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母亲》读后感

2025/08/20读后感

文学网整理的《母亲》读后感(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母亲》读后感 篇1

今天,我看完了《我的母亲》这篇故事,对我启发教育特别深。

这个故事介绍了老舍的母亲能屈能伸的性格。老舍的母亲都在家里做事。突然有一天,八国联军进了他们的家,一刀先把老黄狗刺死了,再把她丈夫也杀了。可是,她不慌,躲了起来,鬼子也没有找到他们,她这叫“能屈”。鬼子走的时候,她又干起活来,连续几天都没睡觉,她连快要死了的时候吃的也是粗粮,可是,这样的`苦日子照样过,这叫“能伸”。正是因为她能屈能伸的性格,才带大了几个子女。

说来也真惭愧。有一次,老爸训斥我说:“凯源,你这次考试怎么考得这么差?是不是又偷懒了啦?”我跟老爸顶嘴,很不服气地说:“80分也不算差呀!”老爸更凶了:“80分还不算差呀?羞羞脸啊!想当年我啊,从来就没考过90分以下!”

我听了还是用刚才那句话顶撞:“我就觉得80分不差呀!”刚说完就被老爸打了一顿。要是我学到了老舍母亲的能屈能伸,不顶嘴的话,就不会被打一顿了。

看完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人一定要能屈能伸,要不然就会遭殃的!

《母亲》读后感 篇2

母亲,多么熟悉的字眼,多么伟大的字眼。无论何时,身处何地,我们都忘不了那慈祥的母亲和母亲那深沉的爱。

今天,我们学了一篇课文,叫《怀念母亲》。课文以回忆的形式,描述了作者对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同样的敬意和爱慕。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到德国之后,经常梦见自己的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在1935年11月写的四篇感人的.日记中,我读出他不但爱自己的生身母亲,还爱自己的祖国和远在祖国的朋友。在那之后,他写了一篇文章,名叫《寻梦》。也表达了他思念母亲的情感。

和季羡林相比,我爱妈妈的情就等于1杯“矿泉水”,季羡林对母亲就像广阔无垠的大海。我爱祖国的情怀就好比一棵“小苗”,而季羡林对祖国可以说是怀着深情厚意,好比一棵“百年树”一样“高大”!周恩来有句话说得好:我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我想,季羡林就是这样的人,他热爱祖国的高尚品德令我终生难忘。

读了这篇文章,我一定要向季羡林学习,长大后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母亲》读后感 篇3

自从学季老先生的《怀念母亲》这篇文章之后,对我受益匪浅。

季老先生本想等自己事业成功后,报答母亲,不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从此,季老先生非常自责,怀念已逝的母亲,天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他不仅对生身母亲的思念,对祖国母亲也是油然而生,对两位母亲的怀念,伴随季老先生在欧洲度过了十一年。

从字里行间中,我感受到了季老先生对母亲的愧疚和那份送不出的思念。

当课文学完,我不禁检讨自己,我有没有尽到那份孝心?小时候的我不知道什么是母爱,认为为了儿女是理所应当的付出。长大了,渐渐知道爱了,然而,自尊心强了,有种“翅膀硬了想飞”了的感觉,对母亲所付出的爱有些置之不理。但读了《怀念母亲》后,觉得人的一生太短暂了,如果失去一分钟尽孝的.机会,就会与季老先生一样——报终天之恨。

季老先生对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的怀念是刻骨铭心的。身在异国他乡的季老先生身边没有一位朋友,在无尽的孤独中,他日日夜夜都在思念着她——祖国母亲!

季老先生那份爱国之心和孝子之心,让我深深地感动着!怀着对季老先生的崇高敬意和对生身母亲与祖国母亲真挚的爱慕,我决定要好好读书,发愤图强,报答父母,报效祖国!

《母亲》读后感 篇4

都说母爱是无私的,母爱是无言的,母爱是无边的。读了《荷叶母亲》后,更觉得母爱是伟大的.

这篇文章通过写荷叶护莲的景象,联想到母亲的`呵护与关爱,表达了自己对母亲保护儿女成长的感激和赞美之情。

读后又想到了自己身边的一些事情:

自从上了高年级后,身边又多了一样“唠叨”,在我写作业时,妈妈就开始“唠叨”:“做作业时要认真、仔细,不能马虎……”,在我休息时,妈妈也唠叨:“想想今天老师讲了什么,还有什么不会……”在出门前有免不了一通唠叨:“今天多穿点,气温好像有所下降,看看钥匙带了没……”

从这些唠叨中我看到了明显的不能再明显的母爱。不管遇到什么事,我总喜欢躲在妈妈的唠叨下,让妈妈的唠叨与我共风雨。

其实不只是“唠叨”,还有许多是可以看到母爱。

生活中还有许多“微不足道”的母爱,只不过是我们不太在意罢了……

《母亲》读后感 篇5

有一种爱,叫母爱;有一种职业,叫母亲。

世界上永恒的事物真少太少。但,母爱,却是在这世界上一部永远也写不完的书!《忆母亲》这篇文章,让我深深体会到了这一点。

这位母亲很特殊,她并非作者的生母但她却用她的爱远胜了生母!有时,我也在想,每当妈妈为我操碎了心时,当妈妈眼里泛着点点泪光时,我总是会对妈妈说:“妈,放心吧,我一定会努力考好的!我一定不再让你失望了!”我知道,此时我的心也跟着在流泪啊。

其实,从小开始,妈妈就为了我不停地忙碌,有时甚至饭也顾不上吃,草草扒了几口便来检查我的作业。看着文中的母亲,再想想自己的妈妈,蓦然觉得她们好像,真的好像!同样对孩子的爱,同样对孩子那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爱护……鼻子酸酸的,不知道这是为什么,有一种想哭的冲动。

我想我明白了《忆母亲》,我也明白了母亲为了自己儿女所吃的'酸甜苦辣。妈妈那些鼓励我的话还在我耳边回旋。总有一天,我会与你一起分担生活中的不如意,一起分享生活中的欢乐!

《母亲》读后感 篇6

假期中,我读了《母亲》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是高尔基。

这本书的主要讲了:母亲是俄国一个普通的下层劳动妇女,儿子巴威尔是先进工人的代表,工人运动的领导者。年轻的巴威尔原先走着父亲性格粗暴、酗酒打人的.老路,后来在革命书籍的影响下,常常将书中的革命真理分享给周围的贫苦工人,开始尊重母亲,爱护母亲。巴威尔因呼吁工人反抗第一次被抓后,母亲承担起到工厂散发传单的任务,起初,母亲心中很害怕,后来,她为参与儿子的工作而骄傲,当母亲看到儿子高举着红旗时,她是那样的自豪。最后母亲面对那些抓捕她的宪兵们,她高呼:“真理是血海也不能埋没的!”

巴威尔的母亲是伟大的,而我也有一位好妈妈,所以我要好好爱我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