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读《永远追随》有感

2025/08/18心得体会

文学网整理的读《永远追随》有感(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读《永远追随》有感 篇1

在这炎热且漫长的暑假中,我读过了许多的书籍,其中《永远追随》是我最为喜欢的一本,不得不说,它也是一本很让我受益的书。

初读这本书,书中只是简简单单的说了毛主席在香花岭住了几天,之后就继续出发,与桂军抗衡。但是,发生在陶百川跟周三才身上的事并不简单,他们为了一头毛驴,或者不只是一头毛驴,而是为了红军对他们一家的承诺。他们找红军走了二十来天的路,在这二十来天里,他们经历了生死,用少年的眼睛和情感见识了战争的残酷,但是这并没有让他们畏惧,反而多了一份坚定。在他们的.坚持下,终于见到了心心念念的毛主席,完成了他们的任务。当他们再次回到香花岭的时候,他们的家园被桂军所毁灭,从此以后他们就跟随着红军,一起保卫人民。

读完全书,从心底里非常敬佩那两个小孩,才十二三岁就不怕死亡,仍然可以坚持着,不退缩。一个成年人都不一定能做到,而他们却能做到。

再一目十行地翻阅一遍,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往往许多事情只要多一份坚持,就会离成功更近一步,但往往我们最缺的就是那一份坚持,让我们与成功擦肩而过,一次不要紧,但两次,三次,我们会离成功越来越远,所以一定要学会坚持,它比美貌,财富,更加重要!

它虽然不见书于正史,却极有可能发生在历史洪流的缝隙中,并作为因果链条的一环,见于人们的内心。所以我愿把这本书再品读一番,我想我会领悟出更深的道理。

我也一定会做一个像书中两位小孩一样勇敢!坚强,绝不屈服于现实的人,谢谢你,让我终于找回我自己。

读《永远追随》有感 篇2

信仰不是一种学问。信仰是一种行为,它只被实践的时候才有意义。这是罗曼.罗兰的一句关于信仰的名言,就在这个充满欢乐笑声的暑假中,我心血来潮地看了一本关于信仰的书——《永远追随》,读完这本书,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本书是由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柳建伟编写的。书中讲述了两个少年--陶百川和周三才与他们的家人平静而有希望地生活着,他们最重要的生存基础与快乐的来源是一匹勤劳能干的驴子小白。红军长征时借住他们家,经过数日相处后,感情日渐浓厚,红军转移时借走了那头对他们来说无比珍贵的`驴子。然而红军却没有按照诺言如期归还。为了讨回如此重要的财产,陶百川和周三才踏上了追寻之旅,并由此见证了红军长征途中最为惨烈的湘江之战。记得那个早晨,天上有黑沉沉的敌机在不断轰炸,无数红军冒着炮火,在汹涌冰冷的江水中泅渡,一枚枚炸弹从天而降,瞬间,鲜血就染红了江水......

这个故事的动人情景,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看到这儿,我不禁想:如果当时陶百川和周三才并没有决定去追寻毛驴,就不会经历这后来的种种事件;如果红军当时丢下陶百川与周三才不管,就很有可能会让他们因此丧命;如果我当时也在那湘江战争中,就不会像红军那般镇定。文章的字里行间都体现了陶百川与周三才这两位少年与陶家驹、陶柳氏执着勇敢、坚强不屈、正气凛然的美好品质,令我感动的是红军们那舍己为人、严以律己、言而有信的高贵精神,同时也体现了长征那永垂不朽的精神。对比了文章的人物,我不禁心生愧疚。而另一颗小小的种子也在我的心中萌发,我以后一定要向他们学习,树立自己心中的理想,并为之坚持不懈。

在新的时代里,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将永远追随永垂不朽的长征精神,不辜负老一代革命家的付出和期望,我们一定会传承红色基因,做一名新时代的好少年。

读《永远追随》有感 篇3

咦?追随谁呀?我带着疑问打开了柳建伟的《永远追随》这本书。

这本书写了因为战斗而负伤的毛泽东来到香花岭的一个农户家里修整,临走前借走了家里唯一的一头毛驴小白运送药材,但是因为路上不断发生的战争,没能如期归还,陶百洲和周三才两个少年为了找回小白,一路寻找红军,也一路看到了战争的残忍。两位小主人公见证了红军长征坚强不屈,顽强抗战的精神,最后决定追随红军的故事。

读书之时,我深深地被它的文字刻画所吸引,活灵活现的人物仿佛就在眼前,也深深地被红军精神震撼,可当我想到我经常上课开小差、玩笔、讲小话,不珍惜眼下时光的种种举动,看着手中捧着的这本《永远追随》;看着书中烈士们为了新中国浴血奋战的画面;看着那些因帮助过红军而被残杀的无辜的老百姓;看着陶婆婆为了让陶北川和周三才没有后顾之忧去参加红军自焚在小屋中的情景,我不禁深深的羞愧起来……

在漫长的历史征程中,我们现在面对的是繁荣与富强,我们享受的是安居乐业,但是在繁华背后是先辈们在无数的苦难中抛头颅、洒热血,与历史抗争永不屈服换来的,现在舒适的生活得来不易,而我们作为中华儿女,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更应该学会铭记长征精神、革命意志,不求创造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事迹,只需不断刻苦学习,向着前方,塑造自我,挺起宁折不弯的是中国人的脊梁!

从现在开始,我便立志做自己能做的事情、该做的事情,改掉自己的毛病,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遵守诺言,顽强拼搏,成为中国的顶梁柱!让中国变成一个科技、军事强国,再也不被外敌侵略!

读《永远追随》有感 篇4

多读一本书,就是多活了一个人生,当我全神贯注投入《永远追随》这本书时,我仿佛与川伢子和三娃子一样,经历一段红军长征之旅。

《永远追随》中,陶百川和周三才两个少年与家人一起平静而又希望地生活着,红军长征途中毛主席在他们家住了数日,离开时借走了他们家生存基础和快乐来源的毛驴——小白,却没有如期归还。为了讨回如此重要的财产,也出于一时意气,两个少年踏上了寻驴之旅,一步步追随奔波在长征途中的红军,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见证了人民军队的伟大和无私。

这本书让我深深体会到什么是人民军队,他们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吃喝老百姓的,都会先付钱;他们会处处为老百姓着想,尽量不麻烦、不打扰老百姓;他们无比地重视承诺,在那样险恶的条件下,还会竭尽所能去帮助两位少年见到毛主席,而毛主席为了兑现诺言,赔偿了两匹马给陶百川和周三才,要知道一匹马可抵得上三头驴呢;他们有着铁一般的纪律,即使知道前进战略存在问题,毛主席还是一直强调以正规途径去争取新的.战略规划,而不是无组织、无纪律地去直接行动。

毛主席说:“只要有人民在,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我想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志存高远又处处为老百姓着想的引路人存在,正是因为有这样纪律严明、无私奉献的人民军队存在,我们才能拥有如今这样的幸福生活。

读《永远追随》有感 篇5

我读过的书多如牛毛,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永远追随》这本书。文中讲述的是两个少年与他们的家人,平静而有希望地生活着,他们最重要的生存伙伴与快乐来源是一头与众不同的驴子。红军长征借住了他们家,在恐惧到信任的相处后,红军撤退时借走了小驴,却迟迟未还,于是为了驴子,两个少年踏上了寻找之旅,也一步步进入了湘江战役中。

在这本书独特的视角下,展现了当时人民的贫苦与战争的残酷,更显示了少年的勇气。让我印象深刻的一段是陶百川与周三才这两个少年带着为数不多的葱花饼,几经波折,找到了红军队伍。如果我是陶百川的话,恐怕像周三才似的吓得瑟瑟发抖,冷汗直冒。这是何等勇气才能做出来的.事呀。

记得前年的一件回事让我不堪回首。前年,我和妈妈一起去爬治父山,我仗着自己跑得快,便甩下妈妈,一马当先,当我气喘吁吁地飞到山顶时连妈妈一个影子也找不着,心急如焚,放声大哭起来,幸亏一位叔叔说可以打电话知道妈妈在哪,我心里的一块大石头终于放了下来。陶百川是多么坚强、有勇气,居然只和表弟周三才两人就找小驴子去了。这颗勇敢的心值得学习。

读《永远追随》有感 篇6

暑期有幸拜读了柳建伟叔叔的《永远的追随》,感动之余我对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壮举——长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让我更加懂得星星之火为什么可以燎原,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的真谛—民可载舟,亦可覆舟,民心所向,方得始终。

故事主要讲述了湘南香花岭下香花镇外的豆腐陶家这样的一户人家,孙子陶百川,外孙周三才,儿子陶家驹(瘸着左腿)和年迈奶奶陶柳氏,还有一头无比珍贵的毛驴小白。陶家平日里靠着毛驴小白磨制豆腐维持生计,虽清苦但很平静祥和。红军(毛主席带领的中央红军)长征途中借住陶家,受其照顾。他们相处虽时日不多,但红军待民亲如一家,陶家深感红军真诚,因而红军为运输药品需要,借走这头对他们来说无比珍贵的毛驴,陶家两位少年并未拒绝,但由于途中发生意外,红军未如期归还毛驴,致使两个少年踏上追寻红军足迹只为寻回毛驴而经历红军长征途中的战场逐渐成长起来的故事,看似情节平铺直叙,实则情感跌宕起伏,柳建伟叔叔通过细腻地文笔描述了两位少年在寻驴途中与所遇红军中平凡人物之间的对话,与为护送他们二人安全与毛主席汇合而前仆后继勇于牺牲的.红军战士的相处,与红军战士在湘江战场的生死与共,舍生忘死,刻画出两位少年从最初的疑惧、提防到后来的信任、追随的内心情感变化,一方面从正面凸显出两个少年从最初的懵懂无知成长为后来的坚定追随者的心路历程,另一方面从侧面彰显出红军真实真诚,为国为民的英雄形象,同时在当下此书也为每一位读者指引了人生前进的方向,坚定了内心追逐的信仰,我想这就是柳建伟叔叔为何选择《永远的追随》为题的缘由吧。

在那个靠着一头驴养活一大家的穷苦动荡年代,生活的艰辛不足以磨灭人们对生活安宁的希望。这个故事虽只是发生在长征途中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可窥一斑而知全豹,让读者深入了解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红军的英雄本色和处事风格。让两个一路上经历长征艰险,见证红色革命的少年明确信仰,永远追随,作为新时代的少先队员,我要从小努力学习,继承红色基因,发扬红色精神,让红色的种子洒遍祖国的各个角落。

读《永远追随》有感 篇7

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有诚信,事无不成。今天我一口气终于读完了柳建伟的《永远追随》,读后让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主要讲了陶百川和周三才为了找到被红军借去运输药品的家里的顶梁柱“毛驴小白”,踏上了寻找之旅,最终找到小白并追随红军的故事。从中,我感受到诺言的重要性。当我读到红军师长听了陶百川和周三才的来意后,马上让人赔了两匹马和送他们回去,我被深深地感动了。要知道,在当时一匹马至少可以换三头驴啊!红军虽无法还他们毛驴,但他们不仅道了歉,还多赔上了几头毛驴,这难道不是遵守诺言的一种表现吗?

读了这本书,我不禁脸红了。记得有一次,我去外婆家做客,临走前我承诺过要给妹妹带好吃的。可我光顾着自己吃和玩了,忘了……当妹妹兴奋地到问我带啥好吃的时,却是满脸的失望。我非常后悔:为什么我会忘了这个诺言呢?

有人说,诚信是三月的春风,是五月的.花海,是七月的阳光,是九月的枫叶。遵守诺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每个我们所承诺过的诺言,我们都必须实现,不能不守信。像这样类似的人很多,如:明山宾赔本卖牛、翡度诚还玉带、毛泽东定期还书……这难道不是信守诺言的表现吗?因此,我们做到遵守诺言,才能取得别人的信任。

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有诚信,事无不成。遵守诺言,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修养。所以,我们要遵守诺言,虽然有时会十分困难,但答应别人的,必须做到!!让我们一起实现我们所承诺下的诺言吧!

读《永远追随》有感 篇8

在这个缤纷多彩的暑假里,遨游在书海之中,有一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永远追随》。

故事的主人公陶百川和周三才,家中顶梁柱毛驴被红军借用后,未如期归还,为了讨回这对他们家庭十分重要的财产,两位少年便踏上了寻驴之旅。旅途中,他们意外地进入红军长征之中,还亲眼目睹最为惨烈的湘江之战,几经危险,历经千辛万苦,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毛主席的帮助下,得以拿到了赔偿的马匹踏上了归家之途。

少年的勇敢令我敬佩,红军的`英勇令我钦佩,书中的很多情节都令我难以忘怀。尤其是有一个情节更让同为少年的我不得不大加赞叹,当李天佑听陶百川、周三才讲述了自己的经历,依他所见,建议用马匹来赔偿小白,但陶百川坚守原则,借什么还什么,依旧希望还是由马天来找回毛驴,不占人家一丝便宜。读到这里,不禁让我想起了清官海瑞的故事,“海阎王”上任淳安县令,立马下令:除朝廷俸禄之外的钱一律不许收。以身作则,他不领火耗,步行上下班,上堂审案下堂种菜,不应酬不贪污,只拿该拿的俸禄。刚正不阿,不趋炎附势,坚守自己的原则,尽管得罪不少人,但明朝第一清官名副其实。

无论是陶百川还是海瑞与否,这种坚守原则、正直律己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我,它适用于每一个人,不禁想起,爸爸在我的成长路上一直警醒我:“孩子,我不求你一定要有光辉的成就,但你一定要正直磊落,正直是最根本的道德品质,成人比成才更重要!”原来,这就是爸爸的期待,书本让我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同学们,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坚守原则、正直律己是为人之本,让我们将书籍中的知识履行于生活之中,成就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