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部工作心得体会
文学网整理的组织部工作心得体会(精选7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组织部工作心得体会 篇1
时光荏苒,回顾这几个月我们部做了认真的工作总结,这几个月里组织部参与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我们组织部在领导的指导下,在协会成员的监督和配合下,各项工作有序布有成效。
进入了学生会之后,我切身体会到了大家口中所说的学生会。这是一个有着严格纪律的集体,有着强大凝聚力的集体,大家对工作的热情,对事情的理解,都是超出我的想象,由于组织部工作的特殊性,我与主席团各主席的接触比较多,因而在他们面前做错事情也是常有的事,被说也是常有的。虽然当下听起来会不舒服,但是仔细回想,我是真的受益匪浅,非常感激各位主席对我的教导,让我明白了很多做事情的方法,对待事物的态度,我相信,这将是我将来走上社会的一块垫脚石,正是因为你们的批评,我才能改变我对工作的态度,不要找借口,不要拖沓,做事有分工,如何与委员相处等等等等,这些东西都是在班级里面不能得到的,也是唯一我一个大一的新生,能从大二、三的前辈身上,能得到的最好的东西,我身怀感激。
作为组织部的我,正如老师所说的,我对组织部的工作没有理解全面,所做的事情也较为肤浅,虽然我一直在努力,但收效甚微。在我理解中,组织部的工作室整个学生会工作的润滑剂,我们要贯穿每位委员,团结大家,能在关键时刻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要敏锐的发现组织中的问题,并及时解决;不知道我的理解是否全面,但相较我这一学期的工作,并没有把我的认识体现到实处,下学期,我将会更严格要求自己,铭记组织部这个部门的重要作用,时刻关注大家的动向,积极解决各种问题,使大家充满活力,能更好的为同学们服务。
组织部工作心得体会 篇2
开学至今已有两个月左右了,感觉什么对我来说都是新的。比起大一,明显感觉忙碌了许多。少了一分稚嫩,多了一分责任。以前当干事的时候,总想着表现自己,让别人知道我,而现在却是想让干事表现,得到锻炼。
两个月来,第一个比较大的活动当属招新。招新是在迎新之后的一周,下连队招人宣传、当评委提问对我来说都是全新的。从台上到台下的转变还有些没适应,不过现在I’m ok。
团会,组织部历来的核心活动,没有之一。这次团会因为是我和张宵当上部长后组织的第一个活动,所以格外的小心,也准备了很久。就在昨晚,我们还就后续工作开了个会,讨论了很多。至少在我看来,这次团会还是不错的,甚至比去年还弄得好。从写策划到收策划,通知各班各部门准备到开动员大会,从统计分数到表彰大会前的各种准备,每一步一个脚印,部分上下团结合作,甚好!!
这次招来的六名干事还是挺满意的,他们能为略严肃的组织部带来活力,办事效率和能力也不错,我个人比较喜欢李聪,认真,谦虚。
从参与者到组织者,收获最多的是一份责任,当干事时只需做好交待自己的事,而现在要分派任务给干事做,有时就怕没交待清楚,而对职位的转换,我想我已做好了准备。以后的每一次活动都会认真对待,积极配合各部门,和我的干事们共同成长。
每看到干事们做事,听我们说话,我总能看到我自己去年的身影:认真的做事,谦虚礼貌的态度,做错事时的着急。这些都是成长的一部分,很欣慰,我经历了这些。
以后的日子还很长,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天,每次活动都当作一次挑战,认真应对,不抱怨,不消极,fighting!
组织部工作心得体会 篇3
作为组织部新一任部长,我感到很荣幸同时也感受到了压力。
因为我原先所在的部门是办公室而并非现在的组织部,所以我对组织部的工作并不十分了解。记得换届之后不久,我就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即20xx我校共青团基层组织数据采集工作。由于上一任部长也未做过相关工作,所以刚开始的时候我们都不知该从何下手。只知道它是要求我们用一个新的系统来采集全院团员的基本信息而已,并且当时我们是处于紧张的期末备考阶段,但是对于这份工作我们都毫无怨言。通过这一次的工作让我对组织部的工作对学生干部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其实组织部的工作和办公室也有很多相同之处,它同样要求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这两个心对于任何工作来说都是必须的,尤其是象办公室和组织部这样的对内部门,对“二心”的要求就更高了。有的人说组织部的工作是枯燥无聊甚至无意义的。可我却不这么认为,我觉得任何一个部门都有它的意义它的不可替代之处,也肯定有它工作的有趣方面,这得看你自己怎么看他。我向来不是个喜欢热闹的人,相信这份工作也许肯定最合我意。上任之初,新一届的团委副书记肖婉婷学姐就和我就组织部未来发展问题进行了讨论。我们都认为就是因为自己是新手所以更要付出努力并加以心思,只有这样才不会辜负肩上的这份担子。
在和上一任部长一起做我校共青团基层组织数据采集工作时,从她身上我学到的细心细心再细心以及做事一定要三思而行。我想这就是她在组织部呆了两年所锻炼出来的。上一任部长给了我很多他们平时工作的材料,从中我了解到了,作为组织部的一员我们需要提高的地方还有很多,包括写作能力包括办公技能等。
在新的一年里,我不承诺说我要做的怎样怎样,我想最好的承诺就是践行就是好好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这份工作。
组织部工作心得体会 篇4
金秋10月的尾巴已经出现在我们眼前,这个月的工作也面临着落幕,取而代之的是下个月的继续努力!这个月,我成为了组织部的一员;这个月,我参与了各项组织工作;这个月,虽然只有短短十多天的工作经历,但是在学长、学姐们的带领和悉心帮助下,我依然学到了很多东西;这个月,是充实并且有意义的一个月!
首先,请允许我介绍一下我们这个月的工作情况!第一,我们完成了团员关系转接。具体表现为档案存档,团员证补办以及团费的收纳、统计和记录。
第二,各支部积极开展了以“和谐青春”为主题的团组织生活,各支部的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活动氛围积极向上,基本上达到预期目标!在这具体以会计学一支部为例。会计学一支部在10月25日晚开展的“和谐青春”主题班会,其内容主要包括:
(1)PPT展示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和谐社会”的基本情况,增强同学们对国家方针政策的了解度;
(2)开展以“和谐青春”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进一步深化同学们对于“和谐青春”的理解;
(3)自由讨论阶段;
(4)收尾“倒高潮”项目K歌之王,能够让每一个同学都参与进来,融入并感受每一个过程!
最后则是本月的重头戏愿景大赛的准备工作!我们组织部合理分配人力资源,每个人的各司其职,认真负责地做好每一项工作。无论是签到表、评分表的制作,还是PPT的计划演绎,亦或是教室的接取,会场的布置,各个方面都安排得井井有条!以上便是组织部在10月的大致工作,我们会不断坚持,不断努力,协同合作,实现齐修共强!
组织部工作心得体会 篇5
在“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中,我挂点联系万安县宝山乡石龙村。三个月来,我三次深入村里蹲点调研,与干部群众谈心谈话,给产业发展把脉会诊,为村组干部出谋划策,石龙村目前出现一些可喜变化。在下基层调研过程中,通过与干部群众接触、交流,我感触颇多,对组工干部特别是组织部长如何深入基层调研、服务基层群众、创新基层党建、打造工作品牌有了更加深切的认识。
把脉村情——思路决定出路
石龙村是一个比较偏远的重点扶贫村,村委会距离宝山圩镇8公里,距离县城53公里。道路多是盘山公路,崎岖难行。4月22日,借着县里开展“三问四送”活动(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送政策、科技、文化、温暖下乡)的机会,我领着部机关“三问四送”服务队,带着4吨农资、20床棉被和60件全新衣物,经过三个多小时的颠簸,第一次来到村里蹲点调研。
听了群众的发言,我感觉石龙村是一个“三多三少”的村:山多田少、人多钱少、资源多开发少,石龙村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发展的问题是当务之急,群众意愿也很高,关键是路子要走对。于是,我决定住下来,利用3天时间串门入户,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4月25日,石龙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会上,我提出了石龙村“发展畜牧业、调优林果业、延长产业链、推进加工业”的发展思路。向群众明确我这次下基层活动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发展油茶、畜牧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帮助村“两委”新建办公楼,解决活动场所问题;帮助建好新农村点,组建“一组两会”,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帮助实施饮水工程,解决村民饮水难问题;帮助筹集资金,修通4、5、6村小组通村公路的沙石路,解决行路难问题。我的话语刚落,热烈的掌声随之响起,我感到,这掌声既是干部群众的心愿,更是大家行动的号角。
面对大家的掌声,我不禁陷入沉思:经济发展,思路为先;思路对路,发展才有出路。基层干部群众不缺乏实干苦干精神,但由于他们素质不高,视野狭窄,结果导致他们缺少发展思路,产业发展老是走老路。因此,组织部长下基层,我觉得要注重“三送”:一是把脉村情送思路。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送去既发挥资源优势,又能体现当地产业特色的发展思路。二是推进发展送项目。项目产生效益,要利用各种渠道,帮助引进一些促进产业发展、升级,产生较大经济效益的项目。三是化解难题送温暖。下基层不能走形式,图虚名,要为群众实实在在解决问题。
目前,部里协助村里搭建好了村委会新办公楼主体框架;已联系林业部门,为石龙村实施了油茶低改项目;投资40多万元新建饮水工程,村民喝上了放心水;筹集资金11万元,正在开工修建4、5、6村小组的通村公路。
倾心扶持——能人催生产业
5月26日,我第二次来到石龙村。来之前,我收到了一条手机短信,石龙村一位叫许心忠的村民发来的,他告诉我他正在发展肉牛养殖,急需帮助和扶持,并邀请我实地察看和指导。
在返回的路上,我跟村主任许明峰探讨起“能人如何扶持、产业如何发展、专业合作社如何建立、党组织如何建设”的问题。我说,解决这个问题,关键要做到“四个好”:一是扶持好,帮助能人解决资金、技术等各种难题,使肉牛养殖形成一定规模,产生一定效应,带富一方群众;二是培养好,做好能人的思想。
组织部工作心得体会 篇6
本学期以开学两个月了,我们组织部也添加了不少新生力量。我部作为社团的重要部门之一,负责了很多的幕后工作,回顾着一个多月,我部做了认真的工作总结,在这一个多月里,我部在社团主席的指导下,及全体机构成员的监督下,各项工作有序有成效。
在组织部里我们成员之间相处的十分融洽,就组织部的活动而言,每次都能够在活动之前做好准备工作,在分配工作任务后,我们会大致讨论活动人员的组织安排,做到大活动全体参与,小活动轮流参加。其次,对于活动的具体细节安排,我们会把每项工作具体到人,以防止混乱现象。
在这一个多月里,总体来说,通过大家的努力取得了好的成绩。通过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增加了组织部的凝聚力,培养和锻炼了一批新的机构成员,但是由于欠缺经验很多事考虑不周全,督促不到位,也出现了一些小失误,在今后工作中我们会弥补之前的不足,将工作做到完美,我们会认真总结成功的地方,也会继续改进不足的地方。
对于我们社团的建议,这是一个大家都公认的问题,有的机构成员时间观点不是很强,不管是例会还是舞会,总有那么几个会迟到,我社作为我院最大社团,这样是不行的。所以建议社团能做一些明文规定,让社团的工作效率提高。
组织部工作心得体会 篇7
在“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中,我挂点联系万安县宝山乡石龙村。三个月来,我三次深入村里蹲点调研,与干部群众谈心谈话,给产业发展把脉会诊,为村组干部出谋划策,石龙村目前出现一些可喜变化。在下基层调研过程中,通过与干部群众接触、交流,我感触颇多,对组工干部特别是组织部长如何深入基层调研、服务基层群众、创新基层党建、打造工作品牌有了更加深切的认识。
把脉村情——思路决定出路
石龙村是一个比较偏远的重点扶贫村,村委会距离宝山圩镇8公里,距离县城53公里。道路多是盘山公路,崎岖难行。4月22日,借着县里开展“三问四送”活动(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送政策、科技、文化、温暖下乡)的机会,我领着部机关“三问四送”服务队,带着4吨农资、20床棉被和60件全新衣物,经过三个多小时的颠簸,第一次来到村里蹲点调研。
听了群众的发言,我感觉石龙村是一个“三多三少”的村:山多田少、人多钱少、资源多开发少,石龙村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发展的问题是当务之急,群众意愿也很高,关键是路子要走对。于是,我决定住下来,利用3天时间串门入户,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4月25日,石龙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会上,我提出了石龙村“发展畜牧业、调优林果业、延长产业链、推进加工业”的发展思路。向群众明确我这次下基层活动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发展油茶、畜牧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帮助村“两委”新建办公楼,解决活动场所问题;帮助建好新农村点,组建“一组两会”,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帮助实施饮水工程,解决村民饮水难问题;帮助筹集资金,修通4、5、6村小组通村公路的沙石路,解决行路难问题。我的话语刚落,热烈的掌声随之响起,我感到,这掌声既是干部群众的心愿,更是大家行动的号角。
面对大家的掌声,我不禁陷入沉思:经济发展,思路为先;思路对路,发展才有出路。基层干部群众不缺乏实干苦干精神,但由于他们素质不高,视野狭窄,结果导致他们缺少发展思路,产业发展老是走老路。因此,组织部长下基层,我觉得要注重“三送”:一是把脉村情送思路。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送去既发挥资源优势,又能体现当地产业特色的发展思路。二是推进发展送项目。项目产生效益,要利用各种渠道,帮助引进一些促进产业发展、升级,产生较大经济效益的项目。三是化解难题送温暖。下基层不能走形式,图虚名,要为群众实实在在解决问题。
目前,部里协助村里搭建好了村委会新办公楼主体框架;已联系林业部门,为石龙村实施了油茶低改项目;投资40多万元新建饮水工程,村民喝上了放心水;筹集资金11万元,正在开工修建4、5、6村小组的通村公路。
倾心扶持——能人催生产业
5月26日,我第二次来到石龙村。来之前,我收到了一条手机短信,石龙村一位叫许心忠的村民发来的,他告诉我他正在发展肉牛养殖,急需帮助和扶持,并邀请我实地察看和指导。
在返回的路上,我跟村主任许明峰探讨起“能人如何扶持、产业如何发展、专业合作社如何建立、党组织如何建设”的问题。我说,解决这个问题,关键要做到“四个好”:一是扶持好,帮助能人解决资金、技术等各种难题,使肉牛养殖形成一定规模,产生一定效应,带富一方群众;二是培养好,做好能人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