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学网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读《伤仲永》后有感

2025/08/29读后感

文学网整理的读《伤仲永》后有感(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读《伤仲永》后有感 篇1

今天,老师带着我们学习了《伤仲永》这篇文章,读过之后,我很受教育。《伤仲永》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叫方仲永的小孩,天资非常聪明,五岁就能作诗。可他出了名后,他的爸爸却不让他学习,而是整天带着他去全县各处题诗挣钱。由于没有好好接受后天的教育,没有勤奋学习,不断进取,一代“神童”方仲永最终一事无成,沦落为了一个普通的人!

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个人能否成才,与天资有关,更与后天所受的教育以及自身的学习有关,二者之间,后者尤为重要。因此,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天资聪明,而不学习,更不能因为觉得自己笨,而自暴自弃。要知道:“天才”可以变成“蠢材”,“蠢材”也可以变成“天才”,而这“进”“退”的关键就在于后天是否勤奋学习。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就曾经这样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可见勤奋对于成就“天才”是多么重要!放眼中外,凡是事业上取得卓越成就的人,莫不是因为他们能够刻苦学习,积累起了宝贵的知识财富。范仲淹、欧阳修,勤学以广才,终于事业有成,政绩卓著;车胤囊萤、孙康映雪、匡衡凿壁,都因勤学而受人敬仰,成为千古美谈;法国文学家福楼拜的书房窗临塞纳河,因灯光彻夜透明,被船夫当做渔灯,正是长期不懈的努力,最终他成为了一代大文豪。这正好印证了中国的一句古话:“宝剑锋冲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相反,如果像开头所讲的方仲永一样,没有趁着大好时光努力学习,没有用后天的努力作为天才的培植肥料,那么再茁壮的天才之花也终将枯萎。

因此,不管是有天赋的人,还是一般的普通人,都要不断学习,不断努力。只在这样,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才能获得事业的成功!

读《伤仲永》后有感 篇2

天才常常拥有先天独特的天赋。但就算天才自幼天资聪颖,也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

金溪有一个叫方仲永的百姓,家中世代耕田为生。他五岁时,还不认识书写的工具。忽然有一天,他哭着央求这些东西。父亲从邻居家借来给了他,方仲永立即写下了四句诗,因此而闻名。许多人都花钱求他题诗,父亲觉得有利可图,就天天牵着他四处拜访别人,不让他学习。十二三岁时,方仲永写出的诗已经不能和以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几年,完全如同普通人了。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我为方仲永感到很悲哀,因为他的父亲贪图眼前的利益,而放弃了对他长久的培养,这才导致了“又七年,泯然众人矣。”如果他的父亲选择了坚持长期培养教育他,方仲永就会有更好的前途,有可能像他的堂兄王安石一样,写出像“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那样流芳百世的诗词,也可能成为推动国家发展的改革家,展现出他生命中应有的才情和豪情。

方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但是后天的学习并没有跟上,最终成为了一个平凡的人。我们很多人虽然没有像方仲永那样的早慧,但是我们从小受到了系统性的连续的培养,所以我们需要珍惜这样的机会,发挥我们所有的聪明才智,努力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读《伤仲永》后有感 篇3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这句诗正如《伤仲永》中方仲永的前半生。

《伤仲永》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所著。主要讲述了江西金溪一位名叫“方仲永”的神童,他天赋异禀,年幼即能吟诗作对,出口成章。但因父亲利用他来谋取利益,忽略了后天的学习,最后沦落成一个普通人的故事。那么这个看似平凡的故事背后蕴含的是什么呢?让我来告诉你。

文中的方仲永是什么样的人呢?文章的开头便交代了,他就像是被老天爷挑选中的孩子,年仅四岁的他天赋异禀,写的文章文采飞扬,远远超过了同龄人的能力。渐渐的,他被越来越多人知道,名声大噪,人们纷纷求取他的文章,有人甚至出钱求取。可他的父亲是怎样对他的呢?他见有利益可图,便不让方仲永学习,而是带着他去拜访各地名人,为的就是让别人赏识他,以此获得名声与钱财。可谁知,因没有继续学习的机会,几年后他的文章愈发平淡,慢慢地沦为常人。

为何他有如此的结局呢?因为他的父亲不注重后天学习。只靠天赋,不靠努力,又有多少人能撑到最后呢?父母都爱我们,可在这篇文章中,我只感受到了方仲永父亲的凉薄。我感受到的不是他对儿子的关心,而是他一心的利用。正是因为他自私的本性,才会导致原本能拥有更好人生的方仲永变得平凡,《伤仲永》中未出现一个“伤”字,却诠释出了父母因为利益对方仲永的伤害,这更是王安石的精妙之处。

那么这件事与我们有关系吗?当然有。他告诉我们,即便你有再高的天赋和条件,坐享其成却不努力,迟早会从高处摔在地上,一蹶不振。文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句子是:“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那些本就平凡,又不接受后天教育的人,难道到此为止了吗?不是啊,即便你天资不如别人,你就要比别人付出上百倍的努力,老天又怎么忍心放弃一个努力的人呢?

林间的红花已凋谢,去的实在是太匆忙了。这不正如方仲永的前半生,原本怒放在林中的人却凋谢的如此匆忙,充斥着遗憾。我们更要紧紧的抓住大好的时光,努力学习,不负韶华!

读《伤仲永》后有感 篇4

最近读了王安石的名篇《伤仲永》。这篇文章讲的是江西金溪县有个叫方仲永的小孩,他智慧过人,5岁时就能写出非常好的文章诗句。方仲永的父亲为此天天带着他去别人家炫耀,却没有意识到要让方仲永进一步接受更多的学习教育。结果方仲永的诗词才华日渐枯竭,十二三岁时写的诗已不像以前那么好,又过了七年,他就“泯然众人矣”,才能完全消失,和普通人差不多一样了。

这件事情,揭示了天分与勤奋的关系。天分和勤奋是一个人获得成就的重要条件。好的天分必然是重要的,有天分的人,只要付出比平常人少一点的努力,就能轻易达到自己的目标;但普通人要花费很多心力才能取得的成果。如果一个人有天分,再加上后天的努力,就更容易实现别人难以实现的梦想。但是,有天分也要努力,如果不努力学习和工作,有再多的天分也会像方仲永一样“泯然众人”的。

天分固然重要,但是天才毕竟是少数人。天分差一些就不行吗?其实在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都不是天才,他们的天分可能很是一般,即便如此,可是他们也能正常的生活,不少人甚至可以取得很大的成功。这正是因为他们笨鸟先飞、凭借了后天的勤奋学习、努力工作。无论是牛顿还是爱因斯坦……他们小时候都不是什么“神童”,但是他们都是科学的巨匠,是后人的榜样,他们最终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在这些成功的背后,就是他们的努力学习、勤奋刻苦……

有天分的人,并不意味着一定成功;没有天分,也不一定意味着失败。一个人,再有天分也好,但如果自己不勤奋,必干不成大事,甚至养活自己都非常困难;相反,一个人即使没有什么天分,如果勤奋学习,刻苦用功,也一样可以成功!

读《伤仲永》后有感 篇5

今天我读了王安石的《伤仲永》,心中不免有些惋惜,故事大概是这样的:

金溪县有个平民叫方仲永,世代都以耕田为业,仲永五岁时还不知道文房四宝。有一天,他忽然放声大哭,要着四样东西父亲很诧异,借来后给他,仲永立即写了四首诗,并题上自己的姓名,同乡的人都来观看,并说是神童。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立即便能写好,同乡的人都很稀奇,渐渐他的名声大了,人们都把他的父亲当做上等客人看待,有的人还用钱来让伤仲永作诗。父亲见有利可图,便不让他上学,天天拉着他去拜访同乡人。

当他十三岁时作的诗已经不能与之前相比了。当他二十岁时,已经没有新的诗可作了,也就是说他的才能已经消失了。

王先生说再天才再神童的人,后天教育不做好也不能成才。再笨再傻的人,后天教育做的好,再经过自身的努力,也能丑小鸭变天鹅。

但有的是天才,后天的教育做的好了,后来怎么还是没成才呢?读下面的例子你就会明白了。一少年大学生钱钱某,十二岁微积分,被认为是神童,进入合肥科技大学学习,平时学生们上课,他却在校园里闲逛,成绩一落千丈,老是多次劝说仍无进步,后来退学当了油漆工,终于知道为什么了吧。是天才但骄傲也成不了才。

也有很多例子是通过努力的,如梅兰芳小时候去拜师学艺,师傅说他眼睛没有神,不是唱戏的料。但梅兰芳学艺的决心没有动摇,常常盯着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日子长了,他的双眼渐渐的灵活起来,人们都说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了。经过勤学苦练,梅兰芳终于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梅兰芳也不是天才,他也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的。

我同意王先生的话,人成才在于后天的教育,更在于自身的努力。人的智力发展存在着某些差异,但不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我们还是要做好后天的教育和学习,我们还是应正确认识自己天资,加上勤奋学习就会成为栋梁之才,反之,天资在好,如后天不学习,同样会碌碌无为的。

简单的说就是:重要的在于“受至于人”而不是在于“受之于天”,记住一句话:天才在于勤奋!

读《伤仲永》后有感 篇6

《伤仲永》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篇散文,读过之后,发人深省:即使是天才,如果不能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也会“泯然众人矣”。

这篇文章主要讲得是:金溪有一个叫方仲永的人,他们家世代以耕田为业,在方仲永五岁时,还从来没见过文房四宝,忽然有一天,他哭着向父亲要笔、墨、纸、砚,父亲觉得很诧异,就向邻居借来,仲永立刻写下了四句诗,并提上了自己的名字。从此,给他指定事物仲永立刻就能作诗,并且诗的文采和道理都值得欣赏,大家都很惊奇,还花钱求取仲永的诗,他父亲觉得这样很好赚钱,就每天带着仲永四处拜访,不让他学习,到十二三岁时,他的才华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他的才华就和普通人一样了。

读了这篇文章,我无不替拥有天生智慧的仲永感到惋惜,他的父亲是多么的愚昧无知呀!因为贪图一点小利而抛弃了儿子仲永学习的大好时光。仲永从小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他的天赋,比一般有才能的人要优秀的多,但最终成为一个普通人,是因为他后天所受到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他的天资是那样的好,而没有受到正规的后天教育,尚且成为普通人;那么,现在那些本来就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是普通人,又不好好接受后天的教育,岂不是连普通人都不如?

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现在的学习条件比古人好很多,更应该珍惜现在的学习时光,坚持不懈,努力学习,才能有所作为。这让我想起了著名科学家、发明家爱迪生。他发明了灯泡,才让我们现代人不再点蜡烛、烧油灯;才让我们现在使用手机、电脑成为可能。爱迪生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实验,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终于在一万多次实验后,发明了灯泡。我想:这就是坚持的力量。这也是我坚持不懈的动力。有时候,我遇到数学难题,冥思苦想,还是想不出来,正要放弃时,我想到了爱迪生为了造灯泡,实验了一万多次,经历了一万多次失败,最终成功了。于是,我拿起笔,继续研究,最后也成功了。

学海无涯,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我现在要坚持努力学习,将来长大了,才能把祖国建设的更加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