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勇气
文学网整理的教学勇气(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教学勇气 篇1
读这本书的感觉:帕克帕尔默这本书理论性很强,很难懂,需要反复看。经过细细品味,慢慢咀嚼他的真知灼见,让我感受良多,也使我对好的教学有了一定的认识。
一、好的教学源自于心灵的呵护和抚慰
帕尔默在书中说:“教育是引导学生迈向理解和生存于世界的更真实途经的精神之旅,如果不鼓励察内心领域,学校怎样能够实现它们的使命呢?”帕尔默这句话可谓掷地有声。他的这一席话,让我懂得了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和鼓舞;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是一棵大树撼动另一大树,是一个心灵碰撞另一个心灵。
二、好的教学源自于教师自身的`认同与完整
在生活与工作压力日益增大的今天,作为一名教师,对自身的认同与完整很重要。不少老师常常容易有意或无意把自己定位为一名教书匠,往往满足于教学的技能而不是当成事业来做。帕尔默在书中强调:“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自身的认同与自身的完整。”我认为作为教师不仅要引领孩子学习知识,还要以自己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魅力去浅移默化地影响和感染学生,也只有这样,好的教学才能得以彰显。
三、好的教学来自于以主体为中心的共同体中
“教学于共同体中──以主体为中心的教育。”这是帕尔默在书中提出的观点,我认为很有道理。传统的课堂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学生被当成盛知识的容器。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使教学事倍功半。因此,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全新课堂模式腾空出世,然而学生学习很热闹,但没有序列,没有深入,往往浅尝辄止,课堂效果并不太理想。所以在学生为本的课堂理念的同时,也不能忘记教师在课堂上的重要组织、引导、启发作用,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理想天地,让真正好的教学源自以主体为中心的共同体中。
帕尔默那一句句真知灼言,犹如深埋在沙坑里的美丽贝壳,需要我们一点点,慢慢地去深入挖掘…
教学勇气 篇2
出于教书育人的需求,阅读教育著作成了业余的习惯之一。办公室里摆了许多的著作,也确实有很多书令人爱不释手,但最先拿起的来阅读的却是《我的教学勇气》,不仅因它是《教学勇气》的姊妹篇而心向往之,也因为在此阶段,“勇气”一词与我的教学心理不谋而合。
我生来不像苏珊·埃瑟丽姬被她的大学导师赞为“你天生就是教师”,也不像多数人那样充满自信和勇气,但我该努力地使自己成为后天的教师。作为刚踏上讲台的新教师,我有满腔的热情,在这热情还没消逝前,我必须为多数人的预言做好准备,我不想自己为师多年后就消极懈怠。
开学还不到两个月,我常觉得疲惫困顿,这种状态无法在每天的忙碌中得释怀便抑郁不已。在本书的前言标题“倾听教师”映入眼帘时,我竟有一种莫名的'感动。平日里,前辈常会提醒我要学会倾听学生,也一直强调倾听学生的重要性。这以后我努力地学着倾听学生的心声,可从未想过作为老师的自己是否也需要倾听。反观同行,我们真的身不由己,却很少有人能够倾听我们的心声。于我这个新教师,则常感到自己孤立无助、底气不足。我常想,自己的教学勇气到底何在?当我们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学生身上时,谁来倾听一下我们心声呢?
《我的教学勇气》第一篇 “转向内部:维系我们独有的心灵”里一个个真实的故事着实令人动容。我惊诧他们的经历和内心体验竟也能在我的身上找到,原来教学旅途上我并不孤单,任何一个老师都会有焦虑与愁苦的,那些优秀教师也不例外,这样想以后心情似乎舒坦了一些。从教以来,我常常思索要如何改进教学,如何更好的管理课堂,如何提升自己的教学素养,却始终无果。因为我始终被教学琐事束缚而不能真正转向自己的心灵深处听听自己的心声更不用说走向外界求助于他人。 “没有独处,与人频繁来往是倍感伤神,最终可能使人渐失本色。你不能天天为了别人与别人吃饭,总得从里面带给你一点提神鼓劲的东西。”(p3)作者反借萨特的这句话一语点醒梦中人。是啊,终日面对学生、纠结于教学得失差点使自己渐失本色。“独处”对于我来说是在太难能可贵了,我必须从“里面”带给自己一点提神鼓劲的东西。就在上周末,我毅然决定一个人留在寂静空荡的校园里面。难得周末,有家不回,同事不解,我笑而不答,何不就这样留下一人静静思索的空间,听听自己心灵的呼唤。
我的这种独处勇气源何?书中布吉兰的话或许可以解答:如果你对难以指明的事物感到渴望,为不知如何行动感到悲伤,那么毫无疑问,这时你就像所有势必成长的生物那样正在成长,升华到更高远的自我。(p18)因了这句话,我的勇气倍增,同时我也始终记住自己天生不是教师,我需要这样的付出。
教学勇气 篇3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的心灵》的作者把教师心中深处的想法和做法以及心中的矛盾阐述出来了,而且剖析的非常深刻。
书中告诉我们:优秀教师都有这样一个特点:他们完全沉浸在课堂上,和学生作深层次的交流。他们能编织一个复杂的网,这张网联结着学生、课程以及他们自己。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会为他们自己编织出一个世界。这张网以及它所包含的种种联系超越了技巧和方法,存在于教师的内心中。作为教师,内心必须包含着知识、情感、精神和意志。帕尔默引导我进行了一次精神之旅,帮助我们建立了对教学的共同认识。
书中从教师对于自身完整的探索到大规模的教育改革计划,都有所涉猎。其中:我们怎样保持对教学的乐趣与热爱?这个普遍的问题使我陷入了沉思。是啊!作为老师只有对教学充满乐趣与热爱,才能促使自己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能更好更快地成长。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学习是最明朗的、最坦然的、最快乐的、最健康的、最充实的;学习后的学识是高山的、是大海、是天空和大地、是弥漫无边的风、是青草和花朵、是永远的郁郁葱葱、是永远唱不完的歌;学习和学识后的智慧则又是永远的微笑,是无言的矜持,是君临的自信、是白云的舒适与秋水的澄清、是绝对的不可战胜、不可屈服。
对于教学中的困惑,他认为:我们教授的学科是象生命一样广泛和复杂的,因此我们有关学科的知识总是残缺不全,无论我们自己如何致力于阅读和研究,教学对控制内容的要求总是使我们难以把握。其次,我们教的学生远比生命广泛、复杂。要清晰、完整地认识他们,对他们快速的做出明智的反应,需要融入智慧。如果学生和学科可以解释所有教学的复杂性,我们使用目前的标准教学方式,学习足够的教学技术以及保持在专业领域的'更新就可以。但发现这样远远是不够的。
最吸引我的是另一种解释教学复杂性的理由:”我们需要教导自己认识自我“事实上,认识学生和学科主要依赖于关于自我的知识。当我不了解自我时,我就不了解我的学生的特点,我就不能够教好他们。当我不能够清楚地了解自我,我就不能够懂得我教的学科——不能够出神入化地在深层次的、个人意义上吃透学科。我只是在抽象意义上,遥远地、孤立看待学科,就象我远离自己的本真一样。
作为教师,无论我们获得哪方面有关自我的知识,都有益于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和学术。优秀教师需要自我的知识,这是隐蔽在朴实见解中的奥秘。
”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自身认同是指一种发展的联系,在这种联系中,自我生命中所有的力量汇聚,进而形成自我,它就象与我们现有的能力和潜能有关一样,也与我们的缺点和局限有关,与我们的伤痛和恐惧有关。自身完整要求我识别那些能整合到我的自我个性中的东西,分辨哪些适合我,哪些不适合我。
在本书中,举例说明了如果教师没能将他的自身认同的中心特质融入到他的教学生涯中去,他将处于自我分裂状态,内心一直在打内战。内心世界的冲突投射到外部世界中去,他的教学就成了战争,而不是艺术。分裂的自我总是使自己与他人隔离,甚至为了维护那脆弱的自身认同去伤害他人。
当我唤回我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时,当我牢记我的自我个性和我的天职意识时,威信就树立起来了。这时教学就能够发自我自己真实的内心深处——这是一种有机会在学生的内心获得默契的回应,共鸣的真实。
在这本书中,我可以真正体会到自我反省获得的增能过程,从而真正感受到用心灵联系心灵、互通智慧能量产生的巨大力量,真正体验到用心灵联系课程和教学产生的无穷魅力。不仅使我从令人兴奋的新视角来体验教学的喜悦,还使我沐浴了一位伟大导师的教诲。
教学勇气 篇4
曾几何时,我们满怀梦想和希望,投入到教育者行列中,随着时光的流逝,曾经意气风发的我们心灵失落,激情消退,以致失去了教学的勇气。近期拜读了帕克。帕尔默的《教学勇气》,刚开始觉得枯燥乏味,但静下心来,细细品读,才读出其中味道,耐人寻味,让人受益匪浅。
帕克。帕尔墨的这本书,为在迷途中的我们点亮了一盏明灯,很多在平时教学工作中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有了答案,另外书中还阐述了当下谈论最热烈的教育话题。比如我们原来教学活动都是以教师为中心,逐步转变为现在的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和学习过程比教师和教学过程更重要,教师的角色在促进者、学习同伴和必要的监控机制间转换。而帕尔默认为这几种方式均有启发性和优点,但又未能完全解决问题,要么教师成为权威,要么学生永远不会犯错。他提出应该以“第三事物”成为课堂的主体,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共同专注这一“伟大事物”,构建复杂互动的真正学习“共同体”。在“共同体”中,没有单方面的教学者,也没有单方面的接受者,更没有单方面的.成长者,它就是一个五行相生相克的“相互影响”的系统。在这样的系统里,真正的教学和教师的自我完善也就产生了。读到这里,帕尔默为我们描绘的美好愿景宛如就在眼前,只是,要实现它,真的还有很远的路要走,其实关于这一点,我们已经走在路上。
这本上给我印象最深有一个词,叫做:恐惧。相信各行各业的任何人都有过恐惧的经历,但是书中的所描述的恐惧有了更为宽泛的含义。和作者所言相似,作为教师,我们每个人都免不了恐惧:恐惧教学效率的不尽如人意,恐惧家长、社会对教师的高要求,恐惧绚烂的教育理想之花与现实之间还存在那么大的差距……因为恐惧,继而便拼命地寻找改变的源头活水,一而再,再而三,不断地拼搏、抗争、奋斗,终于,有了小小的收获,然成功的喜悦尚未遍及全身,便发现自己早已因此疲惫不堪,只不过成功之前是处于高度兴奋状态而未觉着累而已;倘若拼搏、抗争、奋斗失败,那更懊恼不已,觉着自己没有功劳连苦劳也忽略不计了。于是忍不住感叹:人是多么渺小,以人个体之柔弱真的根本无法和那些看不见的、又无处不在的力量抗衡。
教师以职业要求回应生命之需。教师品尝着职业价值,感悟着生命真谛,教师拥有了职业幸福感。前进的路上,还会畏惧那种种难以名状的苦难吗?纵然,我们面对重重困难,但是,当教师、学生、学科、家长、社区结成共同探索和追求的网络时,凝聚的合力会远远大于外部所给予我们的磨难。
当教师找回了真心真我,教师就有勇气保持心灵的开放。教师以敞开的心灵启迪学生的智慧、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教师以敞开的心灵开放曾经害羞的课堂;教师以开放的心灵聆听多种声音的激荡与碰撞。于是,一颗真实、开放的心灵,为教师树立了能在学生内心默契共鸣的教学威信。
教学勇气 篇5
刚毕业时我曾在心中勾画着自己的梦想,带着这份梦想与期待我走过了八百多个日日夜夜。带着活力,充满抱负的踏入小学校门,我感觉时间的脚步仿佛越走越快,猛然间发现自己的教学生活已步入了第3个年头。
曾经在迷惘与困惑中行走,曾经在疲惫与烦躁中抱怨,曾经无限期待教学带来的快乐,却因为这种快乐的稀缺而日益丧失耐心与韧性……直到我在耐心与韧性的坚持中,遇到了《我的教学勇气》。
“教师这个职业需要心灵、意志,精神要不断地更新,以获得力量和勇气。尽管这个工作经常给教师带来疲惫、无助甚至伤害,但优秀的教师不会放弃……”翻着手中这本红色的书,读着扉页上的话语,顿时有种他乡遇知己的感觉。
书中讲述的是美国教师的故事,或真实有趣,或充满智慧,或真切感人。不时在故事中看到我自己的影子,他们仿佛置身于我的内心,诉说着我的困惑,发泄着我的情绪,表达着我的想法……
“每天的.教学安排都循着固定的节奏与进度,教师反复教授的课程已毫无新意,与学生、同事及家长的交往已无足轻重。文件堆积,会议增多,压得我们喘不上气来!”在这样的环境中,一位教师却始终保持着活力,维持着对教学的热爱。我不禁对这位教师充满了好奇。
当她充满勇气和信心地公开说:“等我毕业,我要找一份教师工作”时,来自朋友们的反对声顿时响成一片。但她说: “我就是要当教师。我不能想象还有其他更好的工作,我把那些反对意见全都当成了耳边风,晚上睡着了都梦见将来的课堂。她的一段话给了我答案,更带给我思考:“当我教学生涯的第三年时,我发现自己有意或无意地寻找并拥抱教学的‘新’。一个新的学年意味着新的学生,新的学生意味着新的思想、新的见解、新的问题、新的能量和新的梦想。”
是的,“新”与“心”是相通的,只有心中喜爱这份职业,才能投入其中。面对挫折不气馁,面对失败不放弃。心中常鼓励,心中常反思,心中常有新。一样的环境常因不一样的心态而截然不同,焕然一新。有了新的心,便有了新的一切。用心看世界也便成了新的世界。
读着书中的故事你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被简单的话语吸引,在脑中细细揣摩,在揣摩中得到启发,在启发中受到鼓舞,于是重新点燃对教学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