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文学网整理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篇1
“当我失去大拇指后,才知道大拇指是非常重要的手指,是十个手指中最重要的手指,没有它你什么也干不了。”这是我在敬老院握着一位因为失去一个拇指双手逐渐萎缩的老人对我说的话。
可能你会说只是失去了一个手指,怎么就严重影响到生活了,不是还有其他手指吗?如果你每次吃饭都拿不稳碗,不能拿筷子,只能用勺子,看电视想调台,却连遥控器都拿不稳,调台更是吃力,需要人帮忙,你就不会这样问了,这些习以为常的日常行为,自己都需要吃力的完成,这样日复一日的心里打击,加上有时候怕吓到别人,渐渐的就不愿意使用手指,这也就影响到手部的血液循环,逐渐导致肌肉萎缩。如果不是他亲口告诉我,我无从得知。毕竟我从来没有感谢过我的手指。
对于失去光明,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不,我不能想象自己是一个盲人,在生活里停水停电对我都造成很大影响,四肢的残疾哪怕是微小的身体伤痛我也不愿意忍受,更何况是眼盲,加耳聋,加口哑。
然而我的奶奶就是一位聋哑人,她与海伦·凯勒一样因为生病成为聋哑人,但是她却没有海伦幸运,海伦有父母倾尽全力的爱安抚,有安妮·莎莉文老师的陪伴教育,有努力学习改变命运的机会,我的奶奶只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医疗条件和经济条件也不允许她改变,但是我想说的是,即便是没有很多机会改变自己的一个人,她也练就了一手绝活——腌菜。经她腌过的菜总是脆香有味,每个步骤都是细心小翼,有条不紊,腌制的时间也是讲究,我小的时候看还不太理解,现在回想起来真像做一件工艺品,或者说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也不为过。
我特别感动的是海伦凯勒说的一句话,神使我看不见,听不见,因而也无法说话,是想通过这种残缺而给世上的残弱者一些启示。
这让我想到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人事,会不会就是上帝为了给我们一些启示。只是每个人的功课不一样而已。在疫情期间我常常不得已的坐在后院看望田地和凋零的楝树杉树,我之所以会坐在那,是因为冬天太寒冷,只有那里可以晒太阳,而晒太阳我也无处可看,也只能看眼前的田和树,这总比看手机好。在这样重复的太阳照耀下,我面对同一片田和同样的几颗树,却看出了不一样的风景,我得以认识了乌鸫、八哥、喜鹊、伯劳,白头翁这样许多的鸟,它们在田间树梢的跳跃观望低飞高翔成了一幅幅动人的画景。更为神奇的是一旦你认识了一种鸟,对它进行细微观察后,你总能在接下来的几天紧密的看到,当我在油菜地看到大量的小伯劳在相互的茎里穿梭欢叫,飞出飞进,我感到好奇极了,如此秘密,难道伯劳鸟的窝全在这片油菜里。静静的观察某一事物给我带来了愉悦的体验。我的心也跟着它们悦动起来。
海伦凯勒因为身体的残缺遇到一些美好的人,体验生活中的美好,她将照耀在她身上的温暖加以吸收,不断努力阅读学习来的知识力量加以调和,给世人带来了希望和信心。过程的艰辛背后家人朋友的付出都少不了,我们在爱里长大,也是在风里雨里长大。我想向她学习的是全力以赴的对待每一件事。认真生活的你是最美的,而一旦你聚精会神的做一件事,所以的资源都在有形无形的像磁铁一样向你靠拢,你就是那个向心力。这世界如此奇妙!
感谢我们拥有的,健康的身体,关心我们的亲友,海伦凯勒希望的三天光明也只是我们常人的普通三天。这样珍贵的日子,我们怎么能每天随意挥霍呢?做点有意义的事吧!多读书多看看这个世界,做个思想高尚的人。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篇2
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颗伟大的心灵对话,美国著名作家海伦写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就是一本好书。海伦是个又盲又聋又哑的残疾人,但她那永不屈服的心深深地打动了我。我很喜欢这本书,也喜欢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生下来的时候,身体还很健康,尤其是眼睛和鼻子的嗅觉!可是在次年的二月海伦却突然生病,高烧不退。医生们诊断的结果,是急性的胃充血和脑充血,他们宣布无法挽救了,只能看着海伦自生自灭。但是在一个清晨,海伦的高烧却奇迹般的好了。但是这场高烧却让海伦的视力和听力慢慢下降,结果一天早晨,海伦醒来后才发现自己变成了一个又盲又聋又哑的残疾人。从此,海伦觉得这个世界充满了黑暗与冷清。直到海伦的老师——安妮·莎莉文小姐来了之后,她帮助海伦重新点燃了自己心中的烛火。莎莉文小姐以前在帕金斯盲人学院读过书,后来一位医生把她的眼睛基本上治好了(看东西还有点模糊)。后来莎莉文小姐在盲人学校毕业后,安那诺斯校长就让莎莉文小姐去海伦家做家庭教师,于是莎莉文小姐就来到海伦家,可是,海伦的脾气实在是太倔强了,所以先要帮助海伦改掉这个爱乱发脾气的坏毛病,做到有礼貌。再教海伦认字。莎莉文老师教海伦认字的方法跟做游戏差不多!她先给海伦一样东西,然后把这个东西的名字拼写在海伦的手心上,然后让海伦自己再把那个东西的名字拼写在老师的手心上,直到把那个词或字弄懂为止。当那些字词认得差不多了之后,就要开始(学会把那些学到的词语变成凸出来的盲文造句。
美国著名的小说家马克·吐温说:“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我一直不知道为什么海伦·凯勒也是奇人,但是看了这本书后,我终于明白了,因为海伦跟其他人一样都是残疾人,但是当她经过莎莉文小姐的帮助与鼓励下,海伦在听不见,看不见和不能说话的困难下,创作了14本自己的著作!这是一般的残疾人做不到的!所以才被称作奇人。
我觉得海伦通过努力得来的那些令她满意的回报都靠的是那颗绝不屈服的心,才获得成功的。这一点我要向海伦学习,因为我遇到困难,总会逃避,以至于有很多事情我都会半途而废。凯勒小姐还提醒我们应该善待自己的眼睛,善用自己的耳朵,善用、保护、珍惜自己身上的每一个器官!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篇3
19世纪出了两个杰出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海伦·凯勒出生时健康美丽,1岁7个月时因为一场疾病失去了视觉和听觉,从而也无法学习说话,便成了一个又聋又哑又盲的孩子。在安妮·莎莉文老师来到海伦家教导她之前,她在寂静黑暗的世界中已经挣扎了很久很久。因为她与常人不同,又是独生子,所以备受宠爱。海伦的父亲没有一刻放弃对海伦的治疗,他不想让自己的女儿在未知的世界里度过一辈子,他去寻求著名的眼科医生奇泽姆先生,他建议海伦的父亲去找亚力山大·贝尔博士。贝尔博士自己也是个失去听力的人,他立刻写信给柏金斯盲人学校,请他们派位专门教师来帮助海伦。
1887年,对海伦·凯勒一生影响最大的安妮·莎莉文老师来到海伦家,在老师的教育和帮助下,海伦学会了读书、写字和说话,与世界建立了沟通,也学会了爱与服从。所以她在很多时候把1887年作为自己新生的年份。莎莉文老师非常清楚如何让海伦走出那个黑暗的世界。一天,海伦和老师在溪边散步,老师停下来把海伦的手放在水管口上,让水流过海伦的手,然后在另一只手上开始拼写“水”这个字,忽然,海伦恍然大悟:原来,从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奇妙的东西就是“水”可以用手指划出的符号指代。那天,海伦一口气学会了“父亲”、“母亲”、“老师”、“妹妹”等许多词汇。那一天,海伦非常快乐。
后来,因为她的努力,她考上了剑桥中学,在上学期间她曾说:“我将来一定要上大学,而且是哈佛大学。”所有听见的人都很吃惊,哈佛大学可是一流大学,入学考试常人都很难通过,何况你又聋又盲?从此,海伦闭门苦读,终于考上了哈佛大学,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为什么海伦——一个又聋又盲的孩子,能做到我们常人做不到的事,考上我们常人考不上的剑桥中学,考上我们常人考不上的哈佛大学,成为我们无法成为的成功人士、传奇人士?“因为运气?”“不。”“因为聪明?”“不。”“因为努力?”“不,你只说对了一点,还有坚持。”
时至今日,海伦成了创造奇迹的代名词,她取得了正常人甚至正常人中的佼佼者都无法取得的成绩。这种奇迹背后是坚守,是突破,是不向命运低头的力量。当我们在感动、钦佩的同时,是不是也该想一想,自己想做什么?怎么做好?即使那不是一个奇迹,只是我们一个小小的梦想。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篇4
“黑暗会令我们更加珍惜光明,寂静会让我们懂得声音的美妙”。这是一位出生在塔斯喀姆比亚一岁半的时候被疾病夺去听觉和视觉的著名的作家和教育家——海伦 ·凯勒所说的一句话。
她曾写过一本伟大的著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今天,我阅读了这本名著。
故事梗概是这样的:海伦·凯勒在一岁半的时候失去了听觉和视觉,不久之后,她又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这对于一个年幼的小女孩来说,得承受多大的痛苦啊。可是,海伦却并没有因此而对生活失去了希望。之后,在这个黑暗而又寂静的世界里,海伦在苏立文老师的帮助下,以她那顽强的毅力,冲破了一道又一道因生理缺陷而造成的巨大难关,学会了许多的本领。后来,海伦又在富勒小姐的帮助下,学会了说话。海伦曾经渴望过,如果上帝能给她三天的光明,她一定要好好地饱览全世界:第一天,她将要去见一见那些仁慈、曾经帮助过她的人;第二天,她将去“参观”那些历史文物;最后一天,她将会去周游城市……她会令自己的这三天过得充实,没有遗憾。字里行间,无不洋溢着海伦·凯勤对生活的热爱,她用热情的态度劝戒世人应珍惜眼前享有的一切。
多么乐观而又坚强的一位女子!当我阅读了整本书之后,我不由得为海伦鼓起掌来。我为她鼓掌,因为我敬佩她对生活的那种热爱,我为她鼓掌,因为她的那种毅力令我务必震撼。对照自己,我觉得很是惭愧。
这个暑假里,妈妈让我参加了两个培训班,一个是奥数,另一个是剑桥英语。自从读了这两个班后,我每天活动的时间几乎是少得不可再少了,不是上课就是完成暑假作业。因此,我心中充满了抱怨,我想:为什么其他孩子不用上学,可以在暑假里痛痛快快地玩,而我却要每天辛苦地上课。随后,我向妈妈提出我要退出培训班的请求。妈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还在读小学,还有一点时间可以补充课外的一些内容,一旦读了初中,根本就是一点儿时间也没有了,所以现在让你多补充点知识对你有好处的。”但是,不管妈妈怎么说我都听不进去。
现在想一想,可真惭愧。海伦虽然生理上有缺陷,可她还是不放弃,刻苦学习。我呢?一遇上一点困难就退缩,真没用!
是海伦教会我要懂得珍惜生命、懂得自强不息;热爱生活,创造自己美好的人生。海伦·凯勒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篇5
广袤无垠的田野、通明澄澈的天空,根深叶茂的绿树和万紫千红的花朵,即使是无尽的黑暗也无法将这鲜活的记忆抹去。海伦·凯特,《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作者,用她最真实的经历向我们阐述了生命中最伟大的感动。
海伦·凯特,这位生命仅仅诞生了十九个月就患上盲聋症的孩子,她最初的焦躁、勃然大怒、歇斯底里地四处乱踢,到后来的像深陷迷雾一般抓不住一点曙光,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海伦陷入黑暗生活中的无助和悲凉。为了治疗海伦的聋哑病,她的父母带着她辗转巴尔的摩、华盛顿和波斯顿等地四处求医,可是医生们都束手无策。在求医的路途中,海伦认识了许多善良的人,遇见了许多新鲜的趣事,让她暂时忘却了自己的聋哑病,也缓解了她的焦虑心情。最后在现实的无奈和医生的建议下,海伦接受了特殊儿童学校教育,遇到了改变她一生命运的启蒙老师——安妮·莎莉文老师。
在莎莉文老师满满爱心的包围和帮助下,海伦放下对老师的不满和偏见,像一头被唤醒灵魂的狮子,重新开启了生命中的第二扇大门——知识宝库。
虽然是个盲聋人,但海伦非常喜爱学习和看书,在学习过程中克服了常人所难以想象的困难。每天,她都会向沙利老师学习10个手语动作,这对于一个眼睛看不见的孩子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但是海伦一点也没想过要放弃,在沙利文老师一遍又一遍地耐心教导下,她一直坚持不懈,努力练习,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就学完了所有的手语动作,并且可以和别人准确对话,我想其中的酸甜苦辣或许只有她自己才能真正体会!
除了学会手语对话,海伦还学会了看书!每天晚上她都会“看”书,她的看书并不是用眼睛看,而是用手来摸着看。她花了整整三年多时间,记住了很多结构相似的生字,才掌握了几万个生字的手感,学会了用手摸看书的方法和技能。读到此处,热泪已不知不觉盈满了我的眼眶,这该有多强的毅力和刻苦的努力才能在短短3年内完成这些我们常人都无法能做到的事情!除了内心深处的无比震撼和钦佩,我无法再用其他言语来形容我此刻的心情!最终,在莎莉文老师的指引和帮助下,在海伦坚定毅力和不懈努力下,她踏入了我们所有人梦寐以求的世界顶级殿堂——哈佛大学,成为了著名的作家和教育家,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我想,这应该是属于她生命中最珍奇的宝藏,向世界闪烁着最耀眼的光芒。
古今中外,像海伦·凯特一样身残志坚,努力寻找生命阳光的人还有很多……古有遭受巨刑完成纪传体史书《史记》的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后有左腿残疾艰难写出名著《堆垒素数论》的当代数学家华罗庚,还有刚离世不久患有卢伽雷氏症对量子宇宙论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他们面对生活的种种磨难、艰难险阻,都能迎难而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我们证明:只要你不放弃生命,只要你对生活充满希望,即使身处黑暗困境,生活也将会回馈于你以最大的光明,获得黑暗生命中的最珍贵的宝藏!
所谓人生百态,世事无常,虽然我们现在享有舒适快乐的生活,但是在今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我们也会面对和遭遇各种挫折和困难。当你深陷绝望和痛苦时,也都不应该放弃自我,放弃生活,放弃希望。因为,黑暗中的那一线曙光正在向你招手!