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期间防控疫情心得体会
文学网整理的寒假期间防控疫情心得体会(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寒假期间防控疫情心得体会 篇1
经历顽强奋斗,付出了巨大牺牲,中国有效遏制了新冠肺炎病毒传播,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为全球战“疫”作出了重要贡献。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对整个国家与社会,对每个人的生活和工作带来的影响,将远远大于17年前的“非典”。同样的,对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也将带来一系列深远的、巨大的影响,带给我们很多思考。
决战决胜,党组织一定要“在位”。组织起来是党的优势,党之所以有力量,就在于我们把党员有效的组织起来,并通过党员把群众动员、组织起来。党的战斗力、党的力量,首先要看400多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是需要组织的,组织的好,党员作用就发挥的好,缺乏有效的组织,个体的党员犹如“一盘散沙”,他们的作用发挥就会打折扣。多年来,在包括战胜“非典”在内的各种重大活动中,上海创造出包括“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党员志愿者等活动平台和组织载体,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疫情防控“突击”攻坚的决战时刻,人们发现,“组织”的身影无所不在,“党员突进队”“红色物业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党员责任区”等组织载体各显神通,疫情防控工作延伸到哪里,党组织就及时跟进到哪里,成为疫情防控第一线的“主心骨”,将党的组织能量有效的转化为抗疫的战斗力,极大地提升了抗“疫”的组织化程度,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关键时刻,党员一定要“在岗”。对于党的组织来说,一个普通党员的价值和作用,就在于通过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向党外群众证明党的先进性,维护党的声誉。在这次重大疫情防控当中,广大党员的热情和能量充分释放出来,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尤其是在防控疫情进入关键阶段,大批在职党员在千千万万个社区被全面激活,充分发挥了在社区一线防控疫情中的作用。从本质上来说,党员队伍是一个参与到政治生活中来、具有政治抱负和理想的群体,党员的活力和政治能量同其参与社会活动的多寡是成正比的,参与社会活动越多,其活力体现就越鲜明。人们注意到,现在有些党员,似乎是“被父母圈养的孩子”,没有了“野性”和“活力”,长期工作生活在各种“单位”里的党员,已经把“单位”视为固定的生活与活动场所,成为了所谓的“单位党员”,因为很少参加社会活动,他们已经没有了进入“社会”的`冲动,既缺乏意识,也没有主动精神。抗疫实践告诉我们,党员作用的发挥必须依托一定的“岗位”,也即所谓“立足岗位作贡献”,因此,激发党员主体的责任感和积极性,一定要对党员进行具体的“目标管理”,目标越具体、越明确,党员行为指向性越强、作用越明显。在疫情结束后,同样需要通过各种目标管理手段激发广大党员的政治热情,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的社会活动能力,培养一大批优秀的“社会活动家型”的党员,让更多的普通党员参与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完成在闲暇时间从普通党员向“社工”、“义工”角色的转变,成为各种社会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在广阔的社会领域发挥中坚作用。
关键时刻,干部一定要“在现场”。面对复杂疫情,一大批干部冲锋在前,不仅是运筹帷幄的“指挥员”,更成为敢于靠前指挥、顶在一线的“战斗员”,从“压阵督战”变为“带头冲锋”,冲到第一线,下到最底层,甚至就地就近编入基层抗疫网格。毋庸讳言,长期以来,也有少数干部、尤其是个别机关干部,平时作风虚浮,不深入社区群众,不深入基层一线,习惯于在办公室里“指挥协调”“闭门造车”,其领导能力日益不断退化,在他们眼里,一提到“领导”,就是“开会、发文、检查”,面对复杂、危险的疫情,他们更不敢不愿去前线,自己稳坐后方,对一线空喊口号、乱下命令,即使到了抗疫一线也多是“走马观花”。敢于“在现场”,是干部的担当,是干部应该具备的“硬核能力”,事实表明,干部只有“在现场”才能“在状态”,各项举措才能真正落地、各种难题才能真正解决,而不会成为“走过场”。
攻坚克难,素质能力一定要“在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对广大干部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是对他们面对危难险重任务攻坚克难的“硬核”能力的一次实战检验。一个要想在专业性很强的领域成为事事精通的行家里手,并不容易,但作为分管相关工作的领导干部,学习掌握自己分管领域的专业知识,包括相关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相关数据等基础性问题,很有必要也是能够做到的。邓小平为此曾经反复告诫:“数字中有政策,决定数字就是决定政策。”只有对情况烂熟于心,才敢于、善于作出正确决策,否则,难免心中无底、招数不多。在这次疫情防控工作中,一大批能力超强的“硬核干部”脱颖而出,他们疫情防控布置及时,应对得当,指挥有效,在抗“疫”一线淬炼了本领、提升了能力、增长了才干。但也有一些干部的专业能力明显跟不上,反映出本领恐慌和治理能力的短板。干部“补短板”,就是要补上“专业化”的短板,针对这次疫情防控中凸显出的治理能力问题进行精准化的提升,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成为“专家型”的党员领导干部。
寒假期间防控疫情心得体会 篇2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作为当代大学生,更作为一名医学生,我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作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参加了我们县的防疫工作。
我和我的小伙伴在阳朔镇政府老宿舍区的入口处,穿着红色的志愿者服,为进入小区的人员进行体温测量和来访人员登记。同时我们也在发放疫情防控宣传单,宣传疫情防控要点,帮助广大群众了解疫情,防控疫情。
小区居民对我们的工作非常肯定,在进出小区的时候常有人对我们说辛苦了,并且小区居民还拿来了许多水果饼干给我们怕我们饿着。纵使工作十分枯燥,但是看见小区居民们的笑脸和听到他们的慰问,我感到浑身都充满了干劲。居民们的肯定就是对我们的支持。中间有一日还有一位外国友人路过,对我们的工作表示疑惑,上前来询问我们在做什么,我和他解释了我们的工作,他对我们国家的疫情防控工作表示了肯定,也对我们志愿者的工作表示赞美,也希望我们能早日战胜疫情。
在我这几天的志愿者工作中,我看到街上从行人寥寥无几,冷冷清清到现在来往车辆多起来了,商铺也渐渐开始恢复营业,大家也开始陆陆续续出门了。疫情正在被我们逐步战胜。相信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疫情定能被我们打败!
寒假期间防控疫情心得体会 篇3
疫情面前,一声令下,无数基层党组织迅速进入“战时”状态,无数共产党员紧急奔赴防控战场,在一线冲锋陷阵、攻坚克难,筑起一道道牢不可破的铜墙铁壁。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斗争中,一个个战斗堡垒巍然屹立,一名名共产党员挺身而出,报名在前、引领在前,当好“排头兵”“主心骨”“贴心人”发挥说服力、感召力,能凝聚起强大的正能量,让鲜红的党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高高飘扬。
当好“排头兵”,挺身而出、勇敢逆行。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打乱了人民群众平静的生活,群众慌乱,党员干部不能乱。疫情形式越是严峻,越不能有丝毫疏忽。疫情面前勇担当,越是艰险越向前。干部当好“排头兵”排兵布阵,统筹安排疫情防控工作,人员摸排、体温检测、宣传告知、信息登记……部署好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落实好每一个举措、每一个细节。积极鼓励企业复工生产医疗用品,解决企业各类生产难题;联合各条线党员干部包村、包户,落实人员信息摸排;协调各单位力量落实关键点位、重要场所管控管理。在逆行中披荆斩棘,确保群众防控、生活重要物资,落实人员、车辆管理,稳定群众生活。
当好“主心骨”,守土担责、稳定人心。在群众遇到危难的时候,在群众最需要的'时候,广大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冲锋在前。面对疫情,确诊人员有对医治的渴求、疑似人员有对隔离的焦虑、居家人员有对生活的担忧,这些现实需求与负面情绪都需要一个解决的途径以及疏导路径,这条路从哪开,当然是党员干部。党员干部要当好“主心骨”,通过人员摸排、政策宣传积极引导居民端正心态就医、隔离;利用互联网平台收集群众意见、回应群众关切,解决群众生活难题。同时,还可以通过录制视频、编唱战“疫”歌曲,为居民加油鼓劲,稳定群众情绪,进而稳定人心。
当好“贴心人”,坚守岗位、无私奉献。为了“防输入、防输出、防蔓延”,很多地区对小区采取了封闭式管理。然而,封闭式管理对应的面临着卡点值守、生活保障、困难群众帮扶,要想落实好每一个细节,都需要党员干部当好“贴心人”。通过党员干部的“贴心服务”,为小区居民修水电、代办琐事、跑腿代购;为老弱病残等困难人群解决生活难题;帮助危急高热人员问诊就医……“红袖章”“红马甲”“防护服”成了让群众最安心的“符号”。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他们无私无畏、甘于奉献,以实际行动为党旗增辉添彩,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保驾护航,增进群众战“疫”信心。
当前,疫情防控工作到了最吃劲的关键阶段。党员干部当好“三种角色”,稳生活、稳民心、稳情绪、增信心,全国同心一定能够筑牢基层战役堡垒,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寒假期间防控疫情心得体会 篇4
今年冬天似乎格外寒冷,让人恨不得终日与暖气作伴,连骨子里都透着股慵懒劲儿。可我却不禁反问自己,这样每日赋闲家中、无所事事的寒假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吗?恰巧遇到于都团县委招募返家乡实践青年志愿者,我便报名参加了。参加志愿活动,一方面可以充实假期生活,给自己的内心一个答复;另一方面也能丰富实践经验,为社会做贡献。
在这次为期一周的`志愿活动中,我的任务是在行政服务大厅监督引导前来办事的群众扫码测温,为其提供咨询引导服务。虽然都是些琐碎的工作,但是这些像螺丝钉一般细小的事情,却能够使行政服务中心运行得更加顺畅,为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通过这次志愿活动,我发挥了自己的价值,锻炼了自己的沟通协调能力,体会到了为群众发光发热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也知晓了基层工作者的辛劳,明白了生活顺遂,是因为有人在负重前行。满满一行囊的收获,让我的假期变得斑斓,也更加有意义。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都应该用奋斗和努力升华自己的人生,用爱心和奉献温暖他人。让我们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延续志愿服务精神,一同建设更加美好的城市!
寒假期间防控疫情心得体会 篇5
6月6日零时起,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由二级调至三级,并相应调整防控策略。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河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河北省决定自2020年6月6日起,将全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由二级调整为三级。自2020年6月6日零时起,天津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由二级调整为三级。
京津冀下调应急响应级别,让人欣喜,这是我们疫情防控工作形势日趋向好的标志,但是,虽然应急响应级别下调了,我们的警惕性不能下调,世界疫情形势严峻,我们的防控压力很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工作策略不能变,“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这16字防控锦囊不能丢。唯如此,才能让毫不放松常态化疫情防控落地生根,才能有效防范“针尖大的窟窿”,从而,有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稳步发展。
及时发现,最关键。世界疫情形势依然严峻,中国疫情防控压力很大。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我们必须时刻保持高度警惕,睁大眼睛,及时发现。唯有及时发现,才能把疫情消灭在萌芽状态。吉林舒兰疫情,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就取得了明显效果,很大原因是及时发现,及时做好相关人员的隔离、检测、管控,有效防范了进一步扩大感染。及时发现,是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关键一招。为了这个及时发现,我们的各个工作环节必须“火眼金睛”,不容任何懈怠。
快速处置,很重要。快速处置是及时发现后的第二个重要环节,快速处置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工作内容,一是毫不犹豫,及时上报;二是按照预定方案,马上进行隔离处理。从而,不让疫情扩散、蔓延;吉林舒兰疫情发生后,相关部门快速上报,快速处置,国家疾控中心迅速派出专家检测组,各级防控环节快速启动。很快摸清了病毒特点,隔断了病毒传播链条。疫情防控就是与病毒赛跑,与疫情抢时间,这个“快”字必须到位。
精准管控,是保障。精准管控,贵在精准,精准到具体的地区,具体的管控举措,这是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安全,保障疫情不扩散。做好这个精准工作,需要谱写三部曲,一是制定科学标准,工作不缩水;二是打造硬核队伍,管控不放松;三是及时调整,保证精准不落伍。精准管控要严肃、严格、严厉,唯如此,才能滴水不漏。
有效救治,是硬核。人民的'生命和健康是第一位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有效救治是硬核。我们要有一支时刻待命的队伍,我们要有一套物资聚集的的体系,保证队伍高素质,物资高质量。我们要让“有效救治”成为疫情防控的定心丸。有效救治能够坚定人民信心,打造人民安心。当前,中国在新冠肺炎的有效救治工作方面,世界,我们要继续做得更好。
16字防控锦囊是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必须坚守,要通过坚持闭环式管理,坚持基础排查不放松,坚持做好医疗救治准备,坚持强化检测能力建设,坚持预防为主、专群结合,坚持压实各方责任,强化应急保障来等措施,打造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我们的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来之不易,我们必须倍加珍惜,以“人民至上”的坚守,统筹做好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不断健全公共卫生安全体系,在复工复产中育新机开新局,取得双胜利。
寒假期间防控疫情心得体会 篇6
作为21世纪大学生,00后的有志青年,我们已经踏上了漫漫的人生旅途,迷途挣扎中,让我们踌躇不前的是源于内心中一直埋藏的疑问:飞速发展的年代,我们能做什么,社会需要我们做什么?带着这样的人生疑惑,我默默在学习的海洋中摸索前进。在我刚放寒假的时候,得知于都县组织了大学生“返家乡”志愿服务活动,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深知这是一次服务于人民的好机会,于是我积极参与了此次活动。
在这次志愿服务中,我的任务主要是:引导群众扫健康码、测量体温、对去过中高风险地区人员进行登记、为来办事企业和群众提供领办帮办、咨询引导、维持秩序等服务。虽然活动只是由一些看起来平凡的小事组成的。但是这些平凡的点点滴滴都可能对服务的对象产生巨大的影响。当我们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的时候,心里会觉得很幸福,觉得终于为社会做了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志愿活动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志愿者不是单纯的奉献,我们也可以从活动中学到很多东西。我就是一个受益者,我明白了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增强了组织能力,锻炼了自己的意志和耐心。我并没有夸大的意思,当你身在其中的时候就会明白,在奉献与劳动中,自己便会不知不觉的成长起来。
这次的志愿服务活动也让我感受到了家乡的变化,四馆一中心的建立让人民办事更加便利,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正值建党100周年之际,于都发生的巨大变化也正是中华大地的现实写照,有千千万万个这个样的城镇发生着同样甚至是更为巨大的变化,我不由地为出生在中华大地上而感到骄傲自豪,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必将在党的领导下实现共同富裕,开创幸福美好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