个关键。

《新教育之梦》是朱永新系列丛书的一本。全书试图用一种摆脱固有教育模式的方式,让教师和学生通过教育实验获得“幸福完整的生活。”全书通过十四章充分解读了“新教育”。阅读全书,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在教育里的这两个主体仍然是关注的重点。我认为关注教师、学生阅读和日常记录写作是本书提倡的新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主要阅读了第七章内容——新教育与教师成长。其中通过阅读让教师逐渐养成写作的好习惯。随着专业发展思考的深入,教师逐渐形成写作的'五种形式:日常教育叙事,教育感悟,师生通过日记批阅、贺卡和书信相互编织有意义的生活,教育案例及剖析,教学案例及剖析。通过这五种形式使教师对教育行为不断进行反思,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不断改进教育行为。从而让教师对于自己的日常教育过程有更直观的认识,通过日积月累,教师个人的教育经验就会形成个人独特的教育思想。这对教师专业化成长十分有利,也是教师实现专业化成长的很好途径。

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中,专业写作尤为重要。专业写作不同于一般的普通协作。它主要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和提炼的教育精华。在我看来,作者对于专业写作的观点,可以概括成五个方面:一是基于阅读后的理解和反思。学习他家思想,实践于自己教育过程,然后对照自己进行积累反思。二是对自己实践教学日常记录,把日常发生在教育过程中的鲜活事件用专业的语言记录,形成自己观点和对策,便于今后教学改进;三是专业写作是教育过程的真实提炼,不需要你花心思去修辞美化,强调客观呈现,呈现出遇到的问题困惑,简单而有逻辑的呈现就可;四是专业写作是互动的。不是教师单独的反馈,它应该是基于师生共同心声而形成的文字材料。是师生感情交流的过程性记录。五是专业写作需要教师重视案例的研究和记录。我们需要及时的将教育过程发生的实实在在的事、人、过程、结果、措施等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形成案例研究。

每一个教师可能都曾经有过想要成长的阶段。但是教师的成长或者说主动要求成长与个人、单位,还有大的环境是分不开的。如果我们身边有教师渴望着想要成长,是需要我们积极鼓励和支持的。当然这是外因,最主要的还是需要教师内因起大的作用。向作者说的一样,教师专业成长与专业阅读、专业写作是分不开的。甚至,专业阅读、专业写作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看到这里,我深切的理解新教育倡导的很多观点。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是需要一种激情,一种不竭的对教育热爱的激情。突然我想到了我们身边的优秀班主任关红梅老师,她与学生的相处并没有因为年龄的偏大而出现代沟,反而越来越受孩子们的喜欢,她的班级一直是那么好,每一个孩子都那样优秀。究其原因是因为她一直保持着对孩子们的爱、对做班主任工作的热爱、对教育的热爱。因为有这样的浓烈的爱,有这种持续的爱,让她充满激情,不感疲惫,反而乐在其中。这也许就是新教育倡导的让教师获得幸福完整的生活吧!

教育之梦读书心得 篇8

读完《新教育之梦》后,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朱永新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

读完此书,我印象最深得是“中小学搞教育科研,就是应该从记录自己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考开始的,把这一串的‘珍珠’串起来,那就是一条非常美丽的项链。”,这句朴实的话深深的.感染与震撼了我,我们平时不是一直在讲科研先导、科研兴课吗?这也正是胡老师让我们从教育随笔,教育日记开始,搞最真实最真实的科研的初衷,这本书又一次指明了我们教师努力的方向——坚持从关注学生心灵开始,记下自己教育中的点点滴滴,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学生一起成长!

在今后的工作和科研中,我要多问自己:在课堂上,我真的关注学生的心灵,体现教育的平等与民主了吗?在课后,我注重教学的反思并落实在以后的教学中了吗?教育随笔我坚持写了吗?我要时刻提醒自己不敢也不能将定下的目标忘却——从关注学生心灵开始,记下自己教育中的点点滴滴,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学生一起成长!这将是我长期而永恒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