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百科 > 经典报告 > 正文

幼儿的观察报告

2025/08/26经典报告

文学网整理的幼儿的观察报告(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幼儿的观察报告 篇1

本学期,幼儿升入中班后,比原来活跃了许多,再加上活动空间大了,孩子们在班里经常跑来跑去,或者学奥特曼互相打着玩。

xx就是这些孩子中比较典型的一个,他喜欢和老师在一起,但是他经常会与周围小朋友发生矛盾,也常常有小朋友跑来向老师告状,说xx打了他等等之类的话。

在我观察了xx之后发现,其实并不是xx爱打人,而是他处理问题的方法不恰当。例如:早上活动区时xx在建筑去玩搭积木,他搭了一个特别漂亮的游乐场,而这时洋洋正巧坐在xx搭的建筑物旁穿鞋,不小心挡住了xx的搭建,于是xx就推了洋洋一把,结果手重了,洋洋哭着向我告状说xx打他了。我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于是我走过去把xx叫了下来,对他说:“xx,你为什么打他啊?”xx说:“我没打他,他碰到我的楼房了。”我又问他:“你是不是想让他让开一些啊?”xx点点头,我又告诉他:“你想想,如果你不用手推洋洋,还能怎么告诉他啊?”xx想了想,对我说:“请你让一下行吗?”我笑了,摸着xx的头说:“对啊!你要是这么对洋洋说,他不就不会给你告状了吗?”xx点点头,对我说:“老师,我改了。”

中班幼儿的行为问题增多,更多的'是源于中班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缺乏。作为老师,要不断观察幼儿的社会交往情况,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使幼儿的社会交往技能不断改善,从而减少行为冲突问题发生,保证幼儿顺利进入“社会化”。

幼儿的观察报告 篇2

观察对象:

姓名:

年龄:6岁

性别:女

家庭状况:昀昀和哥哥、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她的爸爸妈妈工作比较忙,所以常常很早就送到幼儿园。昀昀有个哥哥,在读小学一年级。昀昀的爸爸是个不拘小节的人,常常做事的时候有些马虎;妈妈是个体经营户,平时因为要做生意的原因,所以比较忙碌。

观察背景:昀昀是个活泼可爱的女生,常常扑闪着大眼睛吐吐舌头,样子可爱极了。她的开心的事,就是画画和好朋友游戏,每当快乐的时候,昀昀总会忍不住咯咯笑出声。可是,昀昀也有苦恼的地方,学习习惯比较松散,做事的专注力比较差;加上先天口齿不清(平翘舌部分、清晰度低),虽然昀昀也会和小朋友进行交往,但是好朋友往往仅限在小组中固定的几个小朋友,昀昀存在着与人交流的心理障碍,特别是当听到别的小朋友说‘我听不懂你说什么’的时候。昀昀的家长是如何看待昀昀的缺点?如何提高昀昀的专注力和自信呢?带着这些疑问,我选择了昀昀作为观察对象。

观察目的:

1.改善交往的数量:提高同伴交往的频率,扩大同伴交往的.范围。

2.从喜好的绘画入手,提高与同伴交往的自信,同时改善自身做事不专心的学习习惯。

3. 及时了解昀昀的语言发展状况,并在日常生活中矫正错误的发音。

幼儿的观察报告 篇3

一、观察背景:

笑笑是一个活泼好动、情绪外显的小朋友,她乐意并且能够主动与人交往,对周围环境中发生的事反应敏捷,非常愿意去尝试并接受新的事物,但注意力却较容易分散。

今天笑笑、雯雯、琦琦、小宇这四个小朋友选择了娃娃家的区域游戏,在老师的引导下,小朋友们在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角色后开始游戏。笑笑对超市里的小推车产生了兴趣,把桃子放到了小推车里,和琦琦一起推着小推车来到雯雯家做客。

二、观察目的:

观察游戏中的笑笑在角色意识及社会性互动方面的表现。

三、实况描述:

雯雯拿着勺子给宝宝喂饭,一边喂一边说“吃饭”。笑笑听到后说“我来吃饭,我要吃饭”,说着走过去取食物。取完食物后又走到雯雯那,雯雯说“我当妈妈”。笑笑听到后拿着食物走回去,用一只手拎起桃子,一边说“小宝宝,吃饭啦”一边把桃子放到小推车上。之后她试着松了几次手,但桃子都朝后倒去。接着笑笑把桃子拎起来放到地上,一边拿出推车里的奶粉罐,一边说“这有一个奶粉,挡住。”接着她跪在地上,说“小宝宝,我来喂你吃早饭吧”。边说边把奶粉罐往旁边放了放,又迅速拿起来往杯子里倒,说“弄点粉”。接着她试着把桃子往上抬了几次,可桃子还是陷在小推车里,笑笑就把勺子送到了桃子额头的位置,假装喂她吃饭。

小宇用小茶杯给宝宝喂水,笑笑走过去对小宇说“我要水,她要喝水了”。笑笑伸手去拿小茶杯,小宇就迅速地把茶杯拿走了。笑笑拿起茶杯下面的调色盘,举在手上晃动着,踮起脚尖,咧着嘴、大声地说“老师,我找到这个了,这是涂颜料的。”接着笑笑转过身去,发现了小椅子,随手扔下调色盘,捧起小椅子说,“嘿,我想要这样”,她用手拍了拍小椅子,接着站在了椅子上。

雯雯一边搅动勺子一边说,“这里面有奶粉”,笑笑听到后从小宇手里把酸奶杯拿了过来说“我要,我要,是我放在这里的”。笑笑拿到酸奶杯后走到桃子那,趴在小推车上,把手伸到推车里面往桃子的嘴里送饭。笑笑说“看,小宝宝吃完了”,琦琦说“啊,这么快”。“嗯,这么快,小宝宝又吃完了”笑笑边说边起身走到后面,又玩起了小椅子。

四、行为分析:

笑笑在游戏中已经表现出一定的角色意识,知道作为妈妈要给宝宝喂饭。但是,笑笑在游戏中的兴趣和注意力不稳定,较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在三分钟的观察中,她多次转变了游戏主题,从一开始给桃子喂饭,到发现调色盘并与教师分享信息,再到玩小椅子,接着又回到喂饭的游戏情节上,反映出笑笑在游戏中有一定的目的性但是角色意识不强。

观察中发现笑笑满足于摆弄操作材料,经常忘记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身份。很长一段时间内,笑笑把桃子一个人放在小推车里,自己去做其他的事情了,没有能够很好地完成自己作为妈妈这一角色的相关任务。喜欢模仿是该年龄段幼儿的特性,笑笑看到周围同伴的游戏行为便很快去模仿,所以她频繁地更换游戏材料。同时该年龄段幼儿的生活经验较为缺乏,整个观察过程中,我发现在她照顾宝宝的游戏情节中只是不断重复喂饭的动作,游戏表现出内容简单、情节单一、零散的特点。

笑笑的游戏水平处于平行游戏阶段,独自操作材料,和同伴一起玩时也是各玩各的,专心于自己的游戏,有时也出现了一些简单的对话,但都是围绕模仿的材料开展的。例如:琦琦和笑笑之间围绕宝宝吃饭的对话情景,笑笑说“看,宝宝吃完了”,琦琦说 “啊,这么快”,笑笑说“嗯,这么快,小宝宝又吃完了”。随即琦琦就走开了,笑笑也开始了自己的新游戏。

在游戏中笑笑以自己的需要为中心,想要什么就立即从物品所有者手里拿走,虽然有协商和交换意识,却不能够理解他人的想法和需要。例如:雯雯边搅动勺子边说“这里有奶粉”,笑笑听到后想起了自己的酸奶杯,便直接从小宇的手里把杯子拿了过来,说“我要,我要,是我放在这里的”,没有考虑到小宇的需要也不知道要经过他的同意。

在给桃子喂饭的环节中,笑笑表现出了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她在发现桃子坐不稳时,尝试把奶粉罐拿出来,当她把桃子再放进去的时候,发现桃子陷进去了,然后她又尝试着把桃子往上提了几次,没有成功后便放弃了,而没有能够借助老师和同伴的力量来解决问题。但是在之后喂饭的环节中,有了上次的.失败经验,她改变了方法,把勺子伸到小推车里面去给桃子喂饭。笑笑能够通过不断观察、尝试并愿意做出调整来解决问题的行为是值得肯定的。

五、支持策略:

1.丰富幼儿的生活和游戏经验

角色游戏是孩子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生活经验的游戏。在此类游戏中要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增强幼儿的角色意识。笑笑在扮演妈妈的过程中,只知道几个简单的游戏行为,其实作为妈妈还有很多的角色任务,例如安抚宝宝,给宝宝做饭、换衣服等。教师可以通过谈话引导幼儿有意识地观察爸爸、妈妈的行为,同时为幼儿创造更多参与生活实践活动的机会,让他们通过直接感知和实际操作来积累更多的生活经验。

2.教师适时介入指导游戏

小班幼儿对成人的依赖性强,他们喜欢游戏又不太会游戏,有时他们迫切需要教师的具体指导和帮助。当教师扮演角色,成为他们游戏的伙伴时,幼儿会格外开心;当教师以角色身份提出意见时,他们也更容易接受。笑笑在游戏过程中频繁地转换游戏主题,角色扮演活动持续时间较短、情节不够丰富。教师可以在游戏情节无法继续发展时,直接参与到游戏中。例如,教师可以提出“我的宝宝哭了”这样一个新的游戏情节,引导幼儿想办法来安抚宝宝的情绪,从而帮助他们调动和积累有关妈妈这一角色的经验。

3.调整区域材料投放,激发幼儿游戏兴趣

在幼儿缺乏相应的游戏经验时,教师对区域游戏材料也需进行调整,例如增加一些与该扮演角色相关的典型角色标志,在娃娃家中可以给笑笑增加一条围裙来强化她的角色意识,激发游戏兴趣。由于小班幼儿的表征能力较差,当茶杯被小宇拿走的时候,笑笑没有能够赋予调色盘以一定的象征意义,而是将兴趣点转移到调色盘上,并终止了角色游戏行为。所以教师要对游戏区域中已有的操作材料进行筛选,提供更加形象、逼真的材料,尽可能地减少无关刺激对幼儿游戏兴趣的影响。同时需要增加同类游戏材料投放的数量,以满足平行游戏阶段幼儿对相同或类似玩具的需求,从而避免因材料的缺失而限制游戏发展的问题。

4.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技能

小班幼儿具有自我中心性的特点,往往以自己的需要为中心,笑笑虽然知道要运用协商、交换等方式来获得他人的物品,但是每次在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需要时,就已经把手伸过去拿物品了,不懂得应该征求别人的同意。《指南》中指出教师要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幼儿换位思考,学习理解别人。因此,教师要通过帮助幼儿回忆游戏情景,学习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做出一定的判断。另一方面也可以将游戏中较好的行为表现拍成照片展示出来引导幼儿学习,帮助他们掌握更多的交往技能。交往能力是在不断的交往实践中发展起来的,除了要营造良好的班级交往氛围,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还要帮助他们学会更多简单的交往语言,例如“请你帮我”“请你借给我”“谢谢你”等等,来丰富幼儿的交流语言,让角色游戏更加生动、有趣。

幼儿的观察报告 篇4

案例描述:今天中午饭后,我又让小朋友先折纸,按照规定折完的小朋友就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看。小朋友好像很愿意这样去做,他们纷纷拿了正方形的纸之后,就坐在位置上,或跪在椅子前面折了起来。有些小朋友自己会折的,就在那里专心致志地折着,有些小朋友不会折,就跑到别人的座位边,去求别人帮助教一教。不一会儿就有小朋友拿着折好的作品来给我看,告诉我他会折了。我看了他们的作品之后,有些看作品还成型就算通过了,有些我让他当着我的面展开后重新折一遍。但是,我发现其实他们不会折,也许是其他小朋友帮他完成的。今天折的是知了,我看见浩浩前两天已经会折了,浩浩妈妈来的时候,我还告诉她浩浩已经会折了。但是浩浩妈妈却告诉我说,浩浩其实不会折。我觉得还挺惊讶,于是把浩浩叫过来又让他当着我的面折一遍。我真的发现浩浩在一些小细节上面确实还没有掌握。

我的反思:

折纸活动进行了一段时间,最近小朋友好像对折纸更加感兴趣了。但是如果他们一直局限于一些原来的折纸内容,不求进步,可能他们的折纸兴趣会慢慢消退。所以我在想一直要要让他们有新的内容学会。所以,我一般是对孩子的折纸内容一个个地进行过关,学会一项,再进行下一项,这样才能扎扎实实地学下去。

本来以为小朋友告诉我说自己会了,应该就真的已经会了,但是从今天的表现来看,可能孩子的所谓会了还是有含有水分的。所以我应该更加细致地确认他会了,才算通过。

所以,今天中午接下来,我让浩浩又一次折了,发现不会的地方也及时帮他教会了。

我庆幸自己细心的.问了浩浩的妈妈,如果不问的话,想当然地认为浩浩会了,会使他产生随便应付的心理,而且对他后面再学习也没有好处。

所以以后,对于孩子的表现,我还是要多观察,再观察。要以实事求是的方法来下定义,要做到眼见为实,才能对孩子更负责,对自己更负责,对教育更负责,也才能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更有促进作用。

幼儿的观察报告 篇5

一、幼儿基本情况:

洋洋是我们班比较典型的孩子,他的独占欲非常强,表现为不愿与他人合作,缺乏合作意识,更缺乏合作能力,如果不能满足他的需要,他会通过攻击性行为以及哭闹、耍赖来解决。

二、观察记录:

观察时间:20xx年

行为表现:在晨间活动时,积木、洞洞板等玩具数量有限,要求幼儿能相互协商轮流玩,但洋洋总是一个人霸占全部。

观察时间:20xx年

行为表现:有一次分享阅读时,我让幼儿两个人合看一本书,可是书则永远是摆在他的一边,还不允许另外一个人碰,而且对于活动中一些需要合作的游戏,他则是从来不愿意主动去参加。

观察时间:20xx年

行为表现:在每次进餐活动前洗手的环节中,大部分幼儿都能够排好队伍一个接一个有秩序的等待着洗手,然而洋洋小朋友每次都很迟排队却总喜欢插队排第一个,我见状,叫他接到后面队伍中去,他无动于衷,于是我把他拉到最后一个位置去,然后紧接着他又插到前面位置上了,这让其他已经站好的幼儿都十分讨厌他这样的'行为。

三、原因分析:

针对洋洋这一情况,我进行了分析,原因大概有以下两点:

(1)家庭教育的原因,由于家长宠爱倍至,尽其所能满足其需要。

(2)缺少玩伴,由于家长怕他受到其他孩子的欺侮,总是阻止他与其他孩子玩耍,而只将他一个人关在家里,使他难以体会到与他人合作游戏的快乐。

四、教育措施

首先,由于洋洋妈妈工作非常忙,我便和洋洋的妈妈进行了一次电访,向她反应了洋洋在园的这些情况,并向他宣传“合作”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希望能够引起重视,对他平时的教育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比如,支持孩子与他人交往,在其交往过程中出现问题时不要过多干涉,平时可以和孩子共同游戏,让孩子慢慢体会到合作游戏所带来的快乐,当孩子有了点进步时能给予鼓励。在和我的谈话中,洋洋妈妈渐渐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似乎有点紧张,几次问“那怎么办,那怎么办?”我告诉他,只要能够意识到这个问题,并重视它,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多关注这方面的表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有什么问题可以经常和老师交流,相信洋洋会有所转变,听我这么一说,她慢慢平静下来。

其次,在我们日常生活、游戏过程中,我注意教给洋洋合作的方法,指导他怎样进行合作,比如搭积木或游戏前,就大家一起商量,分工合作;遇到矛盾时,要协商解决问题;当玩具或游戏材料不够用时,可相互谦让、轮流或共同使用;当同伴遇到困难时,要主动用动作、语言去帮助他;当自己遇到困难时、一人无法解决时,可以主动找小朋友协助,等等。通过这些具体的合作情景,帮助他逐渐习得合作的方法策略,在合作中学会合作。

第三,为洋洋创造合作的机会,日常生活中的共搬玩具筐、共抬椅子、互拉拉链等都成为训练他合作能力的机会。原来班上的一些事情,如请两个小朋友合作分玩具,请小朋友收拾玩具,并合作抬到相应的地方等都是由能力强的孩子来完成。当我请洋洋完成时,他的积极性很高。吃点心时,我让他和一个孩子一起分汤匙,让他端着餐具箱,另一个人分,他特别兴高采烈,他也想抢着分,然后我告诉他,今天你的任务是端,你只要端好了,你的任务就完成了,下一次再请你分,他听了高高兴兴地完成了任务。

第四,鼓励、引导。当洋洋做出合作行为,能较好地与同伴一同合作学习或游戏,我都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如,“你能商量着、合作着搭,真好!”“你们俩配合得真好!”。五、矫正结果:

经过近一个月的教育、矫正,洋洋小朋友基本上改变了霸道的性格。现在这个孩子合作意识和能力增强了,在日常活动中乐于和同伴交往、分享,并在同伴中也有一定的地位,家长反映,现在我的孩子听话、懂事多了。在教师积极的鼓励和适宜的引导下,他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逐步而有效地得到培养。

幼儿的观察报告 篇6

xx幼儿园是一所以情感教育为特色的幼儿园,他们把育人的目标定位为——培养一个大气的孩子,幼儿园见习报告。第二次来到xx,不免有更亲近、更熟悉的感受。这次来到xx主要是在家庭教育方面进行观摩学习。

首先,想谈谈我对家庭教育的认识。家庭教育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如今的父母文化水平普遍有了较大的提高,他们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越加关注,加上社会上许多早教、特长班等的火热宣传,非学前专业的父母对于如何在家庭中教育子女有各自的困惑、思考与策略,所以家园结合可以为家庭教育提供更有利有效的方法,更宽领域的交流平台,更专业化的指导。作为幼儿教师,在开展这方面的.家长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次见习是一次非常宝贵的学习机会。

这次的家教沙龙活动首先以托班的一堂公开课开场,教师用木偶剧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告知幼儿分享可以带来快乐的收获,并在活动中尝试让幼儿体验通过分享草莓所带来的快乐,实习报告《幼儿园见习报告》。纵观整个集体教育活动,活动的形式非常吸引孩子,教师的表述、引导很到位,孩子的配合也比较积极。可是始终令我感到疑惑的是难道通过一节课就能养成孩子的分享意识了吗?即使孩子在课堂上表现出了分享行为,那这种行为又能持续多久呢?孩子分享行为的表现会不会受到当时周围环境的影响呢?由此,没有真正理解这堂公开课所起到的作用。在紧接着的家教沙龙活动中,我逐渐了解之前的一堂公开课或许是为了更好的告诉家长在家庭教育活动中可注意运用多种情境与方法。

第一次接触家园结合的家庭教育活动,感觉上整个家教沙龙活动的形式、氛围还不错,活动主要以一位老师有层次地引导,家长在活动中自由地表述各自家庭中孩子对某一行为发展程度、自己的教育策略、教育理念、对幼儿园活动开展的意见等等。首先,很多家长会讲述自己孩子在分享行为的发展情况,家长间的交流,可以让家长对同年龄段的孩子就某一行为的发展水平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可以衡量自己孩子的程度,把握家庭教育中的阶段性重点。其次,在介绍各自对孩子在家庭中培养分享行为的不同方法是父母之间的经验交流是一个取长补短的好机会,掌握的好方法多了,途径多了,孩子的家庭教育也就更有效了。相反,一些不好的方法,父母也可以及时地避免。第三,父母交流中的集中困惑往往是幼儿园活动中所需要弥补的重点,家长与老师通过交流可以更好的明确孩子需要发展的方向,互相得到更好的配合。第四,每次讨论末都会有幼儿园专业教师阐述对问题的看法,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可以为家长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教育方法,使家庭教育避免盲目性,一些心理、保育方面的知识是家长更了解孩子的发展规律,在家庭教育中更具有针对性、科学化。可以说,家长与家长间、家长与老师间的讨论都是促进家庭教育方面非常有效的途径。

作为幼儿教师,一般承担整个活动的组织、引导环节,就像那位老师她在活动前预设了一系列提问,而且各个相关,从孩子在家庭中的分享行为表现,到分享行为对于孩子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性,再到评述观摩分享行为集体活动的方法,引向家长在家庭中对于孩子在分享行为培养时的方法,接着提供一些专业的、常用的分享行为教育方法,展开对家庭教育更多的环节中的迁移。可见,幼儿教师对整个活动各个环节的把握、相关教育方法经验的总结,都必须事先统筹妥当,在讨论中对于家长的不同的教育理念与方法需要作出判断,能够充分地体现出自身的专业性。因而,这是需要我们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积累一定的经验后才能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