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启蒙读物《三字经》有感
文学网整理的读启蒙读物《三字经》有感(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读启蒙读物《三字经》有感 篇1
上学时妈妈给我买了儿童读物《三字经》,并告诉我《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历史文明送给每个中国人的遗产,它短小的篇幅,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古人认为,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让我没事时读一读。我很好奇就根据注音慢慢读了起来。我发现它三字一句,很上口,里面的小故事更是吸引着我,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让我懂得小的时候不学习,长大什么都不会,有什么用呢?“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实礼仪。”让我明白:我们从小要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团结同学。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让我知道:尊敬兄长和友爱谦让的行为,是每个人从小就要学会的。“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我知道意思是蚕能吐丝,蜜蜂能酿蜂蜜。人如果不学,什么都不会,连一些动物、植物都不如。
《三字经》的内容包罗万象,为我们讲道德,论古今,有名人英雄,有历史战争,有学习方法,有自然规律……它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文学的宝藏,是永不褪色的经典!通过诵读《三字经》,使我懂得了要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团结同学,从小努力学习,长大报效祖国!
读启蒙读物《三字经》有感 篇2
我这几天正在背《三字经》,为了方便我背诵,妈妈每一段都给我讲解意思,让我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来背诵,果然快许多。我不但背了《三字经》,还懂得了许多道理。
《三字经》一开始写着: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这段话告诉我们:每个人出生之初,天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后来因各人所处的环境不同,所形成的.生活习惯不同,才使人们的性格产生了巨大的差异。如果从小不进行教育,其天生的善性就会因外界的不良影响而改变。《三字经》每一句里短短的三个字却蕴含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我感触最深的是这一句: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这一段话告诉我们,要珍惜年少的黄金时期好好学习。读到这,我很惭愧,因为有时候我没有好好写作业,经常边写边玩,还容易被别人的一举一动给吸引去,这些毛病让作业的正确率很低,浪费了很多时间。读了《三字经》,我明白了:如果不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将来就会碌碌无为。
《三字经》不仅讲了做人的道理,还讲了许多历史故事,值得我们好好去品味。
读启蒙读物《三字经》有感 篇3
爷爷告诉我《三字经》是古人的启蒙读物,里面讲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和令人折服的道理。它读起来琅琅上口,就像一首动听的歌。于是我就捧着《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认真地读了起来。
《三字经》的每一句话都在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故事的精华都包含在这几个小小的字里。像“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讲的是孙晋怕晚上读书打瞌睡,把头发系在房梁上,苏秦学习困倦时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他们没有老师在一边监督,但能自觉学习。晋朝车胤晚上用捉来的萤火虫当作灯看书,孙康依靠雪的反光看书,他们虽然贫困,却没有因为点不起灯停下学习。他们尽管劳累,却不放弃学习。
《三字经》里的每一句我现在虽然还不大懂,但爷爷给我讲的故事我却明白了。我非常感动,古人没有我们现在这样好的条件,能坐在明亮的教室,有和蔼可亲的老师教导着我们,书本都是崭新的,爸爸妈妈给我们买了漂亮的书包、文具。这样好的学习条件,是古时的小朋友们所没有的。如果在这样好的条件下,我们却没有刻苦、努力地学习,就辜负了父母、老师对我们的期望。
读启蒙读物《三字经》有感 篇4
三字经是一部流传甚广、家喻户晓的启蒙读物,他教育我们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礼貌待人、勤奋好学,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最近我专心的读了一本书。
我特别喜欢读“孟母三迁”的故事。“昔孟母,择邻处。”讲的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孟轲,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家里十分贫穷,但他的母亲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对他的教育。他们最初住在坟地旁边,见多了出殡的,孟轲就模仿着做丧事,孟母担心这样下去会影响孟轲的学习,就搬到集市上,于一家屠夫为邻,可孟轲又模仿起杀牛宰羊来。为此,孟母又把家搬到学校附近。从此,孟轲就跟着私塾中的先生学习礼仪,学业不断长进。孟母认为这里的环境对儿子的成长有利,便长期定居下来。这说明环境对人的成长很重要,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嘛。
有了良好的环境,自身努力也很重要。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我们这些小学生,犹如一块璞玉,玉不琢怎成器?我们应立鸿鹄之志,刻苦学习,长大要做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字经是让我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懂得了许多知识。你如果还没有读过这本三字经,我建议你去读一读,它一定会给你带来无穷的收获。
读启蒙读物《三字经》有感 篇5
我想说些什么,可是又说不出口;不过这样也有好处,门庭冷落,安静自在,倒是个读书写作的绝境佳地,只是大白天浪费电而已。党是铺路石,是指南针,是航向远方的帆,是原野上的希望之火,是温暖的摇篮,是打开中国富强的一把金钥匙。我站在阳光下,渴望沐浴温暖,张开手臂以为能拥抱太阳?
你知道吗?我以前那样不用功读书,每天在妈妈的劝说下,极不情愿地去学习,写一写、玩一玩,现在只要一回家,就马上写作业、学习,妈妈看到高兴的笑了,我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我变得爱学习了。你知道吗?以前爸爸、妈妈回来,我只打声招呼,就该干啥干啥,现在爸爸妈妈回来,我就会把拖鞋递过去,再倒上一杯水,吃饭时帮妈妈收拾碗筷,我变得懂事、孝敬父母了。你知道吗?我在不断的改变自己,从每一处都不断的求新、不断的求美。我变得各方面都好了,我看到了自己的进步,增强了自己的自尊、自强、自爱和自信。
《三字经》这本书,囊括了人文教育、史地天文、伦理道德、名人故事等各方面信息,如果你也想认识这些优秀的人物,就赶快看看吧!你一定会有所收获、有所感悟的。
读启蒙读物《三字经》有感 篇6
在五月份下旬,我认真地读了《三字经》,发现它还真的是耐人寻味呀!
《三字经》向人们讲述了古代人们做人的准则,是一本非常具有启示性的书。我就从其中获得了很大的收获。
比如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从中我知道昔孟母为了儿子的学习,不断更换他们居住的地方;如果儿子还不学,就让他悬梁刺股,可真是个好母亲!
还有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从中我知道玉如果不雕琢,就称不上是玉器;人如果不学习,就不会长知识,这对现代社会的人们有多大的帮助啊!
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跟《三字经》沾边的事,比如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尽早地成材,不停的转学,直到找到一所他认为好的学校为止。这不跟昔孟母,择邻处。一样吗?
现在的小孩,也一点也不如古代的小孩。古代的小孩九岁就能帮父母暖被,四岁就能让梨;而我们却穿父母的,吃父母的,甚至花父母的,有人一点也没想回报父母。真是有天壤之别。
《三字经》是古代人们智慧的结晶,它流传至今,仍给人们带来巨大的成就!我喜欢《三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