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皮囊》读后感

2025/08/19读后感

文学网整理的《皮囊》读后感(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皮囊》读后感 篇1

今天是在同学家里看完了这本开篇很久的书,皮瓤,刚开始没觉得自己能好好的看完这本书,没想到自己越往后看自己越平静,也越来越深沉,看着这本书,想想自己,想想周围的人,想想自己从小长大的地方,想想自己说要留在的地方,想想小时候的梦想,想想自己的现状,不停的想,不停的想,其实我一直都觉的自己还是个孩子,可是自以为的这个孩子,如今也快年满三十了,呵呵,有点害怕,没了以前的梦想,不知道自己还在追求什么,能追求什么,还一直在想.....要去去深山老林,去拜访那些老艺人,去寺庙里净化下自己,去看看大好湖山,可是这一直在想想的层面,那个我却被现在自己的束缚住了,上班养活自己,可是自己又没能付出努力让自己现在的生活变的更好,自己一直没有努力过,自己明明知道,却还不努力,哎,这种病得治啊,这种病挺严重,得治,必须治,慢慢的给自己列些计划。

想想小时候的梦想,努力吧,不光是为了现在的自己,还为了那个能实现那些想法的我,充实自己,不断学习努力,平常心,好好生活,也希望自己内心处能永远保留着那点幼稚.....

《皮囊》读后感 篇2

故事的主人公叫做:黑狗达。他用一个生活旁观者的角度在礼俗风气仍然浓郁的时代讲述着他的小镇、他的父亲,以及多少人、包括他自己,对外面世界的渴望。(虽然其中很多情节我总感觉有种“开挂”式夸大的嫌疑。)

故事不是以时间顺序展开的,每一章节都是他生活的一个侧面,总是会看到时间的重叠。当我单看每一个人,这一段故事,我也心里不免心生感叹一下:可怜、可悲。但你在另一个他人视角的生活来看呢?我知道,我刚刚又中了感性的圈套。很像《活着》给我传输的观念。

全文第一篇就叫“皮囊”,或许看完全文之后再来看一遍第一章也很不错。阿太说:“别让这肉体再折腾它的灵魂。”

不顾这皮囊,真的好难。我把它作为我暑期共读计划的第一篇。原因如下:

我十分尊敬的法理学老师在上学期给我们开出了一个书单,他曾给我们承诺过的,只要在大学四年里看完了这些书,就去找他吃一顿饭,并且他承诺会给我们写一封研究生推荐信。我也不知道当时我的眼里没有闪出少女的光芒。在一系列看起来就十分晦涩难读的书目里,我似乎看到了一股清流:《安徒生童话》。

《皮囊》读后感 篇3

好看的皮囊到处都是,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这句在互联网上极端热潮的话成了众多人的至理名言,很多人把它奉为自己找对象的原则,想要去找一个有趣的灵魂携手走一生。

我不知道“皮囊”一词如此之火是不是因为《皮囊》这本书,毕竟这本书确实好看,销路也好,看过的人绝对不在少数。可无论这两者之间有没有关系,我都要说一句透过那份皮囊看到自己的灵魂才是我们真正的目的。

这是他应得的。

那么小的时候就担起了家里的全部责任,生活让他早早成了男子汉。如今他是业内挺有名的人物,看这本书有那么多名人为其写序,我就知道这个人不简单。得是多优秀的人才能从那样的小镇走出来,然后才能一步步爬到今天这样的高度。哪怕我们外表漂浮疲惫不堪,但只要内心有所寄托灵魂可以安放,就足够了。

皮囊之下,贯穿的是我们的灵魂。无论这副皮囊你是否喜欢,无论灵魂是否已找到出处,你都应该相信灵魂归依了,一切才安稳。而那具皮囊只是偶尔保护我们的内心缓慢一点受伤害的东西。

《皮囊》读后感 篇4

《皮囊》是一部有着小说阅读质感的散文集。文集风格沉稳,表达了作者这一代理想膨胀却又深感现实骨感而无处安身的青年人对自己命运的深切思考。

在不慌不忙中,把这本书读完了。恰如很多人说的,这本书需要慢慢品味,在这个慢过程中,自己也往往会进去到作者写的故事中去,很多地方,很多事,很多人,很多感受,很多……都会联想到自己。仿佛就像自己经历过或者将来会经历。在那个,闽南的一个海边小镇,留给我的映像也恰似自己的家乡:真诚,质朴。

坚硬冰冷的神婆阿太给了黑狗达(蔡崇达)最原始纯粹的人生信条:我们生来的这幅皮囊是拿来用的。倔强固执的母亲,为了建造一座不久后就将被规划拆掉的房子,捡剩菜,做苦工。只是因为村子里还没有人家建了四层的楼房,只是因为那样才能让整个家在村里站起来。“这房子是母亲的宣言,以建筑的形式,骄傲地立在那。”《皮囊》

自尊不屈的父亲,中风后拖着残缺的皮囊跟命运做着最绝望的抗衡,不服输却也输了,以孩童的姿态。

还有那个充满青春热血的厚朴,这也许也是我以前的影子,现在回想起当年的热血也是无比的感慨,但也从未后悔过,因为我知道,这些都是成长的路上不可缺少的。

做为局外人的我,读着别人的故事。用这个与世界大同的皮囊,去感受每一个有趣的灵魂。

《皮囊》读后感 篇5

大概是因为至情至性,所以能从这本书的很多地方看到自己的影子,如生病的父亲,父亲早年间经历过一场巨大的灾难,此后性情大变。执着的母亲,母亲执着于她的世界观,苦难堆砌了她的人生。神明的超度,我时常想起那个安详美丽的笑容。梦境的醒悟,那个午后梦到的歌谣使我明白一切都结束了,一切都往很好的地方结束了。

家人的命运,自己的命运,身边朋友的命运,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每个人生命的奇妙。书中有一句是,只有从一个人经历的所有事情来看,才能够将这个人所呈现出来的一切彻底的理解。我庆幸看到这句话,它使我能够更加理智,更加尊重的去看待每一个人。也许曾经我觉得他们有这样那样的不好,可能太苛刻,可能太随意,可能太端着,可能太邋遢,可现在来看,他们所有的经历构成了他们的星系,虽然不完美,但是依然可爱。

书中的最后一句话是每一个读者都能看到已然存在他内心的东西,书籍不过是光学仪器,帮助读者发现自己的内心罢了。唯愿此心光明,愿一直善良的看待这个世界。

《皮囊》读后感 篇6

这是一本写自己的书,写自己的亲人,写自己的朋友,写自己的故事和感受。我对当代作家的耳闻是相当闭塞的,这是我第一次知道蔡崇达,第一次读他的故事,第一次感受他的文字。很真实,我指的是他这个人。

正像他自己所说的“……写作不仅仅是种技能,是表达,而更是让自己和他人“看见”更多人、看见“世界”的更多可能、让每个人的人生体验尽可能完整的路径。”

我非常愿意读一些作者所写的自已故事,不仅仅是因为真实,还能让我了解不同人的性格和生活。世界很大,世界又很小。我们在自己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中所接触的人和感受的情感都是有限的,唯有读书才能为我们在各自的小世界里开一道窗,让我们有幸去望一下外面的世界,另一种真实的世界。我们不需参与,只是一个观看者。

皮囊是一本很好的书,它适合你在清静悠闲的时候,舒服地坐下来,认真地欣赏阅读的。请不要急于把它读完,如果你有事尽可以去忙,只要插支书签就好,待你忙完后可以再慢慢地欣赏它。我相信,你一定会爱上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