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读《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有感

2025/08/27读后感

文学网整理的读《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有感(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读《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有感 篇1

近来读了几本书,最喜欢的就是白落梅的《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这本书讲述了建筑学家,诗人林微因的传奇人生。而我读后感触最深的却是她对待爱情,对待烟火幸福的态度。

我想,读过《你是人间四月天》的人,一定也会喜欢上她。喜欢她的美,如同莲一般清新而优雅。喜欢她的性情,如秋叶一样静好,甚至喜欢她的多情,如同一杯清茗般甘涩。

林微因生于浙江官宦世家。她虽拥有了江南女子的才情与美貌,但她却无半点骄纵之气。她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操持家事外还读了很多书,并写得一手好字。实在难得。

她和徐志摩的邂逅,成了一段令人婉惜的佳话。认识徐志摩时他已有妻室,尽管他们相互倾慕,但年轻的林微因却做出了理智的选择,她痛下决心斩断情丝,不辞而别。痴情的徐志摩伤心不已,并在当日他们相遇的康桥上写下了悲凉的诗章。

林微因选择嫁给梁思成,对她来说是最好的决定。她非常智慧,她清楚知道一个女人最终的幸福是相濡以沫的烟火,那些诗意的浪漫是只不过是年华中的浮云。梁思成或许没有徐志摩的才华。但他用宽容大度换来了林微因的芳心。

其实,在林微因嫁给梁思成前后,在情感上出现两次过动摇。

第一次,是在诗人泰戈尔来华时,被邀请与徐志摩排练诗剧。许是他们曾经相爱,彼此都情不自禁地入了戏。坐在台下观看的梁志成又怎会看不出?他选择了沉默以对。

第二次是因学界泰斗金岳霖。他对林微因情有独钟,并且廿愿终身不娶。可想而知,用情之深。他的爱像春雨一样,润物细无声。不打搅,不惊扰,他在林微因无助的时候出现,然后又潇洒而去。他沉默的爱就像林微因的影子,不离不弃。

微因知道金岳霖的爱,也曾动摇过。她对梁思成说:“我同时爱上了两个人,真是苦恼。”梁思成的心沉了一下,却不动声色地说:“你考虑清楚,我尊重你的决定。”

她把梁思成的话告诉金岳霖。金岳霖无不敬佩地说:“思成的大度,我惭愧不如。你是幸福的。”

有夫如此,夫复何求?微因最终与丈夫安定厮守一生。

这个美丽的女子,本可以与浪漫结缘一生。偏她做出了让人费解的选择。她很清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她并非不爱康桥上的那个男子,她只是明白,平凡才是自己的归缩。

微因对梁思成的爱,不浓不淡不烈。梁思成在结婚前问:“为什么是我?”她说“答案要用一辈子去回答,你准备好听我了吗?”她用睿智回答了梁思成的问题,用一生的承诺解答了他的疑惑。她除了工作,回到家中第一时间就是抱他们的女儿。在丈夫其他人的眼里,微因就是一个贤妻良母,好得没话说。

微因的一生就像一个传奇。她的出生,她的美丽,她的才华,她的经历,无一不令人感叹。

微因是幸运的,幸福的。她让三个爱她的男子因她成为挚友,不增加任何一方的烦恼,进退得体。如此出色,我想,也只有她能做到了。

读《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有感 篇2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这句话相信每个人读了都会心生暖意吧!——白落梅

外面北风飒飒,翻起床头的《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津津有味地读起来,于是不知不觉走进了幸福而又薄凉的人生中。

不知多少人会记得有个女子,曾经走过人间的四月天,又与莲开的夏季有过相濡以沫的约定。林徽因,许多人梦中的白莲,可望而又不可及。唯有那三个男子,生命里,不可或缺。集结了一切优好才情于一身。写作方面,美女诗人、作家,带着自己或喜或悲的情绪徘徊在诗的海洋当中;事业方面,杰出建筑家、设计师,奔波于世界各地,亦活在万丈光芒之下。这样,又怎么能让人对她不倾心呢?

白落梅笔下的林徽因是一块美玉。一块值得让人去珍惜去探究的美玉。那个三个爱她男子面前是多么地完美无瑕,无瑕到就算是错了也依旧错得那么唯美,错得那么理所当然,错得让人不忍责怪…

徐志摩为她徘徊在康桥,申请等待一场旧梦可以重来,那时,无瑕的少女;梁思成与她携手共渡命运的长河,为完成使命而相约白头,那时,一个人妻;金岳霖为她终身不娶,痴心不改守候一世,孤独终老,那时,无以回应。

可她懂得人生的飘忽不定,要学会随遇而安。决绝转身离开风流佳人徐志摩,转身邂逅相守一生的梁思成。尽管她与徐志摩情投意合,但她与梁思成却是命定终生。

让徐志摩怀想了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了一生,亦让金岳霖默默记挂了一生,更让形色男子仰慕了一生。不管如何,命定之人始终是梁思成,与她长相厮守的人也是梁思成。

也许,对徐志摩更多的情窦初开的真爱,让他百般的依恋。

也许,对梁思成更多的本命鸳鸯的责任,让他溺爱有加。

也许,对金岳霖更多的则为对默默守候的感动,让他不离不弃。

当我看到林徽因逝去后,金岳霖与她孩子生活在一起,孩子们还尊称他为“金爸”而梁思成却娶了自己的学生。顿时百感交集,金岳霖对林徽因的情感始终至死不渝,而对于梁思成呢?应该责怪他痴情吗?

其实,所谓的情深,不过是交付一切,忘记时光,忘记自己,不给自己留任何退路。多风多雨的红尘路上,客来客往,缘定三生的又能有几个?纵是过奈何桥,也得有个先后之分呀!这样,又有谁等得了谁呢?月的盈亏,只是送尽了人的生死离别,而那轮纤素,又何曾超变过?人世苍茫,千年一恍而过,人类其实一直在重复着相同的冷暖爱恨,喜怒哀乐。既然我都是过客,就携一颗从容淡薄的心走过山重水复的流年—轻轻地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多么地惆怅,多么地落寞。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一生一世,听上去多么漫长,其实回首转瞬即逝。每个人的生命长短不一,所能做的只是活在当下,不要留太多的遗憾。

怀旧是一种孤芳自赏的高雅,什么意念都在指缝间散作缤纷的雨。逝去的留年无法重演,过去的风雨早已成为回忆,一切都已尘埃落定。这似水流年的时空里,只能抓好当下,别让逝去的成为一生的遗憾与后悔。

若安好,便是晴天”这句话,这本书,读了不只心生暖意,却也心生凉意。

读《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有感 篇3

她,让徐志摩怀想了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了一生,让金岳霖默默地记挂了一生,更让世界形色男子仰慕了一生。她,便是林徽因——这本书的大主人公。

在《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这本书中,我读到了一个如水般温柔,如风般神秘,如竹般坚毅的林微因。她虽出身于仕宦人家,却不染风尘俗气。自小天资聪颖的她,在姑姑林泽民的教导下,学会了读书写字,便开始慢慢懂得了这个世界。

书中有一张林徽因三岁孩童时的照片。那一个小小的女孩,尚未记事,眼神是那般单纯,却渴望了解这个对她来说相对陌生的世界,渴望探求这世间的风云变化,这便注定林徽因自小与众不同。

都说上苍是公平的,林徽因在拥有一个优秀父亲的同时,也有着一个平凡的母亲。父母亲之间这段毫无感情的婚姻,使林徽因备受煎熬。对于双亲,她是又爱又恨,由此更催熟了这颗小女孩的心灵。小小的她过早地便懂得了世事无常,也懂得了完美的背后亦藏着许多的无奈,开始多愁善感。在我看来,林徽因的《绣绣》,便是小时候家庭生活的写照。只是相对于绣绣的最终病死,她确实幸运许多,懂得什么是两情相悦,又怪造化弄人,无端生出这么多痴男怨女,不得尽如人意,只是徒增伤感罢了。因此,林徽因懂得了取舍,在后来对于她与那三个男子之间的感情做到了收放自如。林徽因永远那般清醒、高贵、美丽,正如诗中所说: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面对感情,林徽因不会让自己爱到卑微,爱到不知所措,她在宁静里不慌不忙地坚强着,她始终是她,她不属于任何人,亦是无人能抓住她的心。在伦敦,她爱上了那个风流倜傥的男子——徐志摩,但最终与她携手一生的男人,是那个在原地等她的梁思成。

“我说你是人间四月天,笑啊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一首《你是人间四月天》让我们品出了那如白莲般清雅、诗意静美的林徽因。

无论过了多少时间,人们依然会记得那个如莲般的东南才女——林徽因,那一座康桥,那一段康桥之恋。

读《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有感 篇4

她,身着一袭白衣,吟咏着“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的调子于充满诗情画意的江南小巷中优雅而来——在这乱世中,她就如一盏白如玉璧的莲花,静静绽放。而我,作为她生命中一个渺小如星辰的“过客”,只是轻轻一瞥,便注定了永远。

林徽因,民国著名建筑家、文学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浙江的青山绿水造就了她的满腹才情,同时也馈赠给她姣好出众的面容。如此一位美貌与智慧并存的奇女子毫无疑问地征服了包括徐志摩、梁思成在内的无数青年才俊!而面对世俗的赞美,她始终不为所动,只是礼节性地回以微笑:“天涯何处无芳草。”那样的花样年华与那拒绝的微笑形成巨大反差,却恰好说明她灵魂中静静绽放的低调品质,以及对爱情的坚守——只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

徐志摩注定是她生命中一个美丽的劫。面对幽默风趣、才华横溢的他,林徽因第一次有了爱情的冲动。两人的相爱也许是林徽因生命中最为耀眼美好的一环,却难以逃脱命运的魔咒,以失败收场。在我看来,两人分手原因除了封建残留对自由恋爱的抵触,更在于林徽因本身——在这乱世中,比起轰轰烈烈的爱情,林徽因作为一个女人,更青睐一份稳稳的幸福。而这份爱,徐志摩给不起!于是生性低调的她选择了同样低调的梁思成。而事实证明,她是正确的——梁思成用他的爱宠了林徽因一辈子。正是由于他的“滴滴雨露”,林徽因这朵莲花才从绽放走到盛放,并且更为光彩动人。

我轻拈一颗带露的星辰,裁下徐志摩笔下西边那片彩云,偷偷剪成彩练,为她做嫁衣,多么希望也能裁下她一身的病痛。我轻拈一颗带露的种子,种下鲁迅笔下童年那片百草园,偷偷点成天堂,为她做乐园,多么希望也能种下她一生的幸福。在历史的长河中,我凭栏远眺,只为那一抹熟悉的身影。我面带微笑,林徽因,是你用你的一生纯净了我为浮华所累的心灵。

你拿起笔,写下“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声点亮了四边天”。你那抹柔情早已化作五月的“柳絮”,飘进梁思成的心里,与他的灵魂融为一体;你那份才情早已化作三月的雨滴,坠入土壤,与中华大地融为一体。即使你悄然逝去,犹如花瓣离开花朵,暗香也依然残留!

林徽因,一个用精致的文章温暖了芸芸众生的女子。

林徽因,一个用精致的人生传奇了民国江南的女子。

但愿你我也能做到闲听花开花落,坐看云卷云舒,让心灵如白莲般绽放!

读《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有感 篇5

你会因为爱一个人,等她一辈子吗?

你为了自己的梦想曾经付出过多少?

如今陪伴在你身边的人,是你爱的人吗?

没看过林徽因的文字,只读过她一首诗《你是人间四月天》,写的很美。这世界上有才华出众,美貌出众,家世出众,学历出众的人,林徽因算一个。虽然相传民国那些才女们一个看不起一个,但是林徽因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

首先想写的,是金岳霖,这个等了林徽因一辈子的男人。他们是邻居,是因为无论林徽因和梁思成到哪里,金岳霖都会跟着他们到哪里,就这样默默守护了一辈子。林徽因也曾爱过他的,当年林徽因去香山养病,曾对梁思成说,我同时爱上了两个人,而另一个人,就是金岳霖。梁思成跟林徽因说,如果你选择了老金,我也会祝你们幸福的。可彼时的林徽因,有美满的家庭,辉煌的事业,即使心里喜欢金岳霖,也不会放弃已有的一切,再去追求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所以金岳霖自动退出,还是像往常一样,同他们两人做朋友,默默陪在林徽因身边。最让我难过的是,林徽因死后,金岳霖是治丧委员会的一员,他当时该忍着多大的悲痛,去送别这个他爱了一生,却从未得到过的女子。在林徽因死后的某一天,金岳霖把一些朋友聚到了一起,饭吃到一半,金岳霖站起来说,今天是林徽因的生日,写到这里已经泪目,作为丈夫的梁思成,在林徽因死后娶了自己的学生,而金岳霖,却还在给她过生辰。而且直到晚年,金岳霖都跟林徽因的孩子们在一起,孩子们也都亲切的称呼他为金爸。这份深沉克制的爱,无论何时都让人为之动容。

另一个和林徽因割舍不断的男人,就是徐志摩,提起徐志摩,都知道是大才子,上学时就学他的“悄悄是离别的笙箫,沉默是今晚的康桥。”但对于感情来说,在我看来他就是一个渣男。嫌弃自己的原配妻子,甚至为了和林徽因在一起,不惜和原配妻子离婚,如果不嫁给徐志摩,以张幼仪的能力和家世,一定会嫁给一个爱她的人,一生平安富足。徐志摩是参加林徽因的演讲会,飞机失事而离世,这份孽缘也因为他的离去而结束。虽然后来徐志摩和陆小曼结婚,但是在他的生命里,林徽因是他一生的白月光。徐志摩死后,林徽因委托梁思成在失事现场带回了一小块飞机残骸,一直挂在她卧室的墙壁上,以此纪念。这一段感情,我觉得用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却有恃无恐来形容最是贴切了。

而林徽因嫁给梁思成,无疑是最明智的选择。结婚之前,梁思成曾经问过林徽因:有一句话,我只问一次,以后都不会再问,为什么会是我。林徽因沉默了一会儿说,答案很长,我准备用一生的时间来回答你。林、粱两家是世交,门当户对,两个人的婚姻也是琴瑟和鸣,伉俪情深。梁思成和林徽因不仅是夫妻,也是工作上的伙伴。受林徽因的影响,梁思成也修了建筑学,两个人一起走过了祖国的各个地方,研究各类建筑,相互陪伴相互扶持。林徽因用一辈子回答了梁思成的问题,而梁思成也用一辈子宠爱支持着林徽因,这或许就是最好的爱情吧。

从前种种都已成过往,那些爱恨,那些遗憾,也都已消失在岁月的长河中。永远留存下来的,是那些优美的诗词和建筑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