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城南旧事的读后感

2025/08/21读后感

文学网整理的城南旧事的读后感(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城南旧事的读后感 篇1

最近,我们全班都在读《城南旧事》。读完这本书,对比自己的生活,我觉得自己比小英子幸运多了。用自己还不够成熟的眼光看英子小时候遭遇的一次次离别,我感受到了她的坚强。回想自己,生活中一次与父亲的短暂分离便让我泪崩,可是小英子的童年却要经历那么多的离别。然而,从她一次次的离别中,也让我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不经离别,不会长大!

小英子的童年先是经历了与秀贞和妞儿母女的分别,接着是与躲在草丛中的小偷——厚嘴唇的分别,再到与兰姨娘、德先叔的分别,继而还有与在自己家中侍奉多年的保姆——宋妈的分别,最后的离别是最残酷的,因为爸爸的花落了,小英子最最亲爱的爸爸永远地离开了她。

离别是痛苦的,离别是难过的,离别是残忍的',但是离别并不是可怕的,因为人生就是会有诸多的悲欢离合,就像月亮也会有阴晴圆缺一样。英子的童年那一段段离别令她成长,和她相比,我少了一些勇敢,少了一些坚强。

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爷爷、外公相继走了,因此我对他们的印象并不深刻,所有关于他们的故事都是爸爸、妈妈那里听来的。每次听到同学们在班级里讲起自己爷爷奶奶的事情,我总是沉默不语,有时候甚至还会躲在角落里偷偷落泪。

记得有一次,爸爸要回工作的地方了。我知道又有一段时间要看不到爸爸了。这几天在学校里上课都魂不守舍的,每天踏进家门第一件事就是大喊:“爸爸、爸爸!”直到听到那个“儿子!”的回应声,我心里的石头才落下来。相聚的时光总是很短暂,爸爸明天就要走了,整个晚上,躺在床上的我翻来覆去地睡不着,想象着无数种分离的场景。我一遍一遍地告诉自己:我已经长大了,我要做一名男子汉,“男儿有泪不轻弹”,不就是分别嘛!没有分别,哪有相见呢!然而,当爸爸走进站台,踏上火车的时候,当我无论多么使劲都再也望不见爸爸的时候,我的眼泪一下子不听话起来,我一下子扑进妈妈的怀里大哭起来,仿佛自己受了很大的委屈一般。擦干泪水,那一行行字越来越清晰——我把小学毕业文凭,放到书桌的抽屉里,再出来,老高已经替我雇好了到医院的车子。走过院子,看到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爸爸的花儿落了,爸爸永远离开了小英子,父女两个从此阴阳两隔,文章里没有描述小英子如何痛哭流泪,而是以“我也不再是小孩子”结尾。意蕴深长,“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经历离别,学会长大!

城南旧事的读后感 篇2

在这个前所未有的漫长寒假里,我读了《城南旧事》这本书,里面的内容让我久久难忘。

《城南往事》的主角肖英姿,就是作者林。她以自己为原型,讲述了童年在老北京遇到的各种人和经历。

看完《城南旧事》,心里觉得有点温暖,因为很少看到这么精致的东西,因为她没有刻意表达什么,只是平静地一幕一幕地描述一个孩子的老北京,就像活着介绍自己一样。它是那么的不紧不慢,温柔敦厚,那么的宁静祥和,那么的绵长持久,那么的充满人间烟火气,却没有一点追求名利的意思。

最让我感动的是最后一章。在英子小学的毕业典礼上,父亲的病情更加严重了。毕业典礼后,英子最后一次见到了她的父亲。以前爱哭爱闹的英子这次不哭不闹了。她只是看着落了一地的夹竹桃花,喃喃地说:“爸爸的花落了,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

英子的成长感动了我,成为她生命中的过客也感动了我的'心。《惠安亭》《骆驼队》《兰大妈》《驴上打滚》《爹地的花儿》每一章都充满了质朴和感人。故事里的兰阿姨歪歪嘴,骑着毛驴回老家,不理我们孩子的德贤叔叔,椿树胡同的疯女人,躲在草堆里的小偷,井边的小伙伴。。。好像这些故事的主角最后都离开了英子,他们的离开让英子坚强起来,成长起来。透过英子稚气的眼神,我看到了成人世界的喜怒哀乐。

在我的生命中,还有一个人藏在我的心里。我和她是青梅竹马,两岁的时候认识的。她总是容忍我。这一等就是十年。在这个学期,她将转到另一所学校。我和她隔着山海。回想起来,很难再相见。红尘中相遇相知,是一种珍贵的缘分。我想珍惜现在,努力不失去联系。

我和英子的人生一样,路人无数,这也说明人生如火车。有的人只能陪你走一会儿就下车,有的人可以陪你很久。我们也许无法阻止,但我们可以尽力去珍惜,不让自己后悔。

人生总是坎坷的,会有让你念念不忘的人和事,要好好珍惜。因为生命短暂,所以应该无比珍贵。试着去生活。往事如云,及时放下得失,快乐的生活。珍惜生命,爱你爱的人,爱你自己,爱生活,珍惜这列生命的列车。

城南旧事的读后感 篇3

书,这个字我们并不陌生,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它。俗话说得好,“一个家庭中没有书籍,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我就喜欢看书,《城南旧事》这本书给我的收获最多。

《城南旧事》是林海音写的,主要写了在日本大阪出生的英子五岁时就来到了北京,在北京过完了她的童年。

看完这本书我仿佛回到了20世纪初的北京,我仿佛看到了老北京的小吃,仿佛看见了在前门表演大杂耍的人们。书中英子的童年淳朴,却非常真实。其中还写了一个小偷的故事令我难忘,英子和小偷第一镒见面在墙后的草丛里,小偷给英子讲了他弟的故事,英子就觉得小偷很老实,只是生活的迫切需求,使他不得不以偷窃为生。最后这个小偷还是被警察捉走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好好学习,长大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都有用的人,才不会被淘汰,我们生活中也应该这样做,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长大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还有其中有一个故事叫《冬阳?童年?骆驼队》虽然它只是后记,但仍让我受益匪浅,其中英子站在骆驼的'面前,学着骆驼咀嚼的样子,这虽然很傻但却是一种天真。这个故事也勾起了我的童年。确实,人一生中只有童年是幸福的、快乐的、美好的!在童年,只有游戏,没有争夺,在童年,只有欢乐,没有悲伤,在童年,只有欢聚,没有离别!我们应该珍惜时间,珍惜童年!童年短暂,若等到长大才醒悟,那就迟了。所以要把握时间,好好学习。千万不能变成“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最让我感动的是一个叫《爸爸的花落了,我再也不是小孩子了》的故事,可怜的英子才十三岁,父亲就告别人世,她必须承受一个孩子无法承受的责任,这也是英子成长的转折点,也意味着她从那时开始便要自理了,还要照顾好弟弟妹妹和妈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早早学会自理,因为爸爸、妈妈也会老去,那时候就只能自己照顾自己了。

《城南旧事》这本书的作者是林海音,她是一个爱读书的人,《窃读记》这个故事就已经向我们说明了。莎士比亚说过:“生活没有了书籍,就像没有了阳光;智慧没有了书籍,就像鸟儿折断了翅膀。”不管怎样说,这些名人名言都充分表明了书的重要性,我希望大家努力读书,它是知识的源泉。

城南旧事的读后感 篇4

五年级时,我读了一本书——《城南旧事》。书中的那一幕幕情景至今仍在我的脑海中勾勒着,让我久久难以忘怀……这本书,使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快乐、幸福、悲伤、离别、无助。这本书的作者是林海音,全书透过小女孩英子稚嫩、弱小的双眸,讲述了大人世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文章中的主人公英子,聪明善良。她有一个好朋友,叫秀贞,别人都认为秀贞是疯子,没人跟她讲话,唯独英子对她表示了友善,并和她成了朋友。为了帮助妞儿和秀贞寻找她们的亲人,英子偷偷拿出了妈妈的金镯子帮助秀贞。还有那个蹲在大槐树底下的男人,他为了供弟弟完成学业,供养母亲,自己冒着危险去做贼,在别人眼里他是一个小偷,但在英子看来,他可不是坏人,反而和他成了朋友。这些在别人眼中的坏人,在英子那里却成了朋友,这不是她善良本性的使然又是什么呢?英子常说自己分不清好人坏人,其实她是用自己的标准在衡量着世间的人。故事里还有一个人,就是蓝姨娘,她虽然可爱,还讨英子的喜欢,但当英子发现兰姨娘竟和爸爸手拉手,而挺着大肚子的妈妈正在灶台边炒菜时,她心里难过,为妈妈打抱不平,可又不知如何表达,最终,聪明的英子通过牵线搭桥,促成了兰姨娘和德先叔的婚事,这一切爸爸却被蒙在了鼓里……读到这里,我不能不佩服英子,小小年纪居然这么有智慧,真是个小机灵鬼呀!此后,我再也忘不了那个扑闪着大眼睛的小姑娘——英子!

父亲中年早逝后,28岁的母亲做了寡妇,英子为母亲痛心,爱她的母亲没有回天津,尽自己一切所能不让孩子们吃苦,英子仿佛在一日之间长大成人。我不由得想起了妈妈对我的爱与呵护。与英子相比,我的童年过得无忧无虑,她的童年之路却跌跌撞撞。沉浸着淡淡哀愁的.童年,因为她的的纯真、无邪,一切又是那么的真实、纯朴。她会用善心对待每一个人,不管是好人、坏人,在她看来,每个人都是相同的,这种难得的想法、美妙的意境使人不忍心打破。

这本书中的一个个人物,形象鲜活、真实,再加上作者那朴实的、诗意的语言,使我不自觉地被他们深深吸引,为他们哭,为他们笑。透过他们,我了解了那个时代生活在各个阶层,尤其是社会底层的贫苦人民的生活状况。它就像一面小小的镜子,照出了20世纪北京城南,乃至整个中国的社会现状……

《城南旧事》,一本你不可错过的书!

城南旧事的读后感 篇5

《城南旧事》是我读过的一本最让人难忘的好书。它就像一支路标,开启了我心灵的航程。它就像太阳的光辉,让我迷茫的心找到了方向。

《城南旧事》写的是英子童年时的经历与感受,表达了英子对北京生活的怀念。书中,英子遇到了很多的人,骆驼队的领队,惠安馆的疯子--秀贞,爸爸,妈妈,宋妈,英子的好朋友--妞儿,藏在草堆里的小偷,不理孩子的德先叔,斜着嘴笑的'兰姨娘……这些人都陪过书中的主人公——英子。其中,我印象极深的是惠安馆的疯女人秀贞。刚开始,我还为英子捏了一把汗,真担心英子会不会被秀贞伤害;后来我知道妞儿就是小桂子时,十分激动喜悦——母女俩终于团聚了!秀贞准备带着妞儿去找思庸叔,英子就把钻石、金手镯送给秀贞……小小年纪的英子就懂得关爱、友谊。怪不得英子的童年是精彩的,原来是拥有一颗纯洁的心灵,所以她的童年才是真正无忧无虑的快乐。

尽管他们都和英子建立下了深厚的感情,成为英子记忆里深刻的人。但是这些人都在童年匆匆的脚步声中离去、消失了。童年的故事,就此破碎。所以,童年的每时每刻都是重要的、快乐的、美好的。她的童年故事真实、纯朴,那样的纯净、淡泊、弥旧温馨。

英子的爸爸去世了,让英子知道了自己必须告别无忧无虑的童年,学会长大,学会独立,学会分担...这也是她人生成长的转折点。所以我们应该学着成熟,学着坚强,学着微笑。

对父母撒娇,请求父母帮助;不会轻易放弃自己认为无法完成的事情...这些都要我们去改变。告别了充满稚气的懵懂时光,渐渐走向朝气蓬勃的青春年华。也许,童年与成长的过程只在一瞬间。经历了某些事就会猛然发现自己应该长大了,应该成熟了。像入秋的桔子一样,正在慢慢使自己从青涩一步步走向成熟。直到我们真正完全长大的那一天,就会发现:童年的回忆就像电影一样,一幕幕回放在我们眼前。

当我合上书的最后一页,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深深体会到了英子童年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每一种感觉我都不会忘记。《城南旧事》就如苦涩中的一丝香甜,把我们拉回了过去,回忆童年。

花儿谢了会再开,一曲终了还可以再来,但是童年,一去再也不会回来了。所以我们要坚强地面对以后的生活,不管前方有再多险阻,也要坚定着希望勇往直前,学会微笑面对生活。

城南旧事的读后感 篇6

说起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大家对它再熟悉不过了吧!

这是一本自传体小说,也可以说是一本回忆录。它被拍成电影,并被选为小学生必读书目,它的内容十分有趣,用朴实无华的语言,从一个小女孩儿的角度出发,去看“旧北京”(北平)的风俗人情,爱恨离别(感觉和《童年》有点儿像)。

它分为很多的小故事,但总是离不开一个主题——“离别”这两个字。其实只要你细读的话就会发现,整个故事从头到尾是串连起来、并且相互铺垫的。从一开始跟自己的朋友离别;后来跟自己的“之交”(小偷,主人翁并不知道)离别;再到后来跟自己的“亲人”(宋妈)离别;最后跟他的父亲离别。

就是这样一本主题看似那么沉重的书,作者却用天真烂漫的语言把它写得富有童真童趣。故事的情节其实并不复杂,从开始的导读,作者由“骆驼队”引入童年回忆,然后以刚来到北京、中途搬了一次家、最后父亲去世的时间线来写的。

比如《惠安馆传奇》:作者把真相写得扑朔迷离、若隐若现,让读者感觉有的时候就在眼前,自己已经猜对了,但似乎又不是那样,到最后以母女俩相认告终。

《我们去看海》这篇小故事:写作者认识了一个为了生计而被迫偷窃的小偷,他们拥有共同的梦想,并相约一起去看海。虽然他们根本就不了解彼此,认识的时间也不长,但是主人翁的出现也让小偷对这个冷漠的世界感到一丝温暖。

到最后,主人公从小学毕业,而父亲病倒在床上。这篇小故事是用“插叙”来写的,从她在参加学校的毕业典礼,看到父亲没有来,通过种种事物回想起她与父亲的一些事,到最后父亲去世了。

我们的主人公也长大了,她已经和以前那个刚来到北京、天真浪漫的那个小孩子告别了。

其实仔细看这本书的话,就会发现作者写尽了世间的冷暖,写出了当时北平各种各样阶层的人所面临的痛苦。像主人公这样单纯天真的孩子来到这样一个世界里,她肯定是会发生改变的.——她会逐渐开始懂事,尝遍各种各样的离别,慢慢地变成一个真正的大人,她以后可能也会经历这样的“幸与不幸”。

但无论当她在何地,想起儿时能有这样的经历,自己也会幸福的笑起来吧!

所以,我也在注意观察周围的一切,记录自己成长的点滴,也许,将来也能像林海音一样写出一部自己的回忆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