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猖会读后感
文学网整理的五猖会读后感(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五猖会读后感 篇1
《五猖会》记叙了作者儿时看到五猖庙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难逢的盛大的庙会,十分急切兴奋。但在出发的时候,父亲却让鲁迅背诵一字也不懂的《鉴略》。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吧。父亲让鲁迅读熟,并背下来。待他读熟了,在父亲面前梦似的背完了,大家高高兴兴陪他出门。指出了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表现了家长与儿童在心理上的隔膜,以及感受到了作者受伤的心灵。体现童年鲁迅对五猖会的向往和背书时的无奈。
有趣的是,鲁迅长大以后并没有忘记背书时的痛苦,反而忘记了那一年五猖会是什么样子,这体现了当时父亲的做法在鲁迅心里留下的阴影,想必那次的五猖会鲁迅过的也不是很开心。
每次赛会的'简单使充满期望的孩子十分失望。为下文写自己想看赛会蓄势、作铺垫。也为了衬托下文自己背书的那种受压抑的心情。文章反映了父亲在我最高兴的时候叫我背书是对孩子心灵的伤害,压抑了孩子的个性。作者采用了先扬后抑的手法使文章具有的强烈的感染力。语言生动、贴切的语言表达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内蕴,讽刺得十分形象。
五猖会读后感 篇2
《五猖会》是鲁迅儿时回忆去东关看五猖会的一件罕逢的盛事。
因为东关离县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前夜预定好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陆续搬下去了。儿时的鲁迅笑着跳着,催他们搬得快些。忽然,工人脸色变得很谨肃了,小鲁迅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他身后。父亲叫他把书拿来,他忐忑着,拿着书来到父亲面前。父亲教他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背出来就让他去看会,否则不准去。
啊,真是太过分了。
太阳升得很高了,鲁迅才有把握走进了父亲的书房,梦似的就背完了。父亲这才答应让他去。大家同时活动起来。工人们把他抱起来,仿佛在祝贺他的.成功一般,但鲁迅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这一切对他都失去了意义。
这篇文章描述了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我”对五猖会的热切盼望和父亲的阻难,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鲁迅说出了孩子在父母毫不顾及孩子心理时的无奈和厌烦。
五猖会读后感 篇3
《五猖会》为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中第,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透露了另一种意义。
主要记叙“我”对儿时急切盼望观看迎赛神节的急切心情及父亲逼“我”背诵诗经时“我”的痛苦感受《五猖会》记叙了迎神赛会的习俗,揭露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摧残。《五猖会》通过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感受的强烈对比揭示了新民主主义代表的新生力量和现实封建体制下思想余毒之间的矛盾。
鲁迅先生字里行间透漏出对旧社会封建体制的强烈不满。因为小孩子对于文言文难以理解意思,而且很难被,就算背过了也是记不长远的,况且,只背古文,这不是有费孩子们的脑细胞吗?用我自己的.话说,这简直是一种摧残!对孩子天赋的扼杀。《五猖会》指出愚昧的封建教育对孩子天性的压抑与摧残,相比之下我们现在有个和谐民主的国家,对儿童的爱护和教育都有了一个很好的环境,所以我们要倍加珍惜,努力学习才不会辜负国家对我们的期望。
五猖会读后感 篇4
《五猖会》是作者回忆童年时所写的文章,记叙了作者看会前和看会中的想法与事件。
儿时的鲁迅与其他的孩子一样,喜欢凑热闹,所以对于五猖会,自然也是十分的欢喜了。虽被父母困在家中,心却早已飞往了东关五猖会的现场。对于父亲的要求,鲁迅先生虽不能反抗,但心中充满了对封建教育的'不满。
封建教育最大的失败就是封闭了孩子爱热闹与自由的天性。揭露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摧残。
鲁迅先生用自己对五猖会的喜悦,和被迫背诵《鉴略》的无奈和扫兴进行了强烈对比,让读者隔着纸页也能深刻感受到鲁迅先生的不情愿,揭示了新民主主义代表的新生力量和现实封建体制下思想余毒之间的矛盾。让人不得不夸赞这绝妙的写法。
这就好比我们现在吧!哪个家庭会在过年时让你背书才能看春晚的。就算有用这种方式来压迫孩子背书,效率也不会高到哪里去,也许只是敷衍一下家长。
这篇短文叙述了鲁迅父母还不顾及孩子心中的厌烦。和愚昧的封建社会相比,我们生活在一个重视儿童教育与思想的和谐民主的时代,我们都应该加倍珍惜。
五猖会读后感 篇5
《朝花夕拾》是一部经典,它里面的故事往往会引人深思。《五猖会》是其中的一片散文。
《五猖会》主要介绍了庙会的形式、活动等。鲁迅还写了一件事,是小时的鲁迅想去看庙会,正在等着看庙会时,被父亲强迫去背书。他十分不解,所以看庙会也没了兴趣,鲁迅深深的记住了这件事。
我对鲁迅的父亲的做法十分反感。我认为父亲应当给孩子适当的自由,同为孩子,我很清楚在最兴奋,最开心的时候突然在头上泼了一盆冷水的感觉。作为孩子的父亲,不应该用父亲的名义来拘束孩子。
我很幸运,有很爱我的父母,他们并不是不对我拘束,而是不会强迫我做我不喜欢的'事情,所以我很开心。记得小时候,我一个人看店,因为调皮浪费了家里的很多钱。父亲他没有不由分说就是劈头盖脸一顿骂。他把我带到房间里面,没有怒气,语气温和,语重心长地教育了我,没对我骂一个字,可是到最后我从房间里出来脸上却是火辣辣的,比打我骂我还让我要羞愧,脸上没有一丝的不满意、不甘心,若有所思地想了想,以后却是再也不敢做这种事了。这是对灵魂的教育,不是肉体上的。
我有一个同学,平时只能在学校碰到,平时没见他出过家门。他就处于一个不幸的家庭,他非常不快乐,他的父母逼他读书,没有自己的时间。有一次他犯了错,不仅被骂了个狗血淋头,还被禁足了。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不应该是囚禁孩子的工具。真真正正的爱不是强迫,而是有严有宽,不要让孩子的童年充满了不快乐甚至是痛苦。
五猖会读后感 篇6
前几天,我读完了鲁迅先生写的《朝花夕拾》,其中有《五猖会》,令我感触颇深。
文章开头用了很多笔墨来描写迎神赛会的由盛转衰,就连看会的人也变成“游手好闲的闲人”了,但鲁迅小时却是很喜欢看的以至于意想“生一场重病,使我的母亲也好到庙里去许下一个‘伴犯人’的心愿的呢?”了,可见鲁迅小时对迎神赛会是十分的痴迷了。但在鲁迅小时看五猖会时,却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父亲让他背书,背不完不许去。兴高采烈的'鲁迅好像遇上了晴天霹雳,兴致也不那么高涨了。待到鲁迅去看会时,也觉得“对于我也似乎没有什么大意思”了。
看完这篇文章,我不禁想起小学时有一次老师带我们去看电影的情形,我们本来还在欢呼,却因老师的一句话平静了下来:“看完后写观后感。”这句话直接导致我看电影时都在酝酿着观后感,根本无暇顾及这部电影的情节,更有甚者,直接带着本边看边写观后感,本来挺好的一部电影在我眼中却变得平淡无奇。
想到这里,我似乎明白鲁迅写这篇文章的含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