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文学网整理的苏菲的世界读后感(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1
偶然有一天,我读到了《苏菲的世界》这本书,它使我重新认识了世界并收获了许多哲学方面的知识。哲学本是枯燥无味的,但《苏菲的世界》几乎让我成为了一个哲学迷,使我去追寻着“我是谁?”这个问题的答案。
《苏菲的世界》主要讲了苏菲有一天放学回家,收到了一封信。“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从这天起,哲学家艾伯特、席德、苏菲亚、席德佳艾勃特少校等神秘人物一个个出现,苏菲也在运用少女的悟性和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谜团。然而,事实比他想象的要更加怪异……
“苏菲”这个字,有智慧的意思,《苏菲的世界》,也是智慧的世界,我就在里面探索从古至今的哲学知识,从自然派哲学家开始,到苏格拉底、柏拉图、亚理斯多德、中世纪、文艺复兴、浪漫主义、马克斯、弗洛伊德……一千年,两千年,在每一个时空里的哲学思想都在这本书里展示出来。其实,我在看书的过程中也在试着思考那些哲学问题,我好像不再是一个深居在兔子皮毛底处的人了,《苏菲的世界》把我拉了上来,使我用新生儿的眼光重新审视着这个世界,想要一睹那个魔术师的真容。
《苏菲的世界》,不但帮我学习了哲学知识,拉了我一把,而且使我悟懂了一个道理,让我受益匪浅。
我还清楚的记得在534页里,艾伯特说的话:“一个真正的哲学家永远不能放弃。”是啊,我们在校园里学习就像哲学家探索真理的过程一样,只有坚持到底,永不放弃,才能成功。例如苏格拉底,他批评各种形式的不公不义和腐败现象,向地方势力挑战,最后因此。苏格拉底原本可以求饶,但他却觉得如果不成仁取义,就无法完成他的使命,而由于他如此从容就义,所以吸引了许多徒众追随。苏格拉底坚持不懈,宁死不屈,最后赢得了许多人的尊重。这正好说明了这个道理:只有坚持不懈,永不放弃,才能成功啊!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光飞速流逝,但《苏菲的世界》这本书给我的启示我永远不会忘记。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2
寒假里,因受到老师的推荐,我买了《苏菲的世界》这本书,一进入书中,我就被迷住了。
主人公苏菲的经历真是让人感到神奇。书中涵盖大量的知识,神秘人艾伯特与苏菲一起研究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伽利略、牛顿、马克思、达尔文等许多著名的人物,苏菲却并不觉得枯燥,相反,还提起了她的兴趣。同时,苏菲身上勇敢而又具有冒险精神的气质值得我学习,她敢一个人独闯神奇少校的小木屋,在我看来,那里就像鬼屋一样可怕:柴火在旧炉子里发出哔哔剥剥的声音,屋里很少的家具,有一整面墙是书架,上面放满了书。一个白色五斗柜上方挂了一面圆形的大镜子,外面镶着巨大的铜框,看上去就像老古董……没想到,苏菲的经历也能使我变得勇敢呢。
寒假里,爸爸带着我和弟弟一起去弘阳广场游乐园玩儿。弟弟一定要去那个鬼屋里面看看,光站在门口,就已经很吓人了,原来在珍珠泉我进过鬼屋一次,从头到尾都是闭着眼睛,靠在妈妈肩膀上的,听听声音就让人毛骨悚然。可弟弟死缠烂打非要我也进去,只好多买了一张票,舍命陪君子了。
进入鬼屋,可怕的声音响了起来,弟弟虽说岁数小,可胆子不小,竟然还唱起了歌。我吓得两腿直发抖,他却又跳又笑跑到前面去了。不必担心他会跑丢,鬼屋只有一个出口,也就是说,我走快一点就能追上他了。心里这么想,可两腿却像灌了铅一样,怎么也迈不开步子,前面又传来了弟弟的呼喊:“姐姐你快点啊!”可我就像木头人,一动不动,都可以在这里扮鬼吓吓别人了。
这时,我想到了苏菲。接到神秘人的信后,她一直努力勇敢探究,她也才十四岁,我为什么不能学学她呢?想到这儿我,把眼睛迷成一条缝,能看见路就行了,把这儿当做就我一个人,加快步伐,很快赶上了弟弟,勇敢地走出了让我害怕的鬼屋。
《苏菲的世界》这本书不但让我学到了勇气,书中的哲理知识也非常耐人寻味,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3
本书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发展的历程。由前苏格拉底时代到萨特,以及亚里士多德、笛卡尔、黑格尔等人的思想都通过作者生动的笔触跃然纸上,并配以当时的历史背景加以解释。
书中有几个句子,我很喜欢。
“那轰然一响,我们也是星辰。”
看的时候觉得这句话真美。这是书里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了。大概是说,我们和星辰一样在旷远的宇宙中孤独而不可重现地存在,既让人骄傲,因为我们和星辰一样可贵又优美,又让人悲伤,因为星辰也是终将消亡的存在。坐在回家的公交车上,在我看不到的满天星火里,那跋涉千年的星光终于到达地球,而发出光芒的星辰,或许已经湮灭无存。我们,也是星辰。
“事实上黑暗本身是不存在的,他们只是缺少光线的照射罢了。”
黑暗中亦有光芒的存在,每双不同的眼里,亦会有不同的世界。在她的眼里,黑暗,只不过是缺少光芒的照射。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中,你遇到的黑暗,只不过是,太阳有点迟到。
哲学给我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那么哲学是什么?《苏菲的世界》里有这样一段话:“这个世界就像魔术师从他的帽子里拉出的一只白兔。只是这白兔的体积极其庞大,因此这个戏法要数十亿年才能变出来。所有的生物都出生于这只兔子的细毛顶端,他们刚开始对于这场不可思议的戏法感到惊奇。然而他们年纪越大,也就越深入兔子的毛皮,并且待了下来。他们在那里觉得非常安逸,因此不愿再冒险爬回兔毛顶端。唯有哲学家才会踏上此一危险的旅程,迈向语言和存在所能达到的顶峰。其中有些人掉了下来,但也有些人死命抓住兔毛不放,并对那些窝在舒适柔软的兔毛深处、尽情吃喝的人们大声吼叫。”
因此,我认为,哲学的本质就是好奇心。好奇心让人们思考,为什么世界是这样的?而不是像其他人一样,认为世界本该是这样。这样的一些人,就是哲学家。
说不定,读完这本书,你就会开始思考。翻开《苏菲的世界》,它会带你走进一个智慧的哲学圣殿。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4
有一本书,它改变了我的世界,也改变了我的一生,它就叫做《苏菲的世界》。这本书中的哲学问题,我觉得它是无数个世界的概况与总结,让哲学不再枯燥和乏味,而是可以打开每个人心中的那个世界。
本书讲述了一位叫苏菲的少女不断收到一位神秘人寄来的信,在神秘人的引导下,她开始思索,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生的知识,企图尝试解开一个个哲学问题,从而打开了苏菲那个充满好奇心的世界。
“你是谁?”“你从何而来?”这一个个哲学问题看似简单,却富有深奥而远大的答案,这个答案从不分对与错,只是追寻着心中所想。“我是谁?”“我是兰博雅。”“我是地球人。”“你从何而来?”“我从妈妈的肚子里来。”还是“这个世界创造了我?”这些都有无止境的思考,无止境的答案。
为什么现在有很多人认为哲学是个不切合实际的学问?为什么现在有很多人不愿意去思考这些哲学性的问题呢?也许是因为他们已失去好奇心,把这个世界视为理所当然的存在,他们只相信具有实际性的科学证据,并且就此任自己陷入柴米油盐的生活中而浑然不觉,这些人的世界中只有一定,没有猜想。
就如我们碰到一个新奇的事物,我们必然会一时注意,让这样东西变得不再新奇,去接近它,去接受它。就像小孩子碰到狗,就会对着狗汪汪直叫,而大人却不会,因为他们已经不再有兴趣。但内心装有好奇心的人,不会厌倦每一样东西,哪怕已经看过成千上万遍,他们也从不厌倦,而是去研究这件东西没有人发现的点,找出不一样的内容出来。人一生下来,除了养活自己的本命以外,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那就是--探索世界,观察世界,发现世界。那样的人生才具有意义。
少女苏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梦开始的地方。她用自己的好奇心,聪明的才智,开辟出一个全新,不一样的世界。苏菲也教会我们很多哲学问题,它将会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与好奇。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5
在我看完《苏菲的世界》后,心中有感而发,这本书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发展历程。
“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这两个问题时时在我心中索绕,排解不开。我不确定我会知道什么,我也不确定我会发现什么,可是我知道,过程有时候比结果更重要。于是我开始追艾伯特和苏菲的脚步,展开了这场在哲学世界里的游历。
十四岁的少女苏菲看见镜子里的自己疯狂地眨眼,于是她走进了哲学的世界。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这个少女也在一些神秘的信件带领下开始思索哲学的问题。世界起源纱幕一层层被掀开,但是新的疑团却又接踵而来。席德、苏菲、艾伯特;席德佳,苏菲亚,大艾伯特;树林中无人的小木屋,祖母从吉普赛妇人那里买来的“魔镜”……每件事情都是线索,每件事情也是新的谜团。
苏菲边走边想,一个个新的哲学天地展现在她面前。却不曾想真相是……
果真是我思故我在。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中世纪,文艺复兴,浪漫主义,弗洛伊德……一千年,两千年,一个世纪,两个世界,一种思想,另一种思想都在这本书里被引述伸展得恰到好处。
像另一个爱丽丝梦游仙境一样,如梦如幻,却又无比真实。在这个哲学缺乏的时代,我在这本书找到了他两者之间最美统一。
有时候我会想起我自己走过的路,其实生命真的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地方,可是由于自己已经“习惯”这样的生活,也就不曾明了宇宙的浩瀚和生命的伟大。有位哲学家说过,每个孩子都是哲学家。我想,那是因为孩子都没有失去对世界所抱有的好奇心。如果一个人对自己为何会存在这个世界上而不感到好奇,那将会是一件多么悲哀的事情啊。
其实,我也没有什么把握能够真正透彻地了解世界和生命是存在于这个世界最初的意义。可是,我想身为一个活着的人,就应该为自己的生活负责。
世界太大,而我太小。我没有办法以自己如此微弱如此渺小的生命去探索和断定这么浩瀚伟大的世界,可是我知道,终有一天我可站在世界的顶端,仔细审视与我平等的“魔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