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名著读后感

2025/08/22读后感

文学网整理的名著读后感(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名著读后感 篇1

“你以为,由于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灵魂没心么?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如果上帝赐于我财富和美貌,我必须要叫你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目前难以离开你。我目前与你说话,是我的精神与你的精神说话,就像大家两人穿过墓地,大家站在上帝脚跟前,彼此平等——本来就这样!”

话语中所表现出的自尊自爱让人动容。这句话源于一本世界经典文学名著——《简·爱》。它是19世纪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

书中的女主人公简·爱的一生,经历了海量苦难与挫折,她的一生仿佛尽是不如意:自幼便失去双亲,过着寄人篱下的日子。舅父过世后,她饱受舅母一家的欺凌、冷眼。被送进孤儿院后,她依然生活艰苦,朋友海伦的死亡,更是让她遭到精神上的摧残。再到后来,她寻得爱人,幸福的曙光好像显现,但她的爱人罗切斯特的老婆忽然出现,使她的生活又第三坠入谷底。

困苦的生活好似沼泽,她深陷其中,却从不愿沉沦、放弃。不管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她一直自尊自爱,坚强独立,纯真善良,勇敢追求我们的幸福。她从不屈服于运势,种种不幸只是带给了她愈加顽强的精神力量,使她不停地丰富我们的思想人格。她成为千百年来独立女人的经典形象,永垂不朽。

大家没办法决定大家的出身——那是上天给予的。但“英雄不论来源”。生活,运势却是可以靠坚持、努力、拼搏来改变的。清朝著名史学家万斯同,小时因为贪玩在爸爸的宾客前失了面子,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而在长期的.勤学苦读后,他最后成为了受人尊敬的著名学者。在这个故事中,万斯同依赖努力获得了大家的尊重。简·爱也是这样,她出身低微却不卑微,执着坚毅。坚信每一个人的灵魂都是平等的,并为此不断付出努力。最后如愿以偿地获得了是我们的幸福。在坚韧与努力的同时,支撑着人站起来的,还有自尊自爱,这是平等的基础。试问,一个人如果是没廉耻之心,没独立的人格尊严,又有哪个会尊重他;一个人如果是不会自爱,不会洁身自爱,那便没资格,也不会去爱其他人,又怎能奢望得到同样平等的爱与尊重?说到底,大家给的尊重,都是为了褒奖在任何逆境中,仍不看轻我们的灵魂。这种灵魂不只应当获得平等,甚至比那些所谓的贵族愈加高尚。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夏洛蒂·勃朗特所身处的年代。当时,女人的社会地位并不高,甚至可以说只不过附属,无需有独立的思想。而简·爱身上表现出一种高尚的人格,她自尊、自重、自爱,面对魅惑有着好的克制力,对于社会人格有着理性的认知。既是夏洛蒂·勃朗特内心抗争,追求平等的缩影,也是当代所有独立女人的缩影。

因此,《简·爱》一书给人以难以抗拒的美感,折射出足以震惊心灵的强烈艺术感染力,也因此成为文学史上没办法被超越的经典。

名著读后感 篇2

记得很小很小的时候就听过霍金与《时间简史》这两个名字,当时只是好奇;再大些的时候,一次课本上出现了身患异症的霍金与死神一次次的搏斗故事,当时只是敬仰;时隔四五年,有一次在参考书中看到《时间简史》这个名字,意识驱动我一定要看看。趁着期末考试刚一结束,就一人匆匆忙忙感到新华书店,找了半天还询问了图书管理员才与这本书见面。

我欢乐的拿着这部精装版的《时间简史》回到了家。既然书名叫做《时间简史》,那么书中所写的一切自然是和时间有关的了。为了讲明时间,作者从宇宙开始写起,而后说到空间,而后又说到黑洞,而后再说到虫洞,最后才得到了结论。书中的语言都充满了知识性与专业性,让我感到懵懵懂懂的。时间与空间,在我看来根本是风牛马不相即是两回事,而书中将时间与空间联系在一起。

然而,从任何方向看,宇宙都是一样的。宇宙是无限的,因为他是无限的,所以画任何一条线都可以认为是中线,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是宇宙的`中心,也都可以认为是宇宙的边缘。

空间和时间是一个整体,有空间的地方就有时间,有时间的地方就有空间。那么宇宙在膨胀,时间就在延续,宇宙一旦停止膨胀,时间也就停止。那就是世界末日。时间和空间只能是一个整体,它们之间的夹角只能是零。因为它们在大爆炸之前交与一个奇点,所以它们不可能品行。时间和空间是一个整体意味着它们不可能单独存在。这样,必然的结论是:空间和时间是连续的,那么它们有速度吗?因为空间有速度,所以时间必然存在一个速度,即空间膨胀的速度等于时间的速度。

那么时间的速度(宇宙膨胀的速度)与光速相比呢?如果时间的速度>光速,我们认为是超光速。而超光速是不成立的!因为我们的速度等价于时间的速度,我们是无法看到光的。如果时间的速度=光速,或许这种更为大多数人认同。而如果时间的速度<光速,又有个问题,是时间速度一开始就低于光速还是后来慢慢低于光速的?

这本书中还讲到了关于时间扭曲与曲线的问题。我对黑洞很感兴趣,以前也专门看过关于黑洞的一些资料片。据我了解的,黑洞是一种物质,它的密度要比其他物质远远大的多。在初中学关于物质密度时了解到:密度最小的是宇宙空间的物质,而最大的就是黑洞了。因为黑洞的体积不足一个乒乓球大,而质量却是太阳的几万倍。它的力量足以使时间扭曲,光线无法逃脱它的魔掌。有科学家指出,广大的宇宙空间中存在上万个黑洞,而且在不停的运动中。假设在太阳附近出现一个黑洞,那么整个太阳将在3——4分钟内被撕成碎片。初看还不懂为什么要用“撕”这个动词,而在看了模拟影片后,我感触到了黑洞那种残暴的手段……

我只是一个刚刚上高一的学生,出于多次与霍金、《时间简史》的巧遇,才看了这本经典巨著。有个最大的感受就是越看到后来出现的问题越多,有越多的事情想不通,或许我学的知识还太浅薄,但我相信随着我的不断成长,我会完全看懂这部书的!

名著读后感 篇3

《天路历程》,一本充满着智慧和博爱的书籍,书里面一行行语言优美的文字,一个个引人入胜的场景,一个个和蔼可亲的人物形象,一个个坚定不移的天路行客,一条条艰难曲折的道路。所有的一切构成了一个很感人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面,它把《圣经》的智慧由表及里、有此及彼地表达出来,而且通过故事中人物对话的方式更是让原本比较高深的《圣经》智慧能够为一般的人们所理解和接受。

虽然说读这本书到现在已经有两个多月了,可是我依然想通过用一些语言来表达我对这本书的赞美之情。因为我曾经在这本书中得到相当大的启发,读完了这本书,使我感觉人洒脱了许多,也明白了很多很多的道理。《天路历程》告诉我要在困难挫折面前优雅前行,告诉我在交友的时候要善于分辨那些是益友,那些是损友,告诉我不要被一些表面的现象所迷惑,要客观而理智地看待问题,更告诉我只要生命还没有结束,任何事情都会有转机的可能性。我由衷地佩服这本书的作者约翰-班扬,一本几十万字的书能够揭示这么多的大智慧,也为他早年的不幸遭遇感到遗憾。

《天路历程》更指引我们要向往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它里面显现的那种博爱和宽容更是令我感到很温暖。现代有很多的人在绝望的时候就选择了自杀,而《天路历程》却告诉我们“被别人杀害只能摧毁我们的肉体,而自杀却把我们的肉体和灵魂都摧毁了”,自杀只能解决肉体上的痛苦,而心灵上的痛苦却永远存在。只有爱的力量才能够抚平心灵上的痛苦,万王之王、万主之主的爱就是一种永无止境的博爱,而且他宽容一切曾经犯过错但是现在已经悔改过的人,他把他的爱无条件地奉献给世人。现在的人的心灵变得越来越脆弱了,而这本书正是给你一种精神的食粮,让你从心里上感到温暖,让人感觉到世间中最重要的是爱,而不是一切物质性的东西。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应该使我们的物质财富和我们的精神财富同步发展,我们才能够保持心态的平衡,更能够爱自己爱别人。

每读一章的.《天路历程》,就会有新的收获和体会。从这本书里,我学习到许许多多的为人处世的道理,我知道我应该学会多一点的宽容,多一点的感恩,多一点的付出,多一点的奉献,我也学习到了许多许多的优秀语言而这些语言都在我的身上发挥着作用,成为我的人生导向,成为我的人生座右铭。

当有时候空虚寂寞的时候,总想可以通过某种形式而让自己开心快乐起来。因为有时人的人的精神状态是有周期性的,当处于情绪低潮的时候,就需要找一些东西来刺激一下自己的神经,让自己不要在低潮的时间太长,真的很无聊的,而且还会觉得自己很颓废。所以当我烦的时候,走到操场去跑几圈,出一下汗就OK了。或者是看一两部喜剧片就能开心得起来了。

名著读后感 篇4

山的青翠孕育了一湾清泉,凉爽,甘甜;海的蔚蓝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海洋生物,传奇,伟大;而从古到今千余年来的时光则化成了一个又一个的神话,流进了浩瀚的书海。

苏轼一首《水调歌头·中秋》将离人的情感一一显露。望着中秋的月儿,哪个背井离乡的人不会落泪?而苏轼却把无尽的思念、祝福融进了那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一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道出了对人间的多少份牵挂?多少份爱?

走进史书,有叹有哀。秦始皇统一六国何等威风;“焚书坑儒”之举却又令后人百思。一块和氏璧断送了几许人命,而又令多少后人垂帘?岳飞精忠报国,却被十二道金牌从沙场召回,风沙亭成了民族同胞的遗憾。汉武帝的年轻有为让后人敬仰,任用贤能成就了一份轰轰烈烈的`大事业,更是让我等后生佩服得五体投地。《三国》中的故事让人为之歌为之泣,刘备、张飞等八拜之交,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情谊,怎么能不叫我为之震撼?曹操一次次再点战火,令人气愤……

一路书香,走进古代文人的心里;穿越时空,飞到他们身旁。屈原虽出生名门,且与黄帝还沾亲带故,但面对这些,他却能过勤简的日子,对于朝廷的黑幕,无能为力的他远走异乡,一首《离骚》满是无可奈何。读读诗仙李白的诗,我愿与他共攀天姥山,采摘白云彩霞;听听徐志摩的心声,我愿和他在小河边徜徉,一起采水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陶渊明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品质;“未出土时先有节,到凌云处尚虚心”是郑板桥刚正不阿的精神;“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是周敦颐洁身自爱的情操……“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有多少的无可奈何?“我们可以被消灭,但绝不会被打败”又是几许的坚强意志? “冷月藏花魂”是怎样的坚贞……

时间虽不会倒流,但一路的书香,足能让你我感受到千年前的一切。

如果人生是充满活力的春天,那么有书香弥漫的日子便是一道最美的风景线;如果人生是一个传奇的故事,那么有书香漫漫的日子便是最美的奇迹;如果人生是一条路,那么充满书香的日子便没有坎坷与无奈!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之与作文的意义从此文中可见一斑。怎样读书?读什么书?中学生朋友应不难从中发现答案:用心读,用情读,读一切古今中外之优秀文学作品。唯有此,才能与作者产生感情的共鸣,才能领略文学大家的风采;唯有此,才能读出作者的柔情、豪情、亲情、友情,与他们同喜同悲。读此文,苏轼的豪情,陶渊明的豁达,屈原的忧国,林黛玉的悲伤……在小作者的心中引发了强烈的共鸣,演化成了小作者笔下优美的文字。从全文来看,此文给人们以浓厚的文化气息和强烈的情感震撼,可以看出小作者是一位喜读书、会读书的人。读书吧,朋友。

名著读后感 篇5

在阅读《爱的教育》时,虽然没有流,但却有种流泪的冲动,整个过程就伴随着这种酸酸的感觉。但我知道,我的心已经承认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吸引我的,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

使我默然,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可我们对此的态度行为可能不同,它让我感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于爱的一些思索。

无论残疾、贫穷、富贵,亦或者是成绩差的。他——恩里科都能与他们不分你我的玩耍,那么开心,那么快乐。所以,他有这么多好朋友。或许我能找借口说:“他,一个4年纪的学生,当然能这样,当他慢慢长大后,可就不一定咯!”真是一个可笑的借口,在我4年纪时,我能如此做吗?或许,我又能找出个借口说:“你瞧啊,他的爸爸妈妈是如何教育他的,而我的父母呢。”呵,这更令我无地自容了,父母何时教我这样要分阶级来交朋友了啊?”

奶奶的娘家在杭州偏远的一个村子里,我基本上每年只去一次,从小到大也就没去过几次,在我的潜意识中,总有些瞧不起他们,认为他们是没见识的人,跟他们一点共同语言也没有,每次去,我也就只会对他们叫几声,记得那年春节,我正闲着很无聊,有一个和我差不多年龄的女孩走过来想和我一起玩。

我心里其实是很想玩的,但一看那人,脸上被风刮的很干燥,身上的新衣服在一个早上的时间已经残不忍睹,这时,她的形象在我心理早已大大打折了。理所当然,我拒绝了,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可不希望字成为这么脏西西的.孩子。她似乎很失望地走了。

望着她,我心理也挺难过的,但我还是觉得,当一个干干津津的人,总不当一个脏西西的人还好啊!但当我看完《爱的教育》后,我突然发现,自己错了,而且是大错特错。我想朋友是不分贫穷贵贱的,更不能因为他的外表而忽略他的内在,只有一个驱壳的人能有什么用呢,此刻,我突然觉得,自己根本就没有资格去交朋友,而我也终于明白为什么我总是在爱抱怨别人没有真心对我……我想,我需要从新开始认识自己,我想成为一个像恩里科这样的人,是的,我相信自己可以,去爱身边的每一个人……

曾经有人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在这纷纭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在我心中已有一个答案,然这却不是那唯一的答案,就让我们将这个答案永远留在心中吧,让我们永远都记住这个“爱”。

名著读后感 篇6

《红楼梦》这本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它是一本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百科全书。这部小说以当时的贵族阶层为中心,极其真实、生动的描绘了一幅十八世纪上半叶封建社会的生活画卷,是这段历史的一面镜子,也是中国封建制度即将崩溃时的真实写照。

今天,我又重读了红楼梦。这本书主要写的是一个贵族家庭由兴到衰的过程。书中,有妃子、王爷、老爷、太太、小姐、丫鬟、小厮等等,最突出的人物有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等。这本书中我印象最深的一个人是王熙凤。

王熙凤善于管家,她将贾府治理的.井井有条,丝毫不乱。一个政治高官说过,如果王熙凤还在世的话,让她来代替总统都可以。这一句话,就显示出了王熙凤的管理水平很高。她不仅管理水平很高,而且还很会讨贾母喜欢,在贾府的地位很高。比如第三回林黛玉初入贾府时:一语未了,只听见后院中有笑语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想到:“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如此,这来者是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

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

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

“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

”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

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

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

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

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这一段就可以看出王熙凤在贾府地位很高。

怎么样,你们读过《红楼梦》这本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