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读后感
文学网整理的《弟子规》读后感(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弟子规》读后感 篇1
200年前清朝秀才李毓秀写了1080个字的《弟子规》,作为孔孟思想的重要内容,在“文革”浩劫中,《弟子规》遭到无理批判。今天我们应该重新认识到《弟子规》有它积极的一面。看似不起眼的一本小书,里面却蕴含着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大道理。
很多至圣至贤的大智慧在这本书中都有所体现。
《弟子规》首先教育我们孝顺父母,恭敬兄长,就是孔子所提倡的“孝、悌”;继而,又教育人们把对父母兄弟的孝扩大到社会,即“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进而教育人们要泛爱,“凡是人,皆需爱”,通篇讲的是爱心,与墨子的泛爱有相通之处。
最后又告诉人们做学问的方法,提倡学习要和实践相结合,与明朝哲学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一致,也与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论相符合。
书中有很多生活细节的提示,对人们日常生活帮助很大。
例如,“冠必正,纽必结,袜必履,俱紧切”这句训示教育我们外出时衣冠齐整。例如在公司服装不整齐的话,会被人觉得公司员工精神面貌很差;反之,如果大家都按照《弟子规》中所说,做到衣冠整饬,会让人觉得公司档次较高,管理完善。所以一个人的形象很重要。现在的社会,形象也可能决定前途。假若两个人同时去面试,学历一样,其他条件差不多的情况下,一个面试者衣冠整洁,另一个却不注重自己的衣着,大家觉得这种情况下老板会选谁呢?
当我读到“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的时候,我知道了我们的时间是十分有限的。它可能会在人聊“QQ”的时候,偷偷地从键盘上溜走了;可能会在人看电视的时候,乘机从遥控器上溜走了;也可能在人们尽情玩耍的笑声中悄悄地滑走了……所以要珍惜每一分一秒时间。
类似的言简意深的句子在《弟子规》中随处可见,它就像是一位老师,真诚的告诉人们应该怎么与父母朋友相处,怎么与其他人相处。的确是一本令人受益匪浅的好书。
《弟子规》读后感 篇2
中华经典,千古流芳;潜移默化,经久不衰;奇光异彩,独一无二。
——题记
翻开几千年的中国历史,我们伟大的祖先便留下了许多旷世之作。但是,在我心里,最博大精深的的著作就是《弟子规》。
孝,万物之根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一个人如果连做人最根本的“孝”都做不到的话,那就真的可以说不不配当人。纵观历史,有那么多的榜样可以学习,孔融尽管很小,但他却知道让梨,知道孝顺亲人;董永虽然很穷,但他为了给父亲看病,卖光了所有能卖的东西,只为了那一份难得的孝。羊知跪乳恩,鸦知反哺情……不论是人还是动物,都要知道孝顺自己的亲人。
自从读了《弟子规》,教育的力量潜移默化的改变了我的生活。现在,每天替父母捶捶背,聊聊天,进点孝,这就是我最大的幸福。孝,已在我心头悄悄生根发芽。
莫忘,万物之根——孝!
信,万物之本
“凡出言,信为先”,每当我读到这句话的时候,心中总用无限感慨。诚信是一个人必不可少的品质,拥有了诚信,就拥有了一份快乐。所以,凡是开口说话,首先要讲究诚信。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诚信,是万物之本,生命之源。失足,你可以马上恢复站立;但是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这就是一种闪光的品格,这就是一种公认的美德。以诚待人,以信取人。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相报。
自从读了《弟子规》,我明白了:只要我们每个人多一点诚信,少一点欺骗,那么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绚烂,我们才能不断进步。
莫忘,万物之本——信!
平淡如行云,质朴如流水,却让人领略到一种山高海深。
虽不是山,却比山要高深;虽不是海,却不还要深沉;虽不是地,却比地要博大。这就是,一本魅力无穷的旷世之作,这就是,一本令我折服的永恒之作——《弟子规》
感谢有你,让我的心灵开出一颗开花的树,清香永存!
莫忘,万物根与本!
《弟子规》读后感 篇3
最近读了《弟子规》,我这才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再来是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最后是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吗!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至于别人怎么说,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我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的。
《弟子规》读后感 篇4
起先,我们非常不耐烦,每日所诵的东西太多了,一下子文言文一下子语文书的,绝对容不得再加一个弟子规了。周老师好像看出了我们的不情愿,信誓旦旦地和我们解释道:“弟子规读了好的,你们可以从中悟得一些道理。现在可能接受不了,但我相信,没过多久,你们绝对会迷上弟子规的。”
周老师的话让我们对弟子规有了些兴趣,便认真的读了起来。嘿!的确,周老师说的一点都没错,我们真的对弟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天上课前同学们都会认真的诵读。
弟子规也确确实实地让我们懂得了许多道理,让同学们举止都变得文文雅雅的。比如,弟子规中有一句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意思是: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答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我感到非常惭愧。因为平常喜欢玩电脑,即便是爸爸妈妈在喊也懒得动身。学了这一句之后,我开始改变了这种坏习惯,爸爸妈妈每次一喊我,我就马上过去,一点都不拖延时间,爸爸妈妈连连夸我是好孩子呐!我脸红了。我不能心安理得地接受这个赞誉—— 这都是因为受了弟子规的影响啊!
我还买了一本弟子规的书,上面不仅有释义还有典故,使我很受启发。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这一句的典故。就是在东汉有个孩子才九岁,他叫黄香,因为母亲很早就去世了,他跟父亲相依为命。父亲的身体又不是很好,所以冬天的时候他怕父亲太冷,他都先钻到被窝里把棉被先弄暖和了,才叫他的父亲上床睡觉;夏天天气太热,他就先拿着扇子把床搧凉,再请父亲上床睡觉。看了这个典故,我非常感动,也懂了黄香念念在观察父母的需要,相信黄香是不是只有做冬温夏凊?当他有时时去关怀父母的心,相信父母的整个生活起居,他都会尽心尽力去付出。我也要学习黄香,关心父母。
啊,弟子规,你教我了做人做事,感谢你。
《弟子规》读后感 篇5
利用暑假,我好好学习了《弟子规》。《弟子规》里教我们许多良好的习惯、品质,对我们与人、亲友、社会交往,培养良好的品质有着很大的帮助。在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句是:“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当我读到只一句时,对这句中的“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不怎么明白,于是便好奇地翻开这句的解释:读书的方法要注意三到,就是信道、眼到、口到。这三到都要实实在在地做到。读书是正在读这一段就不要想到别的一段。这段还未读完,不要应为没有兴趣,失去了好奇心,就跳到别的一段,而东翻西阅,比坑定写信来,按部就班地读完。读书是要有规范,读一本书或一门功课,要有比较宽裕的期限,但是不能因为时间多余,等期限快到了才开始用功,一急之下反而耽误事情,所以一规划好就要开始赶紧用功。原来是这意思。看来,《弟子规》中的文言文字虽少,但表达的意思却很深奥,值得我们去学习,探究里面丰富多彩的人生哲理。
平时,我在写作业时经常分散注意力,一会儿玩笔,一会儿喝水,一会儿想别的事。记得有一次,我汗流浃背地走回家,喝了水,吃了东西后,就急忙打开语文评价手册来订正。没有仔细看原文,草草地看了题目就盲目地把答案写了下来。结果,第二天老师批改完后发下来,我打开本子,上面写着三个鲜红而又醒目的字:看原文。我只好仔细的熟读原文。“找到了,找到了。”就是这句,我高兴地说。看来,只有认真仔细地理解、思考才能把每一件事做好,做完美。
《弟子规》里还有着许多“规矩”,等着我们去学习,去理解,去体会。
《弟子规》里这些“规矩”看似平常无奇,但做起来却不容易,如果我们认真去践行,给父母开来的快乐是无限的,给自己带来的收获也是巨大的,所以,我们从小就要养成好的言行举止、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将来,一定会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