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百科 > 工作计划 > 正文

性病工作计划

2025/08/22工作计划

文学网整理的性病工作计划(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性病工作计划 篇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慢性病在我国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严重威胁人民身体健康。慢性病在我国主要有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骨质疏松等。为加强慢性病管理,制定工作计划如下:

1、开展社区疾病调查工作,了解本辖区内慢病人数及分布并建立档案。 2、重点对高血压、冠心病加强管理,对就医的高血压、冠心病病人随时建立档案。

3、为社区内35岁以上人群进行免费查体,进一步筛选高血压及冠心病病人,并进行微机管理。

4、对高血压及冠心病病人进行监测及治疗,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使心电图及血压控制在最佳水平,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为高血压病人免费测血压,对冠心病病人发放优惠卡,实行心电图检查半价等措施。

5、定期访视(包括入户访视、电话访视),对冠心病及高血压病人随时了解他们的病情。

6、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对就诊的病人随时进行健康教育,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并通过“健康教育专栏”进行宣传高血压、冠心病的有关知识,增进居民防病治病意识。

7、定期开展高血压、冠心病专题讲座,参加对象为高血压及冠心病病人。

8、通过健康教育等措施对边区居民进行行为干预,使之采纳健康生活方式,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如:宣传戒烟、少量饮酒、适当进行体育锻炼等。

9、年终对开展的工作进行评估总结。

性病工作计划 篇2

20xx年7月9日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孔灵芝在卫生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指出,《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xx—20xx年)》明确了各级政府和各相关部门在慢性病防治工作中的职责,并提出将健康融入各项公共政策的发展战略。孔灵芝通报了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进展情况,并对《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xx—20xx年)》和慢性病防控专家共识、慢性病防控核心信息等有关情况作解读。

据介绍,慢病防治规划的编制从启动到印发,共历时近两年的时间。经过多方协调,凝聚了共识,于今年5月由15个部委颁布实施。《规划》紧密围绕“人均期望寿命提高1岁”的健康核心目标,着力打造全国的慢性病防治服务体系,建立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机制,明确“十二五”期间慢性病防治的具体目标和策略措施。

孔灵芝称,规划内容突出了四个特点:

一是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的跨部门协调机制,明确了各级政府和各相关部门在慢性病防治工作中的职责,提出将健康融入各项公共政策的发展战略。

二是健全慢性病综合防治专业体系,建立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院、专病防治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慢性病防治中的分工负责和分级管理机制,逐步实现资源和信息的共享。

三是按照三级预防策略,针对全人群、高风险人群和慢病性患者分别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体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关口前移、重心下沉的`基本原则。

四是要借力卫生城镇、健康城镇创建,开展示范区建设和省部共建、搭建慢性病综合防治的平台,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提高慢性病综合防治的能力和水平。规划的制定和出台对提高各级政府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完善部门协作机制和指导地方开展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孔灵芝指出,为推进规划实施,卫生等部门积极采取措施,着力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加大宣传的动员力度。卫生部联合14个部委局、有关国际组织、一些国家政府代表和企业代表召开了宣传贯彻规划的研讨会,结合本部门领域的工作,研究提出了具体的措施,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制定了慢性病的防治核心信息,为各地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提供技术支持。

二是增加公共财政投入,中央财政率先加大的对慢性病防控的投入力度。20xx年医改重大专项慢性病防控项目中央财政投入资金较20xx年增长了近1倍,地方各级财政也将加大慢性病防控项目的配套经费。

三是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中华预防医学会等学会、协会组织了多种形式的活动,响应支持规划的发动,中盐、中粮等大型国企提出减盐,开发健康食品等行动的倡议,积极支持卫生部等部门落实规划。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委员会慢性病防治分会近70位知名专家形成专家共识,向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广大群众和卫生系统提出了加强慢性病防治的建议。

四是加强指导和评估。目前卫生部已经启动了重点慢性病专项行动计划的制定工作,委托中国疾控中心、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国家癌症中心、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等专业机构分别组织编制慢性病危险因素与监测、心血管病、癌症、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疾病的行动计划,争取尽早发布,指导各地进行实施。卫生部还将会同相关部门,建立协调机制,制定规划实施评价体系,共同对规划落实情况实施考核和评价。

性病工作计划 篇3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的加速,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疾病发病率和患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致残率、致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并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慢性病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而慢性病的防治的重心则在基本卫生服务,慢性病的预防是慢性病防治最有效的手段,慢性病的防治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慢性病防治的效果。我院充分认识到慢性病防治的重要性,以指派专人管理,成立慢性病工作领导小组等多种方法进行规范管理,并将高血压、糖尿病和重性精神病的防治工作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重点。根据上级有关慢性病防治相关文件的要求,特制定今年慢性病防治工作计划如下:

一、总体工作目标

1、建立慢性病基础信息系统,利用现有网络对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和重型精神病的新发的首诊病例进行网络直报工作,成立慢性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由领导分管此项工作,责任落实到人。卫生院每季度对慢性病工作进行检查、督导。

2、利用居民健康档案和组织居民进行健康体检等多种方式,早期发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的早诊率和早治率,并对重性精神病人进行规范管理、病情评估和康复指导。

3、通过电话指导、入户访视、建立居民健康档安基本信息、门诊35岁以上首诊测血压制度等,加强辖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的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提高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的知识和技能,减少或延缓高血压、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4、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定期开展高血压、糖尿病专题知识讲座及大众宣传,普及社区居民高血压、糖尿病的防治知识,控制各种危险因素,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识。

5、以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从群体防治着眼,个体防治入手,探索建立生米中心卫生院卫生院管理、评价,综合性医院协助诊断、个体化治疗等技术支持,卫生院和卫生室工作人员随访管理高血压、糖尿病的管理模式和机制。

6、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定期开展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病专题知识讲座及大众宣传,普及人民群众的慢性病防治知识,控制各种危险因素,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

7、建立规范化的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病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

8、对全镇65岁以上居民及高血压、糖尿病和重性精神病患者进行一年一次的免费体检,做好体检表,并将体检信息录入慢性病管理软件系统(高血压、糖尿病和重性精神病患者的体检可与随访相结合)。

二、居民健康档案建档工作目标

1、建立各村居民健康电子档案,20xx年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城市和农村分别达到80%、70%。;

2、建立完整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电子档案,应有管理登记、随访记录、治疗记录及健康教育记录。

三、老年人健康管理目标

1、通过实施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对城乡老年人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一般体格检查,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慢性病和伤害,逐步使老年人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2、开展老年人保健工作,一年一次定期为65岁以上老年人做健康检查,到20xx年底,老年人健康登记管理率城乡分别达90%,规范化管理率≥95%。

四、高血压工作目标

1、发现并积极登记高血压患者,人群登记管理率城乡达到90%,

2、为高血压患者建立健康电子档案,对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2个月一次随访,规范化管理率≥95%,并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可与随访相结合;

3、高血压高危人群每年至少测一次血压并进行干预和效果评

价;

4、继续施行35岁以上居民首诊测血压制,并做好登记;

5、居民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80%。

五、糖尿病工作目标

1、发现并积极登记糖尿病患者,人群登记管理率城乡达到90%,

2、为糖尿病患者建立健康电子档案,对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每年至少提供4次随访,规范化管理率≥95%,并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可与随访相结合;

3、糖尿病高危人群每年至少测一次血糖并进行干预和效果评价;

4、居民糖尿病防治知识知晓率≥80%。

六、重性精神病工作目标

1、发现并积极登记重性精神病患者,至20xx年底全镇纳入管理的重性精神病患者占总重性精神病患者人数的70%

2、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建立健康电子档案,对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每年至少提供4次随访,规范化管理率≥95%,并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可与随访相结合;

3、对确诊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和康复指导。

七、实施计划

建立并健全慢性病工作制度,成立慢性病工作领导小组,对全镇65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和重性精神病患者开展预防控制工作,建立综合防治机制。

(一)、建立慢性病工作报告制度,责任落实到人。对今年新增的65岁以上老年人,新发的高血压、糖尿病及重性精神病患者进行登记建档和管理。

(二)、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病的管理

1、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病患者的检出

利用建立社区居民电子档案、健康体检、卫生室工作人员和村卫生室的诊疗、社区免费测血压和血糖、主动监测、首诊测血压等方式发现高高血压、糖尿病和重性精神病患者。

2、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病患者的登记

将检出的高血压、糖尿病和重性精神病患者纳入慢性病管理系统,信息录入数据库,进行规范化管理。

3、高血压患者的随访管理和转诊

4、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和转诊

5、重性精神病患者的随访管理和转诊

(三)、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健康指导和干预

对高危人群采取群体和个体健康指导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健康教育以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提高其对高血压、糖尿病相关知识及危险因素的了解,给予健康方式的指导,定期测量血压、血糖。

(四)、一般人群的健康促进

根据居民的健康需求,广泛开展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励居民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减少危险因素,预防和减少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

1、在全镇建立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病健康知识宣传橱窗,每2月举办一次高血压、糖尿病和重性精神病健康知识教育并制作宣传单,通过居委会、医疗站点等发放给居民。

2、每月举办一次高血压、糖尿病和重性精神病健康知识和健康生活方式讲座。

3、利用居民活动室等居民较集中的地方作为高血压、糖尿病和重性精神病健康知识的宣传阵地,摆放各种宣传资料。

4、在全镇开展免费测血压、血糖活动。

八、培训

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xx年版)》对卫生室工作人员和村卫生室的医生进行培训,以提高对高血压、糖尿病和重性精神病的管理质量。

在红谷滩卫生办正确领导下和业务指导下,我们将努力工作,脚踏实地干好本职工作,为我镇慢性病工作再上新台阶而奋斗。

性病工作计划 篇4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的加速,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发病率和患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致残率、致死率明显增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并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慢性病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而慢性病的防治的重心则在基层,慢性病的基层预防是慢性病防治最有效的手段,基层慢性病的防治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慢性病防治的效果。为此我院将慢性病防治工作纳入基层卫生室的考核目标,创造支持性的环境,走“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的道路。根据省卫生厅、市卫生局、县卫生局有关文件的精神要求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技术规范》结合我院的实际特制定今年慢性病管理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1、建立慢病基础信息系统,对本镇所有≥35岁以上的居民首诊测血压。利用本院现有网络(与本院临床相结合)对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新发的首诊病例进行登记建档工作,制定慢病管理工作制度,由领导分管此项工作,责任落实到人。

2、利用居民健康档案和组织居民进行健康体检等多种方式,对本镇所有≥35岁以上的居民测血压、测血糖、早期发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的早诊率和早治率。

3、加强基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的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提高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和知识和技能,减少或延缓高血压、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4、以我院为核心,村卫生室为基础,从群体防治着眼,个体防治入手,探索建立县疾控中心管理、评价我院协助诊断、个体化治疗、提供技术支持,各村卫生室随访管理高血压、糖尿病管理模式和机制。

5、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定期开展高血压、糖尿病专题知识讲座及大众宣传,普及基层居民高血压、糖尿病的防治知识,控制各种危险因素,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识。

6、建立规范化的高血压、糖尿病档案管理系统。

二、建档工作目标

1、建立基层居民健康档案,基层服务人口基线调查率达到90%以上;

2、建立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档案,应有随访记录、治疗记录及健康教育记录。

三、实施计划

建立慢病工作制度;对基层一般人群、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开展预防控制工作,在基层建立高血压、糖尿病综合防治机制。

1、高血压、糖尿病的检出

利用建立基层居民健康档案、健康体检、基层卫生院的诊疗、基层免费测血压、血糖、主动检测、首次测血压等方式发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

2、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登记

将检出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建档并规范化管理。

3、高血压患者的随访管理和转诊

对检出的高血压患者收集详细的病史,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根据《高血压防治基层实用规范》的要求进行临床评估,实行分级管理和随访,并填写《基层高血压患者管理卡》。对高血压患者采用药物治疗方案和非药物治疗方案。当患者出现《高血压防治基层实用规范》中规定的情形时及时转诊到上级综合性医院,待病情稳定后再转回村卫生室继续治疗、随访。帮助患者制定自我管理计划,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自我管理的技术支持。

4、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和转诊

对检出的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和综合治疗方案,判断患者需要的管理类别进行随访和管理,并填写《基层糖尿病患者管理卡》。对糖尿病患者实行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当患者出现符合转诊情况的病情时,(须要求临床会诊并填要会诊记录)及时转诊到上级综合医院,并填好转诊记录。待病情稳定后再转回村卫生室继续治疗和随访。帮助糖尿病患者制定自我管理计划,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支持。

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健康指导和干预

1、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界定和检出。

按照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界定标准,通过日常诊疗、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主动筛查等方式发现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

2、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健康指导和干预

对高危人群采取群体和个体健康指导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健康教育以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通过健康教育提高高危人群对高血压、糖尿病相关知识及危险因素的了解,给与健康方式的指导,定期测量血压,血糖。

基层一般人群的健康促进

根据基层人群的健康需求,在基层广泛开展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励基层人群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减少危险因素,预防和减少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

1、在我院及村卫生室建立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橱窗,每月更换1次内容,制作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单,通过居委会、村卫生室、农贸市场等发放给基层人群。

2、在辖区每月举办一次高血压、糖尿病知识讲座和健康生活方式讲座、义诊等活动。

3、在辖区各村、居委会开展免费测血压、血糖活动。

四、培训

按照《高血压防治基层实用规范》、《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对村卫生室的医生进行培训,以提高对高血压、糖尿病的管理质量。

五、评估

1、过程评估

高血压、糖尿病建档动态管理情况,高血压、糖尿病随访管理开展情况,双向转诊执行情况,35岁患者首诊测血压开展情况,就诊者的满意度等。

2、效果评估

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知晓率,高血压、糖尿病相关危险行为的改变率,高血压、糖尿病的血压、血糖控制情况和药物规范治疗情况。

六、督导和考核

1、我院负责对辖区内的村卫生室督导和考核,考核意见及时反馈到被检单位,以便及时改进工作。

2、各村卫生室要制定内部的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和质量控制等规章制度,加强自我检查。

性病工作计划 篇5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的加速,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疾病发病率和患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致残率、致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并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慢性病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而慢性病的防治的重心则在基层基层,慢性病的基层预防是慢性病防治最有效的手段,基层慢性病的防治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慢性病防治的效果。为此我院将慢性病防治工作纳入基层卫生室的考核目标,创造支持性的环境,走“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的道路。根据上级慢性病防治相关文件的要求,特制定今年慢性病管理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1、建立慢病基础信息系统,利用现有网络对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新发的首诊病例进行登记建档工作,制定慢病管理工作制度,由领导分管此项工作,责任落实到人。

2、利用居民健康档案和组织居民进行健康体检等多种方式,早期发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的早诊率和早治率。

3、加强基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的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提高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和知识和技能,减少或延缓高血压、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4、以我院为核心,村卫生室为基础,从群体防治着眼,个体防治入手,探索建立县疾控中心管理、评价我院协助诊断、个体化治疗、提供技术支持,各村卫生室随访管理高血压、糖尿病管理模式和机制。

5、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定期开展高血压、糖尿病专题知识讲座及大众宣传,普及基层居民高血压、糖尿病的防治知识,控制各种危险因素,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识。

6、建立规范化的高血压、糖尿病档案管理系统。

二、建档工作目标

1、建立基层居民健康档案,基层服务人口基线调查率达到90%以上。

2、建立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档案,应有随访记录、治疗记录及健康教育记录。

三、实施计划

建立慢病工作制度;对基层一般人群、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开展预防控制工作,在基层建立高血压、糖尿病综合防治机制。

1、高血压、糖尿病的检出

利用建立基层居民健康档案、健康体检、基层卫生院的诊疗、基层免费测血压、血糖、主动检测、首次测血压等方式发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

2、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登记

将检出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建档并规范化管理。

3、高血压患者的随访管理和转诊

对检出的高血压患者收集详细的病史,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根据《高血压防治基层实用规范》的要求进行临床评估,实行分级管理和随访,并填写《基层高血压患者管理卡》。对高血压患者采用药物治疗方案和非药物治疗方案。当患者出现《高血压防治基层实用规范》中规定的情形时及时转诊到上级综合性医院,待病情稳定后再转回村卫生室(站)继续治疗、随访。帮助患者制定自我管理计划,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自我管理的技术支持。

4、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和转诊

对检出的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和综合治疗方案,判断患者需要的管理类别进行随访和管理,并填写《基层糖尿病患者管理卡》。对糖尿病患者实行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当患者出现符合转诊情况的`病情时,及时转诊到上级综合医院,待病情稳定后再转回村卫生室(站)继续治疗和随访。帮助糖尿病患者制定自我管理计划,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支持。

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健康指导和干预

1、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界定和检出

按照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界定标准,通过日常诊疗、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主动筛查等方式发现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

2、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健康指导和干预

对高危人群采取群体和个体健康指导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健康教育以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通过健康教育提高高危人群对高血压、糖尿病相关知识及危险因素的了解,给与健康方式的指导,定期测量血压,血糖。

基层一般人群的健康促进

根据基层人群的健康需求,在基层广泛开展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励基层人群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减少危险因素,预防和减少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

1、在我院及村卫生室建立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橱窗,每2月更换1次内容,制作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单,通过居委会、医疗站点等发放给基层人群。

2、在辖区每月举办一次高血压、糖尿病知识讲座和健康生活方式讲座、义诊等活动。

3、在辖区各村开展免费测血压、血糖活动。

四、培训

按照《高血压防治基层实用规范》、《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对村卫生室医生进行培训,以提高对高血压、糖尿病的管理质量。

五、评估

1、过程评估

高血压、糖尿病建档动态管理情况,高血压、糖尿病随访管理开展情况,双向转诊执行情况,35岁患者首诊测血压开展情况,就诊者的满意度等。

2、效果评估

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知晓率,高血压、糖尿病相关危险行为的改变率,高血压、糖尿病的血压、血糖控制情况和药物规范治疗情况。

六、督导和考核

1、我院负责对辖区内的村卫生室(站)督导和考核,考核意见及时反馈到被检单位,以便及时改进工作。

2、各村卫生室(站)要制定内部的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和质量控制等规章制度,加强自我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